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光》當孤獨的人望見那束世界盡頭的光

2021-01-08 單衫之杏子紅

當孤獨的人望見那束世界盡頭的光

最近的一起新聞事件讓我想起這部在1995年上映的電影,《幻之光》。

「由於風和日光的某種聚合,大海一角突然躍起點點光芒。」

在宮本輝筆下,這樣的光芒容易讓海上孤單漂泊的漁人產生幻覺,以為這片浩瀚的大海是通往永生安寧的世界的入口,失了魂的人禁不了誘惑,就跳進海裡。

這束美而哀傷的光,即為「幻之光」。

2016年在韓國上映時的海報,好電影就是經得起時間的洗禮。

電影《幻之光》由是枝裕和導演,劇本改編自宮本輝的同名小說。令人驚奇的是,電影的氣質與原著小說完全不同,不知是譯本的翻譯風格作祟,還是導演本身的影像特徵太過鮮明。

我手邊這本小說的語言風格,符合宮本輝作為日本「古風抒情派」作家的定位,而是枝裕和拍攝的電影,儘管基本還原了小說的故事主線,但影片完全呈現出與小說截然相反的節制與內斂。導演的鏡頭語言使得電影徹底背離了原著以第一人稱自述的寫作方式導致的,過分抒情的敘事風格。

故事從由美子和鬱夫小時候開始。鬱夫在由美子的奶奶走失的那天走進她的生活,長大後他倆結了婚。在兒子勇一三個月的時候,鬱夫毫無徵兆地走向電車鐵軌。後來,由美子經人介紹,改嫁遠在能登半島的民雄。由美子,勇一,與帶著女兒友子的民雄,以及民雄父親,組建了一個溫馨的新家庭。

儘管海邊小村子的生活安靜,簡單,幸福,但鬱夫離去的背影時不時困擾著由美子。她始終無法釋懷,就像小時候奶奶走失了帶給她的夢魘。

在是枝裕和的鏡頭裡,死亡似乎是毫無徵兆地發生的。兩人走出常去的咖啡店,鬱夫騎著車,坐在自行車後座的由美子輕快地說著笑著,風吹起她的頭髮,她沒想過鬱夫就要死去。幾天後,她把鬱夫送下樓,看著鬱夫晃著雨傘越走越遠的時候,她依舊笑嘻嘻地蹦蹦跳跳,沒想過那是她最後一次見他。

「你認不出他了。」警察告訴由美子。遺物是一隻皮鞋和一把串著鈴鐺的自行車鑰匙。鬱夫就此從世界上消失了。

由美子理解不了鬱夫的死。是什麼樣的心思帶走了他呢?母親說,孩子那麼小,那正是男人充滿了責任心想要拼搏的時候。咖啡館的老闆說,出事那天,他下了班還一個人過來喝咖啡,並沒什麼異樣,只是忘帶錢包,匆匆忙忙跑了出去。電車司機說,那個人,就默默走在軌道上,對警笛和剎車聲毫無反應。

真的是毫無來由地去死嗎?回過頭看,鬱夫從有錢人那偷來的自行車,他說起過的留著相撲髮髻轉行當貨車司機的過氣相撲手,甚至隔壁那個靠開大收音機的音量提醒眾人他還活著的鰥居老頭,都是伏筆。這些對生性活潑的由美子而言都是不值一提的人物。但在鬱夫談論他們的語氣裡,多少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孤獨,悲憫,和對生活的無力,甚至是失望。

不過,這些隻言片語也只是似是而非的真相罷了。

是枝裕和迴避了原著小說中筆墨頗多的「貧窮的家庭」對於角色性格與命運的影響,關於由美子與鬱夫家庭背景的鋪墊幾乎被全部刪除。這樣刻意淡化的處理,對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上述那些看似壓垮鬱夫的細節通過與由美子的對白表現出來時,就更加輕飄飄地讓人毫無察覺,或者真假難辨了。

除此之外,影片與原著相比,幾乎消除了由美子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追問和獨白,同時也將帶有宮本輝個人寫作風格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和情節刪去——宮本輝被認為是善於運用意象升華主題的作者,不論是《夜櫻》還是《蝙蝠》,都以庭院裡盛放的夜櫻和黃昏裡飛舞的大量蝙蝠等奇異絢爛的意象營造出的強烈的畫面感,教人記憶猶新——鬱夫斜眼的面容,阿漢的金牙齒,包括由美子的初潮等元素,在影片中都被略去。

