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七,大多數人想到的是,牙膏廣告的場景。
一家人拍全家福,喊「田~七~」,面帶笑容,露出了白白的牙齒。
是的,沒錯,田七就是三七的別稱。但是你知道麼?三七竟然是百草之王——人參貨真價實的同門兄弟。所以也有人將三七稱為——人參三七。更有趣的是,三七和人參生長於我國一南一北,環境氣候大相逕庭,但卻長得驚人的相似,功效上更是可相媲美。
三七和人參究竟有什麼異同?
三七(左)和人參(右)主要的不同集中在根部:三七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表面呈灰褐色或灰黃色;人參根莖粗短並且有許多細根,呈長圓柱形。
看到這張圖,你會不會覺得,這兩種植物不僅長得奇特有趣,更是整體上非常相像。的確,單純看外形,三七和人參不僅葉片相似,結出來的火紅的紅籽,更讓它們近親的血緣關係確認無疑了。事實上,現代植物學研究也證明了,它們同屬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並都以皂苷為主要有效成分。
民間還一直有著「北參南七」的說法,流傳著這樣一個傳奇故事:
很久之前,洪水泛濫,人間一片汪洋。就在這時,天宮中的一對孿生姐妹為了拯救人間的苦難,悄悄飛出天門。她們發現在人間興風作浪的是一條頭在北、尾在南的千年孽龍。於是姐妹兩商量決定,姐姐馬上奔赴東北長白山,妹妹趕往西南邊陲開化府。經過一番惡鬥,姐妹與惡龍同歸於盡,拯救了人間。從此,姐姐長眠於東北長白山,化作人參,精心的守護者北方。妹妹被西南開化府壯鄉苗嶺的各族人民舉行隆重的儀式掩埋,冬去春來,神仙妹妹的墳頭長出了一株大家從來沒見過的神奇小草,這就是三七。三七主產雲南、廣西,以雲南文山三七種植歷史最為悠久; 人參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的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以長白山上所生為最佳。
古老的傳說給三七人參鋪上一層神秘絢麗的色彩。同時也說明了,在中國古代人們就已經意識到這兩種中草藥之間不由地理位置所阻隔的深厚聯繫。清代藥學家趙學敏在其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說:「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
作為中草藥界的兩朵姐妹花,根正苗紅自然不用不多說。那麼,除了以上說到的特點,它們還有什麼功效上的不同呢?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三七總皂苷含量為10%,人參為3.80%,所以,在人參家族成員中,三七的皂苷含量、有效藥用成分和活性物質含量是最高的,現代中藥藥物學家稱它為「參中之王」。同時,但這兩種植物所含皂苷成分及活性物質並不完全形同,具體功效上也有所差別:三七性溫,主要有止血、散瘀、定痛的功效,人參性平,主補元氣、補脾益肺。
簡單的說,就是想補血,吃三七;想補氣,吃人參。所以,無論是 「參中之王」還是「百草之王」,藥材雖好,但看清楚各自的特長更重要。
一部三七應用史 亦是傳播史
因為具有活血止血的功能,三七可以稱得上是中藥界的婦女之友。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的世俗小說《金瓶梅》裡就曾提及,「廣南鎮守帶的那三七藥不拘婦女甚崩漏之疾,用酒調至粉末兒吃下去即止。」(明朝設廣南府,所轄地區大致為現在的廣西西南和雲南東南地區。)
由於對血症有良好的效果,三七應用漸廣,最早在動物蟲蛇咬傷的傷口治療,再到外傷及戰傷的應用,甚至婦產科血證的治療有較好療效,《本草新編》稱之為,「止血之神藥(《本草新編》)」,《玉楸藥解》稱,「一切瘀血皆破;一切新血皆止(《玉揪藥解》)。」
據考究,三七在民間的應用至少有一千多年了。可以說,一部探究三七的應用歷史,同樣也是一部三七由西南邊陲傳播至中原以及海外的歷史。
你一定知道文山三七的大名。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這種幾乎和雲南文山地名相連的中草藥,其原產地並非是雲南,而是最早栽培在廣西地區。
大概在16世紀中葉的明代,隨著商貿經濟的繁榮,三七傳入經濟發達的中原地區,又隨著鄭和七下西洋,三七作為跌打損傷、活血化瘀的特效藥物遐邇海內。
而如今,為大家所熟知的雲南文山三七,則是從20世紀70年代由於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原因,其主產地逐漸由廣西向雲南轉移。而極好美食的雲南人更是將這一中草藥「藥食同源」的理論發揚光大,三七在日常生活的食用很常見,比如說三七燉雞。
三七燉雞又稱三七藥膳,是中國藥膳中居於前列的美食。將三七和與之相配的具有藥用價值的雞肉做成美食,「寓醫於食」,將三七變成一種食物,將雞肉賦予了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形成了兼有藥物功效和營養美味的特殊膳食。
夏天要食「苦」,所以人們也稱「苦夏」。所以不如今晚「吃雞」,品一品清涼帶點苦澀之味的三七燉雞。
夏食三七 需要注意什麼
當然,夏日使用三七,也是有注意事項的。畢竟,三七是一味中草藥,具有藥性的東西不能胡亂使用,一定要慎重起見。
因為你恐怕想不到的是,中藥裡竟有19種三七!
除了我們熟知的三七本尊,據《中華本草》顯示,名字中含「三七」的中藥分別為白背三七、藏三七、海南三七、紅三七、黃三七、 姜三七、景天三七、涼三七、綿三七、牛角三七、三七、三七花、 三七葉、太白三七、藤三七、土三七、雪三七、野三七、羽葉三七。
不久前,文山三七研究所就出來闢謠過,市面上常常有利用與三七名稱相似的植物去冒充三七的做法,比如「土三七」「水田七」「藤三七」等,也偶有不明事理者,把這些物品當做三七進行服用,導致毒副作用的發生。
現實生活中,人們最容易混淆的是「菊三七」(土三七)和「三七」。菊三七的有效成分卻不是三七皂苷,其含有的千裡光菲靈鹼、和菊三七鹼等吡咯烷生物鹼具有一定的肝毒性,長期服用會導致中毒。
在這裡,我們也提醒大家,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文山三七製品進行服用。
當然,隨著三七現代研究和運用的不斷提升,三七粉更是成為保健類明星產品。其中,雲南理想科技集團在「中國三七之鄉」——雲南文山擁有超萬畝三七種植基地,是我國最大的「GAP」規範化種植基地之一。
三七菁萃飲(三七花固體飲料)是理想2019年三七系列的代表之作,經萃取三七花、三七莖葉有益活性成分製成的固體飲料,該產品含有三七總皂苷及人參皂苷Re、Rh2、Rb3等成分,萃取制粒。一袋三七箐萃飲含51mg三七總皂苷。
如果你忙於生活和工作,沒有時間過上充實的養生生活,不能跳廣場舞撞大樹,又或者是希望能在保溫杯裡泡枸杞之外,殺出一條「新鮮」的養生之路,那麼不妨嘗試一下這款產品。
黃金伴侶,攜帶方便,冷熱衝泡,還有更便捷的養生方式麼?答案顯然:NO!
總之,這個夏天,苦就對了,喝它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