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辦啊?沒有爸爸了我怎麼辦啊?」
近日,武漢一位女孩,在確診父親離世後,看著殯儀館的車離去,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
所有在場的人都忍不住淚崩,即便是隔著屏幕,也能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無力和哀痛。
跟著她的拍攝者,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只能把自己身上所有的口罩都送給了她。從今以後,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啊!
2020年的春節,如果能重來一次,該多好啊。
0101、
武漢封城的前一天,是我們準備帶著孩子回老家的日子。
可是,臨發車的前幾個小時,看著感染人數的上升,惴惴不安的我還是選擇了退票。
後面幾天的疫情情況,讓我很是慶幸。但對於我們來說,疫情的蔓延只是一組組增長的數據,而在那背後,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和一個個破碎的家庭。
他們親歷的生離死別,我們永遠也無法感同身受。
曾經看過一個女孩,追著殯儀車,大喊著:「媽媽!媽媽!」
車上躺的是她的媽媽,因為做一個手術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雖然極力搶救,還是離她而去了。
沒法好好告別,甚至沒能再好好地看她一眼,或許會成為女孩心裡永遠的痛。
可即便如此,不幸,依舊沒有放過她。
沒多久,她的父親和哥哥也感染上了新型肺炎。
"我爸會很兇地趕我走。如果我不走,他就著急,急起來他會吼,讓我趕緊滾……他以前從來不這麼對我"。
因為愛你,所以要遠離你,這才是最深的痛。
還有一位網友,回憶了回武漢這十幾天的經歷,真的可以用恍若隔世來形容。
就像北武野說過的,"災難並非是死了兩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那一組組數據後面崩塌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家庭。
0202、
在生離死別面前,每一個人恐怕都是無助的。
我曾經問過孩子,如果媽媽不在了,他會怎麼樣。
「媽媽,我不想你老,也不想你死。」話未說完,孩子的眼眶已經溼潤。小小年紀的孩子,已經認定了「死」是不好的字,不能說。
可是,傻孩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啊,我們永遠不知道死亡、疾病和意外,哪一個先到。是時候給孩子上一堂死亡教育課了。
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會經歷死亡。所以,孩子,即使害怕、恐懼,我們還是要勇敢面對。
《奇葩說》有一期關於死亡的辯題,辯手邱晨曝光了自己得癌的經歷。
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後,她並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怨天由人,甚至還連夜準備了第二天的比賽稿件。
將自己的工作、生活都一一妥善安排好之後,她才坦然面對治療。
她說,面對死亡,她學會了三件事: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放下偏見和傲慢;只有敢於面對死亡,才能對抗它;不管如何逃避,死亡都會如影隨形。
如果死亡不可避免,那就讓生命活得更燦爛些吧。
勇敢面對死亡固然重要,可還有一樣事情也很重要,那就是愛。
孩子,我不怕死,但我害怕自己死了之後就沒法再愛你了。害怕分離,才是許多父母和子女心裡最深的痛。
0303、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死亡呢?
坦然面對死亡每個人都逃不過自然規律,那就是生老病死。
面對孩子的提問,父母不要敷衍也不好避而不答,因為,越是迴避這個話題,孩子得不到確切的回答,就越是容易胡思亂想。
對死亡的恐懼,可能會充斥孩子的整個童年,父母可以以安撫為主,儘量幫助他們淡化對死亡的恐懼。
和孩子一起看有關死亡的繪本,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積極引導孩子思考生命的意義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麼父母不妨積極引導孩子去思考一下生命的意義。
我們為什麼而活?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比如這次疫情,為什麼在人人都恐懼病毒,想要逃離的時候,會有那麼多的醫護工作者義無反顧地選擇「逆行而上」?
他們不害怕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們懂得向死而生的珍貴,在危險和困難面前,他們選擇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更多的病人。
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珍惜和身邊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既然,離別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教孩子好好珍惜和身邊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因為不可控的,所以,我們才要更加懂得珍惜。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了就再也沒法回頭。多關心身邊的人,千萬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有遺憾!
菈媽:自由撰稿人,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