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詩有哪些?柳宗元的詩詞全集118首

2020-12-21 小孩子教育

唐代詩人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江雪 -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 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溪居 - 唐代·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小石城山記 - 唐代·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餘未信之。

始得西山宴遊記 - 唐代·柳宗元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裡,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 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漁翁 - 唐代·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黔之驢 - 唐代·柳宗元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小石潭記 - 唐代·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珮 通:佩)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下澈 一作:下徹)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零陵春望 - 唐代·柳宗元

平野春草綠,曉鶯啼遠林。日晴瀟湘渚,雲斷岣嶁岑。仙駕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萬裡蒼梧陰。

冉溪 - 唐代·柳宗元

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為身謀。風波一跌逝萬裡,壯心瓦解空縲囚。縲囚終老無餘事,願卜湘西冉溪地。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 唐代·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種樹郭橐駝傳 - 唐代·柳宗元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

捕蛇者說 - 唐代·柳宗元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饑渴而頓踣 一作:餓渴)

愚溪詩序 - 唐代·柳宗元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裡,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鹹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雲雨,無以利世,而適類於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於理,悖於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溪雖莫利於世,而善鑑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於是作《八愚詩》,紀於溪石上。

鈷鉧潭西小丘記 - 唐代·柳宗元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餘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遊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桐葉封弟辨 - 唐代·柳宗元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邪,周公宜以時言於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者為之主,其得為聖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從而成之邪?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箕子碑 - 唐代·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聖,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於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殷勤焉。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聖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並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範,辱於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聖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範》」,法授聖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叢於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嗚乎!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幹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於斯乎?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於易象,作是頌云:蒙難以正,授聖以謨。宗祀用繁,夷民其蘇。憲憲大人,顯晦不渝。聖人之仁,道合隆汙。明哲在躬,不陋為奴。衝讓居禮,不盈稱孤。高而無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懷故都。時詘而伸,卒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闕頌辭,繼在後儒。

梓人傳 - 唐代·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裡。有梓人款其門,願傭隙宇而處焉。所職,尋、引、規、矩、繩、墨,家不居礱斫之器。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眾莫能就一宇。故食於官府,吾受祿三倍;作於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闕足而不能理,曰:「將求他工。」餘甚笑之,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其後京兆尹將飾官署,餘往過焉。委群材,會群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彼執斧者奔而右;顧而指曰:「鋸!」彼執鋸者趨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於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釐而構大廈,無進退焉。既成,書於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凡執用之工不在列。餘圜視大駭,然後知其術之工大矣。繼而嘆曰:彼將舍其手藝,專其心智,而能知體要者歟!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為天下者本於人。其執役者為徒隸,為鄉師、裡胥;其上為下士;又其上為中士,為上士;又其上為大夫,為卿,為公。離而為六職,判而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連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嗇夫、版尹以就役焉,猶眾工之各有執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舉而加焉,指而使焉,條其綱紀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猶梓人之有規、矩、繩、墨以定製也。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視都知野,視野知國,視國知天下,其遠邇細大,可手據其圖而究焉,猶梓人畫宮於堵,而績於成也。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不炫能,不矜名,不親小勞,不侵眾官,日與天下之英才,討論其大經,猶梓人之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夫然後相道得而萬國理矣。相道既得,萬國既理,天下舉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後之人循跡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談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執事之勤勞,而不得紀焉;猶梓人自名其功,而執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謂相而已矣。其不知體要者反此;以恪勤為公,以簿書為尊,炫能矜名,親小勞,侵眾官,竊取六職、百役之事,聽聽於府庭,而遺其大者遠者焉,所謂不通是道者也。猶梓人而不知繩墨之曲直,規矩之方圓,尋引之短長,姑奪眾工之斧斤刀鋸以佐其藝,又不能備其工,以至敗績,用而無所成也,不亦謬歟!或曰:「彼主為室者,儻或發其私智,牽制梓人之慮,奪其世守,而道謀是用。雖不能成功,豈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餘曰:「不然!夫繩墨誠陳,規矩誠設,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狹者不可張而廣也。由我則固,不由我則圮。彼將樂去固而就圮也,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不屈吾道,是誠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貨利,忍而不能舍也,喪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棟橈屋壞,則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餘謂梓人之道類於相,故書而藏之。梓人,蓋古之審曲面勢者,今謂之「都料匠」雲。餘所遇者,楊氏,潛其名。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 唐代·柳宗元