經過這一番化繁為簡的編排過濾,加上影片採用的不複雜的順序敘事的時間線,鏡頭就直直對準了平淡無奇的生活與那朵縈繞在它上方的死亡的烏雲。用舉重若輕的筆法去表達生與死,這很「是枝裕和」。

嫁到能登以後,鬱夫死亡的陰影仍舊在由美子的心頭盤踞。鄰居貢野桑在惡劣的天氣出海,她擔心巨大的風浪讓貢野回不了岸。某個夜晚民雄遲遲沒回家,她同樣擔心他開車出了什麼意外。還好最後都是虛驚一場。因為那些想要活著的人,總在小心翼翼地,竭盡全力地迴避死亡。

鬱夫的死對由美子造成的悲傷情緒在一個寒冷的冬日達到頂點。原著的情節描寫的是,在那天,由美子在公共汽車上遇到一個到能登的海邊來尋死的年輕人,他身上散發出的死亡的氣味吸引著她。她尾隨著那個人,仿佛看到了那日尋死的鬱夫,她滿懷悲傷,一路失魂落魄地跟到風急浪湧的海邊。

是枝裕和則將這一情節作了更有畫面感的改編。影片中,由美子聽到一列送葬的隊伍的搖鈴聲,叮呤,叮呤——像極了鬱夫的自行車的車鈴聲,和那把鑰匙上的鈴鐺發出的聲響——她便尾隨著這一列沉默不語的隊伍,走向海岸邊的礁石。電影裡的這一幕,天空晦暗,海與天連成一片,而人是那樣渺小而獨立的個體,活著的人與死去的屍體,就這樣行進在海洋與天空交匯而成的世界的邊緣。這一幕無疑是整部影片裡用力最重的一筆,它呈現出的死亡是那樣神聖,肅穆,寂寞,帶有宗教般的色彩,震撼人心。

民雄找到礁石邊哭成淚人的由美子,他告訴她,過去常常出海打漁的父親,曾說起過一個人漂在無邊海面上的孤獨時刻,「常常能看到一束美麗的光」,那束海面上躍起的光芒閃啊,閃啊,好像在召喚著他。也許鬱夫在那日的鐵軌盡頭,也看到了那樣一束光。

那些失去信念的人,在幻覺裡看到希望,只不過那明亮的光束指向的,不是活著,而是死去。「這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發生。」

《幻之光》將民雄的話作為對鬱夫死因的解讀。這個答案也適用於任何一個自己結束生命的個體。當死亡的誘惑大於對生活的嚮往,死是一件自然而然發生的事。那些被死亡的幻象捕獲的人,無疑得到了他所嚮往的永恆的安寧之所,而在生者眼中,那幻覺的粼粼波光,不過是陰暗冰冷的深海的入口而已。

凜冽的冬天過去了,能登海岸又迎來了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影片的結尾與小說一致,充滿了希望的意味。全片幾近昏暗的色調在結尾終於亮堂了起來。

