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劇」到平庸,《以家人之名》背離了觀眾何種期待?「套路」「注水」是影視製作「不歸路」

2020-09-03 文匯網

40集連續劇《以家人之名》仍在熱播,但「棄劇」觀眾已經越來越多。該劇於8月10日在湖南衛視首播,亮相稱得上「驚豔」二字。高顏值演員和新穎設定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收穫好評無數,豆瓣評分一度達到「神劇」級別的8.6分。令人扼腕的是,這部曾被許多觀眾和網友看好的電視劇卻「晚節不保」,口碑一路下滑,目前跌至7.2。在精悍短劇、優質網劇迭出的今天,《以家人之名》已經「泯然眾人矣」。

從「神劇」到平庸,《以家人之名》背離了觀眾的哪些期待?有網友評論:「劇情不夠,愛情來湊」,已經成為當下都市劇的頑疾,更是「注水劇」的標準配置。須知,即便包裝得華麗、離奇,「套路」「注水」依舊是一條影視製作的「不歸路」。

從零差評到口碑崩塌,「套路」「注水」是影視製作的「不歸路」

《以家人之名》開播時一度引起關注,其亮點主要有三:其一,近期霸屏的「大女主劇」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以人情味和煙火氣為主基調的「親情劇」被大眾青睞;其二,劇中由三組特殊家庭混搭而成的新穎組合讓人眼前一亮,特別是主角兒時質樸溫馨的劇情讓觀眾代入感很強,幾乎「零差評」;其三,異父異母的兄長們外形出眾,且對妹妹無盡寵愛,選角成功不僅滿足了女性觀眾對於「溫柔帥氣哥哥」的幻想,也給劇情走向增添了更多看點。

三個原生家庭各自的不幸本身就給劇情奠定了一定的悲情色彩,在主角們不斷努力擺脫原生家庭傷痛的過程中,他們超越血緣的相互關懷與暖心陪伴,在打鬧嬉戲中化解悲痛的樂觀精神就更顯得彌足珍貴。這種脫離傳統都市偶像劇中的第三者、出軌等元素,向觀眾傳遞治癒家庭觀念的主題,成為了觀眾追劇的最大動力與期待。

但隨著劇情從親情不可避免地向愛情發展,豆瓣評分的狂跌反映出觀眾的失望情緒。從大處的劇情設置來看,兩位哥哥都愛上妹妹,並且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最受詬病的最大原因。觀眾對《以家人之名》期待就是在「不同尋常」的親情故事,但編劇仍頑固堅持「傳統思維」,讓劇情往「俗套」發展。

事實上,無論是該劇導演丁梓光,還是演員,如飾演女主角李尖尖的譚松韻、飾演李尖尖爸爸的塗松巖,都曾在採訪中強調親情與成長,由此表達自己對劇的期望和解讀。「我們希望表達一種質樸溫暖的家庭觀,並傳遞出具有正能量的親情觀以及『不怕磨難、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只要相互珍惜,相互愛護,哪怕沒有血緣也能成為一家人。」

然而,在大哥凌霄向李尖尖表白後,劇情故事便轉向了「狗血」的愛情大冒險,圍繞該劇的微博熱搜話題則從對現代家庭癥結的探討轉向「凌霄說情話」「凌霄李尖尖高甜合集短片」,以及「從小到大,你才是我的心藥」等肉麻臺詞。一時間,「選大哥還是選小哥」的「難題」把觀眾分成了兩派,但無論最終哪一派獲勝,泛濫的愛情戲碼早就背離了觀眾對於溫馨親情劇的期待。顯然,《以家人之名》的最終呈現與主創們所表達的願景已然漸行漸遠。

劇情俗、漏洞多,泛濫的愛情戲碼背離觀眾對於溫馨親情劇的期待

從電視劇的小處細節著眼,亦有不少讓劇情難以「自圓其說」、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原本風平浪靜、彼此羈絆很深的家庭由於兩位哥哥分別去新加坡、英國上學而掀起了第一波大風浪。

