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超人氣日本動漫作品《寄生獸》中寄生在主人公體內的外星生命體「小右」麼?它以超乎人類數倍的學習能力在最短的時間了解這個世界。從文字開始到天文地理政治歷史甚至風俗審美……我一直想科技要發展到什麼階段才能出現真正具備這種能力的東西。然而我可能過於悲觀了……
就在今天,當下大火的演唱競技類節目《我是歌手》節目組迎來一位不速之客。來自阿里雲的科學家團隊現場公布了一個爆炸性消息:阿里雲人工智慧程序小Ai將通過「洞察人心」,提前預測《我是歌手》總決賽歌王歸屬,挑戰洪濤大大率領著的500名現場聽審,更是挑戰電視機前來自所有觀眾的億萬雙耳朵。
小Ai,強叔粗一想,什麼鬼?這不就是人工智慧嘛。在前一陣人機大戰鬧得沸沸揚揚,但是演唱這回事兒是可以人工智慧來判定標準麼?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據說阿里雲小Ai主要基於神經網絡、社會計算(social computing)、情緒感知等原理工作。此前,小Ai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學習和訓練,並在實戰中成功實現交通、音樂黑馬等多個領域的預測。
「《我是歌手》歌王決賽背後的賽制非常嚴謹和複雜。這是湖南衛視節目組、所有電視觀眾、大眾評審、7位明星歌手共同創造的一個充滿隨機性的巨大謎題。可以說是人類智慧所編譯的一段幾乎不可能破解的懸念密碼。但我們仍希望現場進行預測挑戰。」這是阿里雲人工智慧科學家、「小Ai之父」閔萬裡博士對媒體說的。
《我是歌手》節目組對此表示「難以置信」,說實話我也覺得難以置信。但阿里雲科學家團隊透露:小Ai在4月1日《我是歌手》突圍賽的時候就曾經進行了實戰預測,最終成功預測10進3中前2位歌手——容祖兒和張信哲。第3名與第4名預測分數非常接近,而未能成功;第6、7、8名的預測和投票結果完全吻合。
看到這個,倒是讓強叔有點吃驚。除了現場演唱外,阿里雲小Ai還會考慮網際網路上的網民為出口的信息。網民對於每一位歌手的選歌、造型、編曲、現場發揮等等方面的數據露出是分析結果的重要因素。反而相對於在演播廳內的500名大眾聽審而言,並不能夠直接影響到判斷結果。但是這樣的高命中率,還是能充分說明小Ai對於數據抓取的精確與分析判斷的精準。
我們知道,音樂是流動的並非具有完全規律性的,尤其是歌手演唱的情感變化更是隨機性強沒有固定標準衡量。但是小Ai能夠在這種條件之下進行準確判斷。所謂的大數據究竟神奇在何處呢?
我們前面提到過圍棋的人機對戰。圍棋是有明確規則,而歌王的預測是7人混戰,不確定性大大增強,不只是有規則方面的因素,更多是對理智和情感的複雜考驗。在強叔看來,一方面要有極其龐大的資料庫基礎支撐比如基於阿里音樂資料庫。小Ai可以自動學習音頻的重要特徵,在最後形成對歌曲的多維度評價,例如音高、能量、語譜、基頻等特徵維度,增強人工智慧對音頻及受歡迎程度之間的關聯性思維。
第二方面,天時地利人和多種因素綜合的分析能力。從歷史賽事中尋找影響比賽結果的變量因子,比如選曲、造型、粉絲數量及活躍程度、現場氛圍甚至掌聲強弱吶喊分貝聲、網友討論等維度,每種維度都通過機器學習提取海量特徵。進行動態的模擬對比。最終給出預測排名。
據說目前小Ai的學習速度是人類的1萬倍,人類需要10萬小時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小Ai只需要10小時。天啊,這不就是我在文章最初提到的具有超級學習能力的外星生物「小右」麼?
強叔職業病又開始犯了:我們知道多年以前就有可以根據曲調來識別一首歌曲的產品出現比如Shazam Encore。這種產品依託的只是龐大的資料庫及相對簡單的旋律音階節奏比對算法即可以實現。
而目前主流的各類音樂應用比如蝦米猜電臺,更多是依靠對於用戶以往使用行為的分析進行歌曲推薦,其主要算法來自於演唱者年代、語言、曲風等等標籤的簡單劃分。
但是如果阿里雲將如此小Ai技術充分結合音樂產品的話,對於使用者來講可用於計算的維度無疑會大大加強。什麼年代曲風都不說了,連弦樂或者鼓的頻響範圍都可以參照比對吧。就是要這個下潛就是要這個中頻……這個現場live中女歌手的波西米亞大裙子還有誰在20年後的那次演出中穿過類似的?……這些相關要素都會在小Ai的計算範圍之內。小Ai會成為你肚子中的蛔蟲一般,甚至可能會出現你想下一首想要聽到什麼歌就會放出什麼歌來吧……而更恐怖的事情是,它一直在海量的網際網路數據世界中進行著學習,學習的速度是你遠遠達不到的。
不知道這些在什麼時候就會悄然來到我們面前了,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我們準備再對小Ai進行一次大考吧。《我是歌手》總決賽將於4月8日晚上20:00開始。小Ai將每隔5秒更新一次7位歌手的奪冠概率。重要預測節點將有三次:分別在比賽開始前、第一輪幫幫唱結束後以及第二輪兩兩演唱結束後,最終以是否預測出現場500大眾評委選出的歌王來衡量勝負。ai.aliyun.com、芒果TV將對此次挑戰賽進行全程直播。我那時候人在上海。我一定會守在酒店裡給小Ai做一次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