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這個世上不存在所謂的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2020-12-22 奕心文化趣談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活的很累?

只因他們太過於在乎外界的看法,活在了別人的眼中,當你想要活成別人眼中的自己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很累,這種累不僅是肉體上的疲累還有精神上的孤獨,因為發現生活中根本沒有什麼人理解自己,甚至還會對自己產生誤解。

當你過於在乎和別人想要達到共識的時候,其實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感同身受,也不會有人能夠完全的了解你,如果你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只會讓自己朝著一個錯誤的方向生活。

曾經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萬物皆有共性。

就如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樹葉都是有共同點的,但是每一片葉子卻都不一樣,這就是世界上並沒有完全相同的存在。

我們的人生就和這些樹葉一樣,也許會有一些共同點,但因為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相貌、能力等等就會塑造出不一樣的自我,也就會形成不同的思想,所以很難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

在《莊子》中有一個故事耳熟能詳,那就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莊子和惠施兩人外出遊玩時,莊子看著水中的魚兒說了一句:「魚兒在水中從容的遊來遊去,這就是魚的快樂。」而惠施不以為然:「你又不是魚,怎麼會知道魚的快樂。」莊子便說:「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後面便是惠施與莊子的一番對話,來辨別到底知道不知道魚的快樂。

其實,這個故事中透露的道理也非常的簡單,你又不是另一個人,沒有經歷過他的經理,是無法完全理解對方的反手,所以就算你向別人展示你的快樂和痛苦也並不會得到完全感同身受的感覺。

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會有相同的人生,所以有些事情即使你告訴別人,別人也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你,很有可能還會變成別人的笑柄,所以我們不要輕易向別人吐露自己的心聲,理解你的人他們會排除萬難儘量去理解你,而不理解你的人你就是拼盡全力他們也無法做到理解你。

自己的快樂和委屈要學會自己承受,向他人分享快樂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適當的方式去反向,因為你不知道你快樂是否會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同樣你的委屈或許並不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反而會落來不是,到頭來讓自己更委屈又是何必。

同樣別人無法做到感同身受的理解你,你也做不到會完全的理解別人,所以我們不要隨意的評價別人的人生,要學會尊重不同個體間的差異,以這樣的心態去生活你就會發現既不會委屈了自己也不會委屈了別人。

我們就用足夠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世間的所有事物,即使不理解也要尊重差異化,同樣也不要去將自己的心聲過多宣出於口,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完全的感同深有,只有冷暖自知。

