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深空探測等領域加強合作 專家認為兩國將實現優勢互補

2020-12-23 國際在線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當地時間2014年12月1日,俄羅斯於在位於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普列謝茨克航天中心,使用聯盟號2.1b型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導航衛星格洛納斯-K發射進太空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日前發表的《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提出,兩國將拓展衛星導航領域的長期合作,將就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開展互利合作。專家表示,中俄兩國合作將實現優勢互補。

中俄兩國的太空國際合作涉及月球和深空探測、特殊材料開發、衛星系統、地球遙感、空間碎片監測等諸多領域。根據《聯合公報》,中俄將提升「北鬥」和「格洛納斯」系統兼容共用服務性能,促進在中國和俄羅斯境內互相建設北鬥和格洛納斯監測站,推動落實中俄跨境運輸、精準農業應用示範等合作項目及該領域的其他倡議。

對此,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員楊宇光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衛星導航系統之間的相互兼容和互操作是一種國際大趨勢,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目前世界上主流的這幾個全球性的導航系統採用的都是被動定位原理,而且採用的是時差定位。這種定位原理(決定了)你接收的衛星的數量越多,你的精度就越高,定位的速度就越快。所以世界上有這樣一個趨勢,衛星導航接收機儘量能夠接受更多不同的導航衛星系統的信號,必然也會給用戶帶來很多好處。」

楊宇光還認為,中俄衛星導航系統的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兩國互建監測站,有利於提升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覆蓋面積,將實現互利雙贏,「精確的信息如何保證?我們要對衛星進行精密的定軌,要對衛星進行維護。俄羅斯的國土是非常廣袤的,如果它的地面站能夠支持我們的衛星維護,我們也支持它的維護,我想這是一個互利雙贏的事情。」

在探月領域,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日前透露,未來中國將對月球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同時將與世界各國合作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楊宇光表示,探月國際合作可降低投入門檻,技術上也可互為補充,「國家航天局公布的探月計劃,嫦娥六號希望能夠從月球南極附近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能夠對月球表面進行更為詳細全面的考察,嫦娥八號希望能夠對月球南極附近進行考察之外,(還要)驗證將來的無人科研站。這個過程整個投入非常大。從全人類的角度來看,世界各個航天大國基本上在升空探測項目中,都採用了國際合作的形式。」

根據《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未來,兩國將就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推動開展互利合作。

楊宇光認為,在月球科學探測領域,俄羅斯技術積累深厚,而中國後發優勢明顯,可以形成優勢互補,「中國航天有一個後發的優勢。我們的起點非常高,包括這次嫦娥五號的採樣返回任務,採用了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的方式,它的複雜程度已經可以和載人登月的程度相媲美了。此外,我們在探測器上使用很多的先進技術,都是合作的基礎。俄羅斯更勝在它的技術積累。俄羅斯還有一方面的技術非常有優勢,就是它採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熱源』探測器技術,這確實也是俄羅斯能夠發揮自己長處的地方。」

楊宇光還強調,航天探索是全人類的事業,和平利用太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中國和俄羅斯在太空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未來兩國太空合作還擁有很大的潛力。

