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元首竟同時是他國君主?英國澳大利亞兩國聯繫何以如此緊密?

2020-12-27 豫章大都督

/豫章節度使

上一篇(從英法千年歷史恩怨看法國為何封鎖阻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入境?)我們在法國封鎖英法通道,防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入境的背景下,分析了英法兩國持續千年的歷史恩怨。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澳大利亞做出不限制英國人入境的決定背後,有哪些歷史原因?

我們每天瀏覽國際新聞資訊時,常常會發現,澳大利亞政府的實際掌權人為其總理。但眾所周知,總理只是一國政府的首腦,而非國家元首。那澳大利亞國家元首又是誰呢?在日常有關澳大利亞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偶爾會看見有一個職位名叫「澳大利亞總督」的官員出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呢?事實上,時至今日,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在名義上仍然是英國君主,而這個「澳大利亞總督」,就是代表英國君主在澳大利亞行使國家元首職務的人。一國元首竟是他國君主?英澳兩國聯繫何以如此緊密?

英國與澳大利亞國旗

澳大利亞的英文單詞「Australia」,原意為「南方的大陸」這一名詞來源於17世紀發現這塊澳大利亞時,誤以為這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然而實際上,早在6萬多年前,澳大利亞當地就有土著居民居住繁衍。然而,由於孤懸於南半球的汪洋大海之中,澳大利亞對外交通聯繫不便,當地土著與外界交流甚少,僅僅與北邊居住於印尼群島的居民有少量交流,因此,他們的文明程度極為落後,長期處於石器時代,僅僅依靠捕獵打漁為生,只懂得簡單的石器和木器製作。低下的生產力,造成澳大利亞土著在廣闊的大陸上分布極為稀疏,多數是數百人的規模,逐水草而居。數萬年來,澳洲土著過著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但這一切,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發生了變化。

圖中黑色為澳大利亞

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託雷斯的船隊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所乘坐的船隻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這次,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荷蘭人將此地命名為「新荷蘭」。但真正讓古老而平靜的澳大利亞大陸發生變化的,是英國人的到來。18世紀,業已打敗西班牙人、荷蘭人、法國人的英國海軍,縱橫世界各大洋無人能敵。英國的航海家們率領英國船隊到達了一個個此前未有人涉足的陸地和海洋。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並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斯」,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詹姆斯·庫克船長

由於這塊大陸實在太過蠻荒偏僻,因此,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18世紀,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展,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英國海軍在海外也開拓了大量殖民地,特別是在美洲新大陸,所開拓的土地面積數十倍於英國本土。但新大陸由於開發的緩慢滯後,需要大量先進勞動力來參與開發。但享受慣了工業革命帶來便利的英國人,不願離開本土,去往尚屬蠻荒的美洲新大陸。於是,為解決美洲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英國制定法案,將大量處刑的罪犯流放美洲去開發土地。這些罪犯到了美洲,既能開發建設當地,又可以減少國內罪犯數量,還能為英國在國際輿論上博得好名聲,如此一舉多得的買賣,英國人何樂而不為。

然而,隨著美洲大陸的建設開發,越來越多的北美居民開始要求更多權利和利益。這勢必造成北美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的衝突。1776年,英國北美十三州宣布獨立,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並與英國打了長達八年的獨立戰爭。最終,在法國人的大力支持下(法國人要噁心英國人,報七年戰爭之仇,上一篇遺漏了英法這樁恩怨),美法聯軍取得勝利,英國被迫承認新生的美國獨立。就這樣,英國不能再將罪犯輸送到美洲去了。

