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綜藝節目展示臺灣人眼中「貧窮」的大陸

2021-01-14 觀察者網

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臺灣人眼中的大陸究竟是什麼樣子?在臺灣綜藝節目中,主持人也經常會問臺灣居民一些關於大陸的常識問題,但這些臺灣人的回答會令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有網友特意搜集了諸多臺灣綜藝節目的片段,向讀者展示臺灣人心目中的大陸究竟為何物。

1、大陸女孩看到月薪1000元的工作,笑得嘴巴都歪了。

2、河南及河北是中國最貧窮的「城市」。那裡的「冷凍水餃」都非常昂貴。

3、飯後甜點對大陸人而言十分奢侈。

 

4、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臺灣媽媽產後「坐月子」的風俗傳到了大陸……

5、看到臺灣美眉,大陸男生會帶著高攀不起的眼神,不自覺地說:「好漂亮噢!」

6、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偶爾有人在深圳火車站吃方便麵都會引起五六十人的圍觀。

 

7、「存錢」到臺灣是大陸人這輩子一定要做的事。

8、臺灣美女素質高、談吐佳。一個個兒都是羅襪生塵,走起路來虎虎生風。大陸富商就愛臺灣美女!

9、大陸女子不懂手包的品牌,但懂得從臺灣人身上撈錢。

有大陸網友看完這些圖後信心滿滿,表示自己也有能力當一回「土豪」啦:「敢情我們這兒吃完茶葉蛋,飯後再來份甜點就有一股當土豪的優越感了?頭一回如此興奮!」

2007年,廣東的GDP首次超越臺灣,成為第一個超越臺灣的內地省份,2008年,山東和江蘇兩省GDP雙雙超越臺灣。2011年,浙江省GDP力壓臺灣。

2012年前三季度,臺灣GDP為22039.63億元人民幣,已經低於河南省的22171.49億元,位列全國第6位。

據2013年3月6日中國臺灣網報導,大陸各省生活水平也愈來愈高。統計指出,去年天津、北京、上海、江蘇、內蒙古和浙江等6省的人均GDP水平超過1萬美元,其中天津位居榜首,人均GDP為1.48萬。以人均GDP為比較標準,已經超過2萬美元的臺灣還是高出大陸領先城市一截,但按照大陸城市的快漲和臺灣的慢漲來看,未來雙方差距顯將持續縮小,「黃金交叉」時點,可說為時不遠。

