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尊「西天梵相」,工藝精細風格獨特,各有罕見妙處|一拍即合

2021-02-19 梵華一念

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中有兩場「景元專拍」,其中一場雖然僅有三件拍品,但價值不菲。包括一尊十四世紀馬拉王朝早期的大持金剛,為馬拉王朝早期極為珍罕的大體量金銅造像傑作,題材亦特殊;一尊高77cm的十四世紀元代男相觀音,屬於元代漢藏風格造像中極為罕見的大體量珍品;以及一尊極其特殊珍貴的明代宮廷水月觀音造像。

大持金剛

尼泊爾 銅鎏金 嵌寶石

十四世紀 馬拉王朝早期 高43cm

估價:30,000,000-40,000,000 人民幣

尼泊爾造像藝術在世界佛像藝術研究和收藏領域一直廣受關注,受到佛像研究者、收藏家和愛好者的普遍關注和青睞。此次北京保利拍賣推出的這尊銅鍍金金剛持像就是一尊典型的尼泊爾風格造像,屬於尼泊爾馬拉王朝時期的經典之作。

大持金剛 局部

此像頭戴五花冠,中央花瓣高大而突出,其正中雕一大法輪,底部雕一金翅鳥咬蛇,兩端各伸出一枝蓮莖。頭頂束高大髮髻,餘發編成髮辮垂於兩肩,髮髻狀如三層寶塔,各層底部飾以火焰寶珠,餘處光潔圓潤,髻頂安金剛半杵。耳側寶繒向外翻卷,並露出扇形的冠結,耳下垂大耳璫。面形飽滿圓潤,額前一道弧形的髮際線向兩側圓轉而下,呈現出印度帕拉造像鵝卵形的面相特徵;雙眉如彎月,對稱懸掛於高廣的額前,眉間飾方形白毫;雙目似柳葉一般美麗,深情款款,飽含著無限的悲憫之情;鼻梁修長而高挺,連著兩道眉弓形成優美的倒人字形,勾勒出面部清晰秀美的輪廓;嘴部微凹,雙唇凸出而柔軟,並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下頜短突,凸起兩塊圓形肌肉。全身結跏趺坐,頭向右偏,身體左傾,上下自然扭動,體態極其優美。身軀渾厚雄健,四肢粗壯有力。上身飾連珠式項圈和長鏈,雙肩披帔帛,下身著僧裙,腰間束寶帶,手腕、手臂和足部飾有釧鐲,其上又嵌飾寶石,衣紋雖然簡潔,但裝飾繁縟講究。雙手交叉於胸前結金剛吽迦羅印,左右手分別持金剛鈴和金剛杵,標顯出造像神格的身份特徵。金剛鈴代表智慧,金剛杵代表慈悲(方便),鈴杵組合象徵「智悲雙運」,即慈悲與智慧的合一。此像整體造型端莊,法相圓滿,工藝精緻,裝飾華麗,不僅展現了佛教追求的莊嚴寂靜之美,也高度契合了世間人體雕塑的美學典範,達到了世間與出世間、世俗美與佛教美的完美融合。

大持金剛

此尊造像表現的是藏傳佛教最高的尊神——金剛持。金剛持是印度梵語的意譯,音譯「伐折羅陀羅」,其中「伐折羅」意為金剛杵,「陀羅」意為執持,合譯就是「持金剛」或「金剛持」,藏語稱「多傑羌」。藏傳佛教又尊之為本初佛、法身佛,即最原始、最根本的佛,亦可理解為佛教真理的化身,其地位遠遠高於釋迦牟尼佛。不僅如此,此尊還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尊奉的鼻祖,因為噶舉派的四大語旨傳承皆源於金剛持。對於金剛持的四大語旨教授,各種著述說法互異,而《土觀宗派源流》的說法最具權威性。該書認為,語旨教授有四大傳承,皆發軔於金剛持,繼而有帝洛巴、那諾巴等人遞相承傳。基於金剛持在藏傳佛教中的崇高地位,所以歷史上崇奉極盛,雕塑繪畫亦隨之大興,工藝極盡奢華,正所謂「非巨麗無以顯尊嚴,非雄壯無以威天下」。而在西藏佛教藝術中,金剛持更是重要的表現對象,特別是在表現噶舉派內容的唐卡上,他一般被置於上方中央,受到特殊的禮敬,突出他在教法傳承中的至尊地位;在金剛持兩旁一般有兩位大成就者弟子,為帝洛巴和那諾巴,即表現其教法的傳承關係。

