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是一塊試金石,讓我看到自己的生活空間還剩多少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Anjo 三明治

文|Anjo

1

疫情結束最想做的事?

看到這個題目,我竟然第一時間想不出個答案。

疫情結束,意味著不用長期宅在家裡,可以恢復自由移動。想做的事情嘛,自然很多。旅行,逛博物館和美術館,聽音樂會、歌劇、音樂劇、演唱會,看話劇、舞蹈、脫口秀,查經敬拜,和朋友聚會吃飯聊天。說起來,也都是從前生活的日常。

可是最想做的是什麼呢?

好像沒有。我認為如果可以冠上「最想」這個限定語,那麼就意味著那件事情是你急迫到疫情一結束,就馬上要去做。一秒鐘都不能等,因為在漫長的隔離封閉期裡,你已經在腦海裡把這件事做了一千遍,只盼著肉身自由了,讓它從意識變為現實。

我想不出這樣的事情,因為我沒有感覺疫情本身造成的禁足,對我個人的生活造成了多麼巨大的影響。雖然也無法避免因為大環境而造成的焦慮和憤怒,但是我依然能如常度日。當然有一些和從前不同的變化,但並沒有什麼不好。

2

前些日子,微信群裡一到半夜就會流傳一個神帖《疫情結束之後,我最想去做這件事……》。你如果手賤好奇一點開,就會看到火鍋燒烤炸雞牛排……各種讓人食指大動的美食動圖。大家都在嚎叫,讓我出去吃了它們!雖然我也會被饞到,但是解禁之後,我也不會迫不及待地衝到餐館大吃大喝。

我平日裡就是個便當女孩,在家裡也能把自己的胃照顧得很好。想偷懶的時候,煮個方便麵加足鵪鶉蛋、蟹味菇、豆泡、肥牛和香菜,十分鐘做好一碗小型麻辣燙。呼嚕呼嚕吃下去,快速解饞,也保證了食物攝入的多樣性。

當然,近期買食材是有點費勁的。豬肉大漲價,還時常搶不到。那就買點平時不常用的食材吧。我嘗試了嫩嫩的豆腐魚,煎一下加入內酯豆腐煮一鍋白湯,暖乎乎的,很好喝。還買了牛蛙,肉質鮮嫩,容易入味,隨便抓起家裡剩餘的食材燉一燉也是鮮掉眉毛的味道。

吃飽了,當然還是得動一動。因為忙和窮,從前也是不去健身房的,家裡有瑜伽墊、健身帶、啞鈴套裝、彈力繩,電腦裡還有40+GB的健身視頻和專業運動書籍,想怎麼動就怎麼動。只想簡單舒展一下肩頸,就飛一飛美麗芭蕾的天鵝臂。想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就跳一下Hip Hop Abs。想減脂,就鼓起勇氣重拾Insanity。想增肌,就掄起啞鈴跳Chalean Extrem。

累了就休息,想幹什麼幹什麼。雖然預訂的二月的演出取消了,四月去日本的機票也不知道是不是要退掉。但是就算不能出去看現場、看世界,在家的日子也不會無聊。

因為生活太過忙碌,去年攢了一堆劇沒有追。這些日子,我就是無腦的快樂追劇女孩。每天癱在床上為別人絕美的愛情流眼淚。隨時和好朋友發微信彈幕交流,看完心心念念的大結局,還要熬夜討論劇情到兩三點。這種簡單的沉迷真是讓人快樂,也讓我把近日窒息的大環境中撈起來,透透氣,繼續活下去。

宅家唯一讓我覺得有點遺憾的事情,就是暫時不能和朋友見面聚會。但是,不至於太難過。畢竟我最好的朋友們也都不在本地,我們的日常就是當網友,疫情也沒改變什麼。

平日裡工作繁忙,想要好好聊聊天還得協調在線時間。宅家的空閒多,反而可以每時每刻都事無巨細地分享生活中的點滴。今天又做了什麼好吃的,磕到了什麼CP糖,看到了什麼糟心的新聞必須立刻向對方吐槽……這種相處模式有點像回到了中學時期,一下課就手拉手去廁所,在路上嘀嘀咕咕聊天。

