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巴中日報 巴中日報
破解大山屏障,是巴中人延續數千年的夢想;向大山要發展、向青山碧水要效益,更是380萬巴中兒女的共同願景。
善謀者行遠,實幹者乃成。從一個個交通項目構想,到一條條道路的暢通,五年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巴中幹群上下齊心、主動作為,在交通建設領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五年來,依託「第三輪交通大會戰」的實施,巴中恩陽機場通航、動車組開通,致力於打造「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地位。曾經習慣了「用腳丈量」的巴中人,正深切體會到「日行千裡」的舒適和便捷;
五年來,3條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境內通車高速公路達6條393.8公裡,巴中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全國高速路網的重要一環。舉家自駕遊,正成為巴中人常態旅遊休閒方式;
五年來,新改建國省幹線公路475公裡,巴城南環線、巴中恩陽機場快速通道、恩陽大道等17個項目373公裡建成通車,全市二級及以上公路佔比提升至50%。暢通的「內循環」,為巴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五年來,全市新改建農村公路3692公裡,建成建制村聯網路2670公裡、村內通組路7614公裡,全市100%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農村公路密度提高至1.24公裡/平方公裡。依靠家門口的一條條「致富路」,巴中兒女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正大步向前。
規劃引領,交通項目建設碩果豐
善謀者勝,遠謀者興。短短幾年間,巴中的高速路網四通八達,到成都、重慶開通動車,空中走廊可以便捷地到達全國,巴中人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出行。短短二十多年時間,巴中人經歷了徒步、車輪、動車、航空等交通出行方式的轉變。
我市立足長遠科學規劃,持續改善秦巴山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立足位於成都、重慶、西安「西三角」腹心地帶區位條件,積極對接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交通建設規劃,高質量編制出臺《巴中市綜合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關於開展第三輪交通大會戰的意見》等綱領性文件,推進區域交通節點向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跨越。規劃實施快速交通、聯網暢通、交通專項扶貧等「十大工程」,構建以1座機場、4條鐵路、8條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普通國省道為主幹道,農村公路為支線,村內通組路為延伸,幹支相接、互聯互通的區域立體交通網絡,形成半小時市域縣交通圈、1小時相鄰市交通圈、3小時成渝西交通圈,為有序實施「十三五」規劃和交通會戰明確了方向目標和實踐路徑。
1993年巴中成立地區,至2017年共25年時間裡,巴中先後發起了兩輪交通大會戰,建成5條高速公路和2條鐵路,啟動了機場建設,新改建普通國省幹線公路660公裡、農村公路9500餘公裡,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老區人的交通出行有了巨大的改變,但是,交通出行方式的單一、內循環的不通暢,還不能承載新時期發展對交通設施便捷、高效的要求。
2017年,藉助黨中央、國務院出臺《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契機,巴中開啟了第三輪交通大會戰,突出「加密、聯網、升級」主攻方向,建成外快內暢、便捷高效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進京赴省對接交通項目,成立交通建設突破協調領導小組,定期研究會商項目推進工作。市、區(縣)交通運輸部門組建項目推進專班,駐點跟進項目前期,深入一線督戰指導,協調解決建材供應、徵地拆遷等具體問題,為項目建設提供了良好外圍環境。
一個個交通項目從規劃到落地,一條條幹道從藍圖到投入使用,無不體現著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關懷,體現著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指導。國家各部委、省內各部門也給予了老區充分的支持。漢巴南鐵路項目,在國家有關部委半個月內一次性通過,在行業內創造了全國第一;被寄予脫貧和景區發展重望的米倉大道項目,省委、省政府和省級部門多次在線路規劃和資金來源上具體過問,找出解決的辦法;助力通江脫貧奔康的巴萬高速項目,為全省首個採用「BOT+政府股權合作」的模式建設……
目前,我市儲備交通項目119個,總投資573億元。南江經蒼溪至鹽亭和通江經宣漢至開州2條高速公路納入省高網並形成初步路線研究方案。全市新增普通省道6條602公裡、延伸1條12公裡、優化調整2條85公裡,總數達19條2436.7公裡。爭取到位交通建設資金111.07億元。
「黨的政策好,上級很關心,幹部能幹事。」這是走上致富路的老區380萬人民的心聲。如今的交通環境,遠超當年最樂觀的估計,足以告慰這片紅土地上浴血奮戰的先烈。
四好農村路,讓處處「青山」變「金山」
遠處青山在冬日的薄霧中若隱若現,近處青松低垂遊人肅穆。在全國唯一紅軍為戰友修建、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所在的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根據地」農家樂,數九寒天裡依然迎來四面八方的遊客。
9年前,陵園改擴建完成後,村民王德勝開了這家農家樂,他說,近年來陵園的團體遊客、研學旅遊團、黨政學習團越來越多,一年能掙30萬元,自己有了足夠收入送兒女讀大學。
