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起源與遠古傳說

2021-02-07 中音在線

  事實上,那鳴響於天地之間的第一聲樂音將永遠無法被我們捕捉。可見,音樂藝術的特質決定了她的源頭似乎比其他藝術門類更顯抽象與迷離,更難以描述與定論—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就此停止探索的腳步。

  探尋遠古音樂,似乎迴避不了有關其「起源」的話題。音樂起源,這個看似陳舊卻又新鮮、看似簡單而又深奧的命題,激發了古今中外眾多學者投入討論、發表卓見。在諸多觀點的角逐中,一個現象不容忽視,那就是我們越是試圖用一種既定觀點去闡釋音樂起源,就越發意識到這是一個無法給出完美結論的難題。因為,與探尋河流的發源、族群的祖先等問題不同,對音樂起源的追溯基本無法運用具體的技術手段進行勘測、度量。事實上,那鳴響於天地之間的第一聲樂音將永遠無法被我們捕捉。可見,音樂藝術的特質決定了她的源頭似乎比其他藝術門類更顯抽象與迷離,更難以描述與定論—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就此停止探索的腳步。

  關於音樂起源,學界存在多種見解。除了影響較大的「模仿說」、「巫術說」、「勞動說」之外,較具代表性的觀點還有法國哲學家盧梭提出的「語言抑揚說」、德國哲學家席勒和英國哲學家斯賓塞倡導的「遊戲說」、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首創的「異性求愛說」、德國心理學家施通普佛的「信號說」,以及義大利美學家克羅齊主張的「表現說」等。

  雖然歷史資料並沒有確載音樂起源於何地何時何種方式,但有關其早期發展的情況還是可以從存世文獻與文物中窺見一二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時代過於久遠,後人的追述難免有道聽途說、誇張臆斷之嫌。然而,雖然文獻中一些極富傳奇色彩的內容需要甄別、不可盡信,卻也為我們探尋那段永遠無法確知的音樂歷程,提供了一把寶貴的鑰匙。

  無聲的文獻向我們細訴著那些「恍如隔世」般的遠古樂事。《呂氏春秋》中存有較多關於「古樂」的內容,略摘其要: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以定群生。」這是一段充滿巫術色彩的故事:在遠古朱襄氏統領部落時期,為了緩解多風、乾旱天氣的困擾,士達製作五弦之瑟以祈求甘霖。

  「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與朱襄氏部落所遭遇的旱情相反,陶唐氏為部落首領之初,連綿陰雨導致了洪澇災害。通過文中有關人們利用歌舞活動以緩解身心不適的記載,可知遠古歌舞從某種意義上與現今的健美操、瑜伽具有異曲同工之功效。

  「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於嶰溪之谷……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這是一則關於遠古樂人「聽聲辨律」的傳說,文中之樂人倫可謂是黃帝時期具有極高音樂素養的傑出音樂家。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學界對這則史料的可信程度尚存較大爭議。

  「帝嚳命鹹黑作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為鼙、鼓、鍾、磬、吹苓、管、壎、篪、鞀、椎、鍾。帝嚳乃令人抃,或鼓鼙,擊鐘磬、吹苓、展管篪。因令鳳鳥、天翟舞之。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遠古首領帝嚳十分重視音樂的發展,在他的要求下,樂人鹹黑創作歌舞多部,匠人倕亦製造出多種打擊與吹奏樂器,而眾人擊掌、奏樂、歌舞的歡欣場景,竟然引來鳳凰、大翟等神鳥翩翩起舞。

  除此,見諸記載的遠古歌舞還有葛天氏樂舞《八闋》、有娀氏樂歌《燕燕往飛》、禹時樂歌《候人兮猗》、伊耆氏祭歌《蠟辭》,以及黃帝時的《雲門》、堯時的《鹹池》、舜時的《簫韶》等大型樂舞。另外,《世本·作篇》還記錄了有關「聖王制器」、「賢人作樂」的傳說。如伏羲削桐木製成琴、伏羲製作五十弦的瑟、女媧發明笙簧樂器,以及隨作笙竽、舜作排簫、倕作鍾、毋句作磬、夷作鼓、蘇成公作篪等。