要說疫情對我個人的小世界造成最大的影響,就是計劃給熊寶貝在三明治空間做的展覽取消了。原本是打算用辦展的方式,為她慶祝第一個不在我身邊的生日,也是送給她的成年禮物。

不過大把空閒的時間,又讓我想出了其他的法子,在熊寶貝生日當天為她開了全球粉絲後援會的官方微博@上海寶貝熊。為了當好站姐,我一夜之間學會了修圖剪視頻寫文案策劃粉絲活動。終於明白了飯圈女孩兒的十八般武藝是如何煉成的。用愛發電,潛能無限。

我和寶貝熊的故事:

我有一隻陪伴了我十七年的小熊

你看,就算是不能隨意外出,就算是城市一片死寂,依然可以在家過自己的小日子。當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

3

看到好友發了一條微博截圖,是有人說:」為什麼所有的商場停運之後,城市感覺像死掉一樣。因為除了強迫你消費的空間,根本不剩下什麼了。「有另一個人轉發回覆說,這是因為:「我們需要除了消費和工作之外的空間,我們需要找到除了賺錢和花錢之外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才慢慢想明白為什麼宅家的日子,我並沒有那種「被關瘋了」的感覺,反而是覺得愜意的。我對於賺錢和花錢這兩件事都想得足夠清楚。

工作對我來說,是保證經濟獨立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所以,我找工作的第一要求是保證能work life balance,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愛做的事情。我花了足夠多的時間去找到這樣一份工作,也確實獲得了預想的充實和快樂。

光是2019年,我就去了29個城市,逛了27家博物館/美術館,看了57場演出。時間的流逝不會讓我傷感,因為我沒有荒度。

我花錢一向張弛有度,不在乎的方面儘量省,在喜歡的事情上盡情花。工作沒有那麼費勁兒,自然收入也不會太多。有得必有失,選擇都是權衡的結果。我不是一個物質欲望很高的人,消費主義對我更是毫無影響,我從來不需要從買什麼用什麼來定位自己處於哪個階層。我喜歡高雅藝術,常常都是穿著牛仔褲背著布包去極盡奢華的劇院看歌劇、聽音樂會,並沒有什麼不自在。

既不被掙錢這件事所限制,也不被花錢這件事所捆綁,於是我最大限度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

我的心是自由的,並不受某一種生活方式的禁錮。有機會可以盡情浪,沒條件也可以安心宅。不是說我沒心沒肺。大環境的變幻莫測、幽暗漆黑一樣會讓我失眠低落,但是我的內心是平安的,是喜樂的。

疫情引發的宅家生活何嘗不是一塊試金石。挪去一切外部的影響和加持,你的生活空間還剩多少?不被工作佔據大塊個人時間,沒有商場餐館為你提供服務,你是否依然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想要什麼?你是否足夠獨立,能自己照顧好自己?

4

回到這個問題:疫情結束之後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我覺得我還是需要把「最」字去掉,因為沒有必要去強調某種迫切性。而我想做的,就是如現在一般,無論天晴落雨,繼續平靜而快樂地生活。