「近年來,我們村生活環境、居住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特別是交通改善後,村民真正端上了『旅遊飯碗』。」王坪村村主任王緒倫說。
王坪村的改變,首先源於公路的通暢。打通內循環,建暢通路網,是我市在第三輪交通大會戰的重點工作之一。
經過幾年的全面推進,巴中「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績斐然。五年來,全市新改建農村公路3692公裡,建成建制村聯網路2670公裡、村內通組路7614公裡,建成渡改人行橋84座,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全市已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3個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市實現100%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100%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讓廣闊的鄉村搭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離通江縣城90公裡的兩河口鎮,地處巴中東北邊陲,有著「紅軍入川第一鎮」之稱,曾因為交通不便發展極為緩慢,地裡出產的苞谷、洋芋還是當地群眾的主食。
在海拔約1400米的通江縣兩河口鎮龍頭寨村,採用「公司+合作社」模式發展1.1萬畝脆李產業園,目前已累計戶均增收2000元,預計在明年進入批量投產,豐產期年產值達1億元。
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廣闊的荒山、青山被盤活為「金山」。龍頭寨村的美好生活,是全市2000餘個行政村的縮影。
按照「交通+農業」的產業發展模式,全市的農特產品搭乘交通提檔升級快車,持續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打造成渝地區優質綠色產品供給地。借力幹道交通,連片發展特色種植業,將公路建設與產業發展規劃相結合,依託交通幹線連片發展3個富硒茶葉產業帶、5個高山區核桃產業帶、5個道地巴藥產業帶,布局特色產業基地347萬畝。發揮樞紐優勢,做大畜產養殖業,引進溫氏集團、藍潤集團落戶巴中,實施25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可實現年產值180億元,帶動就業3.6萬人……
暢通的路網,讓客運、貨運更加便捷。五年來,全市建成普通公路客運站5個、鄉鎮客運站242個、村級招呼站(牌)2298個,新改建公交首末站10個、停靠站446個;貨運樞紐正在加快形成,建成平昌縣貨運物流園,漢巴南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巴中眾彩智慧綜合物流園、恩陽空港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目前全市開通公路客運班線796條,其中省際41條、市際69條,形成直達成渝西等城市的城際客運網絡,推廣聯網售票、電子客票,中長線路出行更加快捷。
暢通"空鐵高",老區走上發展快車道
位於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大壩景區,光霧山冰雪節正在舉辦。「牟陽故城」農家樂業主張平正在忙碌,他的客房常年需要提前預定,他在百餘公裡外的巴中城區買了商品房,女兒在市裡讀書並於今年考上大學。作為老林場人的後代,他十分滿意現在的生活。
1800年前,張平開農家樂的地方,是諸葛亮囤積糧草的天險之地。如今,腳下400米之處,一條13.8公裡的米倉山隧道將昔日的天險,變成了著名景點。曾經足不能出山的林場後代們,現在和張平一樣在山裡就掙了錢。鄉親們都說:「多虧了交通大通道建設,才能讓南來北往的遊客來到這裡。」
近五年,巴中交通戰線捷報頻傳:2018年9月,巴中恩陽機場順利完成校飛工作,目前已開通10餘條航線,2019年航班乘坐率僅次於成都雙流機場,居全省民用機場第2;2018年11月,歷經9年建設,巴陝高速公路全線通車,米倉天險被徹底跨越,全長2322公裡的銀昆高速南下節點被打通,巴中成為全國高速交通路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4月,漢巴南鐵路南充至巴中段開工動員,打通了巴中向南向北的鐵路;2019年12月,巴(中)萬(源)高速公路巴中至通江段通車(近期將全線通車),「中國紅軍之鄉」通江首通高速,至此,巴中全市所有區(縣)通高速。
以巴陝高速、巴廣渝高速等骨幹通道為依託,堅持要素集聚、產業集群、經營集約,布局建設南江黃羊、恩陽區優質糧油等現代農業產業園區51個,實現年產值96.3億元。
大通道的通暢,也為巴中建設「交通+旅遊」融合發展格局提供了契機。五年來,我市建成特色景觀帶150公裡、「公路森林走廊」4900公裡,帶動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個,打造鄉村旅遊產業帶20餘條、創建省級旅遊扶貧示範區3個,幫助240個貧困村、1.8萬戶貧困戶、7.3萬人吃上「旅遊飯」。
如今,巴中境內共有10高速公路,機場通航、城際鐵路通暢、城際高鐵正在加速修建。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國家戰略的推進,為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中抓住「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機遇,加快成為成渝地區北向出川出渝、通達中原、暢抵京津冀、連接「一帶一路」的交通和人流、物流等要素流通的重要門戶樞紐。交通建設的腳步,永不停歇;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追求,永遠在路上。
END
掌巴推薦
危急時刻,他們挺身而出!巴中這4人獲見義勇為表彰獎勵新增29處!巴中這些地方違停抓拍即將啟用提醒!巴中南收費站將封閉施工,請過往車輛注意繞行!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楊
原標題:《十三五·非凡成就⑧丨大道如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