兩位哥哥心裡對兩位爸爸和妹妹是那麼難以割捨,但卻九年都沒坐飛機回來看一次;好不容易九年後三兄妹再次重逢,兩位哥哥卻都立刻「愛」上了妹妹,周圍的親朋好友也突然開始慫恿李尖尖爸爸「肥水不流外人田」,從兩位哥哥裡挑女婿,中間缺乏從親情向愛情的轉變;為了增加劇情的波瀾起伏和人物衝突,李尖尖的閨蜜先在高中暗戀小哥賀子秋,後又毫無徵兆地移情別戀,愛上了大哥凌霄,於是和李尖尖反目成仇。人物之間複雜的「多角戀」讓觀眾不由得調侃這又是部「她愛他、他愛她、她又愛他」的神劇。

在流量當道,為製造爆點無視邏輯的當下眾多電視劇中,真實且合乎常理的劇情、飽滿立體的人物設定,才能真正地獲得觀眾的認可,而非被貼上一個個「高開低走」的標籤。觀眾對於《以家人之名》的期待與關注,實際折射出的是在當今快節奏、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人們依舊能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家常菜的場景觸動到心弦,仍然堅守對於家庭溫馨與團圓的情愫與嚮往。

可惜的是,《以家人之名》並未抓住這一點,對於值得被深挖的親情元素只是「淺嘗輒止」,而落入了更多賣點,卻更淺薄的標準化俗套都市愛情中。

相關焦點

  • 當《以家人之名》不再純粹,觀眾怎麼面對國產劇一成不變的套路?
    在看《以家人之名》,真的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儘管已經很寬容了,也沒有感受到編劇的誠意。正如很多國產劇一樣,《以家人之名》借著親情的名義添加了很多佐料,以至於追劇追到中期的觀眾,已經開始好評觀望了,前面的「非常好看」變成了現在的沉默。
  • 《以家人之名》拖延收官,最短劇集僅20分鐘?觀眾氣到想棄劇
    正在芒果臺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就憑藉著自己的高品質口碑收視雙豐收,一度被網友們稱為芒果臺2020年最值得看的電視劇之一。按照《以家人之名》這部劇最早的排播方式,這部劇一共40集事實上,《以家人之名》這兩天的劇情也明顯正是矛盾衝突的高潮,但奇怪的是,這部劇都臨近結尾了,但是整體劇情還沒有收口的跡象,這讓粉絲們很迷茫。
  • 從《三十而已》到《以家人之名》,國產劇「熱搜化」,「咪蒙味...
    今天你在熱搜榜看劇了嗎?讓全民手撕林有有的《三十而已》大結局後,一部講述「兄妹」從家人到戀人的《以家人之名》,成為新的熱搜榜常客。一開始我並不打算追這兩部劇,但只要我打開微博抖音,總會刷到劇集的一些片段,熱搜榜也經常能看到關於劇情的話題。
  • 《三十而已》到《以家人之名》,國產劇「熱搜化」,「咪蒙味」濃
    今天你在熱搜榜看劇了嗎?讓全民手撕林有有的《三十而已》大結局後,一部講述「兄妹」從家人到戀人的《以家人之名》,成為新的熱搜榜常客。後來我發現,根本不需要為了看劇充值會員,每天刷刷微博、抖音就能追完一部劇了。我在微博、抖音追完了一部劇從《三十而已》到《以家人之名》,一集一個熱搜已經不能體現這兩部劇的火爆程度了。
  • 《以家人之名》劇情走向離譜,親情劇變狗血三角戀,觀眾要棄劇?
    不抄襲不改編,設定新接地氣。開播就血洗各大榜單,更是看得人一把鼻涕一把淚,猜到說的是啥了嗎? 沒錯,就是它《以家人之名》。這樣獨特的一家人,卻讓無數觀眾哭哭笑笑,甚至有人萬分感慨地說:「他們重新定義了家人的含義。」
  • 從《三十而已》到《以家人之名》,國產劇熱搜化,咪蒙味越來越濃