相關焦點

  • 大陸綜藝節目正在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很多臺灣年輕人都是通過網絡第一時間收看大陸電視節目,有島內網友稱,兩岸綜藝節目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臺灣節目「潰敗到完全沒面子」。高收視率臺灣曾經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節目,早年通過網絡傳送到大陸、香港,甚至全球華人,令臺灣成為華人世界的「綜藝王國」。但近年來臺灣綜藝節目陷入低潮,大陸綜藝節目不斷「登島」,引發臺灣年輕一代熱捧。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
    有人說,相對於大陸綜藝「寓教於樂」的死板外衣,臺灣綜藝寬鬆的尺度、有趣的話題都讓人慾罷不能。在臺灣綜藝的黃金年代裡,曾有臺灣藝人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20年」。當年他個人如日中天,如今這位藝人已離世,他的「落後論」斷言,似乎也天翻地覆倒了一個個,輪到大陸節目在臺灣逆襲。  參賽的黃麗玲出身於音樂世家,她的母親當年就曾經參加臺灣電視臺《媽媽歌王》大賽。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圖片來源:百度   由於有臺灣歌手黃麗玲的參與,近日湖南衛視開播的《我是歌手3》在臺報紙、電視臺和網絡上引發不小關注,就連制播這一節目的大陸影音網站「芒果TV」,也成為臺灣
  • 臺媒:大陸綜藝節目震撼臺灣 「綜藝王國」風光不再
    據臺灣《旺報》報導,湖南臺選秀節目《我是歌手》總決賽席捲臺灣,東森、中視制播新聞專題,創下島內高收視率。大陸大手筆、大場面的綜藝節目製作手法,讓曾經風光無限的臺灣綜藝節目飽受衝擊。   過去臺灣綜藝節目領先大陸無庸置疑,但如今大陸不惜重金買進歐美版權、高價聘請一流明星與製作團隊,製作出效果驚人的好節目,進而吸引觀眾的目光,再以冠名費等名目獲得巨額的廣告收益,良性循環下創造出更多品質精進的作品,已有帶領華流崛起的氣勢。
  • 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風格的差異化研究
    關鍵詞:娛樂化;本土化改造;借鑑 一、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發展概述 (一)大陸:穩中求進 大陸於20世紀80年代引進綜藝節目,當時最具代表性也是唯一的綜藝節目是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2010年後,湧現出《我要上春晚》《夢想合唱團》及2013年廣受好評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多元化節目。 地方臺由湖南衛視最早推出綜藝節目,1997年的《快樂大本營》掀起了「快樂」熱潮,隨後北京衛視《歡樂總動員》、安徽衛視《超級大贏家》開啟綜藝娛樂路線。2004年作為綜藝發展史上的轉折,以《超級女聲》等節目進入選秀時代。
  • 《好聲音》銷臺灣 大陸綜藝節目影響力與日俱增
    還記得《甄嬛傳》《我是歌手》在臺灣熱播的盛況嗎?如今,《中國好聲音》(簡稱「好聲音」)的播放權也賣到了臺灣,將於9月7日起每周六晚8點在臺灣綜合臺播出。其實,從去年開始,「好聲音」就風靡臺灣,哈林、那英、吳莫愁成為臺灣民眾的熱議。最近熱播的《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在臺灣更是紅得發紫。儘管臺灣不允許直播大陸的電視節目,但很多人都會守在Youtube上追看「好聲音」的定期更新。
  • 大陸綜藝節目逆襲臺灣 電視人:錢多完勝點子多
    近日,記者採訪了「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資深主持人黃子佼、曾製作過《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臺灣製作人葉心如,從臺前幕後探討「臺灣綜藝之困」。在臺灣,一個節目用6臺攝像機就很了不起了!何況節目還有冠名商等方法獲得巨額廣告收益。之後的《中國最強音》又能高價找來章子怡和羅大佑——在臺灣,羅大佑基本是不上綜藝節目的。至於在綜藝咖的培養上、主持人的綜藝節奏上,差距也就只有一點點了。」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本周在上海出席活動,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感嘆,大陸綜藝節目在製作及技術層面,發展迅速。
  • 臺綜藝主持人屈中恆:大陸節目令臺灣望塵莫及
    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論天賦,也不覺得有多麼出眾,但他,卻是臺灣當紅綜藝節目《國光幫幫忙》的固定主持班底,也是第三十四屆臺灣電視金鐘獎的「最佳男演員」,近年來,更在賴聲川導演的幾部舞臺劇中擔綱重要角色。他就是臺灣藝人屈中恆,本期「對話臺灣名嘴」欄目請到這位熒幕上的「好好先生」,跟我們分享他的成功秘訣。
  • 臺灣綜藝節目《WTO姐妹會》再談大陸 大陸姑娘集體反擊
    一部分臺灣人民之所以對大陸有如此深的誤解,就是因為看多了這些「滿嘴跑火車」的臺灣娛樂節目吧?《WTO姐妹會》是臺灣一檔訪談類綜藝節目,主要討論世界各國的文化大衝擊。在5月16日播出的這一集中,除了主持人和幾位嘉賓,還請了來自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和大陸的8位代表。這期節目的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對大陸都有哪些意見。至於畫風,你大概也能猜到了。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 本土觀眾越來越買帳
