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70、80後來說,聽到瓊瑤這個名字應該都不陌生,畢竟小的時候基本都是看著瓊瑤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長大的,比如像《梅花三弄》、《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都是曾掀起收視狂潮的經典影視劇。
其實除了瓊瑤電視劇讓人記憶猶新外,裡面的很多插曲也是令人印象深刻,哪怕時隔這麼多年,當那熟悉的旋律響起,也會不由自主哼唱起來。而且這些歌曲中的一些歌詞,也讓當年年少的我讚嘆於瓊瑤的文字功底,像《情深深雨濛濛》主題曲中的「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樓臺煙雨中。記得當初你儂我儂,車如流水馬如龍。儘管狂風平地起,美人如玉劍如虹」。
當時這些文字著實讓我驚豔不已,但是後來才知道這些歌詞很多其實都不是瓊瑤原創所寫,而是她借用了古詩詞中的經典名句,就像「多少樓臺煙雨中」便是唐代大詩人杜牧《江南春》中的名句;而「車如流水馬如龍」則是出自南朝範曄《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中的句子「車如流水,馬如遊龍」,不過瓊瑤這裡應該是借用南唐後主李煜《望江南·多少恨》中的「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除了這兩句,「美人如玉劍如虹」其實也不是出自瓊瑤之手,它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龔自珍,而且原詩比《情深深雨濛濛》的歌詞還要美,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很美的詩作。
《夜坐其二》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
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迴腸盪氣中。
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龔自珍的大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清代有名的詩人不多,龔自珍算是一個。大家在上學期間也曾學過他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而這首《夜坐》寫於1832年秋天,當時的龔自珍第四次會試落榜,內心的悲憤可想而知。要不他當年也不會寫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這樣的詩句。
這首詩起首四句是作者的自白,想當年自己也是睥睨海內人才的佼佼者,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己卻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只是被沉沉的心事壓著東奔西走。自己年輕的時候墮入通脫狂狼、不拘禮法之風,誰料到了壯年卻只謀得一個國史館校對官的小小官職。這顯然不是作者所求,也不是作者的理想所在,同時也距離作者理想甚遠。
那詩人的理想又是什麼呢?三、四兩句則是說明了詩人的追求,功成名就並不是自己最終的追求,自己只是希望能夠為後世之人留下一些才氣縱橫、讀來盪氣迴腸的文字。詩人還表現出一種希望通過禪學解脫煩惱的願望,但這真的是他所求嗎?我們品讀古詩詞會發現很多古代讀書人對於參禪求道似乎都有著很深的嚮往,但實際上那些都是因為現實不允許他們一展抱負,所以他們只能將心思放到那些東西上,那只是逃避而已,並非內心真正的訴求。詩人內心最深處的訴求是,有一天能夠不再逃禪,而是看破。等到那個時候,如玉的美人和如虹的劍氣,才是他內心深處嚮往的境界。
我們初讀這首古詩,會覺得龔自珍寫得真是盪氣迴腸、豪氣幹雲。但是細細品讀會發現,龔自珍筆下所寫的其實是「傷心」,因為他的落榜,因為他的抱負難以施展。能夠將傷心寫成這般氣象,在千年文壇都是不多見的。《齊人物論》的作者之一張遠山便曾評價「如龔自珍將『傷心』寫得如此氣象萬千者,太白之後,亦不多覯」。由此也不難看出他對於龔自珍這首詩的推崇。
對於龔自珍這首詩,大家有什麼看法?你之前知道《情深深雨濛濛》歌詞中的「美人如玉劍如虹」是出自龔自珍之手嗎?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