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警世的寓言故事——讀柳宗元《蝜蝂傳》

2021-02-19 天上琳琅

中國古典文學成就可謂蔚然大觀,在我們一次次地吟誦著漢賦唐詩,宋詞百文的時候,有一種文學體裁,為我們平日最為熟知的,可卻來自古希臘,是一個叫伊索的人創作的。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寓言專著,但我們還是可以在類似於《莊子》、《孟子》、《韓非子》及《戰國策》等文獻中發現許多有文學價值、有哲理品思的寓言故事,而且很多也為我們所熟知,例如《扁鵲見齊桓公》、《鄭人買履》、《狐假虎威》等等。

散落的文學佳作即使未單列成集,但並不妨礙它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更無法阻擋它在中國古代文學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

到了唐代,有一位文學家,繼承了中國古人的喻小警世之智慧,真可謂寓言文學之大家,他就是柳宗元。大家所熟知的成語「黔驢技窮」就出自於他的寓言故事《黔之驢》當中。今天,筆者想給大家介紹柳宗元的另外一篇同樣具有警世價值和意義的寓言——《蝜蝂傳》。

柳宗元畫像

蝜蝂傳

【唐】柳宗元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僕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整篇文章文筆十分精煉,不到二百字的內容,作者柳宗元卻展示了一隻十分生動的「孜孜不倦」卻貪得無厭的小蟲的形象。第一部分中,這隻叫蝜蝂的小蟲在一路往上爬的過程中,「行遇物,輒持取」。當背上的東西,無論好壞,愈加沉重之時,「卒躓僕不能起」。那些可憐它的人幫他清除了背後的障礙,讓它又能行動後,它卻貪念不止,繼續一路遇物輒取,最終當它爬上了很高的位置,卻因行之力疲,負重不能,猝落而死。第二部分,緊接著作者開始針砭時弊,語譴今之人「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用這隻小蟲比喻一些人在為官仕途中貪得無厭、毫無畏戒之心。從而來深刻地以物喻人,激切的諷刺中又警世世人,勿忘初心。

在聽康震老師介紹柳宗元的生平時,拋去柳唐宋八大家的地位和燦爛的文學成就,只覺得柳宗元是一個年少得志卻中年失意的落魄文人。他的許多作品都創作於他被貶柳州、永州的任上,也就是在失意和不得志的邊涯為官的人生經歷中,讓他學會了不斷地看清現實,同時反思自我。他少年得志,意氣風發,才華與美名令人妒羨,以為天下高位唾手可得;後不幸被貶,哀嘆連連,四處請託,希望早日回到朝廷;一回到朝廷又春風得意、以為捲土重來而勢不可擋;結果不到一個月,又被貶出京城,發往柳州,最後埋骨於異域他鄉。在他的身上,真的沒有蝜蝂的影子麼?

在筆者看來,這篇文章並不止是寫給官場的警示之文,更是寫給每一個有著「蝜蝂精神」的普通人的。我們如今生活的時代,比起柳宗元所生活的唐朝,物質和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生活條件都要豐富多彩許多,但紛繁的物質卻也會不斷滋生人的貪念、貪心。負重登高,本是人生理所應當的追求。為官也好,從事其他的行業也罷,人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不斷進取的心,更需要考量法律、制度和道德底線。也不要單單只是被物質拖累,要做到力所能及、量力而行。

