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綜藝節目正在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2021-01-11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俊峰】大陸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日前在臺大舉辦的音樂節活動,遭到一些臺大學生和「臺獨」分子的鬧場。但與「獨派」的「仇中」情緒相比,島內民眾對大陸熱門綜藝節目的熱衷和支持更為明顯。很多臺灣年輕人都是通過網絡第一時間收看大陸電視節目,有島內網友稱,兩岸綜藝節目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臺灣節目「潰敗到完全沒面子」。

高收視率

臺灣曾經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節目,早年通過網絡傳送到大陸、香港,甚至全球華人,令臺灣成為華人世界的「綜藝王國」。但近年來臺灣綜藝節目陷入低潮,大陸綜藝節目不斷「登島」,引發臺灣年輕一代熱捧。臺灣《旺報》24日報導稱,作為臺北與上海「雙城論壇」的文化交流品牌,大陸當紅的音樂真人秀《中國新歌聲》(原《中國好聲音》),2015年及2016年走遍臺灣的多所大學、中學和小區,獲得臺灣民眾及年輕學子熱烈追捧,也讓大陸民眾通過活動直播及媒體報導,感受臺灣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今年活動舉辦前,臺灣的大學生紛紛在臉書上轉發消息,直呼「好想去!」

2013年,臺灣當局宣布開放大陸綜藝節目赴臺後,大陸綜藝節目就以旋風之勢迅速在島內形成氣候。當年,臺灣中天電視臺購買播出《中國好聲音》,首播以0.88的好成績打敗同時段的《康熙來了》(0.77),收視排在第一位。隨後,八大電視臺、TVBS-G臺也相繼播出大陸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都有著不錯的收視率。特別是選秀節目《我是歌手》總決賽更是席捲臺灣。報導稱,《我是歌手》第一季總決賽那天,臺灣東森電視臺於當晚7時發出公告,告知觀眾該臺晚間10時的節目《關鍵時刻》將停播,原因是對《我是歌手》進行全程直播,有數據表明,當晚東森電視臺贏得了2.15%的高收視率——平均每分鐘有48萬名觀眾收看,比平時增長了近220%。還有臺灣媒體報導稱,隨著《爸爸去哪兒》親子節目在臺熱播,親子教育議題備受關注,節目中的明星親子檔互動,讓許多父母重新檢視自己的育兒方法,是現在難得兼具娛樂及教育意義的好節目。

「中時電子報」報導稱,2017年愛奇藝豪擲2億元人民幣打造的《中國有嘻哈》,目前為止已累計16.2億次的播放量,連續17天高居微博網絡綜藝節目排行冠軍。節目中一句「你有free style嗎」,更成為時下兩岸年輕人最夯的用語;連嘉義縣長張花冠為營銷梅山太平雲梯拍攝的影片中,也跟風用了「free style」的嘻哈梗。而臺灣藝人「西進」大陸投身綜藝節目,也提升了大陸綜藝節目在臺灣的熱度。2015年,由於有臺灣歌手黃麗玲的參與,湖南衛視開播的《我是歌手3》在臺灣的報紙、電視臺和網絡上引發不小關注,就連制播這一節目的大陸影音網站「芒果TV」也成為臺灣App下載排行榜的冠軍。很多臺灣觀眾尤其是年輕人,通過這一渠道同步觀看了《我是歌手》的最新進展。

大陸網絡綜藝節目中,由臺灣藝人蔡康永擔任主持的脫口秀節目《奇葩說》也在島內引起廣大關注。有島內媒體曾報導稱,最早像江吉雄這樣的製片人,後來是歐弟、蔡康永這樣的主持人,然後是小甜甜、寇乃馨、瑤瑤這樣的綜藝明星,逐漸進入到大陸綜藝界,很大程度上成為大陸綜藝節目發展壯大並「反哺」島內社會的重要因素。而越來越多的臺灣普通人參與到大陸綜藝節目,也成為島內民眾追捧的「另類原因」。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開播至今,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嘉賓參與。有人曾統計過,《非誠勿擾》上男嘉賓牽手成功率最高的地區排行榜,臺灣位居榜首。臺灣《聯合報》報導稱,《非誠勿擾》火到,每回節目播完的隔天,很多白領族都在辦公室「回放」一遍男女主人公的驚人語錄。

