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抑鬱症父母不要不當回事

2020-12-24 湘湘帶你看社會

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從篩查、預防到治療,給出了一套綜合解決方案。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內容是: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超3.5億例,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每年約有2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抑鬱症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處於青少年時期的抑鬱症患者數量逐年上升。2017年的相關數據顯示,青少年的患病率已經達到了4%-8%。

今年8月,瀘縣某小區發生一起少女墜樓事件。據少女母親稱,女兒患有抑鬱症,在事發前曾一度住院治療。

當親子關係需要修補、社交恐懼需要克服時,其背後一定不是一個個單獨的病患,而是一個個家庭。瀘州市精神病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段敏告訴記者,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鬱症更不容易被發現。

生活按下了「暫停鍵」

今年春節,61歲的陳貴芬第一次聽說了「抑鬱症」這個詞。那時候,13歲的孫子丁曉宇已經出現了不願與人接觸、喜歡把窗簾整日拉上、脾氣一上來就控制不住等症狀,在外地打工回來過年的女兒提醒陳貴芬,這可能是「抑鬱症」。

在家務農了一輩子的陳貴芬不知道「抑鬱症」是什麼,但她心裡明白,孫子的脾氣大得有點不正常。

在外打工多年的朱治國是聽說過抑鬱症的,但38歲的他從來都沒想過,這個病會和自己有什麼關係,直到去年5月的一天,15歲的女兒朱盼霞對他說:「爸爸,我好像得了抑鬱症。」

段敏所在的臨床心理科裡,住著不少像丁曉宇、朱盼霞這樣的青少年病患。如果不是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他們此時都應該是坐在課堂上的學生。

但在段敏看來,他們也是幸運的,至少在醫生做出他們需要住院治療的診斷後,家屬是非常配合的。段敏介紹,很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抑鬱症,或者父母不願承認孩子有抑鬱症,從而錯失治療時機。抑鬱症患者中約80%沒有接受規範治療,該病就診率、知識普及率都有待改善。

「這個藥吃了會不會影響娃兒的智力?記憶力呢?」「能不能不住院,吃藥得行不?娃兒還要上學」「休學?那不得行,成績會被拖垮的,以後啷個辦?」「不用住院吧,帶他出去旅遊是不是就好了?」……每周一天的門診,段敏至少要接待50個病患,而聽得最多的就是類似的話。

就在段敏接受川江都市報記者採訪的前一天,一位家長當著20歲兒子的面,撕碎了段敏開出的住院單。原因是,他不相信兒子會患抑鬱症,也不能接受兒子要在精神病醫院這樣的地方住院,他覺得「哪怕在這裡住一次院,兒子的一輩子就毀了」……

即便是兒子苦苦哀求,希望父親讓自己住院治療,但最後這位父親還是選擇帶著兒子離開。每當這樣的時候,段敏就會覺得很無力,一方面她清楚地知道這些病患的痛苦,但另一方面,她卻無法把他們留下,給予他們及時而必要的治療。

抑鬱背後的「一言難盡」

今年暑假,陳貴芬發現丁曉宇的脾氣更大了,經常一句話就可能把他激怒,而這個怒火一旦點燃就很難滅掉。他會大喊大叫,說所有人都不愛他,為什麼人家都有爸爸媽媽就他沒有……他會在家裡發瘋似地亂砸東西,甚至會向從小就帶他的婆婆舉起拳頭。

丁曉宇是早產兒,出生後就是陳貴芬帶,13年來婆孫倆幾乎沒有分開過。「他有一米七幾了,小學畢業的時候就是全班最高,長得也帥,人家都說我孫子帥。」說到這裡,陳貴芬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我們老兩口還是算把他養得好的」。

但這個高大帥氣、養得還算不錯的孫子,到底是怎麼了?陳貴芬嘆了一口氣說:「一言難盡。」其實,在丁曉宇喊出的「為什麼人家都有爸爸媽媽就我沒有」這句話中,已經可以感受到孩子對愛的迫切渴望。

陳貴芬告訴川江都市報記者,大概在孩子10歲的時候,兒子兒媳婦因為常年吵架而離婚了,離婚後兒媳婦去外地打工,兒子去年出去打工後就沒了消息。

雖然老兩口還是一如既往地照顧孫子,可丁曉宇的情緒慢慢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不願與人交流,只有手機遊戲能吸引他。