大持金剛

看到這尊造像,稍有審美經驗的人都會發出同樣的讚嘆:完美、莊嚴、殊勝、難得、美輪美奐、妙不可言,真可謂「妙相莊嚴無與比,除卻靈山現真容」。然而,儘管如此,循著審美的規律和法則,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其美之所在。大致有兩個方面:

一是造型之美。從大處看,它的身軀圓潤厚實,四肢碩壯有力,肌肉飽滿而富有彈性;身體上下呈明顯的三曲枝式,體態優美自然;全身結構勻稱,造型端莊大方。從細處看,它的面頰飽滿,具有肌肉感;雙目似柳葉,美麗動人;嘴部微凹,唇部刻出清晰的唇線,雙唇凸出而柔軟;下頜刻出兩塊凸起的肌肉;手掌和腳掌大而厚實,亦極富肉感,手指和腳趾造型圓潤,其頭部向外翻卷,尤為生動寫實。可以說它的全身從內到外,從整體到局部,無不生動自然、活靈活現,在處處充溢著青春、雄健、俊朗、律動的生命活力,充分展現了佛教藝術追求的莊嚴之美、慈悲之美和寂靜之美,也完美地詮釋了我國南朝著名繪畫理論家謝赫提出的「氣韻生動」的美學標準的深刻內涵。其造型之美正體現在這一生動的氣韻上。氣韻者,造像之靈魂也,氣韻具足,形象生動,神靈安住,藝術品格即得以彰顯。

大持金剛 局部

二是工藝之美。全像以尼泊爾擅長的紅銅鑄造,不惜工本,千錘百鍊,銅質精良厚重,表面又施以金彩,金光燦燦,給人光潔圓潤、細滑柔軟的藝術美感。這是其最基本也是最具難度的工藝表現。同時其全身的裝飾也非同一般,也足顯其工藝之優良。如它的花冠、耳璫、項圈、帔帛、瓔珞,手鐲、臂釧、足釧、寶帶等,樣式新穎,造型美觀,不僅都得到了完美的展現,而且極具立體感,極為生動形象,恍若真人佩戴一般,若非高超的工藝技術,極難達到如此真實的效果。因此可以說,造型之美使此像具足了內在的氣韻,而工藝之美又使之展現出外在的精巧與華麗,正是通過造型和工藝的巧妙結合,使此像最終實現了內外的完美統一,達到了形神兼備的完美藝術效果。

此像可以歸為典型的尼泊爾馬拉風格。所謂馬拉風格,就是在尼泊爾馬拉王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佛像藝術風格,造像風格即由王朝名稱而來。此像從整體造型到裝飾風範都充分展現了尼泊爾馬拉造像鮮明的風格特點。如它的面部刻畫細膩,口鼻小巧而集中,給人嫵媚秀美之感,顯露出尼泊爾紐瓦爾人特有的相貌特徵;它的身軀壯碩,但肌肉仍十分緊實,明顯帶有尼泊爾早期傳統雕塑的遺風;它的裝飾包括花冠、髮髻、耳璫、瓔珞、釧鐲、腰帶等,樣式新穎美觀,做工繁複細膩,展現了尼泊爾獨特的審美和工藝特點。特別是它兩肩所披的帔帛,以滿飾花紋的帶狀斜披於肩的下部,其末端如花瓣一般於手臂外側上下翻卷,造型新穎別致、精巧華麗,在同時期西藏造像上極為罕見,而在馬拉時期尼泊爾造像上則十分流行。因此可以判斷此像是一尊典型而標準的尼泊爾馬拉風格造像。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鮮明突出的尼泊爾馬拉造像並不多見,在數量上遠遠少於同時期西藏薩迦風格造像;而且它的體量超乎尋常,造型風格和工藝又完美之極,如此品級的馬拉造像更如鳳毛麟角,極為少見。