模仿大陸

早在臺灣放開大陸綜藝節目「登臺」前,2009年,有媒體披露,島內電視臺為了節省成本,大興「山寨」之風,對大陸綜藝節目全盤照搬,如2008年8月「中視」推出的《舞林大道》被發現模仿上海東方衛視的《舞林大賽》,在島內很紅的《超級星光大道》實際上是大陸《超級女聲》的翻版,2009年推出的「挑戰101」也被爆是模仿湖南衛視的節目。此外,諸如臺視的《百萬大歌星》源於浙江衛視一檔記歌詞的節目等等,在島內也早已不是什麼新聞。

2014年6月,全球著名的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曾發布調查顯示,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以歌唱比賽為首的大陸綜藝節目,在臺播出共計1208小時,高達近七成臺灣民眾看過,為播出頻道帶來較高收視。臺灣《工商時報》日前報導稱,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網綜節目制播數量達264個,大陸制播95個,高居全球第一。2017年大陸網綜更是百花齊放,包括今年夏天最火的《中國有嘻哈》《中國新歌聲》《極速前進》等都是島內討論聲量相當高的節目。據介紹,來臺的大陸綜藝節目以競賽綜藝為主,佔播出量的86%,其中絕大多數為歌唱比賽類,其次是信息綜藝節目。在競賽綜藝類中,參賽選手或決定選手去留的評審均可見臺灣知名歌手或製作人,也加深臺灣觀眾對該類節目的關聯性,拉抬收視。

哀鴻遍野

在大陸綜藝節目火遍兩岸的同時,曾經號稱「領先大陸20年」的臺灣綜藝卻步步衰退。2016年,大陸綜藝節目井噴,出現至少400檔綜藝節目,而臺灣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陸續停播了《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等幾大超十年的老牌節目,整體綜藝狀況一片蕭條,哀鴻遍野。2015年,臺灣《中國時報》曾在報導中直截了當地做了一個對比,製作《我是歌手》的湖南衛視2013年盈利63.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臺灣所有電視臺一年收入的總和。收益豐厚,自然捨得製作投入。與大陸強大的資源配置相反,臺灣綜藝人仿佛回到作坊式製作模式,每集幾萬元的製作費用,最貴的《康熙來了》單集製作費也只有10萬元人民幣,而大陸綜藝節目製作費平均在150萬元人民幣,讓臺灣綜藝宛若「萬劫不復」。

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稱,大陸綜藝節目製作費越砸越多,總成本是臺灣的十幾倍,導致臺灣電視臺乾脆直接向大陸購買節目版權,「反而省時省力還更能賺錢」。如今島內年輕人只在網絡中觀看節目或影視劇,家中電視幾乎不打開,而臺灣綜藝節目仍以傳統電視臺作為載體,自然無法與大陸綜藝節目大行其道的網絡平臺對抗。

