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不能被遺忘的民族英雄,他的抗日戰績超過了整個大清朝
在此戰中,還有一位民族英雄不能被遺忘,他就是劉永福。是劉永福的黑旗軍和馮子材聯手抗法才取得勝利的。劉永福二十歲(1857年)參加天地會反清復明,1866年創建了黑旗軍,起義軍失敗後,率部在廣西、雲南的中越邊境一帶活動。
-
致我們終將忘卻的民族英雄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八佰》我腦子裡首先浮現的就是標題的這句話:致我們終將忘卻的民族英雄!是的,《八佰》這部電影,就是獻給那些同樣在抗戰中拋頭顱灑熱血,為保衛國家奮戰至最後一滴血,卻一直被遺忘的民族英雄們的電影!
-
電影中的民族英雄
楊靖宇雕像一座城市最應矗立的是與這城市關聯著的民族英雄的雕像。一個民族的天空就由這一座座雕像支撐。當英雄坍塌,遍地狼藉,不更事的孩子撿拾碎片要搭他自己的房子。民族英雄是什麼?是一個民族文化中的鈣!失鈣之民族之文化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便是患軟骨症的人!螞蟻啃骨頭、屎殼郎滾糞球球好不熱鬧景象。
-
冉閔:被地攤文化大肆吹捧起來的「民族英雄」,為何這麼有市場?
古時百姓稱其為「再生父母」,後世則以民族英雄總括。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出無數英雄立足於天地間,豐碑受萬人敬仰。 在尚未有明確史料考證的情況下,這些所謂「民族英雄」的功績被誇大。 甚至還一度被奉為拯救民族存亡的神,其中以冉閔為主要代表人物。有組織者號召群眾身著漢服前往「冉閔紀念園」祭祀,用「冉天王」、「冉大帝」等稱號將冉閔神話。更是舉辦線下論壇逐一發表祭祀感言。 聲稱沒有冉閔的犧牲便沒有漢族人民的今日,他的功績不亞於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
-
沒有「民族」本身,就沒有「民族英雄」?嶽飛的爭議也就在於此!
因為在當時,面對金軍的入侵,湧出了許多的抗金英雄,最典型的一面旗幟—嶽飛,他是保衛國家的民族英雄。其實,縱觀嶽飛的一生,他盡忠報國,對抗金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還流傳千百年,到如今一直受人們的敬重,他是民族英雄!到現如今,有人提出他並非民族英雄的觀點以及依據,那究竟應該如何去看待嶽飛「民族英雄」一事呢?
-
跟著電影,走近民族英雄楊靖宇
新華社哈爾濱7月8日電(記者楊思琪)奮戰在白山黑水,他喊出「中國人要是都投降了,誰來打鬼子?」駐紮在冰天雪地,他靠吃樹皮和棉絮,堅持與敵人頑強鬥爭,直至彈盡……以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為主人公的電影《楊靖宇》,7月7日在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舉辦校園見面會及點映活動。
-
他是《雪山飛狐》中的胡斐,曾完美締造我國的武術大師,民族英雄
他就是劇中的那個英勇、善良,俠義為懷的胡斐。當然,也兼演了父親胡一刀。他演繹下的胡斐,不畏強權,扶危濟困,無疑正是人們心目中理想的俠客形象。所以,印象深刻,揮之不去。但很少人知道,孟飛曾在香港,完美締造了我國的一位武術大師,民族英雄。
-
冉閔:被大肆吹捧的民族英雄,為啥進不了教科書?
中華民族那長達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的民族英雄,他們無一不是背負起中華民族脊梁的偉人。然而近些年來,在一些網絡人士所撰寫的那如地攤上所擺放的書籍一般的標題黨式的文章的大肆吹捧之下,許多本應該不是民族英雄的歷史人物也被他們刻意捏造成為了民族英雄。
-
那些說洪秀全是民族英雄或者邪教頭目的人進來看看
洪秀全影視形象頭條悟空問答有人提問:洪秀全是民族英雄還是邪教頭目?因此,作為拜上帝教的創建者的洪秀全,把他冠以「邪教頭目」標籤,這是片面、偏激的。其次,洪秀全是不是民族英雄的問題。討論民族英雄,不能撇開時代歷史背景。
-
還取消「民族英雄」的稱號?
提起嶽飛,大家對他已經不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將,他生於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經歷過「靖康之恥」的嶽飛,有抗金之志,他還把抗金作為一生的一項偉大事業,三次參軍,十年北伐收復鄭州,洛陽等地,他率領的嶽家軍與大大小小的金兵戰鬥數百次,所向披靡!
-
傳承民族英雄精神 電影《楊靖宇》走進校園
該片總監製、導演呂小龍及相關主創人員現身電影《楊靖宇》見面會現場,與同學們共敘英雄故事,致敬民族英雄。傳承民族英雄精神 電影《楊靖宇》走進校園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電影處處長劉威、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鮑盛華為本次活動致辭。
-
在民族英雄前幹這事兒,誰都不答應!