    讓全民手撕林有有的《三十而已》大結局後,一部講述「兄妹」從家人到戀人的《以家人之名》,成為新的熱搜榜常客。一開始我並不打算追這兩部劇,但只要我打開微博抖音,總會刷到劇集的一些片段,熱搜榜也經常能看到關於劇情的話題。
  • 《以家人之名》為什麼讓觀眾「恐骨科了」?
    ,只需要半部《以家人之名》的時間。 影視作品中「骨科」、「偽骨科」橋段並不少見,比如《以家人之名》臺詞裡提及的《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經典韓劇《藍色生死戀》《天國的樹》、臺劇《薔薇之戀》等等……這種通過背德感賦予愛情以張力的故事模式屢試不爽。 但為什麼《以家人之名》偏偏讓觀眾「恐骨科」了?
  • 《以家人之名》為什麼讓觀眾「恐骨科了」?
    文 | 吳喋喋編輯 | 何潤萱從對「偽骨科」興奮期待到不滿棄劇,只需要半部《以家人之名》的時間。「骨科」全稱「德國骨科」,泛指親生兄弟姐妹之間產生的有違人倫的親密關係,無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發生感情則是「偽骨科」。
  • 《以家人之名》,終究逃不掉狗血套路
    說到最近大火的國產劇,那當之無愧的就是由著名演員譚松韻、張新成、宋威龍等主演的以親情、治癒和家庭成長為主線的《以家人之名》。但隨著情節的不斷深入推進,與之而來的卻是眾多網友評價的「高開低走」,豆瓣評分也從8.6一路降到了7.5。回歸劇情本身,這部主打溫暖治癒的親情向的《以家人之名》未能像導演丁梓光所期待的那樣「表達一種質樸溫暖的家庭觀」。相反,國產劇常用的那個幾個狗血套路它是一個也沒落下。
  • 《以家人之名》評分跌了,華策影視的爆款劇為何擺脫不了「高開低走...
    文/陳玉琪接棒《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成為霸佔熱搜的又一部新劇,但主創團隊高興不起來。在豆瓣上,《以家人之名》開局8.6分,播出20集後,評分下滑至7.5分。8月23日,「以家人之名評分跌了」的話題在微博熱搜第一上掛了一天,話題閱讀量突破6億次。
  • 《以家人之名》評分跌了,華策影視的爆款劇為何擺脫不了「高開低走」的「魔咒」?
    文/陳玉琪接棒《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成為霸佔熱搜的又一部新劇,但主創團隊高興不起來。在豆瓣上,《以家人之名》開局8.6分,播出20集後,評分下滑至7.5分。8月23日,「以家人之名評分跌了」的話題在微博熱搜第一上掛了一天,話題閱讀量突破6億次。
  • 《以家人之名》結局又崩了,豆瓣評分下跌嚴重,深扒這劇三大瑕疵
    《以家人之名》,乾脆就叫「以配角之名」更加貼切。瑕疵三:剪輯注水要說是什麼讓《以家人之名》的評分迅速從8.5掉到了7.0,除了狗血的劇情,那就是芒果臺祖傳拉垮神剪輯。》這部劇熱度越高,芒果臺往劇集中注入的水分就越多,連廣告時長都一加再加,哪怕是提前預料到了芒果臺的一貫操作,不少觀眾仍然被此氣得不輕。
  • 從《下一站是幸福》到《以家人之名》,華策影視「糖」裡掘金
    時隔6個多月,同樣由《下一站是幸福》主創團隊操刀的《以家人之名》再次登陸湖南衛視後,也憑藉溫暖搞笑且甜度超標的故事劇情和人物關係設定續寫了這份佳績,並成功接棒《三十而已》成為暑期檔劇集市場的新領跑者。而去年,由其子公司劇酷傳播製作的《親愛的,熱愛的》,也成為了暑期檔最大的一匹黑馬。
  • 別天真了,「3.0x倍速」幹不死「注水劇」