相關焦點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
    很多臺灣觀眾尤其是年輕人,通過這一渠道同步觀看了《我是歌手》的最新進展。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記得2014年初記者在臺灣採訪期間,發現許多餐館裡正在反覆播放著《中國好聲音》,食客們也樂哈哈跟著看。回溯到2013年,臺灣中天電視臺購買版權並播出了《中國好聲音》,首播就以上佳的收視率打敗同時段的《康熙來了》。
  • 臺獨要真有本事,讓臺灣年輕人抵制這些大陸節目啊
    臺灣曾經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節目,早年通過網絡傳送到大陸、香港,甚至全球華人,令臺灣成為華人世界的「綜藝王國」。但近年來臺灣綜藝節目陷入低潮,大陸綜藝節目不斷「登島」,引發臺灣年輕一代熱捧。臺灣《旺報》24日報導稱,作為臺北與上海「雙城論壇」的文化交流品牌,大陸當紅的音樂真人秀《中國新歌聲》(原《中國好聲音》),2015年及2016年走遍臺灣的多所大學、中學和小區,獲得臺灣民眾及年輕學子熱烈追捧,也讓大陸民眾通過活動直播及媒體報導,感受臺灣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今年活動舉辦前,臺灣的大學生紛紛在臉書上轉發消息,直呼「好想去!」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圖片來源:百度   由於有臺灣歌手黃麗玲的參與,近日湖南衛視開播的《我是歌手3》在臺報紙、電視臺和網絡上引發不小關注,就連制播這一節目的大陸影音網站「芒果TV」,也成為臺灣
  • 臺媒:大陸綜藝節目震撼臺灣 「綜藝王國」風光不再
    據臺灣《旺報》報導,湖南臺選秀節目《我是歌手》總決賽席捲臺灣,東森、中視制播新聞專題,創下島內高收視率。大陸大手筆、大場面的綜藝節目製作手法,讓曾經風光無限的臺灣綜藝節目飽受衝擊。   過去臺灣綜藝節目領先大陸無庸置疑,但如今大陸不惜重金買進歐美版權、高價聘請一流明星與製作團隊,製作出效果驚人的好節目,進而吸引觀眾的目光,再以冠名費等名目獲得巨額的廣告收益,良性循環下創造出更多品質精進的作品,已有帶領華流崛起的氣勢。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 本土觀眾越來越買帳
    由於有臺灣歌手黃麗玲的參與,近日湖南衛視開播的《我是歌手3》在臺報紙、電視臺和網絡上引發不小關注,就連制播這一節目的大陸影音網站「芒果TV」,也成為臺灣App下載排行榜的冠軍。很多臺灣觀眾尤其是年輕人,通過這一渠道同步觀看了《我是歌手》的最新進展。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記得2014年初記者在臺灣採訪期間,發現許多餐館裡正在反覆播放著《中國好聲音》,食客們也樂哈哈跟著看。回溯到2013年,臺灣中天電視臺購買版權並播出了《中國好聲音》,首播就以上佳的收視率打敗同時段的《康熙來了》。
  • 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風格的差異化研究
    關鍵詞:娛樂化;本土化改造;借鑑 一、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發展概述 (一)大陸:穩中求進 大陸於20世紀80年代引進綜藝節目,當時最具代表性也是唯一的綜藝節目是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2010年後,湧現出《我要上春晚》《夢想合唱團》及2013年廣受好評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多元化節目。 地方臺由湖南衛視最早推出綜藝節目,1997年的《快樂大本營》掀起了「快樂」熱潮,隨後北京衛視《歡樂總動員》、安徽衛視《超級大贏家》開啟綜藝娛樂路線。2004年作為綜藝發展史上的轉折,以《超級女聲》等節目進入選秀時代。
  • 臺綜藝節目展示臺灣人眼中「貧窮」的大陸
    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臺灣人眼中的大陸究竟是什麼樣子?在臺灣綜藝節目中,主持人也經常會問臺灣居民一些關於大陸的常識問題,但這些臺灣人的回答會令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有網友特意搜集了諸多臺灣綜藝節目的片段,向讀者展示臺灣人心目中的大陸究竟為何物。1、大陸女孩看到月薪1000元的工作,笑得嘴巴都歪了。
  • 臺綜藝主持人屈中恆:大陸節目令臺灣望塵莫及
    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論天賦,也不覺得有多麼出眾,但他,卻是臺灣當紅綜藝節目《國光幫幫忙》的固定主持班底,也是第三十四屆臺灣電視金鐘獎的「最佳男演員」,近年來,更在賴聲川導演的幾部舞臺劇中擔綱重要角色。他就是臺灣藝人屈中恆,本期「對話臺灣名嘴」欄目請到這位熒幕上的「好好先生」,跟我們分享他的成功秘訣。
  • 《好聲音》銷臺灣 大陸綜藝節目影響力與日俱增
    還記得《甄嬛傳》《我是歌手》在臺灣熱播的盛況嗎?如今,《中國好聲音》(簡稱「好聲音」)的播放權也賣到了臺灣,將於9月7日起每周六晚8點在臺灣綜合臺播出。其實,從去年開始,「好聲音」就風靡臺灣,哈林、那英、吳莫愁成為臺灣民眾的熱議。最近熱播的《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在臺灣更是紅得發紫。儘管臺灣不允許直播大陸的電視節目,但很多人都會守在Youtube上追看「好聲音」的定期更新。