前段時間,一段花衣男子惡搞民族英雄馮子材墓的視頻在網上傳播,遭到廣大網友大力譴責。
-
原來這位民族英雄祖籍南靖,你知道嗎?
被稱為臺灣「三猛」之一今天我們來到他的祖籍地一起走進這位民族英雄臺灣被佔據後,他的妻、妹被日軍姦殺,母、嫂、子侄多人死於日軍刀下。國恨家仇,令簡大獅抗日的決心堅如磐石。據《臺灣省通志》載:「光緒乙未(1895年),日人據臺,簡大獅散家財,募義民得千餘人,揭竿而起……」在臺灣堅持抗日武裝鬥爭長達四年之久,失敗後,偷渡廈門,潛回漳州避難,後在楊老巷簡氏祠堂被清廷捕拿出賣,在臺北英勇就義。
-
吳佩孚為什麼被神話成「民族英雄」?
尤其吳佩孚晚年沒有投靠日本人,更被很多人抬上了「民族英雄」、「最後的關公」的高度。然而真實的吳佩孚真的有網絡大神們吹的那麼厲害嗎?只要對吳佩孚這個人稍作了解,就會發現他這個人的性格特徵:官癮大,好大喜功,狂妄自大,死要面子。
-
民族英雄鄭成功:三個打擊導致他暴斃而亡,尤其是鄭經做的荒唐事
鄭成功一生致力於收復臺灣,反清復明,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清朝順治十八年的時候,他趕走了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為我國領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們對於鄭成功功績肅然起敬的同時,也為他的離世感到無比的惋惜,而他之所以年僅三十九歲就去世,和他有個「不正經」的荒唐兒子有著莫大的關係。
-
鑿壁偷光的他,勾結太監陷害民族英雄,下場悽慘…
在他位極人臣的多年時間裡,他的政績竟然如浮光掠影,在史書上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可圈可點的事跡,所有的經歷都拿去告小狀和黨爭了。西漢中期,朝廷獨尊儒術,推重經學,講究微言大義,匡衡一開始在朝堂上與人辯論時,總是說「六經者,聖人所以統天地之心,著善惡之歸,明吉兇之分」。
-
民族英雄韓世忠
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於新縣購買田產,高宗聞知後,十分高興,度為韓世忠「為子孫計謀後福,沒有其他野心,特別表彰他的「忠」;因此,賜名韓世忠新得的田莊為「旌忠莊」。莊上村韓世忠夫婦雕像韓世忠封號蘄王,陝西延安人,宋建炎元年」127年)隨宋高宗趙構南渡。
-
民族英雄孫開華故居探訪記
巖泊渡人聽說家鄉驕子,民族英雄就要回來了,決定用龍舟隆重迎接英魂歸來。那個時候,運輸工具是馬車,走得慢,加上沿途地方官員仰慕孫九大人的英名,處處設靈堂祭拜英靈。耽誤了不少時間,孫九大人的衣冠到當年農曆5月14日才到達巖泊渡。巖泊渡人一直翹首等待,將賽龍舟的日子一天天推遲,家鄉的父老鄉親一定要等到英雄回家了,才舉辦這隆重的節日。
-
史詩電影《龍之戰》:民族英雄的正確打開方式
通過講述民族英雄馮子材掛帥鎮南關的真實歷史故事,影片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溫度的民族英雄形象,向觀眾展示了新時代背景下民族英雄的正確打開方式。他首先命官兵在廣西河道開展水戰,伏擊法軍的炮彈運輸船,不料卻落入法軍設下的陷阱。我軍人馬損失慘重,率軍水戰的女蛙隊首領依南則成為敵人的人質,幸得法軍駐地的越南女子阮月搭救,依南才得以安全回營。水戰伏擊和阮月的舉動激怒了法軍首領尼格裡,他不等彈藥和援軍到來,就率先對關前隘發動了全面攻擊。馮子材親自上陣英勇殺敵,率領全員軍馬對法軍進行猛烈出擊,最終法軍戰敗,這就是清史有名的鎮南關大捷。
-
陳庭威、唐國強主演,這部講民族英雄的歷史劇解禁了!
屠洪剛的《精忠報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狼煙起,江山北望,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膾炙人口,激情慷慨,講述的是民族英雄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這首歌曾經是電視劇《三少爺的劍》的片尾曲,然而,一部武俠片用《精忠報國》作片尾曲,總覺得有些奇怪;其實,這首《精忠報國》還是另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曲,講述和嶽飛命運很相似,一樣抵禦外敵侵略的另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叫鄭成功。而這首《精忠報國》便是歷史劇《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主題曲,而且更適合這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