相關焦點

  • 中國衛星導航領域首本英文期刊《衛星導航》上線出版
    中國衛星導航領域首本英文期刊《衛星導航》上線出版 2020-01-20 21:07:20 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團合作的開放獲取英文期刊《衛星導航》(Satellite Navigation)已正式上線出版。  《衛星導航》英文期刊基於施普林格?自然開放獲取信息平臺和先進辦刊理念,採用國際同行評議、完全開放獲取的辦刊模式。
  • 深空探測新概念:環日全景探測計劃
    為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汪毓明教授聯合紫金山天文臺、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單位相關團隊在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發文,提出了一個新的深空探測概念——環日全景探測任務。
  • 國家航天局:未來中國還將實施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等任務
    期間,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透露,後續中國將重點發展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和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進一步提高進入空間能力。  【同期】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 許洪亮  航天發展運載先行,航天運輸系統是發展航天的基礎,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中國航天運輸系統的發展路線圖,並積極推動新一代運載火箭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發展,實現運載火箭的升級換代。
  • 第73集 我國的火星探測之路(上)
    而早在2005年11月,中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中,就考慮制定聯合雙邊太空探索計劃,到2007年3月26日,兩國籤署聯合探測火星和火衛一的合作協議。根據中俄兩國的協議,俄羅斯將利用福布斯-土壤探測器空餘的空間和運力,為中方搭載一顆火星探測器,這就是螢火一號的由來。
  • 上海與江西共商優勢互補、加強合作
    兩地一江相連,淵源深厚,聯繫緊密,各領域合作空間和潛力很大。李強指出,當前,我們正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上海的發展,離不開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惟有始終服從國家戰略、服務全國發展,才能實現自身更大發展。
  • 優勢互補 My錢包開啟銀企合作新篇章
    近日, My錢包與多家銀行籤署深度合作協議。My錢包已然成為銀行在金融科技層面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後期銀企雙方將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諸多領域展開合作。相關媒體報導稱,本次銀企雙方的合作不只停留在產品層面,還將上升到場景和用戶層面,進一步加強在大數據風控、用戶畫像、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拓展智能客服、智能風控、消費金融等業務場景,通過數據和技術實現業務的深度連接。
  • 曾多次拒絕中方探測請求的美方,如今要求數據共享
    航天是少數國家才能涉及的領域,美國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中國曾經希望跟美國在太空探索方面達成合作,但是美國多次拒絕了來自中國的合作邀請,並且還大力阻止中國跟其他國家在這方面進行合作。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航天|火箭_軍事武器|衛星|spacex公司|...
    「安加拉A5」目前還沒有一次真正的發射任務,但俄羅斯專家認為,除了可重複使用之外,它的其他方面都優於獵鷹9。自信的俄羅斯「聯盟5」和歐洲的阿里安6,也是全球大中型火箭中的新面孔。不過,2020年它們的狀態都仍然是「研製中」,不再贅述。處於尷尬狀況的還有ULA公司的「火神」火箭。
  • 美媒大膽預測:2021年中國將有3件引起世界矚目的大事發生
    然而於近日,在中美兩國持續博弈的背景下,一向熱衷於排名和預測工作的美國媒體表示:2021年的中國將有三件大事發生,而且都能引得世界矚目。中國的航天事業將更進一步首先是在航天領域將有重大突破。就目前來看,中國的航天事業已取得了諸多輝煌成就。探月工程是中國航天探測的重要部分,我國實現了月球背面軟著陸,在人類歷史上是首次。
  • 向深空進發,這些國家可圈可點
    ◎ 科技日報國際部美國載人龍飛船改寫美國航天史,在小行星貝努上著陸並採樣科技日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在航天領域,美國依舊扮演著全球航天領導者的角色,有序推動空間研究和深空探索任務的開展。魏茨曼科學研究院提出的「三叉戟」航天探測器被美國NASA初選為未來太空探測項目,有望在2026年發射升空,並於2038年抵達海王星的最大衛星「海衛一」進行探測,探索其真實面目,包括有無生命。阿列夫農場有限公司希望與科技公司和航天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將創新肉類培育技術整合到未來人類航天計劃中,滿足人類在太空和外星球對肉類食品的正常需求。
  • 《衛星導航(英文)》期刊上線出版
    衛星導航定位專家、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楊元喜擔任期刊主編,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擔任執行主編。此外,期刊邀請了來自中國、德國、英國、芬蘭、荷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衛星導航專家共40餘人組成國際化編委會,海外編委佔比52%。
  •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率團到東莞考察:雙方實現優勢互補...
    雙方就加強生物醫藥領域、經貿、旅遊等方面的合作展開交流,進一步探討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行動措施,尤其是在當前防疫常態化的背景下,商討如何促進東莞與澳門繼續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參與推動大灣區建設。省港澳辦主任李煥春,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志偉參加活動。
  • 均瑤健康與微康益生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實現優勢互補
    中證網訊(記者 段芳媛) 均瑤健康12月27日晚間公告,公司與微康益生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兩公司針對益生菌生產技術聯動與新品專利達成一致合約。均瑤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是均瑤健康落實「科技賦能、資源佔位」戰略的重要舉措。
  • 聚焦「人類健康·地球健康」加強中日衛生健康合作 全球健康論壇...
    雙方可加強多層次寬領域的衛生健康合作,擴大人員交流,實現優勢互補,集中力量攻克人類健康面臨的共同難題。陳竺表示,在中日兩國明後年相繼舉辦奧運盛會,後年迎來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重要歷史時期,中日兩國在衛生健康領域的合作也必將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可就深化衛生健康領域交流與合作廣泛凝聚共識,為推動中日兩國及全球健康衛生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2020年衛星行業研究報告
    近年來,我國在近地測控網建設方面,增加了 Ka 頻段、擴頻測控體制,實現了天線與機房拉遠、多天線共用基帶池、多頻段測控系統與測量雷達共用天線、衛星數據接收與測控一體化等;在深空測控網建設方面,66m S/X 雙頻段深空測控通信系統、35m S/X/Ka 三頻段深空測控通信系統和深空幹涉測量系統已投入使用,3 個深空站對深空目標的覆蓋率達到 90%以上;在天基測控網建設方面,「天鏈一號」中繼衛星系統實現了三星組網運行
  • 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將在成都開幕!今天這場論壇,「北鬥」「5G」成...
    今日(11月22日),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配套活動——四川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論壇暨座談會在成都舉行,行業專家齊聚,共話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趨勢及四川導航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11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將在成都舉辦,這也是中國衛星導航年會首次進入四川。
  • 微信圖換成「中國」背後:中國衛星47年前吹的牛逼,現在都實現了
    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那個時候國際的航天領域美國是毫無爭議的老大哥早早就實現了載人登月大氣CT機:搭載世界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紅外探測儀,1個小時便能完成一次對我國及周邊區域大氣的垂直探測。捕捉器:我國首次在衛星上安裝靜止軌道閃電成像儀,可對我國及周邊區域的閃電頻次和強度進行探測。
  • 全文|國新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情況舉行發布會
    【北鬥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微PNT等能力】2035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持續推進系統升級換代。【2025之前全世界都能享受北鬥釐米級服務】我們即將要建設一個天際的低軌增強系統。
  •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
    記者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經過歷時近兩年的建設,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已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正式建成並完成各項調試測試工作,於近日正式啟用,直接投入到「天問一號」和今年年底即將發射的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的「千裡眼」將橫空出世
    中國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被發射進入軌道後,屆時,中國將完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和30顆非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北鬥衛星導航全球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從而在此領域獲得更大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