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柳宗元《三戒》有感

2021-02-19 清風警苑

                                    

關於「三戒」,我知道有孔聖人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還有宋太祖的勒石三戒:「保全柴氏子孫;不殺士大夫;不加農田賦。」


前者是中華道德的基礎之一,既教人如何做人,也教官如何為官;後者可以說是保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憲章,也可以說是同時代世界各國中最開明的大憲章,從根本上確保了宋朝所以成為中國文明的最高峰。此兩件太高大上了,我等小民既鮮有如前者的高尚德品,又無如後者那般經世才智,實在是不敢有所言說。近日,無意間又翻閱到另一版本的《三戒》,是柳宗元的,頗感有意思。

柳氏的《三戒》是三則寓言,分別是《臨江之麋》、《黔之驢》和《永某氏鼠》。

 

柳先生寫這幾則寓言的警世用意,在序言中已經說得很清楚:「吾恆惡世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幹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禍。」

 

這三則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永某氏鼠》。說,永州一個人,怕犯禁忌到過分。因為自己的生肖屬鼠,因此就任憑老鼠在家橫行,既不養貓也不許人傷害它們。致使老鼠晝出入與人同行,夜啃咬物什肆無忌憚,簡直成了老鼠的天堂。

過了幾年,那個人實在是無法居住搬家離開了,房屋換了新主人。老鼠依然跟先前一樣猖獗。新主人就借來五六隻貓,關上門,翻開瓦片,用水灌鼠洞。最後被殺死的老鼠屍體堆積得像小山一樣多,發出的屍臭飄得很遠,很長時間不散。

這則故事之所能流傳了以一千二百多年,我以為除了暗喻小人得志雖能囂張一時,終究不能長久的中華民族樸素的價值觀外,對於現實警示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故事告訴我們「紀律挺在前面」的重要性。貓捉老鼠是天性,是本分。紀律對於小惡小錯就是像貓對於老鼠一樣,時時盯緊及時處置。只要紀律一直在前面挺在那裡,鼠類就不敢有大作惡的可能。如果像寓言中的主人一樣「不畜貓犬」,那麼鼠類自然就橫行無忌了,以至於變成「盜暴尤甚」了。

 

其次,故事告訴我們搞「人身依附」終究是不可靠的。文中主人翁因為有「拘忌異甚」的嗜好,鼠輩們就抓住主人的心態,迎合主人的嗜好。於是就出現「晝累累與人兼行」的「和諧」的假象。然而,鼠輩畢竟是鼠輩,它們夜間是要「夜則竊齧鬥暴」的。可是最後,主人換了,鼠輩們還以為「態如故」,那等待它們的只能是「假五六貓,闔門撒瓦罐穴,購僮羅捕之」的結局。

 

再次,整個故事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幅病態生活圖。永某氏完全是一個病態人格的形象,他的「齊家」方法和態度就非常病態。然而,因為他是一家之主,他喜好老鼠,所以他就有權力「不畜貓犬」。鼠輩們也就可以仰仗其庇護為所欲為了。永某僅是一家之主,最多禍害的是他的家庭。但是,如果這樣的人是一個單位,或者是一個系統有絕對決策權的高官的話,那禍害的恐怕就是老百姓,禍害國家了。縱觀歷史上趙高、蔡京、嚴嵩、和珅……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便是也。