原標題:《疫情結束後,我沒有最想做的事|三明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HiFi人生 | 宅家為國
    [編者按] 防疫抗疫,前所未有的宅家成了主旋律。宅家貌似假期,卻也未必無憂無慮,應該有許多故事,值得記錄下來。
  • 【肥宅攻略】國慶宅家生存指南!
    還剩下不短不長的幾天不如從以下挑幾件事做享受一下宅家的樂趣吧~以三對風格迥異的美國家庭為主線,用詼諧愉快的情景講述三個家庭的喜劇生活。在豆瓣評分裡,每一季都不低於9分。這部劇的精華在於,乍一看好像每個人都是奇葩,但是每個人又都很幸福。他們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讓觀眾從優點裡愛上這個角色,也可以讓觀眾從缺點裡反思自己的生活。
  • 宅家日記|市民劉薇一家的「宅」生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市民們都開啟了抗疫的「宅家」模式。無論彈性工作還是遠程的居家辦公,大家總能「宅」出新花樣,宅出新內容。視頻中的男孩名叫李驍毅,是新縣宏橋小學的一名學生,媽媽劉薇是新縣三中的語文教師,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家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通過健身、遊戲、線上辦公、學習等方式讓居家生活充實精彩。自新縣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劉薇一家就響應政府號召,她在家網絡辦公,落實「停課不停學」。
  • 這位「女神」學子的宅家學習生活,發著「光」!
    經歷長時間的「宅家學習」後,最近有一些學子開始抱怨稱:疫情打亂了自己學習生活的節奏期盼能早日回到學校。屏幕對面的你,是不是也這樣想?然而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卻有一位將宅家上網課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的「女神」學子——旅遊管理專業1701班李梓嫣。「宅家學習生活」在她眼中,不僅不無聊,還格外充實明媚。這是為什麼呢?
  • 《今晚生活秀》:我型我秀薛之謙疫情宅家你的生活有哪些新模式?
    《今晚生活秀》:我型我秀薛之謙疫情宅家你的生活有哪些新模式?文/寧靜致遠說偶然刷到朱楨主持的《今晚生活秀》第二期,薛之謙、愈思遠、劉維、唐漢霄、羅開遠雲聚會,聊到用一句說說自己疫情期間發現了什麼?薛之謙聊到這段時間宅在家裡,他get了一項新技能:學會了剃頭髮。宅家一個多月,他感覺頭髮長的很長,於是和父親有了最親密的接觸,老父親給他剪了一個七字頭,大家都嘲他是斑禿了,他只能戴著帽子出鏡,不過從眼神中看到他那種被寵溺的味道。
  • 「眾樂樂,獨我不樂」,中年生活還剩下多少喜劇?
    上周末晚上,我與老公重溫了一部周星馳的喜劇,兒子當然也樂得清閒與我們同看。我們這對中年夫婦對這部片子已經刷過N遍,自然只是對臺詞背後的意味深長相視一笑。但是兒子卻對那些怪怪的說話方式,誇張的搞笑姿勢和無釐頭的臺詞樂得前仰後合。
  • 追光燈——宅家的日子
    我的朋友老鍾就曾感嘆,假如城池失守,後方也就不再是後方了,很可能會跟眼下的美國一樣,那局面才叫人提心弔膽。老鐘身處大後方,他們一家人住在位於渠江之濱的一個居民小區,宅家一宅就是兩個多月。老鍾一家五口人,他們中既沒有白衣戰士,也沒有社區幹部,甚至沒有警察和環衛工人,宅家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物業人員也沒有少宣傳,大家通情達理,自覺性很高。
  • 【手把手教學】資深宅家達人的生活新法寶
    我微微一笑沒吱聲,心想:「我的天吶,你居然不知道宅在家的感覺有多
  • 【宅出美好生活】宅家日記
    受疫情影響,被隔在這頭的我未能如期返回工作崗位,看到單位那頭的情況,萬分急切的我只恨不能像孫悟空一般,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人啊,就是這樣矛盾的,如果可以返程回到工作崗位,我會捨不得老爸老媽,會不想走,會怎麼也待不夠,可面對回不去的現實,心裡又心急如焚。爸媽知道我們回不去的消息後,面容裡有掩蓋不住的歡喜,看到他們,我這顆心就又靜了下來。
  • 宅家「百法」
    宅,是一種生活狀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在家也可以知天下事、辦很多事。 宅,還是一種文化。它體現的是一種對私人空間、專注精神的追求,和不拘泥於形式的獨立性。 而當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宅家」成為了全民抗「疫」的一種有效自我保護。
  • 疫論·流動|隔離封鎖中的「家」與「宅」
