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寓言故事

2021-03-01 張真炮莊

更多精彩內容 點擊上方「張真炮莊」一鍵關注


文 | 張真先生

圖片 | 來自網絡

  按

  先做個預告,先生開始為女兒講

  莊子寓言,接下來寓言陸續會在

「張真炮莊」平臺上發。

  有娃娃的可關注,沒有也行。

為女兒張若講解莊子的寓言故事。

聽莊子寓言,得先了解一下誰是莊子?他是幹嘛的?為什麼要學習他的寓言?寓言又是什麼言?

若兒啊,你得知道,世界其實並不是我們耳朵聽到、眼睛看到、手可摸腳可踏的樣子。

我們降生在無邊宇宙中的一個小球之上,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美麗的星河朗月,同時還有孤單。人類孤單地活在地球的表面上,至今還沒有找到鄰居。

我們上不知天高,下不知地厚。

我們更不知道我們是誰?為什麼會憑空出現?

有的人知道自己在宇宙太虛中,太微小,所以不敢不謙下;不敢不敬畏天地以及養我們的萬物;不敢不敬畏使萬物生使萬物死的力量,所以才成為真正明白的人。明白了就沒有恐懼,沒有不安,這就是大人、大丈夫、聖賢、君子。

有的人也知道自己太微小了,所以才不得不用自大來壯壯膽,一旦自大,自美,就會自以為是,抱怨、暴力、瘋狂,隨之產生。於是,世上就有了很多淺薄的狂人,他們自絕於天地,混跡在地表上,作惡多端。他們信奉:管他天高地厚,愛拼才會贏!這些人,多半害人害己,不得好死。

宇宙那麼大,只有人在,這是何等莊嚴的存在啊!

若兒,咱不是為了學莊子而活著,也不是為了吃飯掃地看pT而活著。咱得活得有莊嚴,才有活下去的必要,那麼,活著究竟為什麼?這不是思考與說說的事,你有一天,真的活到莊嚴處,自會知道你為啥來,又為啥去。

宇宙之所以空空,只是為了讓你能有個安靜,人靜了,什麼都明白了。

想知道什麼是莊嚴處嗎?

所以,建議你不妨學學莊子,聽聽莊老先生怎麼說。現在,就讓我們先恭恭敬敬地把莊先生請出來吧。

莊敬身心,莊嚴國土。託不得已以養中。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愚者張真願與諸仁,炮莊發藥,自事其心