    可是,面對劇情注水、節奏拖沓、情節無聊、演員語速過慢等國產劇常態,網友們依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3倍速,視頻網站也在迎合著用戶需求,而整個行業似乎也默認了這種觀劇方式。「2倍速」幹不死的「注水劇」,3倍速也不行有媒體發文稱,「三倍速追劇」是對「注水劇」的降維打擊。其實這樣的估計實在過於樂觀。
  • 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以家人之名》:滿滿共情力,溫暖小清新
    《三十而已》我沒看,是因為我覺得每一步發展,只看熱搜詞,都在意料之中,有些負面的情節容易加重我的恐婚恐育;而這一部剛開播的劇,老套路中有一絲平淡小清新,溫暖正面的切入點打動了我——《以家人之名》所以《以家人之名》本身的素材豐富度是夠的,哪怕最後變成愛情劇,不免俗甚至還有套路,這些細節至少是正面激勵作用。這也是我為什麼還是能二倍速追完《下一站是幸福》,中後期主線狗血,可是很多觀念溫和正面有力量。
  • 拒絕套路 方得始終 從《以家人之名》等熱播劇走向「爛尾」說起
    《三十而已》剛剛下檔,《以家人之名》便迅速霸屏,但這兩天豆瓣評分也已下滑至7.6分,不少觀眾對這部劇發出「虎頭蛇尾」的感慨。其實,「爛尾」的故事,我們已經看得太多,很多觀眾似乎也摸清了「爆款」的套路,國產劇想要走得更遠,套路這條「路」,還是走不得!贏在情感《以家人之名》講的是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為了彼此新的家人,從小青梅竹馬,相互陪伴成長。
  • 從《下一站是幸福》到《以家人之名》,華策影視「糖」裡掘金
    時隔6個多月,同樣由《下一站是幸福》主創團隊操刀的《以家人之名》再次登陸湖南衛視後,也憑藉溫暖搞笑且甜度超標的故事劇情和人物關係設定續寫了這份佳績,並成功接棒《三十而已》成為暑期檔劇集市場的新領跑者。而去年,由其子公司劇酷傳播製作的《親愛的,熱愛的》,也成為了暑期檔最大的一匹黑馬。
  • 《以家人之名》火了,治癒系能救國產家庭劇嗎?
    而近期家庭劇《以家人之名》能夠高口碑播出,其最大的成功原因就是在於它反以上家庭劇套路,走出了另一種風格。「把生活的辛酸包在糖裡餵給觀眾吃,讓人笑中帶淚,這種戳心的感覺已經很久都沒有過了。」網友感嘆在《以家人之名》中獲得到的不一樣的感動。
  • 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以家人之名》:不要讓血緣變成一種暴力
    (一)非典型一家五口——不靠血緣的兩爸三萌娃嚴格來說,《以家人之名》不是完美無缺的:但能讓我每天願意追更的最大驚喜,就是滿滿的共情力。(二)家人之名,究竟是什麼?這部劇最戳中我的,首先就是主人公們童年時期開始,到青春期,關於那些溫暖治癒,尋常人家的煙火日常。
  • 《以家人之名》爛尾?國產劇為什麼逃不出「咪蒙味」
    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成為了更好的人,單就題材而言,《以家人之名》就已經是一捧清水,平淡但不平凡,更不平庸。《以家人之名》創造性將「偽骨科」概念由腐圈移植到普通家庭劇的創作,這對網文讀者和腐圈女孩來說,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對於家庭劇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創新。看完前兩集,有點被不自覺地帶進了這「一家五口」的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