    「宅經濟」、「家居辦公」的興起,對家又意味著什麼?是不是把我們帶回了工業化之前的,經濟、社會、情感、空間不分化的家戶狀態?家居辦公和工業化之前的家戶經濟有本質的區別。傳統家戶經濟是自己生產自己消費,形成一個自足的單位。而今天的家居辦公無非是把工作的空間搬到家中來。
  • 宅家期間,多少人過上了嚮往的生活
    不過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宅家期間大家的動手能力確實變強了。最近,何老師因「煎泡麵」大火之後,又分享了一個美食視頻——蒸蛋糕。說實話,我曾經跟著網上學過蒸酸奶蛋糕,不過我跟很多人一樣,屬於「一看就會,一做就廢」那一類型的。
  • 宅家戰疫情,如何調節自己的負性情緒
    「全面觀」強調補償: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例如,「我宅在家,諸多不便,但我還遠離了最嚴重的傳染源呢」。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是這個道理。  「動態觀」強調轉化:現在不好將來好,例如,封路、小區隔離了,但終會「否極泰來」,「疫情總會結束,口罩終將摘掉」等等。總之,「相對觀」注重胸懷寬廣;「全面觀」注重思路寬廣;「動態觀」注重眼界寬廣。
  • 誰說縫隙都是空間浪費?這些收納手段讓家更整齊
    「這些縫隙,可是我小貓咪的最愛!」但不有那麼一句話嘛~只有榨乾家裡的每1㎡,才對得起我們辛苦賺的money,所以為了對得起自己,榨乾它們!👨🏻‍🔧01廚房裡這10cm,用好能多5㎡~雖說櫥櫃大都是定製,但廚房卻最容易出現隱藏收納空間,快跟宅sir一起找出它們!榨乾它們!
  • 如果人生是一張A4紙,看看你還剩多少時間?
    在別人還在迷茫時,自己的生命便能充滿生機與希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衡量我們的人生?應該怎樣確保在生活中獲得快樂?絕大部分人在忙碌的職場中,往往沒有意識到,與家人親密和睦的關係,才是人生快樂最強有力的和最持久的源泉。無論得失不得失,只有他們才會無條件的支持和關心你。如果我們按七十和八十歲的中間值計算的話,就是七十五歲,也就是說,人生不過短短的900個月。
  • 我的宅家美食故事(下)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一日三餐成為宅家武漢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啊,只要還能思考明天吃什麼,日子就還有盼頭。      話不多說,「我的宅家美食故事」今天繼續,來看武漢音樂廣播的主持人和編輯們這段時間綻放了怎樣的廚藝吧。      昨天問大家是於宅家的第幾天開始對廚房下手的?
  • 想想自己還剩下多少天!
    想想自己還剩下多少天!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想想自己還剩下多少天可以折騰,還有多少時間夠你作踐。你開心,這一天過了;不開心,一天也過了。想明白了,你就再也不會生氣了。即便勞累擠掉我最後一刻放鬆的機會,我都理當合理持家,把家築成魔鬼攻不破的愛巢。主啊,求你保守我。莫要讓我偏離女人的正道,能以聖經中一個賢德的婦人之角色,溫暖一個家,見證一位神。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 。
  • 被疫情破解的愛情密碼,所謂災難,就是一塊試金石
    文章還闡述了夫妻兩個不同的生活畫面:說沒有真的確診,就算是確診了,也該有一句安慰的話吧?看著眼前慌忙收拾衣服的男人,想到之前自己還琢磨著怎麼在情人節給他做一頓美餐,她覺得諷刺極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她決定讓自己好起來,完了給這失敗的婚姻做個交代。最終作者發出感嘆:原本以為,丈夫平日少言寡語,是性格使然。可沒成想,一場疫情,就讓他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
  • 《火星「宅家」指南》願春暖花開,你平安歸來
    因此,我們特別推出6期特別節目《火星「宅家」指南》,用航天視角為你解鎖在家封閉生活的正確方式。▲斯科特·凱利是目前在太空中生活最久的航天員「宅得住」也是航天員選拔的一個重要打分項——畢竟,去趟火星單程就得飛6個月,到了火星上跟地面聊個天,通信延遲可能會讓人抓狂……在封閉空間如何長時間地正常生活和工作,看看航天員們怎麼做:一
  • 孫藝寧de宅家日記:請叫我創意美甲大師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難能可貴的寒假被無限延長,我們也就此開啟了宅家的日常生活。宅家一天,沒關係我還可以繼續宅;宅家一星期,我要開始研究各種菜譜;宅家一個月,我不管我要出去玩。我想很多人一定都是這樣度過的,那宅在家裡又都會做些什麼呢?吃飯、睡覺、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