  不可否認,《呂氏春秋》、《世本》等文獻對遠古音樂活動的追記難免存在粉飾、拼貼、神化的現象,但傳說不等於妄言,誇張不等於杜撰,文獻典籍本身對於史學研究的意義是無可取代的—特別是其中記載的諸多樂人、樂器、樂律、樂事以及歌樂「作品」,均對探究遠古音樂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對古文獻的考究、辨析、解讀則無疑成為現今學者無法迴避的艱巨任務。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追溯千年,探究音樂的起源,世界上音樂發展最早的國家竟是中國
    也許對於大多人來說確實是如此,中國的歷史上好像是沒有出什麼音樂方面的名人,反而大家一定會想到李白、杜甫等詩人的名字。但追溯千年,探究音樂的起源,中國竟然是世界上音樂歷史發展最長久的國家!早在17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誕生在這片繁衍不息的土地上,而音樂則伴隨著原始人類的緩慢發展,一直生生不息的演變著。一.
  • 山巔音樂史之二十三:音樂的起源
    在音樂的起源問題上,我並不認可夏先生的觀點。 之所以使用「不認可」一詞,而不是直接說他觀點錯誤,那是因為音樂畢竟是聲音的藝術,在起源時期人類連文字都沒有的時候,美術方面至少還能找到些遠古巖畫,音樂拿什麼保存?考古能找到最早的音樂相關實物,只能是樂器。
  • 音樂|關於音樂的起源
    翻開音樂的史冊,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音樂的起源問題,而關於音樂起源的說法也是各種各樣,有些還被賦予了
  • 科學家發現遠古森林,距今3.7億年,見證了兩棲動物的起源!
    我們現在最熟悉的藍鯨,就是遠古時期存留下來的唯一哺乳動物。很多人認為除了動物外,植物的生命力好像更強,在美國就有一片潘多樹林,存活時間已經超過了8萬年。前段時間我國的科學家在新疆進行勘探的時候發現,原來新疆竟然有一片遠古森林,至今已經有3.7億年的歷史了。
  • 端午節的起源與傳說
    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仲夏節、浴蘭節、天中節、女兒節、地臘、詩人節等,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的豐富、起源的紛紜。除漢族外,還有滿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畲族、錫伯族、朝鮮族等28個民族慶祝這個節日。我國的端午節很早就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這些國家至今還在歡度端午佳節。
  • 起源魔王.伊神!
    大亂鬥1.24版本終於迎來了城堡傳說系列中人氣最高,最為神秘的重磅角色--起源魔王.伊神!
  • 一部動畫片幫你揭秘音樂的起源與發展傳播
    翻開音樂的史冊,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音樂的起源問題,而關於音樂起源的說法也是各種各樣,有些還被賦予了神話色彩。由於音樂的起源並沒有可考的文字記錄,因此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定論。音樂從何而來、具體產生於哪個年代,相信沒有誰能說得清。
  • 川香婆端午史話|端午起源、傳說、民俗
    端 午 傳 說掛艾草的傳說傳說,在遠古時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來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鍾馗捉鬼的傳說在我國江淮一帶地區,曾有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打鬼除祟、鎮宅驅邪的習俗。這一習俗始自唐代。
  • 頑 遠古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神秘傳說
    遠古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浪漫傳說-周杰倫歌裡唱到:「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
  • "秒懂"歷史:上下五千年連環畫·第一集·遠古傳說
    上下五千年連環畫一、遠古傳說小馬說史: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上下五千年連環畫上下五千年連環畫多學一點點 :1 盤古: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在崑崙山開天闢地。最早的形象是龍首 蛇身、人面蛇身。
  • 《易經》河圖與數字起源