今年暑假的時候,有一天陳貴芬謊稱要丟掉孫子的手機,一下激怒了丁曉宇,他對著婆婆大喊:「你要敢丟我的手機,我就去跳樓!」

「跳樓」,這個詞深深地刺痛了陳貴芬,她開始有點相信女兒說的話,孫子應該是得病了。她趁著丁曉宇沒有發脾氣的時候讓他在手機上查一查,看看什麼叫抑鬱症。丁曉宇查完以後呆了一陣,對婆婆說:「婆,拐了,我遭病了。」

現在回想起來,朱治國是有點後悔的。女兒去年5月就曾對他說,自己好像得了抑鬱症,但當時朱治國並沒有當回事,直到女兒反反覆覆犯病多次,換了好幾家醫院,差點把命送掉之後,他才把女兒送進了瀘州市精神病醫院。

「一直想著到這裡的,都應該是很嚴重了,覺得她應該不至於。但那次她差點死掉之後,我才曉得,她的狀況其實已經很嚴重了。」朱治國說,女兒身上的這些變化和這幾年家裡的變故有關,就是因為家裡出了問題,孩子才會出問題。

段敏所在的臨床心理科是市級重點專科建設單位,也是瀘州市精神病醫院唯一一個實行開放式管理模式的臨床科室。段敏告訴記者,在這裡,青少年病患除了每天要接受必要的治療外,還要參加科室組織的團隊活動、親子活動等,非診療時間也可以離開病房,甚至可以去醫院外就餐。

段敏介紹,抑鬱症有幾個主要症狀,情緒低落、興趣減低、精力減少、社交受到影響。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兩周以上,建議及時就醫。外界的冷嘲熱諷,可能讓抑鬱症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與抑鬱症對抗,患者需要的是身邊人的支持、鼓勵與關心。

生病孩子和「生病的家」

要到吃晚飯的時間了,朱盼霞開始換衣服準備出去吃飯。住院的這段時間,她嫌醫院食堂的飯不好吃。怕惹她不開心,朱治國每天都陪她到醫院外面的飯館,冒菜、火鍋、炒菜,她想吃什麼就點什麼,可往往菜上來了,她吃上兩口又嫌不好吃,又放下了筷子。

對於朱盼霞,朱治國是有些愧疚的。朱盼霞出生後不久,夫妻倆就去外地打工,朱盼霞一直跟著外公外婆生活。對於外公外婆對孩子的溺愛,朱治國也曾有過意見,但當他看到朱盼霞成績還算不錯,性格也比較開朗,在同學中也比較有威信後,他選擇了默不作聲,「畢竟外公外婆是愛她」。

夫妻倆在外打工十幾年,家裡蓋起了三層小洋樓,丈母娘和老丈人盡心幫忙照顧三個孩子,朱治國一家成了十裡八鄉羨慕的對象。可一切在2018年8月之後發生變故,「生活就像翻了篇,以前那些好日子和你都沒得關係了」。

妻子突然遭遇車禍去世,因再婚問題,朱治國和丈母娘產生巨大分歧,兩人多次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朱治國不再和丈母娘及孩子們住在一起……夾在外婆和父親之間的朱盼霞開始出現晚上睡不著覺、突然控制不住情緒大哭、把自己關到房間裡不肯見人、開始迷戀網絡小說等情況。

朱盼霞的左手小臂內側,有十幾道傷痕,那都是她拿刀子割的。今年6月底即將中考前,朱治國接到女兒班主任的電話,才知道女兒自殘的事。

從那以後,朱治國放下工作,開始陪著女兒四處求醫。因為惦記著中考,朱盼霞曾中途暫停治療回到考場,考了兩門後卻再次發病無法繼續。

而在一次朱治國責備女兒沒有按時吃藥後,朱盼霞一氣之下吞下了所有藥。「那一次她差點沒命了,當時人都暈過去了,我開著車瘋一樣地往醫院開,一路上喊她的名字,就怕她徹底睡過去了。」

如今,丁曉宇的媽媽請假從外地回來陪著他;朱治國也24小時陪著女兒治療,他們都期待著孩子能好起來。

段敏表示,不少人認為抑鬱症不過是抗壓能力差的表現,實際上,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需要規範的治療,並非通過勸說、鼓勵就能緩解。抑鬱症患者沒有所謂的「模樣」,很多平時性格開朗、經常微笑的人,內心可能正遭受巨大的痛苦和煎熬。