大持金剛 局部

這尊造像是一尊千載難逢的偉大的佛教雕塑藝術作品,它以完美端莊的藝術造型,精緻華麗的裝飾工藝、青春洋溢、雄健飽滿的藝術氣韻,充分展現了尼泊爾馬拉造像的大美風範和非凡成就,完美詮釋了尼泊爾紐瓦爾人創造的藝術之美,也真實呈現了阿尼哥所傳「西天梵相」的原始風格面貌。它無可置疑地必將成為尼泊爾馬拉造像的經典之作載入史冊,為後世永遠銘記和傳頌。(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黃春和 文章節選)

觀音

中原 銅鎏金

十四世紀 元 高77cm

估價:18,000,000-28,000,000 人民幣

此尊大體量元代男相觀音氣勢撼人,屬於元代漢藏風格造像中極為罕見的大體量珍品。其寶冠已佚,繒帶與髪辮沿耳後披於兩肩並向兩側飄動,髪絲刻劃精細,富有韻律感。面容端正飽滿,眼瞼下垂,嘴露笑意,祥和中亦不失威嚴,帶有男相所特有的俊朗與英氣。上身著雙領下垂式天衣,下身著僧裙、裙裾束於腹前,天衣與裙裾邊緣均鏨刻精美錦地蓮花卷草紋飾,其僧裙高系,在視覺上拉長了整尊造像的比例,使得此尊觀音較常見的漢式造像更為頎長、線條更為流暢,亦較藏式造像更為莊嚴、端正,為元代這一相對短暫的歷史時期所特有。其胸前飾傘狀連珠式瓔珞,亦為元代宮廷造像所特有,佛光寶氣,精美異常,且以其尺寸及做工來看,除由皇室施造並供奉外難有別種可能。同時期之大體量造像作品可參考現藏於首都博物館一尊尺寸與之相比較小但也同樣身材頎長端正之元代影青水月觀音倚坐像,應同為元大都供奉之珍品。

元代銅鎏金觀音造像

元代,中原的佛教藝術注入了新的形式。藏傳佛教及蒙古文化都對中原的造像風格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和深遠的影響,進而形成了極富時代風貌的受藏式造像影響的中原風格。造像通常面相方圓,神態慈祥,裝飾繁冗,衣緣和裙裾等鏨刻精美紋飾,瓔珞亦常為傘狀連珠式且模擬藏式寶石鑲嵌的效果,雍容華貴。整體端正高貴,氣質優美,為此一時期之風貌。

元代銅鎏金觀音造像 局部

這種別具一格的樣式受到了來自藏傳、蒙古等地的審美情趣的影響,尤其受到當時流行的「梵式」造像的影響,一改宋代以來整個中原地區在造像上偏重衣褶、服飾等程式化的表達方式,在造像的軀體塑造上突出寬肩、細腰等新的樣式,將傳統漢式雕塑中的細節重組,在「梵式」的新風中形成了這一時期所特有的厚重、端正、慈祥之感。同時,這樣的時代風貌也深刻的影響了明代初期宮廷造像的樣式。明代初期的宮廷造像具有極強的程式化結構,在瓔珞、服飾等各處都受到來自元代造像的影響。整個這一時期,雖然歷時不過百餘年,恰是整個東亞地區佛教造像風格的轉折點。

元代銅鎏金觀音造像 局部

總體來講,無論元代宮廷造像,還是中原地區漢藏佛教造像等都是以尼泊爾藝術為風格源頭,並在面部塑造、衣紋處理、裝飾細節等方面體現出部分的「漢化」特點,肢體處理則顯得厚重而敦實,這很可能與蒙古民族的審美情趣有直接的關係;同時,在許多同時期同風格的造像作品中,尤其是在一些製作精良的高等級造像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特徵,即胸前的傘狀瓔珞搭配極為修長的腰身。