將為穹谷嵁巖淵池於郊邑之中,則必輦山石,溝澗壑,陵絕險阻,疲極人力,乃可以有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鹹無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難,今於是乎在。永州實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環山為城。有石焉,翳於奧草;有泉焉,伏於土塗。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遊。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塗。積之丘如,蠲之瀏如。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辨質,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餘。怪石森然,周於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僕,竅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棟宇,以為觀遊。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於堂廡之下。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鹹會於譙門之內。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或贊且賀曰:「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擇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宗元請志諸石,措諸壁,編以為二千石楷法。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 唐代·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相思豈雲遠,即席莫與同。若人抱奇音,朱弦緪枯桐。清商激西顥,泛灩凌長空。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送元暠師詩 - 唐代·柳宗元

侯門辭必服,忍位取悲增。去魯心猶在,從周力未能。家山餘五柳,人世遍千燈。莫讓金錢施,無生道自弘。

種柳戲題 -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幹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 唐代·柳宗元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 唐代·柳宗元

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今朝蹋作瓊瑤跡,為有詩從鳳沼來。

韋使君黃溪祈雨見召從行至祠下口號 - 唐代·柳宗元

驕陽愆歲事,良牧念菑畲。列騎低殘月,鳴茄度碧虛。稍窮樵客路,遙駐野人居。谷口寒流淨,叢祠古木疏。焚香秋霧溼,奠玉曉光初。肸蠁巫言報,精誠禮物餘。惠風仍偃草,靈雨會隨車。俟罪非真吏,翻慚奉簡書。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 唐代·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迴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早梅 - 唐代·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裡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 唐代·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 唐代·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 唐代·柳宗元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

別舍弟宗一 - 唐代·柳宗元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首春逢耕者 - 唐代·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餘寒已滋榮。土膏釋原野,白蟄競所營。綴景未及郊,穡人先偶耕。園林幽鳥囀,渚澤新泉清。農事誠素務,羈囚阻平生。故池想蕪沒,遺畝當榛荊。慕隱既有系,圖功遂無成。聊從田父言,款曲陳此情。眷然撫耒耜,回首煙雲橫。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 唐代·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戲題階前芍藥 - 唐代·柳宗元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餘春。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願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見寄 - 唐代·柳宗元

客有故園思,瀟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夢繞羽人丘。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壁空殘月曙,門掩候蟲秋。謬委雙金重,難徵雜佩酬。碧霄無枉路,徒此助離憂。

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 - 唐代·柳宗元

理世固輕士,棄捐湘之湄。陽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鎩羽集枯乾,低昂互鳴悲。朔雲吐風寒,寂歷窮秋時。君子尚容與,小人守兢危。慘悽日相視,離憂坐自滋。樽酒聊可酌,放歌諒徒為。惜無協律者,窈眇弦吾詩。

零陵早春 - 唐代·柳宗元

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

重別夢得 - 唐代·柳宗元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 唐代·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裡外北歸人。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 唐代·柳宗元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汨羅遇風 - 唐代·柳宗元

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夏初雨後尋愚溪 - 唐代·柳宗元

悠悠雨初霽,獨繞清溪曲。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營營,嘯歌靜炎燠。

夏夜苦熱登西樓 - 唐代·柳宗元

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火晶燥露滋,野靜停風威。探湯汲陰井,煬灶開重扉。憑闌久彷徨,流汗不可揮。莫辯亭毒意,仰訴璿與璣。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

詠三良 - 唐代·柳宗元

束帶值明後,顧盼流輝光。一心在陳力,鼎列誇四方。款款效忠信,恩義皎如霜。生時亮同體,死沒寧分張。壯軀閉幽隧,猛志填黃腸。殉死禮所非,況乃用其良。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疾病命固亂,魏氏言有章。從邪陷厥父,吾欲討彼狂。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 - 唐代·柳宗元

九疑浚傾奔,臨源委縈迴。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茲辰始澄霽,纖雲盡褰開。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埃。杳杳漁父吟,叫叫羈鴻哀。境勝豈不豫,慮分固難裁。升高欲自舒,彌使遠念來。歸流駛且廣,泛舟絕沿洄。

嶺南江行 - 唐代·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雲煙,望盡黃茆是海邊。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從崔中丞過盧少尹郊居 - 唐代·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無鄰,世網難嬰每自珍。蒔藥閒庭延國老,開樽虛室值賢人。泉回淺石依高柳,徑轉垂藤閒綠筠。 聞道偏為五禽戲,出門鷗鳥更相親。

