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衡水心理門診:青少年接診量逐年增加 多數為抑鬱厭學

2020-12-19 衡水頭條

記者走訪我市多家醫院心理門診

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量逐年增加

「孩子好好的,怎麼就不願意去學校上課呢?」「她這麼小,為什麼會輕微抑鬱呢?」近來,有部分家長反映,孩子的心理問題困擾著他們的家庭。記者通過走訪我市多家醫院的心理門診也發現,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量逐年增加,專家提醒家長多注意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做到多溝通、多關注、早就醫。

01

孩子不願上學 家長驚覺其心理出現問題

13歲的楠楠今年剛升上初一,課業陡然加重,他特別不適應。「以前他寫作業就慢,上了初中後好像更慢了,經常寫到很晚,我們一催他,他就表現得特別煩躁。」楠楠的母親說,近一段時間,楠楠的情況更加糟糕,「他話變少了,情緒也挺低落,不願意去上學,一提學習就發脾氣,成績也下滑了不少。朋友提醒我,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最好帶他去門診做個心理諮詢。」在一家醫院心理門診諮詢過後,楠楠的母親才知道孩子因為不適應新的學習狀態,壓力大,產生了抑鬱傾向。在醫院門診進行了多次心理諮詢後,楠楠的情況見好,臉上又重現笑容,慢慢也找回了自信。

市民張女士的女兒琳琳最近也受到心理問題困擾,正在高中就讀的琳琳在醫院心理科就診後,確診為應激障礙症。「之前看她情緒變化大,莫名煩躁、發火,還以為是青春期逆反的表現呢,誰知道真的生病了。」張女士說,帶女兒就診後,她才發現跟琳琳一樣因心理問題就醫的孩子特別多,「竟然還有不少小學生。」

02

到醫院尋求幫助的青少年患者增多

8日上午,市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門診外,記者看到有不少孩子被家長帶著前來就診,他們中有的因心理不適,有的因厭學等症狀,正等待著接受設備診療和心理諮詢等專業服務。記者注意到,在候診過程中,這些孩子大多保持沉默,對周圍的境況並不關心,即使面對家人的關切與詢問,他們也表現淡漠,偶爾吐露幾個詞句。

「從我接診的情況來看,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量呈現逐年增加和低齡化趨勢。目前,心理科平均每日接診20餘名青少年,多數表現為焦慮、抑鬱、厭學,甚至有孩子產生自殺傾向。」市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單敬說,接診的青少年中絕大部分都是學生,「他們中既有學習成績優異的中學生,也有剛剛開啟校園生活的小學生,其中不乏一些剛到衡水就讀的外地孩子,他們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對學習、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焦慮,出現厭學、無法去學校的情況。」針對這些患者,醫院會制定診療方案,大部分患者恢復情況良好。

我市另一家醫院的心理科醫生也坦言,近年來,到醫院尋求幫助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逐漸增多,其中以厭學、抑鬱等症狀最為多見。

03

心理承受能力差、與家長溝通不良等或為問題主因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發展的重大變化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都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很容易受到家庭、社會因素的影響。」在單敬看來,如今的青少年在環境適應、人際關係以及學習等方面的壓力都遠遠大於過去,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強,害怕失敗,「這時候,他們特別容易表現出情緒低落等狀態。」另一方面,家長缺乏心理健康知識,未能和孩子良好溝通也是造成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心理問題是『胡思亂想,不夠堅強』,對孩子表現出的焦慮、情緒波動大,甚至自殘等消極行為不夠重視,也有部分家長對孩子細微情緒和行為變化過分關注和幹預,再者也有家長和孩子間缺乏溝通,不能和孩子共情,平等交流,同樣也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心理傷害。」

有心理醫生則分析,情緒低落、悶悶不樂,往往是抑鬱狀態的萌芽階段,「但在現實生活中,部分青少年的這些情緒容易被家人理解為青春期逆反、無病呻吟、逃避學習,從而失去了及早幹預的機會。」醫生認為,來就診的患者只是青少年群體中比較小的一部分,有些孩子因為沒被家裡人重視,或還沒發展到不能去學校的嚴重後果未能前來就診,其實很多孩子都出現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擾或情緒障礙,更多是獨自默默地面對這樣或那樣的難題,「如果沒有及早地進行有效幹預,抑鬱狀態也有可能走向抑鬱症。」

專家提醒:

家長應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

單敬認為,青少年尚處於生理髮育期和心理發展期,認知能力還不夠強,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誘發心理健康問題。家長應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做到多溝通、多關注,如果發現孩子話變少了、情緒低落,家長要引起注意,如果持續時間超過兩周,就要重視起來並及時就診。

