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在兩性關係中,婚姻無疑是人與人之間感情最美好的一種存在,因為它同於戀愛,是長期充斥著甜蜜。
相反,它的狀態更像是甜蜜過後的溫存,是已經習慣了彼此的存在,哪怕每天都是一如既往的平淡,也甘之如飴。
只是,事情的發展從來都不會是同一種定數,很多一開始海誓山盟的夫妻,到最後卻只能是無奈收場。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那些體會到各種甜蜜的人,寧願一輩子都呆在溫柔鄉裡,因此,那些迫切想要逃離的人,無一例外的,是感受到了來自婚姻帶給人的失望。
你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分別,其實都是蓄謀已久
之前有一個人買了一根很結實、很粗壯的繩子,然後他每天都會用小刀在同一個位置上輕輕劃上一道,不會導致繩子割斷,但是會留下一道痕跡,然後接下來的每天,他都重複這樣同一個動作。
剛開始的時間裡,繩子基本上沒有任何變化,但是越往後走,繩子上的痕跡就越深,到了最後一天,這個人依舊輕輕地在繩子上劃了一道,只見繩子應聲而斷。
其實夫妻之間的感情就像是這根繩子,一開始堅韌無比,只是兩個之前是截然不同的個體,組合在一起時難免會發生隔閡。
有的夫妻產生隔閡會尋找相應的解決辦法,或是彌補,或是另闢蹊徑;而有的夫妻則選擇視若無睹,任由隔閡不斷地擴大化,最後成為了一個無法收拾的局面。
壓死駱駝的往往是最後一根稻草,那些沒能走到最後的婚姻,並不是一時興起就成為了糟糕的結局。
而是很多彼此看不見的瞬間裡,慢慢的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因此,失望攢夠了,也就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
婚姻心理學剖析,夫妻緣儘是有提前暗示的
01)、《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和陳俊生的感情一開始很美好,只是後來陳俊生開始變得優秀,當了主管,年薪百萬,而羅子君依舊是一個家庭主婦,過著「寄託」式的生活。
他們之間的差距愈拉愈大,導致連擁有共同話題都成為了一種奢侈,在沒有了溝通作為橋梁作用之下,羅子君和陳俊生最終走向了分離。
《三十而已》中,陳嶼和鍾曉芹通過相親認識的,在沒有踏入婚姻之前,他們也有著說不完的話,感情也是你儂我儂。
然而這種狀態卻在結婚之後就變了,陳嶼下了班就開始擺弄自己的魚缸,鍾曉芹則窩在沙發上看肥皂劇,兩人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有一次,鍾曉芹的平板沒電了,她嘗試著和陳嶼說話,但是陳嶼只顧著擺弄自己的魚,頭也不抬地說其實兩個人安安靜靜的就挺好。
於是,這段剛開始被很多人看好的婚姻,也只能是以遺憾收場。
02)、在人際交往中,語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它意味著兩個人只有在這個橋梁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繼續深化感情的可能。
否則,不論當初多麼你儂我儂,多麼情投意合,一旦失去了分享的欲望,便是宣告了遺憾的退場。
因此,從婚姻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夫妻之間的感情到了止步於此的地步,並不是突如其來就發生的,而是在很多個不經意的瞬間。
那些本該開口卻沒有開口說出的話,那些沉默鑄造了一座座銅牆鐵壁,阻擋了溫情地流出,也阻擋了溫暖地流入。
分享是淪陷的開始,而失去了分享的欲望也就意味著緣分的散場,而那些緣盡的夫妻,離別的前兆便是無話可說。
尋找共同語言,是夫妻延續感情的最佳方式
相比起那些顯而易見的災難,無法言語的瑣碎才是夫妻之間需要面臨的真正考驗,它們很容易被忽視,卻又在看不見的地方肆意生長。
夫妻之間不怕話說的太多,就怕無話可說,最親密的關係卻連最簡單的舉動都沒辦法完成,那麼這段感情中剛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
所以,維繫婚姻的最好辦法就是兩個人一直有話可說,而實現有話可說的前提,就是兩個人一直都能夠保持同一種步調,共同成長,彼此成就,然後在各自的領域裡和對方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宋丹丹曾經一個小品中表達了自己的婚姻觀:「兩個人的婚姻就像一輛車,在歲月前行的路上,車子總會因為路途遙遠而損壞,而我們要做的是儘量的去修補它,而不是換一輛車。」
因此,始終並駕齊驅,始終勢均力敵,不會存在無話可說的尷尬,也不會因為彼此的沉默而變得患得患失,這樣的婚姻才能在一個最舒適的狀態下,一直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