(文中提及的病人及家屬均為化名)

川江都市報記者 彭方均 攝影報導

【來源:瀘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國家衛健委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這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在1992年發起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療。
  • 為什麼很多中國父母不把抑鬱症當回事?
    因為中國的不少父母不了解抑鬱症!很多父母因缺少對抑鬱症的了解,很容易把孩子的抑鬱症誤解為「心情不好」、「性格變了」、「變懶了」,或者誤以為孩子只是患上了便秘等生理疾病。因此,很多父母以為孩子休息一段時間,或者看看便秘等病,就沒事了。父母的誤會、指責往往成了壓垮罹患抑鬱症子女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有人提醒他們的孩子該看精神科了,他們一般會認為是小題大做,而且還普遍認為去精神科看病是很丟人的事。
  • 記者走訪衡水心理門診:青少年接診量逐年增加 多數為抑鬱厭學
    記者走訪我市多家醫院心理門診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量逐年增加「孩子好好的,怎麼就不願意去學校上課呢?」記者通過走訪我市多家醫院的心理門診也發現,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量逐年增加,專家提醒家長多注意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做到多溝通、多關注、早就醫。
  • 他拍了100個抑鬱症女孩,發現一個共同點
    確診後,她不僅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還被父親罵說「有你這樣的女兒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恥辱」。那段日子,朋友不間斷的關心和鼓勵給予了她希望。她從分享自己的抑鬱康復日記開始,慢慢創辦了「抑鬱研究所」這個抑鬱症患者社區,專注於精神心理公共教育。我與任可聊了聊抑鬱症在中國的現狀與一些基礎自救常識。以下是採訪精選。
  • 青少年痛風發病率不斷上升!高中生長期吃外賣致患痛風
    隨著青少年飲食蛋白與熱量的增加以及體育鍛鍊的減少,青少年痛風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如何防治痛風已經成為醫學界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那麼,有哪些因素可以導致高尿酸血症,需要規避呢?1. 遺傳因素。體內尿酸水平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人體細胞衰亡後部分產生能量被機體消耗掉,供給日常生命需要。另外一些在肝臟代謝後產生尿酸。
  • 青少年對外表不滿意,成年後患抑鬱症風險更高
    英國西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的最新研究顯示 [2],對身體不滿意的青少年,到成年初期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了50%~285%,而男孩患重度抑鬱症的可能性更高。
  • 青少年抑鬱|孩子出現這些症狀一定不要大意!
    抑鬱症患病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並開始出現患者低齡化的現象。 父母的不理解,家庭氛圍壓抑,學習功課繁重等等,都是導致青少年有抑鬱症狀的原因。 之前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的高三女孩英子,在學校裡學習拔尖,在家裡乖巧懂事,是朋友眼中開朗愛笑的夥伴。可是這麼美好的女孩,最後卻患上了抑鬱症,甚至一度嚴重到要自殺的地步。
  • 青少年抑鬱症
    Selena Gomez此舉透過分號刺青向粉絲們宣傳正能量,希望所有患有抑鬱症的人將這些過程當作人生的分號,別為自己的生命畫上句號。   近年來抑鬱症人數逐漸增多,且青少年抑鬱症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那你知道了解青少年抑鬱症嗎?我來帶你了解一下吧!
  • 抑鬱症是會隱蔽和偽裝的,正在悄無聲息地蔓延
    不分種族學識、地位、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可能患上抑鬱症,有些人可以自我調節療愈,有的人一生都要和抑鬱症抗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統計顯示,我國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為6.8% ,約9500萬人,實際人數比統計數據還要高。抑鬱症也叫抑鬱發作或憂鬱症,表現為持續的情緒低落,體力精力下降, 社交功能退縮,失眠,感覺活著沒意思,想自殺等一些症狀。
  • 藍皮書評青少年弒父弒母案件:多由父母管教不當引發殺人動機
    報告評析指出,青少年弒父弒母犯罪年齡不斷刷新下限,由於父母管教不當而引發殺人動機的情形都佔據了絕大多數。《中國犯罪治理藍皮書》由中國犯罪學學會組織編纂,是我國首部反應犯罪治理的研究報告,本期藍皮書主要針對2019年度中國犯罪治理狀況、犯罪態勢等問題,進行了梳理與剖析。