寫到這兒回想起電影裡,勇一和友子沿著映滿天光的池塘邊沿奔跑的場景。那是電影裡為數不多的幾個明亮的片段。

「陸地真是大呀。」

「大海還要大呢。」

「讓我們去看看那一邊有什麼,我先走。」

「這船是誰的?」

「是沒人要的船。」

「那就是我的了。」

「可是你把它放在哪兒呢?」

「放在壁櫥裡。」

唯有孩童的天真世界永遠充滿好奇與活力,無憂無慮,不知疲倦。

似乎一切問題都有答案,似乎什麼都難不倒他們。

相關焦點

  • 《幻之光》:那是一道美麗又孤獨的光
    《幻之光》是枝裕和導演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叫《幻之光》,乍一看片名,會讓我誤以為是一部帶有魔幻色彩的電影,殊不知,卻是一部特別現實又清新的文藝範電影。景美,曲美,人美,加上人為的構圖美和劇本設定美,一部如夢如幻又發人深思的電影就出現在電影的長河之中熠熠生輝,歷久彌新,長久不衰。《幻之光》,就如此被定格在那個令人難忘的1995年,成了是枝裕和導演執導生涯的第一塊裡程碑,江角真紀子(美由子),淺野忠信(鬱夫),內藤剛志(民雄),稚嫩的青春容顏與氣息也被悄然定格。
  • 《幻之光》:灰燼中重生
    與院線主流的充斥著煽情套路的商業劇情片相比,是枝裕和電影中所體現的普適性情感、人文關懷,讓人感到真實親切,會讓人覺得「這裡面說的就是我家的事啊,他是懂我的。」《幻之光》是導演是枝裕和的處女作,一登上國際影壇,便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拿下當年的金奧塞拉最佳攝影獎,此後也頗受坎城、威尼斯、柏林等各大國際電影節青睞。
  • 是枝裕和《幻之光》:告別黑色走向新生
    文|公子漁1995年,是枝裕和的劇情片《幻之光》即是他的處女作,又是他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在日本影壇的地位,至今被人稱道。奶奶不辭而別和前夫鬱夫自殺讓主人公由美子久久不能釋懷,成為她心中揮之不去的疑問。導演將由美子的疑問擴大為生死的探討,感嘆人生的失落與無常。影片的基調是壓抑的,但主題總體還是積極的。
  • 【電影】是枝裕和導演作品《幻之光》分享會|| 主講:馬力
    《幻之光》被認為是90年代中最好、最細膩的電影。這是一部講述愛、解釋不了的失去,還有希望與重生的影片。 更細緻的說,如果對《幻之光》進行下相關梳理,影片對於生與死的關注遠超過其他,由美子的奶奶到鄰居聽收音機的老人、影片略去的雙親到鬱夫突如其來的死訊、海邊的葬禮到幻之光。
  • 老老調重重彈| 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電影「幻之光」
    《幻之光》拍攝於1995年,是枝裕和的導演處女作。在此之前,他在日本一家電視臺拍攝紀錄片和真人秀節目。《幻之光》拍攝完成後,他拿給偶像侯孝賢看,侯孝賢委婉地批評,「攝影機擺放在哪裡,並不是事先決定,而是根據現場演員的表演決定的」。是枝裕和自己也承認,「太像是一個愛電影學生的畢業論文了。」
  • 宮本輝《幻之光》:探討死亡對生者的影響與糾纏
    [摘要]《幻之光》是日本作家宮本輝的最新短篇集。李長聲先生說過,宮本輝文學的主題是生與死,但根底是對生的追求。宮本輝的短篇集《幻之光》的主題是「死亡與喪失」,探討死亡對生者的影響與糾纏。《幻之光》,(日)宮本輝著,林青華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10月版李長聲先生說過,宮本輝文學的主題是生與死,但根底則是對生的追求。我認同。
  • 世界的盡頭在光中
    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跡、大奇事,倘若能行,就連神的選民也被迷惑了。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贖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地滅亡。
  • 光的璀璨、影的隱耀「幻之第六人」(黑子哲也)
    在一籃球強豪為人所知的帝光中學出現了五名「十年一遇」的天才球員,他們獨特的才能得到了長勝不敗的榮耀,因此被人們稱為「奇蹟的世代」另外有個傳聞帝光中學其實有第六位「奇蹟的世代」的成員,他也是讓五名「奇蹟的世代」都不可小覷的「幻之第六人」,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這部漫畫中的主角
  • 《我的生命之光》:兒女終會長大,終將成為父母之光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卡西·阿弗萊克自編自導自演《我的生命之光》故事梗概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因QTB瘟疫在女性群體中蔓延,世界上女性人口銳減,而且極有可能只剩下男主的女兒一個女性。在這樣的亂世中,為保護女兒遠離傷害,卡西·阿弗萊克飾演的爸爸帶著女兒小布遠離城市和人群,選擇在荒野風餐露宿,日復一日的在高度戒備中戰戰兢兢的守護著小布的周全。《我的生命之光》節奏緩慢、色調陰鬱、配樂低沉,這種調調和世界末日的氛圍很貼合,也和卡西·阿弗萊克頹廢的氣質很搭。