    河圖洛書起源於中國文字還沒誕生的遠古文明,整個圖像其實沒有一個文字,只所以有天一生水,地二成之……等文字,都是文字產生以後,後人進一步的注釋內容。是否符合原意,已經無從考究。但是天地自然的規律,是永恆不變的,我們通過自然,可以詮釋其基本的含義,和表達的內涵。
  • 歷代「三忍」實力排名,新三忍不敵遠古三忍,傳說三忍遺憾墊底
    遠古三忍——柱間、斑、水戶雖然「三忍」的稱號是在第二次忍界大戰中才出現,可是結合整個《火影忍者》的劇情會發現,「遠古三忍」也是存在的。柱間、斑和水戶的實力分別強於鳴人、佐助和小櫻,「遠古三忍」排名第二毫無爭議。
  • 爵士音樂的起源
    爵士的起源(1):Ragtime Blues與已有形式融合  很難確定爵士樂是如何起源的,因為我們找不到任何有關爵士樂形成之前美國黑人音樂發展狀況的錄音資料即使採訪者問及探索音樂方面的問題,被採訪者的如實回答也比不上一段真實的音樂資料來得準確與有價值。爵士樂的起源問題始終籠罩著一層迷霧,然而,接下來我們還是嘗試著整合一下從各個角度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當你閱讀時,始終要記著爵士樂並不是完全這樣起源的,即使這些觀點看上去多麼得合理與符合邏輯。  爵士樂源自於二十世紀初期紐奧良一帶民間音樂、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的融合。
  • 遠古傳說中的古獸,到底是好是壞?
    編輯「什麼鬼魅傳說,什麼魑魅魍魎妖魔」中有一個成語叫做魑魅魍魎總是在小編腦海中環繞。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成語讓小編對上古神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變翻閱了相關的書籍。今天小編就聊一聊魑魅魍魎這神秘的成語是怎麼由來的,在遠古的傳說中充當什麼角色。
  • 魔獸科普頻道05:遠古的傳說
    艾維安娜(英文名:Aviana):巨熊兄弟是遠古神靈以及暗夜精靈的朋友,每逢節日他們都會拜訪暗夜精靈的村落,一同聯歡。烏爾索魯熱愛木雕,烏爾索克嗜好美酒,暗夜精靈的孩童都很喜歡這兩位和藹的大朋友。這又是一個關於牛頭人的傳說:「……舒哈魯狩獵這些野獸,並以大地母親的祝福來馴化它們。
  • 賈湖骨笛:有著8000多年歷史的吹奏樂器,是遠古音樂的實物見證
    賈湖遺址賈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出土文物數量之多、品類之盛、製作之美、內涵之豐富,為全國其他同時期遺存所罕見,它展現出一幅準河上遊新石器時代的絢麗畫卷,與同時期西亞兩河流域的遠古文化相互輝映。遺址內還出現了 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甲骨契刻符號。農業耕作、陶器製作、結網捕魚、畜牧養殖、紡織縫紉、樂器製作、符號刻畫、陰陽觀念 撲朔迷離的遠古神話,在賈湖一一成了事實。
  • 古埃及文字起源的傳說
  • 「白娘子」的傳說從何而來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傳說之一,在民間廣為流傳。 最開始以口口相傳,後來以說書、彈詞、小說、戲劇等多種形式出現。 那麼,白蛇傳是如何起源的?它的「雛形」是什麼?這一直是白蛇傳說研究中的一個熱門話題。
  • 看看你是哪位遠古大神後裔
    我國歷史當中有很多神話傳說值得後人們細讀。而當那些遠古傳說和我國的姓氏文化結合在一起之後,大家會發現,我國的每一個姓氏說不定都有一個遠古守護神。當然,這一說法也僅僅只是建立在上古八大系延伸出來的一些現代姓氏的基礎上。還有一些姓氏可能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由現代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姓氏。那麼這些姓氏可能和遠古八大姓氏沒有任何關係。
  • 端午節的起源及流變過程
    它的起源和流變過程,較之其它任何一個節日都要複雜。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蒲節、重五節等。《太平御覽》卷三十引《風土記》:「仲 夏端午,端者,初也。」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十一引《歲時雜記》:「京師市廛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 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午。」《月令廣義》云:「五月五日為端陽節。」《幼學瓊林》又云:「端午 卻為蒲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