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痴「選、養」蛐蛐的一些心得

2021-02-13 鬥蟋

前言:以下所言,僅僅表示我個人對蛐蛐的理解。而我個人的理解,絕沒要強加給任何人的意思。說出來,只說明我也是蛐蛐愛好者,個人觀點,完全歡迎諸位朋友們一起探討、研究,我們共同進步。寫點東西,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說說蟲,閒聊罷了。部分朋友,別老是「上綱上線,胡扣帽子」。老是去揣測別人,自己活著多累啊,不是嗎?

  「蟲二」、「秋收」我相當熟悉,也有我未曾謀面的「南通炫」、「蟋蟀情」等等(名字就不在一一說了)這些高素質玩家們,就蟲所發表的一些觀點和見解,我常留意,同時也帶給我許多啟迪。論壇就是這樣,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假如有一天,變成了只有一種調調存在,那麼也不會常久下去了。

  同樣,就蟲而進行的爭論、探討,我將一如既往的熱情參與;如若談人、論是非者,請換地而論。

  接著,就讓我們開始正文。

  目前蟲界,竊以為流行三種相蟲法。其分別為:1色蓋論 2皮殼論 3種性論。

  僅就我們本網而舉例(此處將說到我比較熟悉的朋友之名,倘若言語有失,這裡先向諸位陪不是了):

  蟲二海鋒,可謂看「色蓋」的佼佼者。當然,看皮、定種,海鋒也甚為了得!

  秋收老趙,就我熟知的朋友裡,他看蛐蛐的皮殼,可以說登峰造極,無出其右。同樣,他本人看色蓋、論蟲種也是一絕。

  而比較新興的蟲種論呢,當推紅黃了,我們前段時間都留意到了其「種馬」一說。據我所知,紅黃當下非但在蟲種論上,有比較獨特的見解,而且對蛐蛐的色蓋和皮殼厚度,也正在「奮起直追」中。

  論蟲,談到上述三位朋友,是為什麼呢?

  我個人以為--蟲道,無論從上述三點,哪條路入手,其均可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正所謂:條條大道通羅馬。蛐蛐,到了一定水準後,其許多著眼點,是相通的。假使,雙管齊下,甚至三點相溶的話,無疑是今後我們共同追求的一個方向。

  現代科學發展到今天,事實告訴我們:任何守舊的、照譜論蟲的,都將被淘汰。蛐蛐出產的地域不同、飼養蛐蛐的地域不同、所用飼料不同、飼養環境不同。。。這麼多的不同,幾本舊譜,已經完全跟不上節奏了。

  通過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海鋒、老趙或是紅黃,這些高手或是新秀,他們所走的,都是同一條道路!

  接著,我也說說,我自己同樣在探索這條道路中的,一些小小心得。

  為什麼不將「神相」放在三者其中呢?這是因為:神相,是蛐蛐入手、落盆、飼養、入冊等等情況下,其蟲所表現出的特有神態。凡是一個真正蟋蟀愛好者,他不可能不去花大量時間觀察蛐蛐。

  老法養蛐蛐,刻意關照我們「要靜養」!沒錯,靜養。靜養,不等於不去觀察蛐蛐。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打開盆蓋,默默觀察蛐蛐的一舉一動,我個人以為,這是事半功倍的過程。難就難在,你是否真不去動蛐蛐!許多朋友在看蟲的時候,忍不住用草去撩撥,這就不是靜養了。

  那麼我們需要重點觀察什麼呢?

  第一:步態。將蟲絕對有別於常蟲走路。

  第二:蛋情。優質蟋蟀過蛋前後,和常蟲甚有區別。

  第三:蛐蛐各部位發育,是否和其蟲整體合拍(此點我們下文詳述)。

  看蛐蛐神相的著眼點有許多,這裡不再一一展開。但需要著重強調的是--因個人精力有限,建議正常飼養蛐蛐的數量在40-60只之間。挑選時把關嚴些,這樣減少飼養壓力。切記:是人玩蛐蛐,而絕非到最後變成蛐蛐玩人!一旦超過了上述數字,其落雌、提雌、洗盆、加水。。。等等日常工作將相當煩瑣,一整套操作下來,人人都累,最後腰酸得再也不想去仔細觀察蛐蛐了。

