8月3日晚,《三十而已》在視頻陽臺提倡超前點播,大結局曝光,乘興而來的是觀眾潮水般的鞭撻,裡面吐槽的是關於林有有雲淡風輕的全身而退,而顧佳不但自掏腰包給她買機票,轉頭還要去收拾林有有和許幻山預留的爛攤子,最終帶著兒子和老子隱居百鳥園。
觀眾的不滿也反映在豆瓣評分上,從最初的2萬多分的8.2分,到目前評價的10萬分以上的7.1分,在網上終場後,評分急劇下降。
對此爛尾的爭執,編劇張英姬送交的解釋是「林有有是喪失了所有尊嚴離開的,像顧佳所說這段關係會成為她永遠難以啟齒的人生底色。」且不說「喪失了懷有尊嚴」劇中林有有離開的那場戲有沒有表現出去,僅是編劇的這種觀點就站不住腳,也未能視作對爛尾本條結論的雅俗回話。
首先,諸如此類的大結局是不是爛尾?答案是準確的。《三十而已》播出早期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2,但大結局暴光後,評估短平快下滑至手上的7.1,爛尾的判斷標準,就是觀眾是否對結局稱心,評分湍急暴跌盡人皆知是觀眾對結局缺憾,這不是爛尾是什麼?
說不上,編劇給出的路由未曾說服力,他原本的問題出在兩方面。單向,編劇寫劇本要上下遙相呼應、要照管性氣、眼前挖的坑後面要填好,這是對觀眾的刮目相待,但這點《三十而已》沒一氣呵成啊!電視劇前面做了有的是烘襯,林有有頗為生硬的踏足到許幻山和顧佳的生活,為了電視劇的光熱和話題度,放大了她和許幻山之間的親熱戲份,挑逗觀眾的神經,淨增觀眾的憤怒情懷。做了如此多的企劃,後面遲早要有附和,要填好自己挖的坑,要給觀眾一個宣洩的出口,然而《三十而已》並非如此,林有有痛失尊嚴算個啥?從她執意做小三那一刻從不在乎了吧?反倒是顧佳為這全部買單,到底是觀眾的三觀有問題,抑或編劇的三觀有問題?
單方面,到了末梢,三個女主的人設沒立住啊!成年人都懂,小失敗不足以更改人生,鍾曉芹和陳嶼複合可以未卜先知,但習以為常了在大城市打拼的王漫妮,在事業即將到達新高度的時候,緣何會幡然醒悟要一份自由,拿著僅有的10萬塊錢去鍍金?貪婪的顧佳,怎麼會不謀求打一個翻身仗,而是認錯關掉煙花廠,去守著茶園?從未有說服力的人設變卦難道不是一定人設崩了嗎?
不過,必須要認可的是,即便《三十而已》陷於爛尾爭斤論兩,但這部劇真的吸引了很高的光熱,並且成功出圈,挑動了挨家挨戶年齡層的觀眾。既然已經大結局了,就讓自己也歇一歇吧。
生活不易,學會珍惜吧。2020本就是個不平凡的一年,帶來了太多的意外,疫情依然沒有過去,但相信「春天即將來臨」,我們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