    由於有臺灣歌手黃麗玲的參與,近日湖南衛視開播的《我是歌手3》在臺報紙、電視臺和網絡上引發不小關注,就連制播這一節目的大陸影音網站「芒果TV」,也成為臺灣App下載排行榜的冠軍。那時候,各種下載網站成為大學生下載收看臺灣綜藝的主要渠道,《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有人說,相對於大陸綜藝「寓教於樂」的死板外衣,臺灣綜藝寬鬆的尺度、有趣的話題都讓人慾罷不能。在臺灣綜藝的黃金年代裡,曾有臺灣藝人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20年」。當年他個人如日中天,如今這位藝人已離世,他的「落後論」斷言,似乎也天翻地覆倒了一個個,輪到大陸節目在臺灣逆襲。
  • 臺灣人眼中的大陸竟然是這樣?是我們終於暴露了嗎?
    這讓哥想起了之前有個臺灣綜藝節目,女藝人朱莉姐吐槽美國效率太低,說她在美國給手機充值,對方卻表示,今天星期五我們不上班,以此為反例盛讚臺灣人效率高,有多高呢: 《57金錢爆》是東森財經新聞臺由楊世光主持的財經類談話節目,這一期的嘉賓是一個臺灣教授,他剛好有機會跟大陸一些偏上流社會的人一起去旅行,回來發表了對大陸人的看法。
  • 臺灣看大陸綜藝節目 至少落後二十年?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  這句話曾是兩岸綜藝節目人的共識  臺灣綜藝寬鬆的尺度  犀利的風格曾讓人慾罷不能數十檔節目讓人看的應接不暇  《奇葩說》、《奔跑吧兄弟》  《極限挑戰》、《非誠勿擾》  《十二道鋒味》一檔比一檔火  不少節目已經火到了臺灣  視頻連結:http://www.miaopai.com/show/xnz6hGjYLR9BIiPP5bREg8ueT4OBex3M.htm  這位臺灣小哥在大陸生活
  • 大陸綜藝崛起,250倍的差距引起臺灣綜藝這種反應
    偶像劇的火爆暫且不談,臺灣綜藝節目讓當時內地的觀眾第一次見識到:臺灣的娛樂圈真會玩,臺灣綜藝好有趣。 那個年代,以《康熙來了》為代表,臺灣的綜藝節目開始在大江南北走紅。  其幽默、風趣、又帶有略微小黃暴成分的大尺度風格,受到廣大年輕人的喜愛。
  • 臺灣綜藝節目和香港綜藝節目哪一個更受大陸觀眾所喜好呢
    臺灣綜藝節目跟香港綜藝節目哪一個更受大陸觀眾所喜好其實看地區,但是總體來看的話,還是臺灣綜藝節目稍佔上風,當然啦,這邊的綜藝節目不包含政論性的節目,這一類的節目臺灣的只能是提供笑料,香港的才是實打實的臺灣綜藝節目為什麼能稍佔上風呢?
  • 特稿臺灣綜藝寒冬,「康熙三劍客」北上背後:「臺綜」衰退,為何大陸才是最好的出路?
    從臺灣綜藝的黃金時代,到現在大陸網絡綜藝的爆發,背後折射了一代綜藝製作人的跌宕起伏。 臺灣綜藝有著輝煌的過往。因為語言文化的緣故,臺灣綜藝節目也一直是內地電視人模仿的對象。說「臺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一點也不誇張。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曾是兩岸電視人的共識。
  • 臺灣綜藝—PK—大陸綜藝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兩地的綜藝節目。然而兩地的綜藝給我感覺的是,臺灣真是一個高產好作品的地方,是藝人製造基地,這點與香港很像。臺灣與福建相鄰,比福建省小些。但今天要說的,是臺灣在2016年開播的一檔綜藝:飢餓遊戲。我是一個非常關注臺灣綜藝的人,和很多人一樣,從康熙來了開始喜歡看臺綜,進而也知道了很多臺灣藝人,追蹤了很多其它節目。幾年前臺綜的質量和熱度下降了非常多,節目創新度也沒辦法跟上,那個時候我追的節目也變得少,外景節目除了憲神和Kid的綜藝玩很大,也沒有再看其他的。然而自從2016年飢餓遊戲上線,一下子就被圈粉了。
  • 一個普通臺灣人眼中的大陸
    這篇文章是一位來往大陸近10年,在大陸定居5年的臺灣人所寫,主要是說出了他自己認識的臺灣現狀和大陸現狀。
  • 收視率導向下的臺灣綜藝節目困境
    臺灣綜藝節目一直是亞洲華人電視娛樂的標版和風向標。其幽默搞笑、明朗活潑的主持風格和內容編排風靡港臺和東南亞地區,也催生中國大陸綜藝節目開創和逐步興盛。進入新世紀以來,受制於臺灣經濟低迷、新媒體的多元並存和年輕族群的媒介偏好,臺灣綜藝節目收視大戰愈演愈烈。
  • 「大陸需要臺灣」,「靠氣質打病毒」,臺瘋言瘋語炫優越何時休?
    再聯繫到之前民進黨肆意炒作解放軍軍機繞臺,島內資深媒體人韋安更是對民進黨發言人的如此荒唐言論在臉書進行諷刺,原來解放軍軍機來巡臺,是為了天天檢查「供應鏈」。 而不少網友皆是直呼民進黨這群人怎麼敢說這種話,「有經過大腦嗎?還是吃萊豬吃到腦袋壞了?」還有人嘲諷稱,「騙人的最高端技巧,是連自己都騙」。
  • 臺灣綜藝對大陸發起群嘲攻勢,如願慘敗…
    一部分臺灣人民之所以對大陸有如此深的誤解,就是因為看多了這些「滿嘴跑火車」的臺灣娛樂節目吧?《WTO姐妹會》是臺灣一檔訪談類綜藝節目,主要討論世界各國的文化大衝擊。在5月16日播出的這一集中,除了主持人和幾位嘉賓,還請了來自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和大陸的8位代表。這期節目的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對大陸都有哪些意見。至於畫風,你大概也能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