  有朋友提出異議「難道我悶罐飼養不對嗎?」我稍作解釋:悶罐飼養,並非不可。我們說的前提是,「走點捷徑、快速提高對蛐蛐的認知」。如若有朋友選蟲,以及飼養已經到了相當高的境界,那麼完全可以平時減少觀察量--因為其出將的概率,在初選時,已經大為提高了。而整個蛐蛐變化過程,這些朋友也瞭然於胸,不必再探索了。

  綜上所述,蛐蛐的神相,多表現於收蟲後、入盆時,故沒將其列於初選之例。

  那麼,初選時,我本人一般是哪些操作步驟呢?

  第一:蛐蛐蟲形。

  此話怎講?蛐蛐有鬥蟲形狀和非鬥蟲形狀之分。初級鬥蟲,首要便是體態勻稱!沒有勻稱為前提的,局部特點突出,絕大部分是「假的」。

  無論是在小甏裡看蛐蛐,還是在竹管裡倒蛐蛐。一開蓋、一落網,佳蟲均有幾種特定姿勢!我個人稱之為「一對頭」。

  接著,看看其蟲是不是「鬥蟲的頭型」。蛐蛐的頭,有許多形狀。而歷年,鬥大花的蛐蛐,就僅僅局限在那幾個頭型上!其餘呢,鬥點小金,娛樂娛樂。而眾多蛐蛐裡,大部分的蛐蛐頭,都不是「鬥蟲頭型」,因而失去飼養價值。

  就「蛐蛐要長鬥蟲頭」一說,我實在不想再辯論。有心思的朋友們,可以將自己歷來的蛐蛐回憶一下,再找找我們網絡上的將蟲照片,或有心得,也不用感謝我。會看蛐蛐頭,這才剛剛跨出入門、提高出將率的第一步罷了。

  接昨日續--

  整蟲形以及蛐蛐頭看罷(這是一落眼便知),隨後就是色蓋的工整度。

  色蓋的工整,也就是我們北方朋友常提到的「一張皮」。深色面蛐蛐,色蓋相對比較容易辨認。操作起來只要把握住頭殼、項色、翅面三位一體,便差不多符合初步要求。而淡色面蛐蛐,重點則在於--整蟲色系達到多少的統一度。此話怎講?淡色蛐蛐,往往表現為:花項、白腦蓋、初期翅色並步十分濃鬱。此時,切不可著眼於蛐蛐的局部,而當虛光視之。這裡,提供一參考建議--看蛐蛐肉。凡淡色紫絨肉者,其蟲出將率,在淡色面蛐蛐裡,是首屈一指的!

  其後就是看蟲種(也留待梢後再述)

  初選的三倒五秒內,我們必須將蛐蛐的蟲形(頭型)、色蓋、以及蟲種看明白七、八分。這樣,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把著眼點放在更重要、關鍵的一些部位。

  就蛐蛐蟲種的概率而言,青蛐蛐,有青門蛐蛐特有的,特別能發揮其打鬥能力的頭型。黃、紫、白諸門亦然。青有青項、黃有黃項;白有白腿、紫有紫肉。這關係到什麼?種性遺傳。

  相對較純的遺傳基因,所繁衍的後代,多表現穩定、堅韌;雜交的遺傳基因,所繁衍的後代,取其優者,表現為「霸口、暴口」,而絕大多數必然報廢。

  蛐蛐的蟲種,有早熟、晚熟之分。大部分青、黃雜交的蛐蛐,都出不了將(少數特定品種除外)。也就是我們協會裡老馬一直掛在嘴邊的:「到寧陽收蛐蛐,早秋少拿不青不黃,土豆色的蟲」。

  --究其原因,很簡單。蛐蛐既遺傳了黃門早熟、性急的特點,也傳承了青門蛐蛐穩重、文靜的特性。其蟲性格表現便不穩定。加之身理器官發育,完全達不到「一個統一的進程」。翅面乾結度到了,牙色幹度未跟上;頭面開光了,蟲還未適度收身;待到蛐蛐收身似乎到齡了,其整翅顏色全花了,滑色或卸色了。

