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入緊急狀態,終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宣布東京、大阪、埼玉、千葉、神奈川、兵庫和福岡7個都道府縣進入緊急狀態,有效期限至5月6日。
有些空曠的澀谷街頭,暫停營業的109大廈,格外安靜的代代木公園。 熟悉的風景將發生改變,不少日本民眾表示支持,但仍有人覺得「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措施依然太晚。
圖說:4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前右三)為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新華社
相關措施比較「佛系」
某種意義上,今年東京的春天是從一場多年不見的飄雪開始的。櫻花遇上雪花,沒有帶來美麗的心情。那是東京首次呼籲民眾避免周末出行的第二天,一切看起來如同一個隱喻:日本人熟悉的日常被「凍住」了。
如今,呼籲變成一紙宣言。隨著緊急事態宣言的發布,這樣「凍住」的日子將持續一個月。
這不是日本人熟悉的場景,即便是傷痕仍在的東日本大地震,當時採取的緊急狀態措施也只局限在受災地區。這一次,一些變化即將發生。
進入緊急狀態後,上述7個都道府縣知事可以要求居民停止不必要外出、學校停課、人流量大的商業和公共設施停止運營、停止舉行體育和文娛等活動。但這些措施沒有強制力,也就意味著沒有配套懲罰措施。
既然相關措施比較「佛系」,那緊急事態宣言意義何在?首先,疫情進展確實超出日本政府預估。最新統計顯示,日本7日新增確診361人,累計確診達4459人。其次,回應民意。日本國內對宣布緊急狀態呼聲高漲,遲遲不採取嚴厲行動的安倍政府遭到不少質疑。
對國民性抱有期待
《朝日新聞》報導,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消息傳出後,#逃離東京#登上日本推特熱搜榜。此前日本發生的多起聚集性感染事件,傳染源都來自東京。日本傳染病學專家警告,離開東京的人群可能導致疫情向地方擴散。 安倍7日也呼籲民眾儘量不要外出,要有「我可能是感染者」意識。
這是當前日本疫情管控難題的一個縮影。此前日本對國際上普遍採取的「封城」是否在日本適用進行了討論,如今的結果說明,日本不會照搬外國的「封城」模式,而是試圖在抗疫與維持經濟生活常態之間,保持微妙而充滿風險的平衡。日本客觀上存在醫療條件先進等優勢,但這樣的「日式封城」源於對日本人「守秩序」和「服從集體意志」的國民性抱有期待。
然而,這些日本式的特性,在疫情面前是福是禍一時難以辨明,疫情也在不斷刷新日本社會的認知。此前在「鑽石公主」號問題上,被視為吹哨人的日本教授事後被迫道歉,因為不少日本人覺得團結更重要。後來,日本軟銀集團掌門人孫正義表示願意免費捐贈100萬個檢測試劑盒,卻因遭日本民眾痛罵而作罷。近日,孫正義在推特上轉發美國疫情的新聞,卻有不少日本人留言要求提供免費測試盒。
但願日本充滿風險的「平衡術」能奏效,否則下一個需要決斷的時刻或將到來。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吳宇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