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人都在↑關注"天下傳媒"點擊訂閱!
天下傳媒
表面上臺灣人均所得比大陸人高,而實際上扣掉物價因素臺灣人真正的生活水平並不比大陸高。
不少網友常提到臺灣的鐵皮屋,頗有嘲笑臺灣城建落後之意。
臺灣經濟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現實起飛的,存在很多舊建築在所難免。
在臺灣,鐵皮屋是很普遍的。臺灣也算是比較講法治的社會,為何偏偏對屬於「違建」的鐵皮屋網開一面,任其規模不斷擴大。
現在,想強力拆除鐵皮屋是很難辦得到的,執法部門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從這點來看,臺灣仍然是一個講人情的社會。
有一位香港導遊,曾在廣州和上海工作三年,又常去臺灣帶團,可以說對三地還是很了解的,來看看他眼中的臺灣究竟是怎樣的吧。
表面上看,臺灣比大陸富裕,人均收入是大陸的的兩倍,而從我在臺灣生活的兩年半的所見所聞,發現臺灣人的生活要比大陸人要艱難得多、苦得多。
1. 臺灣人多地少,人均居住空間小。臺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幾個地區之一。
大量綢密的人口擁擠在一個不大的島上。且這島的三分之一還是不適益人類居住的山區。所以大量的臺灣人只能縮在很小的區域內。
結果就是臺灣人均居住面積僅18.3平米,我在臺灣住的房子都是小小的。從這點看臺灣就不能和面積廣闊的大陸比。
臺灣基礎設施老舊破敗。我去過臺灣各地,可以說從城市市容來看臺比大陸落後有二十年。
剛出機場你就會看到很破舊的樣子,別說不能和大陸京上廣比?就是和大陸二線的城市也比不了。感覺象是到了大陸一個三線地區。
街上的樓也是破破舊舊,看上去肯定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聽說還有很多百年老屋。
這難道就是臺人自吹「發達」的臺灣?我看也就是大陸的三級地區而已。
鐵皮屋下的臺灣,是特別的,是不完美的,任誰都知道鐵皮屋是暫時性的。
它的存在衍生出臺灣特有的鐵皮屋經濟、鐵皮屋文化與鐵皮屋環境。
鐵皮屋,它已經不只是臺灣生活的一部分,居家廚房加蓋、頂樓防水,小生意搭棚,大小工廠廠房,無一不是,觸目所及處處都有。
鐵皮屋是很多人安生立命的場所,少了鐵皮屋就少了遮風擋雨,就得流浪街頭,鐵皮屋下的生活有著無奈有著堅忍,有著苦一陣子就會更好的期待。
期待有一天鐵皮屋變透天厝,鐵皮屋變豪宅,一輩子努力著,就等那一天。
很多中小企業靠鐵皮屋起家,靠鐵皮屋下的機器撐起企業的發展,發展出臺灣的經濟奇蹟。
而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在屋頂或是牆壁外加一層防護,其他補強補漏的方法治標不治本,幾年內又會開始漏水。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走出鐵皮屋的世界,當有一天鐵皮屋消失在我們周遭,那是臺灣人已經跨過用勞苦賺取薄利的年代。
臺灣喜歡在屋頂加蓋鐵皮屋的原因是臺灣地震頻繁,地震會造成房屋有龜裂的現象。
雖不影響房子結構安全,但是颱風或雨季一來,雨水就會從裂縫中流到屋子裡面,造成屋子內滴水。
而鐵皮屋卻能維持10幾、20幾年的防護效果,且在屋頂加蓋鐵皮屋又能增加使用空間,因此在臺灣大為流行。
3。臺灣資源貧瘠不能自給。曾看到臺經濟部的一份報告,說09年臺灣糧食自給率不到48%,也就是說臺灣所需一半的穀物需進口。
肉類中,豬肉自給率為68%,而牛肉則百分百需進口。只有蔬菜自給率較高。
臺灣不產石油,完全靠進口,煤自給率也不到29%,缺口都從大陸或澳洲進口。至於稀土,鐵,銅等礦產均需進口。
所以在臺灣瓦斯價(大陸叫煤氣)貴得驚人!我聽房東抱怨說竟達680臺幣一罐?
據說還要漲?汽油價更是已漲飛了!房東說真是託老爸美國的福啊。
4。臺灣物價奇高,民眾生活艱難。
總能看到臺灣人在大陸網絡上自吹臺比大陸多麼富有?人均比大陸高多少等等?而在我看來臺灣人並不比大陸生活好到哪去。
因為你人均只比大陸高不到二倍而物價卻是大陸的三倍啊!
我看臺灣人平均月薪在3萬臺幣左右,但如果扣掉所得稅和健保費,房租(臺灣有46%的人沒自已的住房需租房的)等費用,普通臺灣人能剩下1.6萬臺幣的生活費。
而在臺灣,一個便當(大陸叫盒飯)80臺幣。理個髮要200臺幣,一碗在大陸只要7--10元的面,在臺要130臺幣。一碗米酒要36元人民幣。所以表面上臺灣人均所得比大陸人高,而實際上扣掉物價因素臺灣人真正的生活水平並不比大陸高。
(特別聲明: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王凌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刪除,微信公眾號:txcm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