  以上,是蟲的種性,在我們現代「蛐蛐打鬥理念」中的重要性。

  那麼,根據此理念,我們還能引申出其餘的,對我們早秋選蛐蛐有特別幫助的地方沒?回答是:有的。非但在早秋有幫助,而且關係到整個蟲季。

  一個蟋蟀愛好者,通過對蟲長久的飼養和觀察後,我們不難發現,蛐蛐在它每個生理年齡,所表現出的翅面脈絡結構緊密度、各部位色素沉積度是不同的。為了便於表達,我個人擬人化些,將蛐蛐的年齡類推於人的年齡。

  稚嫩的,剛蛻殼的蟲,其所有部位生理年齡,當是稚嫩的。即便是將胚,有別於常蟲,那也一定是在一個允許的範圍內。這裡,有個「度」的把握。失度了,不是蛐蛐嫩皮,便是蛐蛐未老先衰!這兒上圖麻煩,不象我們道場群可傳送大量圖片。今後再有閒時,咱們可一一舉例說明。

  其總徑是--蛐蛐各部位的、所有部件的生理年齡,一定要和其蟲整體相統一。比如,腿斑看似15歲,那麼蟲整體大約也是朦朧一片,翅光未顯的;當跳腿蠟光開足,那麼翅面整體白光便是灑滿之時。越同步,出將率越高;矛盾點越多,養癱的可能性越大。

  了解了這些基礎知識,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相信對朋友們今後會有所幫助。

  還需要補充的是--看蟲,不單單要注重細小環節,蛐蛐的「大格局」註定了其蟲一生的命運。色整而形不夠者,小鬥;皮艱而色不夠者,早鬥。形色俱佳者,為將;牙大乃王道!牙大,切記牙根厚度。一票所發的北京胡玉翔先生的幾條蛐蛐牙根形狀,可謂典範。

  蟲的理解和蛐蛐知識的積累,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既非這裡短短的小篇幅所能說透,也不是心急的朋友求點「暗門」就能達標。沒有一定功底,單求暗門,到時候拿的蛐蛐都似是而非,不是進步,反而退步。

