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出華語樂壇最重要的幾個年份,2003年一定會上榜。
那年發生了太多事。
春天SARS肆虐,天王張國榮和天后梅豔芳先後離世,新世紀的樂壇正等待著更多新鮮的聲音。
周杰倫發行專輯《葉惠美》,王力宏創作了《不可思議》,蔡依林推出第五張唱片《看我72變》;
孫燕姿唱火了《神奇》,梁靜茹那張收錄《分手快樂》的專輯獲得「十大金蝶獎」,五月天唱起了《時光機》......
這一年,林俊傑帶著首張全創作專輯《樂行者》進入大眾視野。
至此,華語樂壇的又一巔峰大幕正式拉開。
不少人懷念那個時候,對那年「神仙打架」的榜單津津樂道,每每說起那些音樂人都瀰漫著一股濃濃的懷舊氛圍。
但有個人不一樣。
他似乎永遠不會讓你在過去中流連太久,他似乎總是有新的方式把你的曾經變成現在,讓你享受當下。
他正是林俊傑。
林俊傑出生於音樂世家。
從小父母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對音樂的熱愛,大概4歲左右便帶他去學習鋼琴。
童年林俊傑
一次林俊傑趁母親不在想偷懶,跑去打電動,母親發現後直接拿著藤條衝著手背就是一鞭,疼得他直哭。
即便如此,他簡單包紮一下,第二天還是要照常練琴。
這件事和當時留下的疤痕一起印在了林俊傑心中。
多年後,當林俊傑見到母親拿著藤條出現在自己新專輯的發布會上時,又驚又喜、眼泛淚光。
「我記住的不是疼痛,而是媽媽給我的一種很高標準的教訓和要求。」
他知道,正是母親的教導讓他養成了把每件簡單的事堅持到底、做到極致的態度。
1999年,海蝶看中了林俊傑在「非常歌手訓練班」中的表現,想籤他。
出道前在「非常歌手訓練班」的影像
林俊傑知道後,毅然放棄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錄取通知,卻沒想到跟大公司籤約後接到的「第一份工作」竟是服兵役。
滿心抱負的年輕人無處施展拳腳,只能寫歌。
後來被張惠妹收錄在專輯中的那首《記得》,就是他被退稿了很多次的成果。
從那開始,林俊傑的創作便一發不可收拾。
光是他為別人寫的歌就有100多首,其中徐若瑄《愛笑的眼睛》,S.H.E.《一眼萬年》,Twins《我很想愛他》,容祖兒《這就是愛嗎》等作品都出自他手。
其實別人來約歌,明明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就好,林俊傑卻偏偏衝著「主打歌」去寫。
不論何時,他只做自己認可的「完美音樂」。
2003年,創作得到認可的林俊傑發表首張全創作專輯《樂行者》,一舉拿下金曲獎最佳新人,這個獎給了他莫大的鼓勵。
次年,林俊傑發表了第二張專輯《第二天堂》,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江南》便收錄其中。
這首歌是他在參觀完西安兵馬俑後在酒店裡寫下的旋律。
回到家後,他感覺前奏部分不太滿意,對著譜子反覆推敲,天天彈琴彈到三四點,終於在哥哥的抱怨聲中完成了《江南》。
這首歌一下就紅了,不僅成了KTV的必選曲目,還拿到了「音樂風雲榜十大金曲」「最受歡迎歌曲」等獎項。
小編很負責任地說,他那股認真勁兒才是所有成就背後的真正原因。
2005年,林俊傑跑到美國向音樂大師Seth Riggs學習歌唱技巧,隨後陸續發行了創作專輯《編號89757》《曹操》(2006年)《西界》(2007年),幾乎首首爆款,他還憑藉《一千年以後》登上了次年的春晚。