北美獨立戰爭

外送罪犯的長期渠道突然中斷,英國監獄內很快就人滿為患。但1770年,庫克船長將英國米字旗插上澳大利亞大陸,又讓英國人找到了新的罪犯流放地。於是,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決定將大量罪犯流放新佔領的澳大利亞,來開發當地,鞏固統治。1788年1月18日,由英國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組成的「第一艦隊」,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隨著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雪梨,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雪梨」(Sydney)。從此,每年的1月26日就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截至1868年,英國向澳大利亞已經輸送了接近16萬名罪犯,依靠這些罪犯及其後代,今天的澳大利亞逐漸被建立起來。一定程度上來說,「澳大利亞」就是「英國罪犯及其後代們建立起來的國家」。從1770年起至今,英國人開發澳大利亞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這就是今日澳大利亞人宣稱自己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原因。

澳大利亞6大殖民區轉變為聯邦行政區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雪梨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馬尼亞島。1900年,澳大利亞大陸上的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的結果是六個地方要求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當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為州,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為聯邦,成立澳大利亞聯邦。同時通過該國第一部憲法。

隨著殖民地和之後的澳大利亞聯邦的建立,居於統治地位的澳洲白人,也就是英國人的後代,開始對當地土著民搞起種族隔離。比如,將公交車位置拿給白人坐,電影院裡白人和原住民的位置分開且好位置均是白人的,優越的社會資源優先分給白人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亞政府限定了澳洲土著居民的活動區域和時間,比如,土著人白天不得進入遊泳池,土著人不得與白人結婚,對違反規定的土著人澳大利亞政府可以直接抓捕等等。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帶有強烈種族歧視色彩的法案逐漸被廢除,白人和土著人也漸漸開始通婚,但當地原住民後代所受到的隱性歧視還是很嚴重,白人依舊在社會上保持著優越地位。

澳大利亞土著民

除此以外,當時對於土著人和白人所生的孩子,澳洲政府經常派人強行將他們從親生父母身邊搶走,把這些混血孩子送到指定地方,教他們學習英語和英國白人的文化禮儀,還讓他們強行改信基督教,以此慢慢消滅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文化信仰。通過種種措施,澳大利亞進一步鞏固了英國白人後代的統治地位,盎格魯·撒克遜英語民族享有澳大利亞的主流話語權,眾多澳大利亞人對他們的文化精神母國英國一直保有好感。

澳洲白人

1927年,澳大利亞將首都從雪梨遷往坎培拉。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正式獲得了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大英國協中的一個獨立國家。1986年,英國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係法》,澳大利亞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可以說,澳大利亞從上到下,從國體政體到民眾日常生活,全都被打上了深深的英國烙印。英國的影響,全方位深入到澳大利亞各個角落。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澳大利亞騎兵

此外,由於澳大利亞人一直將英國視為自己的文化精神母國,因此,澳大利亞將自己的國家利益與英國利益高度綁定。一百多年來,澳大利亞為英國全球霸權利益多次甘當「馬前卒」和「炮灰」角色。從1899年至1902的英布戰爭,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再到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多場影響英國國運的大戰中,澳大利亞每次都派出大量軍隊,跟著英國人遠徵南非、歐洲、太平洋等地。

究其原因,是因為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與英國一樣,對自身安全有著天然的強烈危機感,害怕附近的大陸國家和民族阻斷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渠道,妨礙他們獲取海外利益供養自身。面對一個與自己同文同種,建構了自己國家,且領土遍布各大洲的強大日不落帝國,澳大利亞天然就具有親近英國的需要和必要。同樣,隨著英國全球霸權在二戰後的衰落,澳大利亞逐漸放棄了唯英國馬首是瞻的外交戰略,開始緊跟同是英國人後代、同屬同文同種國家的美國的步伐,將美國利益視之為自己的利益,將保衛自己國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美國人身上。也許,跟著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內的「帶頭大哥」亦步亦趨,就是澳大利亞國家的宿命吧。