相關焦點

  • 莊子寓言故事17則
    (《莊子·讓王》)解析: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考慮成本,一定要考慮代價。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不到二百字的寓言貢獻了五個成語,莊子真牛
    諸子百家,若論誰的學問最大,恐怕難有定論,但若論誰最逍遙,當屬莊子。莊子的文字汪洋恣肆,變化無端,短小的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可淺嘗,可深研,令人愛不釋手。《莊子》一書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其中內篇更是精華中的精華,不過今天說的這則寓言卻出自於外篇,故事不到二百字,讀起來卻令人回味無窮。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 莊子寓言故事18則,用智慧滋養人生
    (《莊子·讓王》)解析: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考慮成本,一定要考慮代價。否則就算做成一件事 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莊子寓言故事10則,人生大智慧!
    在其中,莊子運用浪漫的想像力和美妙的文筆,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雖然故事極其短小,但由於其滲透了莊子詩化哲學的精義,成為了莊子詩化哲學的代表。
  • 莊子與惠子「濠梁之辯」寓言的哲理思想與智慧啟示,你知道嗎?
    「濠梁之辯」的故事記載於《莊子·秋水》中,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兩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的一次關於「魚是否快樂」的辯論。在講述這個故事前,筆者首先對莊子和惠子作一個簡單的介紹:莊子此時借惠子的客觀思維,腦筋急轉,「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發起反詰: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的這一反詰是以牙還牙,借力發力,展示出了莊子辯論的機智與靈活。
  • 對莊子的熱愛,是知識的導向性,還是莊子自己的影響籠罩自己
    《莊子》「十九寓言」,充滿了智慧的故事。大鵬與小雀,莊生夢蝶,庖丁解牛、望洋興嘆,等等等等,無一不讓人神思縹緲,意興飛揚,喜一回嘆一回。但其中最代表莊子哲學的,我想是關於大樹和大葫蘆的。惠子得到魏王之賜「大瓠之種」,種出來居然有五石之大,用來盛水太重難以カ舉,用來作瓢,就沒什麼可以裝的。惠子說,這東西大是夠大的,「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我沒法用只好把它砸了。
  • 莊子寓言故事19則,用智慧滋養人生
    原文: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枵然大也,」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氵並氵闢糹光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氵並氵闢糹光,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
  • 莊子:社會人,讓我給你講一個猴子炫技被射死的故事!
    其實,在道家哲學家莊子看來,自恃聰明的人就是傻!按照莊子的齊物的觀點,窮人和富人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掛在牆上和埋在土裡也是一樣的嗎,最終也是塵歸塵土歸土。  莊子大概是中國哲學家中最冷的一個了。他眼中常常泛冷光,嘴角常常掛著冷笑,時常說一些深邃的冷笑話。我覺得莊子有三冷。第一是冷靜看世界。我們常說要投身於火紅的世界,但在莊子看來,這就是傻。世界本來是冷的,仿佛「淮南皓月冷千山」,仿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它是純自然的,你打不打擾這個世界,它都在那裡。第二是冷靜看自己。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來自塵土歸於塵土。
  • 《活用莊子》:國學經典與心理學擦出的智慧火花
    寓言是說故事的文體,可用散文或詩句,務求運用生動而有趣的語言,啟發心智和情感,說明某種有用的智慧或道德精神。為此,寓言往往敘述動物、植物、人造的東西以及大自然的反應,把它們擬人化。所以樹與草可以對話,大象與小鼠可以遊戲等。
  • 莊子寓言 大瓠之種
    據說莊子的學問大到無所不知,而惠子讀過的書,則可以裝滿五輛車子。惠子是魏國的宰相,莊子是個打草鞋的。有人說他們是朋友,我看不像。一天,宰相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贈了一粒大葫蘆的種子給我,畢竟是王的恩寵,寶貝啊!所以我就更加特別地精心培育它,終於有一天葫蘆長成了,結出了一個的巨大葫蘆,足足有有五石重,要知道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五石的一個葫蘆有六百斤重吶。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這則小寓言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 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 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這段話中,莊子與惠子辯論的焦點起源於莊子說的那句「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 你發現了嗎,寓言是童年時代最大的騙子
    《伊索寓言》的結尾總是帶上一句「這就是說……」,以一種近乎蠻橫的方式將意義灌輸給讀者。當一則寓言所指涉的寓意是可移易甚或可反轉的時候,我們又如何將之視為一種真理的載體?本文選自臺灣作家張大春的《小說稗類》,將目光集中於寓言故事的指涉,以《伊索寓言》與莊子為例,為大家指出一條真正理解寓言的路徑。▲ 張大春,臺灣作家,1957年出生,祖籍山東濟南。
  • 《莊子》中「朱泙漫屠龍」的故事,是否是「聖人無名」
    《莊子》中「朱泙漫屠龍」的故事,究竟有多少種含義承接上一篇的論述,想要弄清楚「屠龍」之事是否存在,首先需要確認的一點,就是在莊子所創作的作品中,是否允許「龍」這種生物的存在。圖片來源於網絡在《莊子·列禦寇》篇中除了「朱泙漫屠龍」也有另一則關於龍的故事: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
  • 韓非很會寫寓言故事,你知道嗎?
    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一樣,韓非寓言亦是如此。韓非在創作寓言的手法上尚巧以求美,使其在文學視野下有闡發不盡的表現力。韓非寓言具有很強的故事情節性,看似漫不經心地描繪,其結構卻能做到完整豐潤、圓滿得體,且讓讀者有鑑別選擇餘地。情節是展示人物關係及事件發展之過程組合,其對於寓言,絕不可缺少。創作寓言若僅照實直錄世俗生活,將流於平淡。
  • 莊子是文學天才,但對於講道理而言,莊子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白痴
    莊子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大部分的文字都是無跡可尋的寓言和比喻。其文汪洋恣肆,想像豐富,文學價值較高。在說理方面則缺乏基本的論證。即使有,也是天馬行空式的口若懸河,雖然不乏一些思想的光輝,但總體上沒有基本的邏輯可尋。
  • 《莊子》名言30句,句句不陌生!
    ;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 【止於至善】莊子的影像:契友惠施
    莊子這般曠達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而只在不同的立場與境界上,一個有所斷言(「知道魚是快樂的」),一個有所懷疑,(「你既然不是魚,那麼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很顯然的!」)他們在認識的態度上,便有顯著的不同;莊子偏於美學上的觀賞,惠子著重知識論的判斷。這不同的認知態度,是由於他們性格上的相異;莊子具有藝術家的風貌,惠子則帶有邏輯家的個性。
  • 法治文化 | 莊子的法治精神
    這個300多字的寓言故事揭示的內涵十分豐富。泥鰍有泥鰍居住的標準,猿猴有猿猴的生活標準,麋鹿、蜈蚣、貓頭鷹、烏鴉有自己的喜好,人有人評價美醜的標準,萬物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這個標準是老子「道生萬物」思想的延續,但不言而喻,也是法之源。法家認為,法產生的根源和基礎是實踐和社會變革。
  • 唐人警世的寓言故事——讀柳宗元《蝜蝂傳》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寓言專著,但我們還是可以在類似於《莊子》、《孟子》、《韓非子》及《戰國策》等文獻中發現許多有文學價值、有哲理品思的寓言故事,而且很多也為我們所熟知,例如《扁鵲見齊桓公》、《鄭人買履》、《狐假虎威》等等。散落的文學佳作即使未單列成集,但並不妨礙它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更無法阻擋它在中國古代文學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
  • 莊子《逍遙遊》賞析
    我們首先驚訝於莊子超出尋常的想像力。在莊子的筆下,「鯤」不知有幾千裡之大,一變而為「鵬」,鵬的背不知幾千裡,羽翼遮天蔽日,奮起南飛,擊水三千,扶搖九萬。何等宏大!作者為什麼要創造一個如此巨大的藝術形象呢?首先,莊子是一個大思想家,這樣巨大的形象是他所欣賞的。其次,創造大的形象,也是為了與小的形象進行對比。你看,大的形象除了鯤鵬,還有冥靈、大椿、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