  • 為什麼肝病會逐年增多?1種「水果」對肝臟危害很大,別不當回事
    為什麼肝病會逐年增多?1種「水果」對肝臟的危害很大,別不當回事不知道大家的家有沒有比較節儉的老人,當他們買水果時,他們會挑選更便宜的,甚至有一些腐爛的水果。老人們不太關心這個,他們不知道腐爛的水果會滋生毒素,當把這些腐爛的水果吃到胃裡時,這些毒素會變成致癌物。如果長期食用,會加重肝臟負擔,增加肝病的發病率。
  • 「特寫」被抑鬱症吞噬的大學生
    實習記者 趙蘭溪 顧嘉琪 記者 楊舒鴻吉編輯 劉素楠(一)「爸,媽,你們快來救救我!」摔落在地板上的子樺發出了一條消息。2016年10月,宿舍裡只有她一人。她把衣服擰成繩子,試圖上吊自殺。子樺說,在父母眼中,抑鬱症不是一個大事情,他們甚至認為「這個病是矯情,是故意說自己心情不好」。很長一段時間裡,子樺不敢也不願意接受自己是抑鬱症病人。聽說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病」,她說:「我們從小說別人是『精神病』,不就是罵人的話嗎?」
  • 青少年抑鬱症別被忽視
    其實不然,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問題》報告中指出,在10至19歲的青少年中,抑鬱症是致病和致殘主要原因。有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而且年紀越來越低。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療的人群中,青少年約佔四分之一。然而結合臨床經驗來看,這個比例可能更高。
  • 性病發病率直線上升是怎麼回事?無外乎這5個原因,希望你沒中招
    現在人們的性思想越來越開放,最近這幾年,全球性傳播疾病不斷增加,尤其是淋病和滴蟲病,還有生殖道衣原體感染以及梅毒發病率最高。性病發病率上升速度快,年輕人比例高且集中在大城市,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性病發病率那麼高。
  • 焦慮和抑鬱症同時存在或會讓大腦尺寸變得更大?多篇文章揭秘抑鬱症...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來自21個國家的145,862名中年參與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有四種及以上抑鬱症症狀的參與者出現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的風險會增加20%,這一風險在城市地區會翻倍,同時男性參與者的風險也會超過2倍甚至更多。
  • 別再「詩」化抑鬱症了,它真的只是一種病而已
    早些年間,中國是「沒有」抑鬱症的,有的只是「神經衰弱」和「胸悶氣短」,再嚴重一點,就被認為是瘋掉了。如今,從「理解和關愛抑鬱症」的呼籲,到「為鬱抑症患者正名」的口號,年輕人早已脫離了認為抑鬱症是無病呻吟的初級階段,他們有太多自我的表達空間——在大名鼎鼎的豆瓣小組「父母皆禍害」中有無數的成長申述,就好像「患抑鬱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問題下每日都有更新的長文。
  • 趕走那隻叫抑鬱症的黑狗
    國家衛健委辦公廳9月11日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旨在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趨勢。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高壓職業人群等抑鬱症防治重點人群幹預力度。勾建山作(新華社發)什麼是抑鬱症?
  • 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我們的孩子怎麼了?
    來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在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調查同時發現,近幾年來,中學生的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未遂等情況都比2002年所做的調查結果增長了好幾個百分點。
  • 近20年抑鬱症增加120倍:揭秘抑鬱症越來越多的真相
    文/老K有相關數據統計,在當下中國,關於抑鬱症的媒體報導相較十幾年前多出至少20個百分點。曾經看北大徐凱文的一個演講,他提到我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100個人中最多只有1個人有心理障礙,但這個數據到了2005年時已經到了17.5%。焦慮症的發病率,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概1%到2%,現在是13%。
  • 發病率逐年攀升,卻被誤以為「不治自愈」?
    而近年來,兒童哮喘的發病率和嚴重性逐年提高[3],已成為嚴重公共問題,引起各國極大關注。同樣,我國兒童哮喘患病率也在不斷攀升。1990年全國0-14歲兒童哮喘患病率調查為0.91%;2000年上升為1.5%;2010年發病率已高達3.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