歡迎點讚轉發關注三連哦!我是豫章節度使,與我一道品茶說歷史,煮酒論英雄。

相關焦點

  • 為何「英女王」不僅是英國元首,同時也是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元首
    上圖_ 伊莉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現任英國女王,大英國協元首、國會最高首領那麼這個超長待機的現任英女王,是如何成為多國元首的呢?01大英國協的形成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除本土之外,它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 現在哪些國家還有國王、總督、大公等元首(實行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是一種國家體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採用共和政體。國家元首一般稱為國王、總督、天皇、大公、親王等,是最高權力的象徵,沒有實權,統而不治。
  • 澳大利亞是罪犯建立的國家嗎?它是如何成為英國罪犯流浪地的?
    近幾月來,一場澳大利亞大火,使得全世界都把目光聚集在這片獨立的大陸上。澳大利亞不僅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領土面積覆蓋整片大陸的國家。不過看到澳大利亞國旗時,不難發現澳大利亞與英國有著極深的聯繫。而且在政治制度上,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竟然是英王!雖說只是名義上的元首,並沒有實權,但是如此有趣的政治制度確實令人好奇。
  • "第一夫人"的法律定位:為國家元首的一部分
    首先,從實質意義上來說,「第一夫人」就是指一國男性元首的妻子,當然有些情況下也指其他適合擔任這一角色的女性親屬。此外,如果從其產生原型來說,「第一夫人」這個詞語,主要是指美國聯邦或州領導人的妻子。換言之,所謂一般意義上的「第一夫人」就是指美國總統的妻子或其他替代這一角色的女性親屬(例如第八任總統馬丁·范布倫就由自己的兒媳婦在必要的外交場合擔當第一夫人的角色)。
  • 事情越鬧越大,澳大利亞萬萬沒料到,中國在聯合國居然也這麼剛
    張軍一直在表明中方立場,其整個發言過程並沒有直接點名澳大利亞,但是澳方心裡都知道,因為其最清楚自己犯下罪行。會上中方立場鮮明,想要實現永久和平與發展,必須要進行安全部門改革。相關當事國可以主導改革,期間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實際出發,結合國情形成一國一策局面。在應對兩國衝突問題時,外國駐軍犯罪會給當地帶來嚴重威脅,這時需要法律援助,建立一個完善的法治體系。
  • 君主制與共和制國家元首根本區別是什麼,歐洲君主國家現狀如何?
    君主可以獨裁,但是獨裁者卻很難成為君主君主制度與共和制度有著本質區別,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人的地位是否平等。君主制意味著這個國家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地位的不平等,君主以及貴族明顯要高過普通公民一等。(阿薩德與阿卜杜拉二世)君主制之間仍然有所區別,問題關鍵在於權力現代君主立憲制國家包括兩種主流的形式,分為議會君主立憲制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兩者的直接區別關鍵就在於君主是否掌握權力,或者說是掌握權力的程度問題。
  • 激怒中國 引火燒身 港媒:澳大利亞成為自封的美國「副警長」付出...
    5月18日,咱們商務部發布公告,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存在傾銷和補貼,決定自2020年5月19日起對上述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反傾銷稅率為73.6%,反補貼稅率為6.9%,徵收期限為5年。英媒稱,中國是澳大利亞大麥最大的出口市場,兩國之間的大麥貿易達到十億美元的規模。澳貿易部長伯明罕當晚發表聲明,澳大利亞對中方的決定「深感失望」。
  • 看世界:歐洲小國,元首都要從鄰國引進,但有一大批中國「移民」
    此後,法國國王和烏赫爾地方主教就並列而為安道爾公國兩元首,但法、西兩國爭奪安道爾的衝突仍不斷發生,都想獨家擁有這個久望不得的小寶貝。 兩元首繼續穩坐安道爾大公寶座,法國總統的常設代表由東庇里牛斯省省長擔任,烏赫爾地方主教的常設代表則由該教區助理主教擔任。 1868年,在承認兩元首地位的前提下,安道爾召開首屆議會,制定了憲法。憲法規定,國家最高權力屬於法、西兩國元首,立法和行政權由安道爾總委員會行使。
  • 歐洲奇葩袖珍富國,同時擁有兩位外國元首,在華有2000萬「國民」
    除了小而富裕之外,安道爾還有兩點值得世人稱奇,一是沒有自己的國家元首,而是由兩位外國人同時擔任元首,二是它跟中國雖然「風馬牛不相及」,但在華卻擁有2000多萬「國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英國20所高校為中國留學生包機,澳大利亞的「報應」來了
