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
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
2015年,一檔名叫「偶遇魯小胖」的欄目上線。每個周三的夜晚,無數年輕人給家喻戶曉的主持人陳魯豫寫信,把自己的困惑和她分享。她精選問題親筆回復,至今已有六年。六年間,她的回應音頻播放量達2億人次。
從自律、獨居、職場生存,到友誼、生育、親密關係……針對當下年輕人普遍關注的問題,魯豫在她的全新隨筆集《還是要相信》中給出真誠回應。真摯、清醒、溫暖;如閨蜜,亦如諍友。
下面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陳魯豫《還是要相信》實拍
這世上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嗎?
相關問題調查中,近70%的讀者認為「感同身受」並不存在,有人說,針扎在誰身上,誰才會覺得有多痛。但也有22%的網友認為「感同身受」是存在的,只是比較稀有。
魯豫認為,我們無法對另一個生命做到感同身受,可這並不重要。因為我們還擁有另一些理性又溫暖的東西。
◇
高中時有一天課間,兩個同學因為什麼事開始抬槓,槓著槓著,其中一個人就急了,臉漲得通紅,憤而甩出一句:「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另外一個同學一臉壞笑,不緊不慢地懟了一句:「你不是我,焉知我不知魚之樂!」大家鬨笑。還好,關鍵時刻上課鈴打響了,否則這個句型可以長江大河無休無止地演繹下去。
子非魚也非我,除了自己,你什麼也不知道。當然我也不是你,你知道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好吧,這樣的話扯下去,頗有美國前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的風格。反正除了自己的喜怒哀樂、冷暖疼痛,我們的確無法對另一個生命做到感同身受。
人總是孤獨的,這不僅僅因為我們的到來、離開都是孑然一身,還是因為歸根到底,我們只能快樂自己的快樂,流自己的淚。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感同身受本來也沒那麼重要。
陳魯豫《還是要相信》實拍
小時候我只要一發燒,第一天一定請假在家平躺一整天,難受沒力氣,不想吃東西。我爸或我媽中午會從單位趕回來看看我,給我做飯,可我高燒根本沒胃口,常常是我爸自己做個涼麵什麼的,在一旁吃得有滋有味,以至於讓我暫時忘記自己胃裡正翻江倒海,會饒有興致地看著他吃。
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他:「爸,你怎麼能吃得這麼香,你不覺得噁心嗎?」
那時也是夏天,我爸吃得大汗淋漓,把一大碗油汪汪的扁豆炒麵衝我晃了晃:「你嘗嘗,可好吃了。」我匪夷所思地看著我爸,完全不明白那麼油的東西他怎麼吃得下。我嫌棄地看著那碗面的時候完全忘記了,就在發燒前的一天,同樣的面,同樣的碗,我吃了一碗半。當我覺得噁心的時候,全世界似乎都是沒有胃口的。
即便最親密的父女,也無法體會彼此身體中承受與感知的一切,可那又怎樣呢?
某天我和一群十歲大的小朋友待了一下午,有個戴眼鏡的小男生因為鉛筆被同桌弄斷而痛哭不止,我拍拍他的腦袋,說了一些溫暖開導的話,又給了他一支新鉛筆,然後我拼命忍住笑,看著小男孩仔細地把新鉛筆放進鉛筆盒,接著繼續哭。
我有次去香港採訪李若彤,傍晚時分香港下起了雨,我和李若彤一邊做提拉米蘇,一邊等她的好朋友張慧儀、葉蘊儀、陳慧珊。
四位香港女性,幾年前因為合作一部電視劇結緣,她們都是「70後」,都曾經因為情感、家庭等原因遠離娛樂圈,各自戀愛、相夫教子,也有失戀、失婚或者家暴的傷痛。
張慧儀十三年前領養了重病的兒子,獨自呵護至今;葉蘊儀呢,早早成名,早早做了母親,後來再離婚,獨自帶大兩個孩子。她出現在我面前,個子小小的,是這個年紀該有的樣子,得體而美好,我才知道甜美可愛從來不是她的本色;還有陳慧珊,和TVB劇集裡的角色一樣,幹練、認真、不拖泥帶水。
至於李若彤,她的故事大家更熟悉——戀愛,失戀,經過漫長的黑暗,如今健身、拍戲,是讓我羨慕、尊敬的獨立獨身女性該有的生氣勃勃的樣子。
2019年,魯豫採訪李若彤、張慧儀、葉蘊儀、陳慧珊
和她們相比,我的人生乏善可陳,但是謝天謝地,我不知道我是否具備她們的堅強和生命力,同樣的經歷如果放在我身上,我能否如她們一樣慢慢熬過,然後平靜地笑談從前。她們的磨難苦痛,我覺得我無法感同身受,但是同為女性,同為年齡相仿也有人生閱歷的獨立女性,我又明白她們所有的人生困境。
我們根本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是我們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我不奢求別人能體會我的痛苦與壓力,即便是家人朋友,我只需要他們相信並尊重我的感受,不質疑,不評判,並給予最大的支持。
當然這是我對於他人的希望,反之亦然。同情心與同理心似乎挺簡單的,就是以對方最需要的方式對待TA。
失去鉛筆的小孩子哭了,這麼微小幼稚的痛苦也不要輕視吧,給他一個擁抱和一支新的鉛筆。閨蜜失戀了,茶飯不思,我心疼卻又不解,她的那個前任滿臉寫著不真誠,渾身上下找不到所謂魅力的東西,可是愛、不愛、不被愛的經歷,是每個成年人都有過的吧。我就讓閨蜜絮絮叨叨祥林嫂一般地回憶、抱怨、又哭又笑,這樣的陪伴傾聽根本治不了她的情傷,但關鍵時刻能護住那脆弱的生命火焰。
有的時候,同情心和同理心似乎又很難擁有。因為我們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們都有偏見,我們都有站著說話不腰疼、指手畫腳的時候,我們偶爾甚至會殘忍冷酷。
可是我這個又悲觀又堅強的人始終相信,人性最終會守護同情心和同理心,讓它們在最貧瘠的土壤裡開出理性又溫暖的花。
《還是要相信》正式預售
希望這本書能和大家一起
稍稍抵擋那些風雨欲來的日子
陳魯豫 著
知名主持人陳魯豫走心新作,一部極度坦誠的人生思考之書——涵蓋6大主題,剖析55個問題,直擊當下我們的焦慮與困惑;清醒、真摯、溫暖;如閨蜜,亦如諍友,希望這本書能和大家一起稍稍抵擋那些風雨欲來的日子。
▼ 碧讀矩陣號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人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