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鵝頸橋底擺了三十年攤兒
早已記不清打過多少小人了
但她一次也沒有為自己打過
即使生活得萬分困苦
她說,打小人是會折福的
那麼為什麼又幫別人打呢
不怕折福嗎
她說,總要吃飯啊。
HONGKONG
她總是天蒙蒙亮就出攤兒了。那時,街道上的人和車都還不多,一些商鋪的霓虹招牌還亮著。借著消費主義閃爍的螢光,她推著鐵皮小車,穿行在這座城市擁擠的建築間。小車上裝著雜七雜八的物件:神仙像、香燭、紙符、筊杯……一路磕磕碰碰,不斷地發出哐哩哐啷的惱人聲響。
擺攤兒的地點固定在軒尼詩道和堅拿道交界處的天橋底下。地道的香港人把這裡叫「鵝頸橋底」。原來,堅拿道的前身是寶靈頓運河,「堅拿」正是Canal(運河)這個英文單詞的粵語音譯。寶靈頓運河又窄又長,彎彎曲曲的呈鵝頸狀,因此被俗稱為「鵝頸澗」。在20世紀香港大規模的填海工程中,鵝頸澗消失了,而「鵝頸」這個形象的名稱卻被保留了下來。
舊日的寶靈頓運河(鵝頸澗),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日的鵝頸橋底,筆者攝
七點不到,她已經把攤子擺好了。鐵皮小車打開,就是一個簡易的神龕。仔細瞅瞅,裡面供奉的各路神仙還真不少:有如來、觀音,也有關帝、財神,竟然還有孫悟空!神龕前,擺放著一樽香爐、一盤供果、三盞清茶,旁邊插著一支花——花是塑料的,積了灰,顏色也有些敗了。在距離神龕一兩步遠的地方,幾個小凳子隨意地排開,這是給客人預備的;她自己則坐在神龕側面,一個小小的靠背椅上。
天亮透了,一切都變得清晰了。她看到鵝頸橋底又像往日一樣,漸漸熱鬧起來了。旁邊的幾個攤子也擺好了——擺攤的和她一樣,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她和旁邊的攤主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等待生意上門。
等生意的神婆,筆者攝
鵝頸橋底有兩樣東西出名:一個是宵夜的炒辣蟹,而另一個就是這些擺攤的老婦人。 一年到頭,除了春節短暫休息幾日,她們幾乎每天都會風雨無阻地出現在鵝頸橋底。她們自稱是能夠驅邪除惡保平安的「神婆」;而她們的主要業務,就是幫人「打小人」。
打小人是流行於珠三角地區的一種民間巫術。所謂「小人」,指的就是那些愛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人。舊時人們相信,如果有小人近身,就會厄運纏身、諸事不利;而通過打小人,便可以驅走身邊的小人,從而轉行好運、萬事順意。
打小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個上午都過去了,生意卻還沒有開張 。「要是驚蟄就好了……」,她這麼想著。
二十四節氣裡的驚蟄,是打小人的正日子。相傳,冬眠的害蟲在這一天會被春雷驚醒,開始四處活動覓食,莊稼人畜都將受其害。漸漸地,由「害蟲」的含義引申到了「小人」。民間相信,在驚蟄這一天打小人,一年都可以免受小人的禍害。每到驚蟄,鵝頸橋底都是人山人海,一些攤子甚至會通宵營業。到了白天尖峰時段,更是要排幾十米的長龍。打小人發出的「啪啪」聲震耳欲聾,甚至能傳到遠處的登龍街。
驚蟄的鵝頸橋底,圖片來源於蘋果日報
午飯過後,終於有客人來了。這是一位從臺灣遠道而來的遊客,因為聽說灣仔這裡可以打小人,就想來試試。
要從這麼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吸引到客人,當然要善於推銷自己。每個攤子都掛著一張大大的廣告牌,紅底黃字,格外醒目——「香港政府發牌」、「曾接受媒體訪問」、「打小人三十年」——簡直讓人挑花了眼!一些攤主還會遞上名片,上前攀談,非常主動地招攬客人。
她想,她也應該更主動些才是。她今年85歲了,丈夫死的早,只有一個患小兒麻痺的兒子和她一起生活。她在跑馬地以五千元的價格租了一個小小的單位,靠打小人維生,生活十分艱難。想到這些,她很努力地朝臺灣遊客擠出了一個笑臉。也許是年紀大顯得經驗老吧,她竟然幸運地被臺灣遊客選中了。
廣告牌,筆者攝
神婆的名片,來源於網絡
簡單準備了一下,她便開始開壇「作法」了。首先,她點燃香燭,叫臺灣遊客在神像前誠心地供奉了一番。接著,她拿出準備好的百解靈符和小人紙,讓客人把自己和小人的信息分別寫在上面。她將寫好名字的小人紙放在石頭上,用鞋底使勁地抽打;一邊打還一邊大聲咒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打你個小人腳,打到你無鞋挽屐!」
小人紙,來自香港旅遊發展局
打小人,來自香港旅遊發展局
直到小人紙被打得爛成一團,她才用代表白虎的老虎紙將其包起來,小心翼翼地燒掉了,這象徵著小人被白虎吃掉了。她將一些穀物向四周撒開,這象徵著把黴運散掉。接著,她用貴人紙輕輕地拍打客人手心,這象徵著恭請貴人來到身邊。法事進行到這裡基本就結束了,她吩咐臺灣遊客燒元寶給神靈,以謝其恩。
祭白虎,來自香港旅遊發展局
打小人的最後一步是擲筊,這一步是為了驗證法事是否成功。筊杯是種半圓形的木器,一面平一面突;平面代表陽,突面代表陰。客人同時擲出兩個筊杯,倘若得到一陰一陽,那就代表小人已經被成功驅走了,陰陽調和了,未來將會順順利利的了。她把一對筊杯遞到臺灣遊客的手上,臺灣遊客鄭重地擲了出去,正好一陰一陽,於是滿意地付錢走了……
神婆,筆者攝
這一套操作她不知道進行過多少遍了。她在鵝頸橋底擺了三十年攤兒,早已記不清打過多少小人了。但她一次也沒有為自己打過,即使生活得萬分困苦。她說,打小人是會折福的。那麼為什麼又幫別人打呢,不怕折福嗎?她說,總要吃飯啊。
天色漸漸暗下去,路燈亮起來了,霓虹燈也亮起來了。她將雜七雜八的東西裝回小車,準備收攤兒。今天做了四單生意,共收入200元。她把錢往口袋深處塞了塞,推起小車,很快就消失在軒尼詩道洶湧的人潮中了。
☉作者:杜壹壹
攝影:杜壹壹
生於北方,現居香港
畢業於北師大中文系
曾任環球時報記者
稿件徵集
所有稿件一旦入選,均有稿費,
以連載方式,長期合作
▼
什麼是城市心跳?
人居文化子欄目,
關注人與城市的故事,
那些流淌在血液的情結
稿件要求
有關城市人文、建築景觀
有關你身邊感動的故事
有關你與城市的獨特記憶
聯繫方式
wechat:15959315909
Email:183988013@qq.com
我來到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
期待你的加入!
◎
香港 | 東京 | 法國 | 北京 | 珠海 |臺北
未完待續.
精彩回顧
杭州 | 錢塘女人
策劃:黃靜美
主編: 江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