他收穫了粉絲無數,人人都愛他。
「很多人問過我,如果不唱歌你要去做什麼。其實我沒辦法答,我只會做音樂,我只會唱歌。」
林俊傑一直是這麼想的。
所以意外來臨時,才讓他備受打擊。
2009年,林俊傑第二輪世界巡演開唱,在北京的那場演唱會上,被稱為「行走的CD」的林俊傑竟然破音了。
他趕緊去看醫生,醫生給出的檢查結果是,聲帶疲累,加上感冒的腫脹和胃酸倒流的侵蝕,導致他嗓音受損。
「休息一下應該能恢復,」醫生小心提醒他最壞的結果,「如果不行就要開刀,術後嗓音是一定會變的。」
聽到這樣的消息,痛苦和迷茫是難免的。
但他不想認命,更不想給自己準備退路。
他放下工作在新加坡靜養,不接電話也不和外界交流,每天就按照醫囑準時吃飯睡覺,不敢熬夜,也不敢喝他最愛的冰飲料。
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好起來。
經過漫長的痛苦與掙扎,林俊傑終於帶著新專輯《100天》回歸歌壇。
這張專輯記錄了他心境的變化以及對自己的思考,還讓他入圍了「第21屆金曲獎最佳男歌手」。
在那年的頒獎典禮上,他坐在鋼琴前,將短短三天完成的歌曲連唱演繹成了金曲獎歷史上的經典Live之一。
他像個王子,嗓音清亮迷人,與從前無異。
沒人看出他那一年經歷過怎樣的絕望。
一曲唱罷,掌聲雷動。
他贏了。
贏了疾病和瞬息萬變的華語樂壇。
沒有什麼能戰勝一個把任何事都做到極致的人。
林俊傑說:「人生就是要跌倒了,才會懂得站起來之後更有力量去面對。」
2011年,林俊傑與老東家海蝶的合約到期,籤約華納。
隨後他發表出道十年紀念專輯《因你而在》,打破紀錄一舉拿下年度銷售冠軍,還得了第25屆金曲獎。
第25屆金曲獎
林俊傑成了當之無愧的「歌王」。
2015年,他決心卸下對流行音樂的包袱,重新定義自己和音樂。
在反覆的嘗試探索中,林俊傑想到了「人頭錄音」的方法。
這個名詞聽著挺特別的,簡單來說就是用技術讓人們通過耳機就能聽到空間感更強的音樂,形成一種好像有人在你耳邊唱LIVE的感覺。
《和自己對話》聽歌會
林俊傑利用這個技術錄製了首張試驗專輯《和自己對話》,瞬間就賣了10萬張。
他希望通過音樂與技術的結合,能讓聽眾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聆聽內心與自我的對話,聆聽溫柔與遺憾、夢想與愛情。
但其實對於一些耳朵「不太好」的人來說,可能根本沒聽出太大變化,就算聽出來也不一定能了解到歌手的良苦用心。
然而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林俊傑可沒少幹。
他上《夢想的聲音》錄個綜藝、跑個通告而已,卻把每首歌都演繹成藝術品。
他在第29屆金曲獎唱個串燒歌而已,卻直接將《江南》《曹操》等作品直接改成了大氣磅礴的交響樂版。
今年,他就在抖音「直個播」而已,卻給大家帶來了一場堪比好萊塢大片的視聽盛宴。
時隔三年,林俊傑帶著新專輯《倖存者Drifter》回來了。
這張雙EP新專輯以「平行時空」揭開序幕,帶領大家探討關於「另一個自己」的故事。
在專輯宣傳方面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林俊傑不論是與歌迷互動,還是開首唱LIVE,都選擇了抖音這個平臺。
如今的時代屬於短視頻,這無可厚非。
我們在生活裡用到抖音,已經不僅僅是追趕潮流,而是成了一種習慣,你可以在抖音上快速且精準地得到任何你感興趣的信息。