元代銅鎏金觀音造像

仔細觀察這一時期的造像,不難發現,無論梵式或漢式,元代的造像時期雖短,但在風格上則相當統一,所有的造像幾乎都注重正面的視覺衝擊力,在造像結構上弱化下身,著重塑造上半身的軀體結構,以腰腹的線條表達軀體的大氣與尊貴。同時受到尼泊爾工匠的影響,在配飾及衣褶邊緣大量運用瓔珞及鑲嵌,或以鏨刻的形式表達鑲嵌,所以呈現富麗堂皇之感。位於大都西北的居庸關「雲臺」原為過街喇嘛塔的底座,過節塔與白塔寺的白塔形制幾乎完全相同,其整個底座以白石雕刻而成,猶如一個完整的壇城,其頂端四周有圍欄,圍欄下方為一周傘狀連珠瓔珞紋,兩側的門廊浮雕精美的象、龍、卷葉花和大莽神,金翅鳥王等形象。券洞內兩壁上刻佛像、四大天王像,頂部刻五鋪壇城。在四大天王浮雕像之間,有用梵、藏、八思八、西夏、畏兀爾、漢等六種文字雕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全部的圖案均參考了西藏桑鳶寺和薩迦寺等重要寺廟,帶有濃重的「梵式」風格,且全部採浮雕形式。這些全新的紋樣與刻畫方式深刻的改變了中原佛教美術的詞彙與邏輯,將漢式審美中注重下身衣褶表達的傳統改為注重上身與腰腹的刻畫,並將諸多來自中亞、印度及尼泊爾、西藏等地的佛教紋樣引入中原,為中原地區不僅僅是佛教美術,以及各類其他工藝美術都注入了鮮活的血液,真所謂開一時之風尚,且影響之深遠,在明代宮廷造像上也可以一睹風貌。(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黃春和 文章節選)

轉輪王坐蓮花手觀音菩薩

銅鎏金

明 永樂-宣德 高24.5cm

估價:6,500,000-8,500,000 人民幣

此像頭戴花冠,頭頂束高髮髻;髮髻由髮辮編成,形如塔狀高高聳立;髻頂安摩尼寶珠,餘髮結成兩條髮辮分垂於左右兩肩;耳側繒帶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大圓環。面形寬大,呈國字形,眉如彎月,雙目低垂,鼻直適中,雙唇微啟,明顯具有漢人面相特徵。寬肩細腰,軀體及四肢健碩而柔美。上身胸前飾項圈和長鏈,其下墜U字形連珠式瓔珞;下身著長裙,衣紋及裝飾繁複別致,大腿處可見連珠線表現的水波狀衣紋,連珠線之間雕有凸起的小花瓣,小腿處有一道連珠線鑲飾的寬大衣邊,其上鏨刻精美的纏枝蓮紋;腰間束寶帶,腰帶下亦墜滿一圈U字形連珠式瓔珞;雙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各戴釧鐲。

遊戲坐姿,左腿橫盤,右腿支起,左手撐於左腿後,右手撫於右膝,為水月觀音典型的造型姿勢。身下為雙層束腰式蓮花座,其上下邊緣飾連珠紋,寬肥飽滿的蓮花瓣對稱分布,周匝環繞,形制美觀大方,做工精緻講究。蓮座底部裝藏已失,底邊可見清晰的剁口和黃色的合金銅質。整體造型端莊,體態優美,裝飾繁複,工藝精細,品相完好,堪稱一件稀有難得的古代佛教雕塑藝術珍品。