  • 黃果樹瀑布之光——幻夢水墨畫
    瀑布之光,珍藏在季節中朦朧著的霧簾一覽無餘像一道永不拉開的帷幕垂掛世間,滌蕩塵埃幕前幕後都是表演時而真實時而虛妄在瀑布的肩頭上行走看跌落的夢想成溪笑對粉骨碎身的憂慮在仰望落差中深深淺淺地嬉戲流水停不住倒影能掬起的只有清幽神秘瀑布之光是幻夢的簾
  • 生活短詩:隧道盡頭的光
    題目:隧道盡頭的光欺騙,背叛,失敗,不公平,黑色的聲音,黑色的情緒,讓黑夜更黑,我知道你的感覺,因為我曾經歷,就像在昨日。停止抱怨吧,停止痛苦吧,去森林中走一走,你會發現,每棵大樹的身上都有傷疤,在海邊看一看,你會發現,每塊礁石的臉上都有滄桑,去人海中看一看,你會發現,每個人的眼裡都有風雨的痕跡。
  • 光遇:光之子來源於光之巨鳥!伊甸之眼是一塊寶石?
    在光遇的背景故事中,所有的靈魂都來自光之巨鳥,每個靈魂都會在世間輪迴、收穫知識和經驗,然後回到光之巨鳥中。萬物皆一體,一體衍萬物。光之巨鳥(去獻祭時就是回歸光之巨鳥)光之巨鳥曾經有過一段沉睡,醒來之後發現世界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於是全新的光之後裔誕生了
  • 夜空彩虹 x 成都萬象城2期|「逐光之境」探索先鋒光影裝置
    立方體不斷變化的光影畫面,把成都留於人們腦海裡的印象逐漸呈現,如夢似幻,個性前沿,這就是成都。03「X-CHANNEL」「復古的未來」你看見過聲音,觸摸過光嗎?這是知名青年藝術家--汪天鑫的「燈光視聽裝置作品」。它是復古的未來烏託邦,整件裝置融入科技、藝術、聲音及新媒體技術。可以根據音樂及環境產生變化,進行光的空間塑造。
  • 【歲月如歌】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幻之光、心之樂
    歡迎收聽鄒霖主持的「歲月如歌」,本期節目聽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幻之光 心之樂,為您介紹他的電影音樂。
  • 光之工作者----光的守門人
    這不僅是一場你聽我說話的演講,而且在這裡,我和你的存在融合在一起,創造 出有助於把光固定在地球上的能量空間。你是光的守門人,是在地球上打開大門迎接更多新時代之光的人。舊世界正逐漸逝去,權力和小我意識的舊結構已經失去力量,一步一步沉入海底。一個新社會,一種奠基於 愛、奠基於心靈價值的新存在狀態正在升起。 你們都是這次轉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打敗永恆的孤獨:宮本輝式文學的意義
    由美子和破碎的「幻之光」宮本輝的名氣並不大,在一般讀者眼中,他沒有村上春樹那樣家喻戶曉的名氣,也沒有渡邊淳一那樣笑傲文壇的財富,他的成就如同其代表作《幻之光》一樣,簡短、深刻、動人。從《幻之光》中,我們能夠讀出宮本輝自始至終都放不下的主題——永恆孤獨。這篇小說不長,內容也並不複雜,講述了一位普通女人由美子失去丈夫,以及再嫁之後的掙扎人生。
  • 《艾爾之光》艾麗西昂消失的NPC「優諾」
    二次元橫版格鬥網遊《艾爾之光》開啟全新地區「艾麗西昂」,需要穿越次元所能到達的全新世界!該地區位於艾裡奧斯的盡頭,隱藏在熔巖山之間,是一個高科技機械化地區,充滿驚險與挑戰,需要勇於冒險的勇士才可進入!
  • 電影《光》舉辦首映禮,觀眾呼籲更多人關注孤獨症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11月4日,暖心電影《光》在京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首映禮。現場用心搭建起「光的郵局」主題展,以全新角度解讀了「孤獨症」的內心世界。該片將於‪11月6日上映。片方供圖 電影《光》是一段圍繞著兩兄弟的故事。哥哥文光(莊仲維飾)個性敏感,無法專注集中,更不善與人交際。儘管如此,弟弟(張順源飾)一直設法幫助文光找工作。
  • 是枝裕和早期作品展(第一場)|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幻之光》
    片名:《幻之光》類型:劇情片片長: 110分鐘導演:是枝裕和主演:
  • 《光》在京舉辦首映禮 以家人之名點亮追夢之光
    11月4日,暖心電影《光》在京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首映禮。現場用心搭建起「光的郵局」主題展,以全新角度解讀了「孤獨症」的內心世界。 以家人之名陪你追夢 不一樣的首映禮暖愈初冬 首映禮現場搭建起「光的郵局」主題展,分別設有「光的起點」、「光的門」、「光的終點」三個概念空間,將愛化作一束「光」填上通往你心裡的地址,一站直達。觀眾入場前紛紛拍照分享,寄出一張「愛」的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