抖音早已不是簡單一個「傳播媒介」的標籤可以定義的事物,林俊傑入駐之後,這裡成為他「寵粉」的新場所。
他在抖音上頻頻與歌迷互動,還發起了《倖存者》這首歌爆米花式合唱挑戰賽。
怕大家唱不明白,林俊傑特意錄了版「保姆級」的教學視頻,將誰唱哪句都標得清清楚楚,真是為粉絲們操碎了心。
其實音樂不該有所謂「高級」「低級」的門檻,而是你隨時隨地、隨手隨心就能享受的東西。
想要做到這樣,抖音是最好的選擇。
更何況他腦袋裡有一堆想法打算大展拳腳,選在這樣一個「國民平臺」也是為了將他認為新鮮的、有趣的事物介紹給每一個人。
10月30日,林俊傑跟抖音聯手,帶來了「JJ林俊傑《倖存者•如你》新歌首唱LIVE」,邀請廣大樂迷粉絲在線上跟他一起玩兒音樂。
直播一開始,就震驚到了秒進的111萬人。
他站在酷炫感十足的「未來舞臺」上,緩緩降落到「聖所世界巡演」的現場,為大家帶來第一首《最嚮往的地方》。
那清亮的嗓音和迷幻的科技效果,簡直要衝破屏幕。
「看浪花累積多少歲月的收藏,去擁抱眼前看似渺小的希望。」
林俊傑站在太空艙內唱著,穿過一整個宇宙星系,最終降落到「聖所」,就像是從時間的另一頭衝過來擁抱每一位屏幕前的歌迷粉絲。
我們所體會到的這些效果,都是藉助一種叫「XR」的東西。
如果說我們日常了解的VR是虛擬實境,AR是現實的海市蜃樓,MR是創造全新的可視環境,那麼XR就是這三者的結合體。
簡單來說就是,眼下最牛的技術之一。
要說最驚豔的,還得是專輯的主打歌《倖存者》。
光束在黑暗中投射到林俊傑的周圍,形成看似封閉又透明的幾何體。
他邊唱邊將手穿過一道道光線,像是「背負夢的倖存者」在與「現實拉扯」。
隨後,光線消失,背後的星空幻化成一片波濤洶湧的海底,我們渺小的生命源自於深海裡,卻懷著想要探索宇宙的夢。
不論你是否能成為這個「夢」的倖存者,林俊傑唱到:「生還不為巧合,或能聞名遐邇,只是為了得到愛的人認可」。
看林俊傑的首唱LIVE時,你會發現自己的感觸更多了,心思也細膩了,跟單純地躺在床上聽歌的感覺完全不同。
因為在這裡,音樂不僅僅是旋律、歌詞或者簡單的舞臺表演,而是通過視覺感官更強化了的綜合藝術。
其實就算今年沒有疫情的原因,像林俊傑這場LIVE秀類似的音樂形式也早晚會跟大家見面,只是我們可能不會把它稱為「首唱LIVE」「線上LIVE」,而是叫做「線上演唱會」一類的名字。
因為從磁帶CD到今天的網上聽歌,音樂的發展一直跟科技緊密相連。
這次林俊傑與抖音合作,像是提前為我們做了個教科書般的試驗,率先樹立了音樂行業的爆款標杆。
他將技術與音樂結合得恰到好處,在他的掌控之下,視覺效果終究是服務於音樂的配角,最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的力量。
視覺的介入,會給聽者帶來一種全方位浸入式的參與感,就像是真實地在創作者的內心世界散步。
在林俊傑這裡,音樂不再只是創作者和聽眾之間的橋梁,而是我們一起享受、一起經歷的世界。
為了完美呈現自己的想法,林俊傑早在三個月前就帶著上百人的團隊策劃籌備。
開唱之前更是連續不間斷地排練了一周,每一個走位、燈光、鏡頭的運用,都經過了他的精心打磨。
他是華語樂壇運用XR技術與音樂相結合的第一人,這樣全新的嘗試,將給未來的音樂市場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林俊傑在向我們展示的,是他眼中的「完美藝術」,或許也是我們未來與音樂相遇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