明代宮廷銅鎏金觀音造像

此像的文化藝術價值殊為不凡,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其一,此像是一尊不帶刻款的明代宮廷風格造像,展現了明代宮廷造像又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其整體造型、裝飾風範和製作工藝等多方面體現了明代宮廷造像鮮明的風格特點。如它的造型規範嚴謹,量度精準,姿態優美,形象生動,體現了明代宮廷高超的雕塑藝術水平;它全身的裝飾,如花冠、瓔珞、帔帛、釧鐲等,構思精巧,形制美觀大方,體現了明代宮廷極高的審美情趣和標準;它以合金銅鑄造,表面鍍金,工藝精緻細膩,又體現明代社會高度發展的冶煉和鑄造技術。這些特徵與帶紀年銘文的明代宮廷造像的表現也完全一致,其風格和工藝足以顯示其齊等於明代宮廷造像的尊貴身份和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風格和工藝的金銅造像現在遺存不少,在國內外博物館都有收藏,也經常現身於國內外拍賣會。這一現象充分說明它們不是孤立的個案,而是一種普遍的存在,它們共同見證了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這些造像也都出自明代宮廷,它們用於皇宮內外佛堂和皇家藏傳寺廟殿堂的供奉,而不像那些帶銘文的宮廷造像(刻有「大明永樂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用於賞賜西藏上層僧侶,為朝廷推行的宗教籠絡政策服務,所以它們不帶刻款,也無需刻款,屬於明代宮廷造像的另一種形式。

其二,此像多處保留了元代宮廷造像上常見的藝術特徵,反映了元明宮廷造像之間密切的藝術傳承關係。其中有三處特徵最為明顯和突出:

一處是它的髮髻。呈高扁狀,其源頭可追溯到印度帕拉造像。這是元代宮廷菩薩裝造像流行的髮髻樣式,而明代宮廷造像普遍流行的髮髻是高懸於頭頂的橫圓柱狀。

再一處是衣紋。以帶狀的衣邊形式表現,出現在菩薩的兩小腿部位,十分簡潔。這也是元代宮廷造像習慣採取的衣紋表現形式,而明代宮廷造像普遍採取中原傳統的表現手法,為寫實性衣紋,衣紋自然生動,質感強烈。

三是鑲嵌寶石。出現在菩薩全身的裝飾部位。其做法是先在需要鑲嵌的部位做出一個個凹槽,然後將寶石嵌入。此像裝飾部位留有許多圓形小凹槽,內有紅色的硃砂,即顯示原有寶石鑲嵌,現已脫落。這種鑲嵌寶石的做法在元代宮廷造像上十分流行,是元代宮廷造像的一大亮點。明代宮廷造像也繼承了元代宮廷造像的裝飾風範,可以明顯看出菩薩裝造像的花冠、瓔珞、釧鐲、寶帶上亦有寶石裝飾,但寶石皆非鑲嵌形式,而是同裝飾一起鑄出,為鑄造的形式。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宮廷造像特徵重現於明代宮廷造像上並非此一孤例,而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不僅出現在不帶銘文的明代宮廷造像上,也普遍地出現在帶紀年銘文的明代宮廷造像上。據筆者初步調查統計,其中帶紀年銘文的明代宮廷造像有40餘尊延用了元代宮廷造像特徵,主要集中於花冠、髮髻、衣紋、鑲嵌等不同部位和表現形式上,各尊像延用的特徵多少不一。可見,元代宮廷造像特徵普遍地重現於明代宮廷造像上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藝術現象,其意義非同一般,它明確地標顯了明代宮廷造像在造型、裝飾、表現手法和工藝等諸多方面與元代宮廷造像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可為解決明代宮廷造像風格來源這一佛像藝術研究中長久懸而不決的學術難題提供重要依據。

明代宮廷銅鎏金觀音造像

其三,此像不僅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融合了中原藝術,而且在表現題材及造型樣式上也吸收了中原文化和藝術元素。它表現的題材為水月觀音菩薩,無論題材還是造型樣式都是中原地區自行創造一種觀音類型。據《歷代名畫記》記載,水月觀音最初是由唐代畫家周昉創塑的,所謂周昉「妙創水月之體」。周昉依據《華嚴經•入法界品》對觀音道場的描述,著重表現了觀音菩薩觀察水中月亮的情景,姿態優雅閒適,喻示觀音通達空性之理,具足般若大智。唐代以後這種觀音造像在中原地區一直流行不衰。在明代宮廷造像中,類似這一風格和題材上都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造像不在少數,它們以獨特的宮廷藝術形式,更加充分地反映了明代漢藏文化藝術交融的深廣程度,其意義和價值亦更為非凡。