  • 特稿臺灣綜藝寒冬,「康熙三劍客」北上背後:「臺綜」衰退,為何大陸才是最好的出路?
    從臺灣綜藝的黃金時代,到現在大陸網絡綜藝的爆發,背後折射了一代綜藝製作人的跌宕起伏。 臺灣綜藝有著輝煌的過往。因為語言文化的緣故,臺灣綜藝節目也一直是內地電視人模仿的對象。說「臺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一點也不誇張。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曾是兩岸電視人的共識。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節目正在面向全球華人
    從《中國好聲音》到《我是歌手》,以及現在的跳水節目,越來越多的臺灣觀眾被大陸的節目吸引過去,臺灣《旺報》13日刊載文章指出,因為網絡傳播科技的改變,透過網絡平臺,臺灣人正和全球華人同步收看大陸節目。全文摘編如下:春假尾聲,大陸兩大明星跳水節目陸續播出第一集。浙江衛視《中國星跳躍》PK江蘇衛視《星跳水立方》。
  • 在臺大陸生無法返校,教育部敦促臺灣當局改變不合理限制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4月7日,教育部發文表示,堅決維護在陸臺生合法權益,同時,就大多數在臺灣就讀的大陸學生無法正常返校問題,敦促臺灣當局立即改變針對大陸學生的不合理限制,維護在臺陸生正當權益。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教育部高度重視在大陸就讀臺灣學生情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臺生的合法權益。對於因臺灣方面原因而導致在臺灣就讀的大陸學生無法返臺的情況,要求臺灣當局切實負起責任,保障陸生的正當就學權益。
  • 臺灣綜藝節目爛到大陸跑來採訪「臺灣電視產業出現什麼問題?」
    你以為僅僅是內地觀眾大力追捧這兩檔節目?其實臺灣中天電視臺,早已引進節目版權,並掀起了島內收視風暴。臺灣已故知名藝人高凌風曾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兩地電視人的共識。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兩者之間,已悄然經歷了一場身份轉換。
  • 大陸學生: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再去臺灣讀書
    蔡英文政府上臺1年多以來的所作所為,小編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這無疑影響到大陸學生前往臺灣念書的大趨勢。但通過小編在與多位正在或者曾經在臺灣讀書、交換的大陸學生交流後發現,臺灣一直以來對陸生的限制,甚至「歧視」才是讓陸生遠離臺灣的深層原因。「三限六不」帶來陰影如果說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是「九二共識」,那麼臺灣對陸生來臺的原則就是「三限六不」。
  • 康熙去了 | 臺灣綜藝興衰史
    曾經臺灣綜藝也曾輝煌過,曾經高凌風說過「臺灣綜藝領先大陸二十年」。就八九十年代來看,說三十年都可以。現在卻有不少人感嘆「臺灣綜藝輸的只剩下康熙來了。」但其實康熙來了早已在臺灣不溫不火。今天小使徒就帶大家回顧下臺灣綜藝節目興衰史。
  • 臺灣看大陸綜藝節目?怎麼可能,不是落後二十年嗎?!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曾是兩岸綜藝節目人的共識
  • 臺灣綜藝節目你們怎麼了?
    你以為僅僅是內地觀眾大力追捧這兩檔節目?其實臺灣中天電視臺,早已引進節目版權,並掀起了島內收視風暴。臺灣已故知名藝人高凌風曾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兩地電視人的共識。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兩者之間,已悄然經歷了一場身份轉換。
  • 臺灣看大陸綜藝節目 至少落後二十年?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  這句話曾是兩岸綜藝節目人的共識  臺灣綜藝寬鬆的尺度  犀利的風格曾讓人慾罷不能  那時候臺灣各種綜藝節目  長期霸佔著內地綜藝市場  綜藝節目也是各種風格都有  校園綜藝、街頭美食綜藝、遊戲綜藝等  臺灣綜藝基本都是以調侃嘉賓為主調
  • 臺灣綜藝節目《WTO姐妹會》再談大陸 大陸姑娘集體反擊
    一部分臺灣人民之所以對大陸有如此深的誤解,就是因為看多了這些「滿嘴跑火車」的臺灣娛樂節目吧?《WTO姐妹會》是臺灣一檔訪談類綜藝節目,主要討論世界各國的文化大衝擊。在5月16日播出的這一集中,除了主持人和幾位嘉賓,還請了來自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和大陸的8位代表。這期節目的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對大陸都有哪些意見。至於畫風,你大概也能猜到了。
  • 讓臺灣年輕人又愛又恨的大陸綜藝
    青衫溼    《中國有嘻哈》的爆紅不是一枝獨秀,是大陸綜藝節目全面開花的一朵。正如張震嶽所說:「臺灣還沉浸在小清新、小確幸氛圍裡。」 年輕人早已對臺灣綜藝節目失去了期待,他們對新聞資訊的攝取轉向facebook,INS,對綜藝節目的需求也轉向了綜藝發達的韓國與同宗同文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