我市一位心理門診主任介紹,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備受社會關注,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不能僅僅用「分」來衡量。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就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由此可見,社會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積極心理。」他期待,未來社會各部門可以加強心理疾病篩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硬體設施等,築牢學生心理健康防線。(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監製:張起軒

來源:衡水日報客戶端

記者:朱微

編輯:薛倩 賈揚陽

衡水頭條

微信號 : hengshuitoutiao

電話:0318-2065027

相關焦點

  •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國家衛健委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
    提起抑鬱症,我們似乎總聽到這樣的評價:「現在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生活已經夠好了,還是太矯情。」所以這次,我們就來聊聊被誤解的抑鬱症和被忽視的青少年抑鬱症。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抑鬱症已經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誤解和忽視仍然存在,他們的症狀和個人感受也最容易被忽視。
  • 自殺、厭學、抑鬱,怎麼辦?
    我們家兒子剛剛進入青春期,他很厭學怎麼辦?厭學一詞是被建構出來的。建構這個概念的人有一個假設:青少年是應該喜歡和愛讀書的!我們都從青少年時期過來,基本都有過讀書的經歷,也有很多一起讀書的同學,你還記得有多少人是喜歡讀書的嗎?總有一部分人不愛讀書,或者不適合讀書。
  • 對症下藥防治青少年心理問題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再次被關注。現代社會,抑鬱等心理問題已經從成人蔓延到青少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對症防治是現代醫學的重要手段,對於青少年抑鬱症等心理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自殺,同樣需要找到病因,對症防治,也就是要找到青少年情緒障礙背後的原因。
  • 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門診今起開診 可通過公眾號網上掛號預約
    今日,記者從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電子科技大學成都腦科學研究院臨床醫院)經過兩年的精心規劃與建設,中心門診今日正式開業運行,現在就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掛號預約啦!
  •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機構 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其中,有30%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抑鬱症狀,有4.76%-10.9%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不同的焦慮障礙,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校園欺凌、青少年厭學、抑鬱等事件時有發生,讓家長們也開始逐漸意識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只是青少年心理教育涉及的知識體系是很大的,需要很多專業方面的知識,父母若沒用對方法,只會適得其反,耽誤孩子。
  • 四川省首次專門針對成癮性疾病開設門診
    宋旭峰認為,部分青年、青少年無法理性審視這些行為,從而進行效仿,讓自毀成為一種所謂的潮流,是一種人格障礙。另外,醫護們還發現該女青年對毒品大麻成癮。   記者了解到,目前她正在醫院繼續治療,針對她的成癮性行為,宋旭峰介紹:「除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幹預措施,我們鼓勵她找到健康的宣洩方式,比如極限運動、拳擊、禪坐、瑜伽等,以替代她目前自殘的不良宣洩方式。」
  • 抑鬱、失眠、未成年心理問題……咋辦?可到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門診...
    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近日,記者從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獲悉,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電子科技大學成都腦科學研究院臨床醫院)門診已於12月7日正式開診。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位於成都市雙流區馬家寺社區草金路105號,關注「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服務號」可預約掛號。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院區實景圖醫院有哪些特色門診?
  • 武漢多家醫院重啟夜間門診
    武漢亞心醫院夜間門診醫生接診患者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日,武漢市第一醫院針灸科夜間門診首日開診,短短3小時已有十多位市民前往針灸治療;而在數公裡外的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夜間門診也受到上班族歡迎,不少人下了班前來就診。  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曾經一度關停的夜間門診再度重啟,江城多家醫院開始延長門診時間或加開夜檔,為白天無法就醫的患者提供就診方便。
  • 驅散抑鬱陰霾,還青少年以藍天
    在消極與自卑中長大的學生小梅(化名),雖然極力隱藏自己的抑鬱情緒,沒有做出過極端舉動,但她深刻地知道性格已經養成,抑鬱陰霾帶來的「後遺症」,需要自己「用一生去治癒」。青少年「走極端」事件時常見諸網端,應當引起警醒與反思。但這或許只是冰山一角,被隱藏被忽視的抑鬱「暗雷」更亟待被關注被疏導。