綜上可見,此像作為一尊明代宮廷造像,不僅全面展現了明代宮廷造像優勝於一般造像的完美的風格和工藝特點,具有明代宮廷造像所具備的宗教、歷史、藝術和科學等多方面文化藝術價值,而且在局部造型、工藝及表現手法上體現了對元代宮廷造像的明顯繼承,在表現題材及造型樣式上又體現了對中原文化的全盤吸收,展現了多元的藝術元素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它無疑是一尊極其特殊珍貴的明代宮廷造像,對於研究明代宮廷造像不同的風格樣式、明代宮廷造像風格的來源、明代宮廷造像與元代宮廷造像的關係、明代漢藏文化藝術的交流融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黃春和 文章節選)

圖文來源: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這尊釋迦牟尼銅鎏金傑作源自西藏,為典型尼泊爾風格

·這尊彌勒坐像看似樸實,但稱得上中國佛教雕像巔峰之作

·飽經滄桑的水月觀音,憨態可掬的大黑天,精品專場打開眼界

·這場拍賣有近300件拍品,八件罕見又精美的佛像值得細看

·從這尊清代三世達賴喇嘛像看西藏佛教藝術最後的絕響

· 這11件佛像精品橫跨數百年,風格各異展現極高藝術水準

· 美國第一家族掌門人珍藏開拍,康熙御製無量壽佛像搶眼

· 金石瓷木四種材質佛造像齊聚,各具特色,異彩紛呈

· 2070萬港元成交的這套宮廷制式七佛偈唐卡,傳拓自北海公園

· 這個專場上的唯一拍品,詮釋了什麼叫「巨作絕品」

· 這五件佛造像拍出1200多萬,承載了多少謹慎而熾熱的崇拜

· 這尊罕見的銅鎏金嵌銀佛造像,展現了早期工匠的精湛技藝

· 為何專場呈現喜馬拉雅藝術,從這五件造像中找到答案

· 這尊西藏十五世紀佛像造型罕見,精緻細節彰顯魅力

· 明永樂宮廷造像專場拍賣,這三尊造像價值非同一般

拍賣會: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賣會

專場:景元(二)——斯彼爾曼等典藏西天梵相三尊

預展時間: 2018年6月14日-21日

預展地點:北京四季酒店、凱賓斯基飯店

拍賣時間:2018-06-19 順延

拍賣地點:北京四季酒店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造像、法器、唐卡集粹,不乏宮廷御製精品|一拍即合
    其頭、手、足眾多,對於身形比例及各部分空間關係的安排需要極高的造型能力。稍有不慎,整體造像就會比例失調,呆板僵硬。這尊造像這一點處理的極為到位,大威德金剛身形飽滿,肢體圓潤;諸臂於身體兩側張開,排列有序,錯落有致,而不是像常見的一些同題材造像那樣,手臂在身體兩側扁平的排列。腿呈弓步,各腿一字排開,有排山倒海之勢。整個造像無處不飽滿,無處不均衡,營造出一種威猛霸氣,威震寰宇的氣勢。
  • 這場拍賣有近300件拍品,八件罕見又精美的佛像值得細看|一拍即合
    關於其身份和地位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本初佛,即最原始的佛陀;一種認為他是報身佛;一種認為他是法、報、化三身的總集;一種認為他總攝了五方佛的智慧與功德,稱他為「第六金剛持」或「金剛總持」。但不管怎樣他是藏傳佛教崇奉的最高尊神。
  • 工藝精細、風味獨特、享譽國內外
    美食天下行之走進佳木斯(五)——朝鮮族冷麵朝鮮族冷麵是東北佳木斯等地小吃,以它獨特的風味聞名中外。主要原料有蕎麥粉、小麥麵和澱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麵和土豆澱粉的。過去,朝鮮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過生日時吃冷麵,據民間傳說,這一天吃了細長的冷麵,就會長命百歲,命大福大,故冷麵又名「長壽麵」。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鮮族在後來對冷麵做了多方面的改良,有用多種中藥熬製後兌冷麵湯中。所以在夏季吃冷麵,不僅清涼更有解暑作用。