    這導致在半年內,中澳兩國的關係急轉直下。中澳關係急轉直下不過這還是要從澳大利亞身上去尋找原因。因為中方一貫堅持互不幹涉內政的外交政策,支持兩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然而,澳大利亞卻屢次在中國背後「捅刀子」。先是教唆各國對疫情進行獨立調查,再與美國合作幹涉南海問題。
  • 英國人為什麼不願廢除國王,看一下英國王室帶來的好處就知道了
    說起英國,我們第一印象就是英國女王了。英國女王也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國王,而且這個女王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比較大。看到有女王我們就知道英國是君主制的國家,而且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可以說非常非常悠久。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廢除了君主制。在英國民間也有這種聲音,但是並不強烈。
  • 馬來西亞元首在馬來西亞是什麼地位?
    大馬這個國家是全世界君主立憲制國家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上眾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中,元首不外乎國王、天皇、蘇丹等等,而且通常情況下都只有一位,老君主去世或退位了,新君主才能補上。比如倭國的平成退位之後,他就不再是倭國的元首了。
  • 莫裡森:澳大利亞永遠是澳大利亞.中國部長:已數月未接聽澳打來的電話.敵對或合作?澳洲該做選擇了.
    眼下中澳關係如此緊張以及澳大利亞在華經貿利益受損,全都是由於以莫裡森為首的澳當局長期以來故意單方面搬弄是非、攻擊侮辱中國導致的結果。11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澳方應當正視兩國關係受挫的癥結,認真對待中方關切,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錯誤做法。我還要強調,相互尊重是處理國與國關係的基本原則,我們堅決反對打著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旗號損害他國利益,以維護自身價值觀為藉口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 中法兩國元首通話當晚,法國駐華大使羅梁一行訪問中國美院
    中法兩國元首通話當晚,法國駐華大使羅梁一行訪問中國美院 2020-12-10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師考試之思維導圖備考英國君主立憲制
    英國君主立憲製作為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考試的,從確立、發展到評價,每個知識點都可以被命題人拿來做文章,而且由於本部分知識與現實聯繫緊密,一旦出題,形式會非常新穎,所以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我們將英國君主立憲制進行拆分講解,爭取讓廣大考生對其形成的認識。
  •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為何國王有如此大的權力?
    泰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現任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是曼谷王朝的第十代國王,因此被稱為拉瑪十世。一般來說,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沒有實權,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是泰國卻是個例外,泰國國王儘管不直接掌管政務,但是他卻有軍隊的支持、有掌控政局的能力、同時還有對國家經濟的掌握能力。
  • 埃爾多安不宣而戰,土軍同時入侵兩國,跟美俄死磕到底
    機不可失,土耳其同時入侵兩國現在正是美國大選和俄羅斯陷入經濟困境的當口,兩國幾乎都沒有精力管制或者威脅土耳其的各種軍事行為。前不久國際社會好不容易促成卡拉巴赫的停火協議,土耳其卻一直在和俄羅斯糾結土耳其軍隊留駐亞塞拜然的事情。
  • 紐西蘭外長:願幫助中澳兩國協商達成「停戰」
    紐西蘭總理上月底自誇該國對華關係「有預見性」,該國外長又在今日(15日)的採訪中,稱要幫助修復中澳兩國的對話。路透社將她的言論理解為,紐西蘭政府想當中澳間的「中間人」,幫助兩國協商達成所謂的「停戰」。紐西蘭新任外長馬胡塔 (圖源:澎湃影像)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國之一,紐西蘭此前頻頻在中國的香港事務上指手畫腳;今年5月,馬胡塔的前任、時任紐西蘭副總理兼外長溫斯頓·彼得斯(Winston Peters)竟宣稱,「個人支持」中國臺灣地區加入世界衛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