  • 「線上問診+心理援助」解開居民「疑心病」 滁州發熱門診熱線與...
    不安的張女士撥打了市二院的24小時發熱門診熱線。在醫生的專業問診下,發現僅僅是由於緊張情緒引起的不適,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性。得知結果後,一家人長籲了一口氣。「像張女士一樣的情況不是個例。」記者了解到,市二院1月29日開通了發熱門診熱線,平均每天接聽30餘起電話諮詢,其中有發熱症狀的僅佔3成左右。「接診醫生會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對諮詢人進行預檢分診。」
  • 「記者調查」發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抑鬱症父母不要不當回事
    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內容是: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超3.5億例,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每年約有2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上班族晚上也可以看病了 武漢多家醫院重啟夜間門診
    原標題:白天忙著上班的市民 晚上可以從容看病了 武漢多家醫院重啟夜間門診武漢亞心醫院夜間門診醫生接診患者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晚,亞心醫院夜間門診等候就醫的患者武漢市一醫院,醫生在為夜間門診患者拔火罐□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鄭晶晶 通訊員 喻鉲 呂惠 譙玲玲 餘宇 劉霞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白天忙工作沒時間
  •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的背後
    閱讀提示青少年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良好的夥伴關係對於青少年減少抑鬱情緒,防止網絡成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現在有些學校課間十分鐘不許下座位,同學間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也不許說話,宿舍不許聊天,這種教育方式怎麼能培養出一個人際關係良好、高情商的青少年?
  • 南京首開「強迫症」門診,來的都是「90後」
    5月7日下午兩點,南京首個「強迫症」門診開診,坐診專家——南京腦科醫院副主任醫師關承斌早早到了診室。令人吃驚的是,當天下午關醫生接診的強迫症患者都是「90後」。13歲的王小明是由父母帶著過來看診的。「劉同的強迫症症狀主要表現為害怕犯錯,有懷疑自己掉東西的強迫思維。」關承斌說,藥物治療在病情較重的強迫症治療中必不可少,很多患者因為年紀小,不願意配合藥物治療,往往延誤治療時機。我國最新數據顯示,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2.4%,是一種非常難治的精神心理障礙。除反覆洗手外,怕髒、怕做錯事、反覆檢查、反覆詢問和確認等強迫思維和動作更加常見。
  • 多數24小時門診無苗、有的已斷貨半年……哈爾濱「一苗難求」!
    多數24小時門診無苗 有的已斷貨半年 14日上午,記者來到哈爾濱市香坊區人民醫院,這家醫院是哈爾濱市疫苗接種中心2020年1月發布的哈爾濱市狂犬疫苗接種門診信息中24小時接診的門診。記者來到急診科,兩名護士非常明確地告訴記者:「現在沒有狂犬疫苗,你去別的醫院看看吧。」
  • 記者探營北京發熱門診和哨點:今年得感冒發燒的少多了
    近日,記者探訪了本市多家醫院的發熱門診、發熱哨點後發現,各醫院接診的感冒發燒患者明顯減少。針對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疾病特點和疫情防控要求,今年本市啟動了發熱門診設置及改擴建工作。全部啟用後全市發熱門診達到101所,本市23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篩查哨點也已完成建設。發熱門診和發熱哨點傳染病防控「探頭」的作用日益凸顯。
  • 春節醫院門診、銀行營業時間表等都在這裡!
    保健康 春節期間石家莊各大醫院多不停診春節期間,省會各大醫院門診、急診的接診工作是怎麼安排的?如果要諮詢或者遇到緊急情況該打哪個電話?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走訪了各大醫院,為您搜集了一手資料,給各位讀者做個參考。河北省人民醫院門診正常應診,並派資深醫生應診。
  • 武漢部分醫院恢復正常門診 接診時間和項目公布
    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市婦幼保健院)香港路兒童門診:一、急診:24小時接診二、發熱門診:24小時接診三、普通門診:內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膚科普診實行分時預約就診(具體詳見微信手機端預約信息)四、專科門診呼吸專科實行分時預約就診(具體詳見微信手機端預約信息),其餘各專科專家門診全部停診
  • 7月1日起,四川首家「成癮醫學門診」可預約診號!這種情況需就診
    診斷室據悉,為給四川乃至中國西部地區群眾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駕護航,6月28日,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正式成立了成癮醫學門診。據調查,網絡成癮人群在亞洲國家12至20歲的男性青少年中分布最廣,在15到19歲的青少年中,男性遊戲障礙的發病率為8.4%,女性則為4.5%。而針對這一逐漸增加的兒童及青少年患者群體,目前國內並無非常規範、科學的治療機構。遊戲成癮患者通常表現為厭學、無精打採、沒有食慾、不接觸人、容易發脾氣等。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去看抑鬱症門診,但經過醫生問診後發現,遊戲成癮是孩子出現上述症狀的主要原因。
  • 孩子「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近期門診較往年增長三成
    在湖北省中醫院兒科門診,這段時間裡,兒童心理障礙及行為障礙的病例明顯增多,其中抽動障礙症候群比往年多了1/3,專家提醒,孩子們的心理問題需要被重視。幾周前,6歲的男孩晨晨出現頻繁眨眼的現象,家長本以為是眼睛不舒服,點了幾次眼藥水也沒有好轉。漸漸地,晨晨表現越來越奇怪,常常做出歪嘴角的表情,手也開始抽搐起來,還總是發出清嗓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