  • 罕見銅鎏金三世佛4500餘萬人民幣成交法國波爾多
    本次拍賣吸引了眾多藏家的眼球,關注度極高,尤其是一組「三尊銅鎏金三世佛」更為引人注目,在開拍前就引起了廣泛關注與熱議,這組佛像在拍賣後半段登場,競拍一開始,現場藏家、網絡隱身買家與場外競投者便積極出價,場面十分火爆,經過數輪激烈競投後,拍品最終由現場一位亞洲美女古玩商以520萬歐元奪得,甚是難得。
  • 效果獨特的掃金工藝,讓商品包裝「光彩照人」
    各種方式各有自己的特點,掃金,作為一種並不算新興的工藝,有著逼真的金屬效果和相對低廉的成本,本文分享掃金工藝的相關內容,供優品包材系統的採供朋友們參考: 掃金工藝 掃金,就是通過特殊工藝,在商品包裝或標籤印刷品上指定部位附著特種金屬粉末,來實現金屬光澤效果的工藝過程。
  • 北京古玩城國際拍賣 | 大慈大悲觀世音 美輪美奐顯金身—11-12 世紀印度帕拉風格觀音三尊造像賞析 獨立學者 陳為
    觀音菩薩兩邊各有一位侍從。兩侍從體量略小,皆為相舒展坐姿,右側侍從坐姿與觀音菩薩相同,為右舒展姿,左側侍從為左舒展姿,從而形成了以主尊觀音為中心的視覺效果。右側侍從雙手於胸前合十,容顏俊朗可愛。左側侍從身材魁梧,左手撫膝,右手上舉,面容憤怒。造像下方的臺座也極有特點,臺座由三部分組成。最下方是象徵須彌山的圓形底座,底座呈覆鍾式,其上有精美的連珠紋和卷草紋裝飾。
  • 【大象視界】3年賣了7個億,但其實這和錢沒關係!
    唐卡中主尊上方第一排,正中位置有一神祇,寂靜相、跏趺坐,雙手持達瑪茹和嘎巴拉碗,臂彎夾著嘎章喀,其題材非常罕見為金剛法,是薩迦派勝樂系特有的上師瑜伽主尊。文殊菩薩以智慧見長,位居各大菩薩之首,佛經中稱他「文殊師利法王子」。藏傳佛教還將一些重要的上師或歷史人物尊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歷史上先後有薩迦派四祖薩班•貢噶堅贊、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清代乾隆皇帝被尊為文殊菩薩的化身。這些化身形象也都帶有文殊菩薩的形象標誌,即手中或肩花上有經書和寶劍。
  • 中國琺瑯藝術,做工精細,圖案富麗,清晚期絲琺瑯工藝的代表作品
    此器做工精細,掐絲纖細流利,圖案富麗,為清晚期絲琺瑯工藝的代表作品。 【掐絲琺瑯菊石花卉紋梅瓶】 清晚期 高32釐米 口徑5.7釐米 足徑8.9釐米 梅瓶以黃色琺瑯釉為地,頸部飾蓮花紋,肩部分別飾綠色蕉葉、如意頭紋和黑底勾蓮花卉各一周
  • 東正春拍 | 「波若——佛教藝術」佳器甄選(三)
    蓮瓣之下,更雕刻小型火焰紋飾,極為罕見,非常難得。上下緣皆環飾連珠紋,精美細緻。封底原裝,保存良好。關於這件明代造像的年代特徵,我們可以根據以往成化造像的拍賣歷史來做一判斷。北京翰海2010年春拍「明心見性-陳國恩珍藏重要明代佛像」專場曾拍過一尊帶款識的成化年間銅鎏金觀音菩薩(圖1),這尊成化觀音無論在題材、工藝、形體、飾品、衣飾、蓮瓣等方面都與我們的四臂觀音極為相似。
  • 型如搖鈴,立如尊——搖鈴尊
    搖鈴尊為康熙時期官窯的新創造型,有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等品種。我們看康熙搖鈴尊的造型,無論是青花還是釉裡紅,其口部微撇,頸部細長,肩部豐滿,線條力度感強,這在古代柴窯燒制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產生變形,故燒製成功的機率不高,搖鈴尊也就成了康熙年間的珍貴官窯品種。