相關焦點

  • 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有的不過是冷暖自知!
    導語:心靈雞湯,人生感悟與你分享文/康小花這個世上,哪裡有那麼多的身同感受,有的不過是冷暖自知,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心酸和無奈,誰也不知道誰到底經歷了什麼,誰也不知誰曾經遭受到怎樣的苦難,誰也不懂誰的傷疤有多痛。
  •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王源說得真對呀
    上一年王源參加了《我是唱作人》,他自己創作的幾首都是挺好的,但給溫姐最深印象的還是那首《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面對其實只有一個人,一個人在夜裡哭著,哭到頭疼直到睡覺,沒人能真的理解你啊……聽到歌聲時就已經有莫名的觸動,說起王源相信很多人都認識,年少成名,有人說他很走運,年紀輕輕就火紅火紅的。但世上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飯,在火的背後誰又知道他經歷過什麼。就像他說的,你們看我很亮,但我看卻是很黑。
  • 這世上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多的只是冷暖自知
    或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段故事,無法向別人訴說,除了你自己,沒人明白你內心的苦楚,只能一個人默默消化掉我們終究要長大,生命中最漆黑的那段路,始終要一個人走完,時間漸漸帶走了年少輕狂,也慢慢沉澱了冷暖自知。
  • 世界上有的只是同理心,而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可這又怎麼可能,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感同身受。有人能夠知道你開心亦或是傷心,但沒人能夠體會到你開心亦或不開心到什麼程度。一個夜深人靜孤獨寂寞愁的夜晚,你打開微信或者QQ,幾百上千的聯繫人好友,你也會有過感覺沒有一個能夠說得上話的人,然後默默退出微信和QQ。
  • 悲傷的人更喜歡聽悲傷的歌,世界沒有感同身受,多的只是冷暖自知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多的只是冷暖自知。每個人心裡都有那麼一段故事,無法述說,就只能放任那些在深夜裡對自己傾述。所有不能說出口的深情,都藏在每一天的晚安裡,說真的,有些經歷真的很難忘,我也會鬱鬱寡歡,也會在深夜裡兀自哀傷,畢竟他們生而不是我們,很難與你我共情吧。
  • 這個世界上是否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陳魯豫《還是要相信》實拍這世上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嗎?相關問題調查中,近70%的讀者認為「感同身受」並不存在,有人說,針扎在誰身上,誰才會覺得有多痛。但也有22%的網友認為「感同身受」是存在的,只是比較稀有。魯豫認為,我們無法對另一個生命做到感同身受,可這並不重要。因為我們還擁有另一些理性又溫暖的東西。
  • 莊子:世上最逍遙,並非大鵬鳥
    第一種人才,他頭腦靈活,辦事能力強,考上公務員,當了一官半職,所謂「知效一官」。 第二種人才,他的能力要比第一種人才更大些,能照顧到一鄉百姓,所謂「行比一鄉」。 第三種人才,他萬裡挑一,全省公務員考試第一名,被選拔到中央,所謂「德合一君」。
  • 抖音經典語錄,何來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1.我們在不同的年齡裡,有著不同的煩惱,你讀不懂我的愁,我體會不了你的苦,若不身在其中,何來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2.你是不是也是這樣,每隔幾天就習慣性崩潰,又習慣性自愈,談不上多難過,也沒有多快樂,不溫不涼,無悲無喜。3.再重要的人,讓你失望多了,也變得不重要了 。失望到一定程度後,反而會開出一朵花來,那朵花的名字叫,無所謂。
  • 多部影視劇淺談: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冷暖自知。
    劉同曾說:「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後轉身離開。」小編這段時間看了很多電視劇,玄幻、懸疑、愛情、青春都有,但是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點。小編將他總結為:這個世界上,大多情況下是沒有感同身受的,冷暖自知。今天的文章也將圍繞這個話題展開。
  • 莊子: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你會感到痛苦,這個世界上本無感同身受
    我記得在一本書上看過一句話,上面說世人之所以不夠快樂,大多數是因為他們太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者對別人抱有了太多不該有的希望。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還不能很好的理解透徹,但當步入社會的時間逐漸加長,我才漸漸明白,不在意外界的看法,才是與自己最好的和解。