  讓我們一起「慢慢磨、慢慢耗吧」。路慢慢,其修遠兮。。。

相關焦點

  • 杭州一隻蛐蛐身價過萬,一群人砸大錢玩蛐蛐就為了......
    蛐蛐又叫蟋蟀從唐朝天寶年間開始養鬥蟋蟀,興於宋,盛於明清話說鬥蛐蛐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真的很厲害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項運動因為蛐蛐的巨大需求,它們的身價連年攀升一隻好一點的蛐蛐甚至比我工資還高
  • 一隻蛐蛐賣了11萬?揭山東「蛐蛐大縣」背後的秘密
    不過天眼妹對於蛐蛐的印象倒不是很深,最多就是停留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油炸蛐蛐,天眼妹倒是至今都沒敢嘗試,主要是這個造型每次都讓天眼妹望而卻步。 蛐蛐的生命力雖然只有近百天,可它卻能被把玩了近千年。當蟲季來臨,玩家們付出體力和腦力,傾注財富,希望藉此獲得駕馭戰鬥的法門。
  • 一隻蛐蛐賣到11萬元,山東這個縣城靠蛐蛐帶來6億元年產值
    天津人收到好蟲,就會逢人就發紅包,遇到小孩就給得更多。王志的叔叔是當地有名的「撬子手」,這些天津人都住在王志叔叔家裡,「那個時候,當地人已經不會辨別什麼是好蟲了,都是外地來收蟲時,慢慢又從人家手裡學會的。」叔叔經常會被大戶邀請去天津、北京、上海,大戶們會經常給一些禮物,家裡淘汰的家電,戴過的手錶等等,當時村裡第一臺電視機就是王志叔叔從天津扛回來的。
  • 蟲王三部曲之-----骷髏王-霸王鞭-繡花針
    鬥敗的小夥要買老人的蛐蛐,老人不賣,後來小夥想和老人換蛐蛐也被老人拒絕 。旁邊一個賣鴿子的告訴我老人和他的蛐蛐在這兒已經七八天了-蟲王三部曲之--霸王鞭     一九八八年的一天,旁邊車間的建華和二狗來找我和我師父看看我們的蛐蛐。
  • 土蟲為何會養癱!老法師談蟋蟀南蟲飼養
    、蟋蟀人文趣事,歡迎關注,歡迎轉發朋友圈,推薦自己的蟲友,如有更好的蛐蛐資料推薦,請加小編微信QQ5320548。這段時間,小編陸續更新了各種流派的選養鬥經驗,如蟲五痴老師的《史上最富爭議的蟋蟀飼養文章》《辨識蟋蟀將坯看跳腿》;大雨老師的《蛐蛐選養精要》《淺談蛐蛐爬盆》;來伊份葉老師的《莫道蟋蟀盡良將 調養功夫都在人》;無影落翼飛老師的《蟋蟀將軍級別的判定
  • 蟲不假,白玉為槽金作碗.
    閱及秋蟲六憶•憶養一節,有載「萬裡張的五福捧壽或趙子玉的鸚鵡拉花過籠,蓋口嚴密到一絲莫入,休想傷了須。貼在罐腔,嚴絲合縫,仿佛是一張舒適的床。紅蜘蛛、藍螃蟹、硃砂魚或碧玉、瑪瑙的水槽,凝似清水,色彩更加絢麗。這樣的精舍美器,休說是蛐蛐,我都想搬進去住些時。記得沈三白《浮生六記》講到他幼年看到螞蟻上假山,他把他自己也縮小了,混在螞蟻中間。
  • 文玩養蟲由來講述「南城寇家」今昔(六)
    小蛐蛐出來後,要頻繁地「分罐」,將脫殼次數相同的蛐蛐放在同一罐裡。「分罐」的活兒非常麻煩,要想從歡蹦亂跳的蛐蛐堆裡挑出「勻溜個兒」來,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這活兒不輕鬆,而寇雙堂卻挺愛幹。每次「分罐」,寇雙堂都非常耐心,經過多次實踐,他挑的不僅又快又準,而且還絲毫不傷蟲子。久而久之,「分罐」可說是他手中一絕。
  • 鮮為人知的「蟋蟀王」——王順維的「蟲經」
    王順維興奮地對記者說:「別人今年金蛇狂舞,本人今年金蟲狂舞」。  「玩蟲一秋,玩盆一世。作為收藏愛好者,如果對小時候曾經迷戀過的蟋蟀真有感情,不妨可以投資一些蟋蟀用具」,他說:「但你知道嗎?我們廣西這地方真的很神奇,對於廣西的花生大蛐蛐,很多玩蛐蛐的外省人聽聞很少甚至從未聽聞過。廣西不得了!廣西蛐蛐不得了!真的值得玩蟲一世。」
  • 【在場微散文】韓志敏:蛐蛐進城(配樂朗誦)
    蛐蛐進城文/韓志敏離家快十年了,期間沒回過一次。偶爾有心回去,父母總說:「那山溝溝有什麼好回的?這一去一回少說也要花五六百,找五六百容易嗎?」久而久之,我對家鄉沒了印象,也斷了念想。打開瞬間,蹦出來一隻蛐蛐,嚇了我一大跳。蛐蛐一沾地,立刻左右勘察,泥土、青草呢?它慌了,左蹦右跳,似要尋找藏身之處。但只有水泥地,註定它找不到。「唧唧……唧……」聲音好生無措。正在我準備把它放在旁邊的花壇裡時,它死了,死於一雙皮鞋之下。這事久久盤繞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一隻闖進城裡的蛐蛐,離開了大自然的庇護,竟是如此的脆弱。它的死,除了我誰都不知道。