  • 立達新型清梳聯的工藝性能簡析
    ⑤由於抓取深度可根據棉包密度變化設定始抓終抓程序,再配合機械上合理調整打手伸出肋條距離、打手和小車速度等,該抓包機完全可達到精細抓取的工藝要求。2.2B1型開棉機UnicleanB1型開棉機,是立達公司推出的B4/1型的替代產品,該機設計新穎,結構獨特,處理效果好,調整控制靈活,是該清梳流程中的關鍵設備,其工藝性能主要有:(1)採用特殊縉構的角釘滾筒和可調四組塵棒對沿滾筒上部螺旋導槽旋轉前進的筵棉進行6次自由彈打,原棉受到「打擊一拋出一下落一再打擊」的多次作用過程,筵棉開松和除雜漸次增強,在上述過程中
  • 這尊菩薩厲害了!連釋迦摩尼都要尊她為佛母!
    李佳作品—孔雀明王一直以來,尊佛愛玉是中國流傳的千年風尚,獨特的文化傳承。因此以玉載佛便成為國人表現宗教虔誠的重要方式。玉雕藝術和禪宗佛意的結合碰撞,承載著國人至上的福願和敬意。而在玉雕眾多的佛教題材中,孔雀明王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她被尊為佛母。有著比釋迦牟尼佛更高,更圓滿的報身。
  • 道教皈依的經寶,為何是「三十六尊經」?
    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三洞經又各有垂教的對象,以合乎學道修道的品級。開始人道修學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寶經。其次智漸精勝,既進中境,故中教以洞玄靈寶經。最後即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以洞真天寶經,其目的都是通過經教文化,誘俗修仙,從凡證道。
  • 耐克時尚,勁爆的獨特工藝和面料,遇到新起之秀的斐樂又該怎麼辦
    耐克時尚,勁爆的獨特工藝和面料,遇到新起之秀的斐樂又該怎麼辦文/妙三招耐克男士加厚保暖連帽棉衣,一點不吹牛的說最近他家可是要火到外星去了,款款都是精品,科技三防面料+內膽按摩科技反熱層,超級保暖。這還是今年全球主打款,全部最新科技技術都融合在這件衣服裡了。不管是拉鏈上設計,上身立體科技感十足。上身時尚百搭,一件真正牛的衣服,就是不管什麼人,怎麼樣搭配上身都十分好看。內裡附按摩保暖加熱墊。斐樂羽絨服,FILA/斐樂18冬情侶短款防水鵝絨羽絨服現貨哦!有質感的立領口設計,保暖效果更佳。面料舒適柔軟,手感較好不易褶皺。具有較好的保暖性。兩側對稱插袋設計,便於使用。
  • 10張罕見的《花千骨》幕後照,小骨喝啤酒,尊上的腋毛搶鏡了
    10張罕見的《花千骨》幕後照,這張我們的尊上穿了一件跨欄背心啊,看來片場很熱並且沒有空調啊,認真看劇本的尊上好帥啊10張罕見的《花千骨》幕後照,我們的小骨真的是厲害了,竟然扛了10米大刀!還叉腰,很驕傲的樣子嘛10張罕見的《花千骨》幕後照,這張是工作人員在給張丹峰畫眉毛,放心吧,我們會把你畫的很帥的~10張罕見的《花千骨》幕後照,這張我們的小骨和糖寶在打鬧,小骨抓著糖寶的頭髮,糖寶抓著小骨的耳朵,真的是非常可愛了10張罕見的《花千骨》幕後照,這張我們的殺姐姐被工作人員調戲了啊,哈哈哈,兩個人還都穿著黃色的衣服,難不成是情侶裝?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裝飾內容有花卉、人物、動物及亭臺樓閣等。這種裝飾手法源自明末清初,盛於晚清,主要流行於我國的嶺南地區,體現了南粵濃鬱的民間建築裝飾風格。嵌瓷嵌瓷是潮汕地區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和別具一格的建築裝飾藝術。創始於明萬曆年間,盛於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