  • 莊子用三條魚,表達三種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諦
    先秦宋國曾有一位哲學家,也是道家逍遙派的開宗鼻祖,人稱「老莊」之一的莊子,他應該是歷史上最愛魚的人。莊子寫書立著無數,提出很多新穎活潑的哲學觀點,尤其以寫「魚」最為生動有趣。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莊子把快樂的人生比作三條魚,以此表達人生的三種境界,它們分別指哪三條魚呢?
  • 即使世上沒有感同身受,我們也要好好生活
    所以,談什麼感同身受,多的不過冷暖自知。-02-人生本就是場孤獨的旅行,我們在途中走走停停,雖然身邊往來的人很多,可能陪你從起點走到終點的人,卻沒有。如此,我們能做的唯有:努力走好自己的路,過好這一生,剩下的那些孤獨、失落,就只能借自己的肩膀,給予我們力量。
  • 人們口口聲聲說著世上沒有感同身受
    二、人們口口聲聲說著世上沒有感同身受,卻一生都在找一個想聽自己說話並且能聽懂自己說話的人。三、我不怕所有槍口都指著我,而讓我絕望到無力的是你也在其中,別人傷害我我無話可說,唯獨你,讓我心寒。四、希望我是一個讓你心動的人,而不是權衡取捨分析利弊後,覺得不錯的人。五、我愛過一個人,從滿心歡喜到滿心絕望。
  • 王源演唱中崩潰大哭: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
    然而現實是,生活比想像的殘酷得多,行走在世間全是妖魔鬼怪。你拼盡全力努力去爭取的一切,只是一些人的起點。多少無助的時刻,你是否也曾因為聽到一首老歌,往事像潮水般襲來,只能蹲在地上把頭埋進雙臂,害怕別人見到你狼狽的哭相。
  • TFBOYS王源在演唱現場淚崩:成年人的世界裡根本沒有感同身受,有的只是自我療傷!
    其實也有一面脆弱世上 沒有真的感同身受這樣簡簡單單的情感訴說類的歌詞,對於那些創作大佬來說,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在唱這首歌的前半部分時,王源發揮得都很穩定,可是在唱到後半部分的「你說天塌下來你會陪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只是我的習慣罷了」時,可以看到王源的情緒開始劇烈波動。而當唱到最後一句「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時,就徹底的崩潰了,他站在臺上強忍著不讓淚水決堤,試圖做最後的情緒對抗,可是他敗下了陣,連續三次重複唱「世上...」,才把最後一句完整唱出來。
  • 還不是柔弱生的繭,哪有什麼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所有的雞湯好像都一口鍋裡面熬出來的,只是由不同的人送到你手中。堅持就是勝利,努力就是真理,這是我們從小到大聽過無數次的話語,可是你有多難過、多努力、又有誰知道。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困擾,說什麼感同身受呢?
  • 人生,冷暖自知
    他說:「讀了大學出來的就是不一樣,能去大城市發展,不像我。」我說:「你別這樣說,我在外面也是混口飯吃。你在家都蓋起了小洋樓,還有一兒一女,嫂子又賢惠,多幸福的一家子啊,我都羨慕不來。」他喝了一杯酒,停頓了一下說:「我這輩子也成不了大器了,就是苦了孩子,苦了媳婦。媳婦沒日沒夜地跟我在菜市場幹活,早上4點我們就起床,開著三輪車去進菜。她個子小,力氣很大,提起一袋菜,就上了肩膀。
  • 莊子的寓言故事
    一鍵關注文 | 張真先生圖片 | 來自網絡   按   先做個預告,先生開始為女兒講   莊子寓言為女兒張若講解莊子的寓言故事。聽莊子寓言,得先了解一下誰是莊子?他是幹嘛的?為什麼要學習他的寓言?寓言又是什麼言?若兒啊,你得知道,世界其實並不是我們耳朵聽到、眼睛看到、手可摸腳可踏的樣子。我們降生在無邊宇宙中的一個小球之上,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美麗的星河朗月,同時還有孤單。
  • 老子與莊子
    只是具體上為什麼要把老子與莊子放在一起,持這種觀點的人,可能自己也未必都清楚。不過,如果從老子與莊子的著作中來看,他們可能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他們相異的地方可能更大一些。所謂相似,就是老子與莊子對事物的認識都不是絕對化。老子認為,人們看起來像是強大的事物,其實也有柔弱的一面;人們看來弱小的事物,其實也有強大的一面。比如,水在人們看來是柔弱的,但滴水可以穿石。
  • 天道: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人看待一件事的觀點,取決於他的位置
    有一句說得好「未經他人事,莫勸他人善」,講的就是如果你不能感同身受的體會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就不要開口去勸別人善良。可這世界上真的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嗎?我認為是沒有。一個人生長的家庭、生存的環境,和他處在的位置會影響到他的三觀和格局,即使是同一件事情發生在兩個人身上,處在不同位置的人會有不用的觀點,所以這世上並沒有感同身受,只不過是冷暖自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