  • 蟲王---獨蜘蛛
    *08年,保定曹氏父子的蛐蛐.多次在大場子裡,上演絕技,一碰而過,一過就嬴的蟲王.以至於,在頂級大場子裡,聽說老曹的獨腿在此,各路豪傑將軍們,同等級別,紛紛撤蟲.這種情況,在頂級還是第一次看到,成了現實.此蟲為異形,進食不見起肚節.形體似粗短,天生大籠形.頭項背寬兩草,頭絲,斑痕浮出,高厚三層
  • 蟈蟈、蛐蛐、金鐘兒傻傻分不清,教你認識夏夜的「歌手」們
    蟈蟈(兒)廣義上是對螽[zhōng]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但一般提到的時候都指兩種常見的蟈螽:優雅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和暗褐蟈螽Gampsocleis sedakovii。因此民間也會在欣賞蛐蛐美妙鳴聲之餘,鬥蛐蛐玩。
  • 還記得《太吾繪卷》的鬥蛐蛐嗎?這「國粹」竟然還有全國電視大賽
    這讓我想起兩年前《太吾繪卷》剛發售時的盛景,當時有多少人沉迷於其中的促織小遊戲,把遊戲完成了「鬥蛐蛐模擬器」。蟋蟀,又叫蛐蛐、促織、夜鳴蟲等等。鬥蛐蛐這種民間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國粹」了。夏末秋初,隨著第一場秋雨飄落,在地裡吃飽喝足的雄性蟋蟀們便會振動翅膀,發出金屬般的鳴叫,期待與雌性進行一番琴瑟和弦。
  • 養魚遛鳥鬥蛐蛐,咱保定人就是愛玩!
    保定靠近北京,北京作為明清兩朝的首都,一直都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也養就了一批富貴顯赫,他們的 "閒情雅致" 慢慢的也傳到了直隸保定。
  • 很多魚友開缸初期,不是在養水也不是在養魚,而是在養蛋白蟲
    怪不得我的魚不長個呢,就這個破過濾,只有兩塊濾棉也敢一天投餵三次,為什麼水質還能搞好,投餵黃粉蟲怎麼也沒有蛋白蟲出現呢?其實我也很好奇,為什麼有些魚友自己的魚缸水,養了一個月還是沒有養好,而且不到半個月,魚缸就出現蛋白蟲了呢?然後就是拼命的殺蟲,殺完蟲之後再去養水,這個漫長的水質調理過程,觀賞魚能不患病?
  • 蟋蟀鑑賞:飛機中的戰鬥機,心目中的小「蟲王」
    正是這一個暑期的接觸讓我深深愛上了這個陪伴我長大的蟲兒!記得那時年少無知,一直看師傅擺弄蛐蛐十分好奇~便在飯後跟師傅謊稱要上廁所!當時條件原因師傅的蛐蛐都飼養在廁所中!這一去真的是老鼠掉入米缸。我把師傅所有的蛐蛐全部拿出來鬥了一遍!當師傅反應過來強行進入問我在幹嗎時~看見我已然鬥得差不多了!師傅當時的表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感覺各種元素都包含其中!
  • 百年騎士團茜爾沙值得養嗎?小公主茜爾沙培養心得分享
    百年騎士團茜爾沙值得養嗎?很多玩家對於茜爾沙這個角色還不是很清楚,想知道小公主值不值得養,能養多久,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了百年騎士團小公主茜爾沙培養心得分享,感興趣的玩家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百年騎士團茜爾沙值得養嗎?
  • 蟋蟀傳奇小說:舊上海鬥蟲傳奇大結局
    超級寵物星◆持續更新蟋蟀選養鬥秘笈、蟋蟀高清視頻、蟋蟀人文趣事,歡迎關注與轉發朋友圈
  • 老天聊魚(35)說說養蟲
    蚤種推薦珠蟲,倉蟲和青蹦也可以,但是沒有珠蟲營養價值高,這裡咱就按照珠蟲培育的方法來說。      咱化繁為簡,只介紹兩種餌料,都是相對簡單易得,花錢就能網購到的。第一個是光合細菌,第二個是小球藻。      養水蚤,首先是要吃飽吃好,才能有精力溫飽思淫慾給您了一天到晚的xxoo後下小水蚤。咱們按照兩種餌料一種水蚤的飼養培育方式,您需要準備三種傢伙事兒。
  • 蟲有真色相,人無真目力【帶圖視頻完整版】
    今年養蟋蟀,就得將去年玩蟋蟀的事,靜心地捋一捋,使自己在蟋蟀選,養,鬥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出不足,不斷提高對蟋蟀的認識。      2015年秋,在朋友的盛情邀請下,乘坐長途大巴士,夥同去了河南(濮陽清豐)。我對河南蟋蟀認識不足,了解甚少。往年一直在山東,河北地域覓蟋蟀,當然,蟲價要比冀魯地區低了些,蟋蟀的質量和品位怎樣?讓我向蟲友們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