溫州市公安局戒毒所 供稿


相關焦點

  • 唐代文壇除了一眾詩人,還有一位愛寫寓言的柳宗元
    直到唐代,出現了一位愛寫寓言的文學家柳宗元。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學家,他在文壇上和韓愈起名,後人歷數唐宋時期的著名文人,歸納總結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位列其中。柳宗元一共有600多篇文章傳世,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寓言。捕蛇者、郭橐駝、黔之驢都是他寓言中的主角。
  • 未來講堂|柳宗元《江雪》 誦讀:陳志峰
    今天,由資深播音指導陳志峰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江雪》。點擊收看江雪作者|柳宗元(唐) 誦讀|陳志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唐代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參加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
  • 柳宗元《鶻說》| 過盡千帆,夢回長安
    據《柳宗元集》中廖注引用韓愈中的內容: 柳宗元在永州的10年間,曾數次託人帶信,期望能重回長安,並且被重用。但他的願望至死都沒有實現。
  • 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儒亦佛的柳宗元
    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屬範陽盧氏。773年,柳宗元出生於京城長安。四歲時,母親盧氏和他住在京西莊園裡,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因此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蕩有所見聞和感受。他九歲時遭遇建中之亂,建中四年,為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
  • 唐人警世的寓言故事——讀柳宗元《蝜蝂傳》
    到了唐代,有一位文學家,繼承了中國古人的喻小警世之智慧,真可謂寓言文學之大家,他就是柳宗元。大家所熟知的成語「黔驢技窮」就出自於他的寓言故事《黔之驢》當中。今天,筆者想給大家介紹柳宗元的另外一篇同樣具有警世價值和意義的寓言——《蝜蝂傳》。
  • 國家4A級景區、文史街區柳宗元文化旅遊區遊記,柳子廟、柳子街
    向後二進為中殿,再後為三進,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廟中保存有與柳宗元相關的石質碑刻。「三絕碑」-「荔枝碑」是由韓愈撰文,蘇軾書寫,內容是記錄柳宗元的生平事跡。「尋愚溪謁柳子廟碑」是嚴嵩於明正德年間所留。還有明代王泮撰文的「捕蛇歌碑」,清代嘉慶年間王日照的「愚溪懷古碑」等。一街是指柳子街。
  • 人物 | 世界以痛吻我,何必報之以歌:處處為人著想的柳宗元的一生
    於是,他們提倡「古文運動」並親自實踐,不曾想,一不小心開創了一個文學新時代,他們比肩而列「唐宋八大家」。這個朋友,就是——韓愈。那時他們兩個還有劉禹錫都在禮部做員外郎,平時聊聊詩歌、文章什麼的,非常愉快,可是忽然有一天韓愈被貶官到了遙遠的陽山(今廣東陽山),韓愈就開始懷疑他倆。他們政見不同,韓愈最討厭王叔文,覺得這個人就是靠耍陰謀上位的小人。
  • 柳宗元的詩有哪些?柳宗元的詩詞全集118首
    唐代詩人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想要弄清楚詩人所思所想,往往就需要了解詩人的遭遇。如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從永州司馬改貶柳州刺史期間。因此這首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
  • 人生難逢開口笑 —— 讀《 笑場 》有感
    庭前柏樹子書的第一部分,是「扯經」,據說網絡上很火,但我沒有看到過,之前第一次讀《笑場》時,就是因為這個章節讀不下去,如今讀完,倒還蠻有意思,像小時候讀的《烏龍院》漫畫,而「扯經」裡的對話當然沒有漫畫的那種「黃趣」,而是一些日常對話與日常故事,然後有些佛理在內,讀著讀著,越讀越上癮。
  • 一起學《論語》16.7季氏篇——君子有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讀四書叢說》曰:醫書以血為陰,而行乎脈之中為榮,謂榮養乎身也;氣為陽,而行乎脈之外為衛,謂衛輔乎血也。二者周流上下於一身,無有暫息。惟心則主乎血,而志為氣之帥,故知養其心則能制血氣而不至於亂。
  • 陳尚君:韓愈與柳宗元的友誼
    韓愈僅比柳宗元年長五歲,怎麼會成為父友呢?柳宗元敘父親一生事跡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提供了另外的答案:「服既除常,吏部命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吳,願為宣城令。』三辭而後獲,徙為宣城。四年,作閿鄉令。考績皆最,吏人懷思,立石頌德。」柳鎮作宣城令的時間,大至可以推定在建中時期,時柳宗元約十歲左右。韓愈因父親早亡,跟隨長兄生活。韓會於大曆十二年(777)受元載牽累,貶官嶺南,韓愈同行。
  • 素材人物:司馬光+文天祥+柳宗元
    什麼事: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深受儒家傳統的影響,遍讀四書五經。孩童時代,他看到祠堂中供奉的先賢畫像,心裡十分仰慕,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大丈夫當如是。」文天祥年少有為,20歲就高中進士。在參加殿試時,他文思泉湧、洋洋灑灑寫了一篇萬言書。宋理宗讀罷,對其讚不絕口,當即欽點他為狀元。什麼點:文天祥德才兼備,有愛國詩歌傳世,辭、意皆優。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八)——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八)——讀《致加西亞的信》有感 2020-09-08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風流人物】柳宗元離開他的前任,才能成為古文大家
    柳宗元生在長安,整個童年在長安度過,雖然柳宗元的祖籍在河東(今山東運城永濟一帶),但對柳宗元來說長安才是他的故鄉。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翌年,年僅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一舉成名。在「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當時稱柳宗元為天才也不過分。天才的光環幫助著柳宗元在官場上無往不勝,各路俊傑紛至沓來結交天才柳宗元。眾人拾柴火焰高,柳宗元憑藉其出色的人格魅力一直做到了禮部員外郎,相當於今天中央部委的一個副司長。
  • 讀《與朱元思書》有感
    7班:施宇晴、侯宇婕、林君涵;8班:葉瑞恬、邱培茵、王垚集、王曉彤)讀《與朱元思書》有感初二(7)班施宇晴你筆下的水,很美不同於江流那種豪放而自由的美她的美,是那種窈窕佳人的婉約美她靜靜地端坐在閨房之中靜默著,沉思著靜得像一幅絕世佳作我想,你一定是愛她的純潔美
  • 柳宗元把《國語》倒過來看
    書寫成後,柳宗元於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分别致書給貶在道州的好友呂溫和元和三年貶來永州的吳武陵論答《非國語》。他在給他們的信裡說∶「嘗讀《國語》,病其文勝而言尨,好詭以反倫,其道舛逆。而學者以其文也,鹹嗜悅焉。」而他貶來永州,「身編夷人,名列囚籍」,①象生活在罩子裡一樣孤獨無援。他追求的理想行不通了,更沒有機會用這些來施於政事,困境中他收集整理,強撐著編寫《非國語》,記述下自己的心中感悟。
  • 柳宗元的一生:踏著祖輩腳印走
    柳宗元一生受此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河東柳氏的來源我們先來說一下柳氏的祖籍。柳宗元唐大曆八年(公元773年)生於京城長安。長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柳宗元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是一個是官宦的世家。河東,從地理範疇說,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黃河流經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稱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為河東。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曹操傳》有感
    讀《曹操傳》有感    曹操傳,是《中華歷代帝王傳》其中一本,購於寧波天一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