萬事皆辛苦,丟掉一些包袱。說不定,還等爬得更高。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關注天上琳琅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唐代文壇除了一眾詩人,還有一位愛寫寓言的柳宗元
    寓言是指通過簡短故事給人啟迪的一種文體,寓言中的主角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果是物常常採用擬人的手法進行創作。寓言這種文學體裁出現的歷史十分久遠,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作品中就包含很多寓言故事。但自秦漢時期起,文人學者創作的寓言就越來越少了。
  • 柳宗元《鶻說》| 過盡千帆,夢回長安
    據《柳宗元集》中廖注引用韓愈中的內容: 柳宗元在永州的10年間,曾數次託人帶信,期望能重回長安,並且被重用。但他的願望至死都沒有實現。
  • 讀柳宗元《三戒》有感
    近日,無意間又翻閱到另一版本的《三戒》,是柳宗元的,頗感有意思。柳氏的《三戒》是三則寓言,分別是《臨江之麋》、《黔之驢》和《永某氏鼠》。 柳先生寫這幾則寓言的警世用意,在序言中已經說得很清楚:「吾恆惡世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幹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禍。」
  • 《呼吸》:情感懸置的警世寓言
    但由於情感的懸置,使其恰如一則不太完美的警世寓言。敘事新穎的警示寓言《呼吸》是一部反類型的災難電影。作為標準的類型片,災難電影往往應該遵循「生活正常—災難發生—逃生與互救—生活恢復平靜」的敘事結構,伴有海嘯、地震等充滿震撼力的場面,間接展現人性的善惡。《呼吸》基本遵循了這一敘事結構,但又逐一進行了細微調整,使其區別於一般的災難電影。
  •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有著怎樣的作用,他的散文有著怎樣的特點
    《始得西山宴遊記》圖意(三)柳宗元的語言小品文成就柳宗元的寓言,獨創一格,其特點是通過一個簡短有趣的故事,故事裡的角色不限於人,也許是鳥獸花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和諷刺作用。如柳宗元著名的《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這三則寓言故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比如柳宗元的著名語言小品文《蝜蝂傳》,這篇寓言的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這一藝術形象,原文寫道:蝜蝂者,善負小蟲也。……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
  • 反類型災難電影《呼吸》:情感懸置的警世寓言
    反類型災難電影《呼吸》:情感懸置的警世寓言 時間:2020.11.19 來源:光明網 作者:王作剩
  • 「影評」《超完美社區》:獻給現代人的買房警世寓言
    詭異開場道盡一切片子以布穀鳥佔領鳥巢,將其他尚未孵化的蛋推出巢外,讓養母餵它食物,帶出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呼應了故事情侶意外獲得的男嬰故事帶出父母養孩子的艱難,即便湯姆與潔瑪只是臨時的養父母,因為意見不同調,潔瑪對男孩的心軟與湯姆一再挖掘庭院的堅持,終究讓兩人漸行漸遠。而男孩不斷模仿年輕情侶的動作、說話,令人作嘔,卻反映孩子複製父母的行為模式,兩相對照的憤怒與後來的絕情,驚悚收尾毫不意外。
  • 本維特利執導的電影《摩天大樓》,簡直是一則現代的警世寓言
    《摩天大樓》的電影海報。電影有哪些寓言?1、樓層的高低反映了階層的高低。電影中其他的高樓還在施工狀態,是在暗示社會經濟的改革還在進行,而這棟與世隔絕的大樓在建築師的設計裡,是一個可以滿足所有生活機能的烏託邦,一棟樓就如同一個社會,樓層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上中下階層的生活寫照。2、萊因醫生代表了中產階級,他難以融入上下階層。
  • 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
    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屬範陽盧氏。773年,柳宗元出生於京城長安。四歲時,母親盧氏和他住在京西莊園裡,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因此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蕩有所見聞和感受。他九歲時遭遇建中之亂,建中四年,為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
  • 柳宗元的一生:踏著祖輩腳印走
    柳鎮這樣做,他說是為了警世,讓為相者不敢持威以為所欲為,為長者不敢懷私以夾雜私利。德宗專給他作制書說:「守正為心,疾惡不懼。」貞元九年(公元794年),柳宗元考中進士,朝廷審查有無「朝士」作弊時,當德宗聽說柳宗元是「抗奸臣竇參」柳鎮的兒子時,說:我知道柳鎮不會為他兒子做這樣的事。柳鎮為人朝野盡知,「名聞於天下」。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出身範陽大戶人家。
  • 風土|溫州寓言創作的先驅 ——讀南宋薛季宣《五監》
    日前,中國寓言文學館選址甌海澤雅,澤雅擬將打造寓言小鎮,這是好事。
  • 讀《伊索寓言》重新發現多義人生
    比如《烏鴉喝水》中的可憐烏鴉,或是《農夫與蛇》中被恩將仇報的農夫,又或是《狼和小羊》中的將死的小羊……故事講述者假借動物一二三四,告誡身邊人——千萬要擦亮眼睛啊!外國寓言的開山鼻祖,《伊索寓言》當仁不讓。傳說是古希臘有一個叫伊索的人,非常有哲思和才華,他漫遊各地,給人們講寓言故事。後來,人們根據他留下來的寓言,又加入當地的民間傳說,這就成了最初的《伊索寓言》。
  • 未來講堂|柳宗元《江雪》 誦讀:陳志峰
    今天,由資深播音指導陳志峰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江雪》。點擊收看江雪作者|柳宗元(唐) 誦讀|陳志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唐代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參加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
  • 愛閱讀丨讀寓言,看世界
    三(5)班 吳思齊我們建議兒童讀《伊索寓言》,除了寓言本身的思想性,其有趣的故事情節和大膽的想像力也非常精彩。將孩子易於接受的動物形象融於故事中,直白卻妙不可言。同時,我們也建議成人讀《伊索寓言》,在不同的時代,讀出不同的寓意。在簡單的動物世界裡,看到故事照進現實,社會百態,世事人情,都盡收於中。三(4)班 翟予茗《伊索寓言》給人們留下許許多多經典的形象,例如狐狸、烏鴉等。
  • 電視劇版《雪國列車》如何成為備受關注的「警世寓言」?!
    2020年《寄生上流》打破了奧斯卡金像獎多項紀錄,這部由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韓國電影,成為全球備受熱議的一部「警世寓言」,然而奉俊昊沒有停止他對生活與人性的探究
  • 【我讀】唐人色情文藝小說《遊仙窟》
  • 柳宗元《江雪》別解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於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
  •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
    讀《伊索寓言》的意義是什麼?寶媽回答:讓娃明白成長是一種揭露《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時期的作品,也是歐洲寓言史上最久遠、影響最大的一部寓言集。在《伊索寓言》中,有這麼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短短百餘字的小故事,卻折射出了人性中貪得無厭、陰險狡詐的醜陋面,就像是平地驚雷,敲響在人們心頭。
  • 人物 | 世界以痛吻我,何必報之以歌:處處為人著想的柳宗元的一生
    面對磨難的時候,柳宗元也很想故作輕鬆地甩一甩頭,淡定地說: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世界還真的偏偏愛以「痛」來吻他,他真的能做到「報之以歌」嗎?於是,他們提倡「古文運動」並親自實踐,不曾想,一不小心開創了一個文學新時代,他們比肩而列「唐宋八大家」。這個朋友,就是——韓愈。那時他們兩個還有劉禹錫都在禮部做員外郎,平時聊聊詩歌、文章什麼的,非常愉快,可是忽然有一天韓愈被貶官到了遙遠的陽山(今廣東陽山),韓愈就開始懷疑他倆。他們政見不同,韓愈最討厭王叔文,覺得這個人就是靠耍陰謀上位的小人。
  • 柳宗元|一心許國奈何懷才不遇,寄情山水難解萬千孤獨
    作為改革派骨幹的柳宗元自然無法倖免,先是被貶為邵州刺史,還沒到任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其時三十三歲的柳宗元一定沒有想到,天賦其才又一心許國的他,此次去國千裡,竟再也沒有了一展抱負的機會。世家公子,少年英才柳宗元是正宗的世家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