湘岸移木芙蓉植龍興精舍 - 唐代·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霜繁。麗影別寒水,濃芳委前軒。芰荷諒難雜,反此生高原。

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 - 唐代·柳宗元

河右澶漫,頑為之魁。王師如雷震,崑崙以頹。上聾下聰,驁不可回。助讎抗有德,惟人之災。乃潰乃奮,執縛歸厥命。萬室蒙其仁,一夫則病。濡以鴻澤,皇之聖。威畏德懷,功以定。順之於理,物鹹遂厥性。

《柳宗元的詩有哪些?柳宗元的詩詞全集118首》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

相關焦點

  • 最喜歡流水的聲音讓我知道了柳宗元
    靈照塔光孝寺六祖惠能大師瘞發塔,就是留存六祖剃度時頭髮的鐵塔,至今尚存柳宗元與韓愈以及宋朝的歐陽修等六家並稱唐宋八大家,有《柳河東全集》行世世人似乎對柳宗元的詩文不甚了了,但是他的那篇《黔之驢》,尤其是那首《江雪》婦孺皆知,朗朗上口。柳宗元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詩人和哲學家,他的政論文章辛辣,如《捕蛇者說》;他的山水文章雋永,如《永州八記》;他的詩詞韻味猶存,如同其好友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樣,例如那首著名的《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 詩詞:柳宗元的千古名作,借雪之名,寫出傷感與孤獨
    大唐盛世,湧現出一大批文人墨客,有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還有「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和柳宗元,這些詩人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古詩,直到現在還在口口相傳。這些詩人留下的作品,就像滿天的繁星,照亮了整個大唐時代,直至今日還在熠熠發光。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想要弄清楚詩人所思所想,往往就需要了解詩人的遭遇。如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從永州司馬改貶柳州刺史期間。因此這首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
  • 詩壇知己:柳宗元·劉禹錫·韓愈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說到「詩書畫中的詩壇知己」,就不得不提到有著大唐「鐵三角」之稱的柳宗元、劉禹錫和韓愈這三人了。而後柳宗元與劉禹錫又因為「永貞革新」失敗,雙雙一貶再貶。唐憲宗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815年,二人應召回京,卻再次被貶去遠離朝廷的柳州和連州。他們一同出京赴任,在衡陽分路時,柳宗元寫下了三首感人肺腑的詩歌贈給劉禹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第二首《重別夢得》。
  • 柳詩之奇可與賀詩比肩:解會柳宗元七言律絕五首
    柳詩之奇可與賀詩比肩:解會柳宗元七言律絕五首 @鐵山青士(笑獨行)[詩] 3.封建、天對,取柳宗元文篇名,即《封建論》與《天對》;該二文少年時代與大學時代曾經接觸,既讀前者懵懵懂懂,欲賞後者障礙重重,畏難之餘也未曾盡力求解,以至於今日。 4.黔驢、毒蛇,指代柳文《黔之驢》與《捕蛇者說》;後者篇末有句謂:「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是蛇,即永州之野所產劇毒異蛇也。
  • 柳宗元《江雪》詩賞,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公元785年,柳宗元隨父親宦遊,對社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結交了很多朋友,增長了見識。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參加進士科考試。公元793年,進士及第,但是其父親去世,柳宗元在家守喪三年。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798年,25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並中榜。
  • 柳宗元《江雪》別解
    唐順宗永貞元年,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於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致使革新失敗。因此,柳宗元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
  •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柳宗元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同時他還是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柳宗元從小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祖上世代為官,在他小時候,他和他的母親住在京西莊園裡,他的母親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她使柳宗元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陳尚君:韓愈與柳宗元的友誼
    瞿蛻園撰《劉禹錫集箋證》,認為此詩中有許多誣枉之詞,頌聖而「運用故實不無過甚」,將王叔文、韋執誼等比為董賢、侯景,有「天位未許庸夫幹」,「謂王、韋將謀篡,其誰信之」。他的解讀認為韓愈之所以過甚其詞,是韓既要頌聖以讓「君、相見此詩必深許其忠」,又要儘量撇清自己與劉、栁之同黨關係。
  • 柳宗元|一心許國奈何懷才不遇,寄情山水難解萬千孤獨
    要知道,在唐代向來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進士及第那是相當的難,就連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也是接連考了4次才考中。散文之外,柳宗元的詩也獨樹一幟。雖然後人有「柳州文掩其詩」的說法,而且其詩的傳世數量遠不及文,但其實宋代大文豪蘇軾曾盛讚柳宗元的詩「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而明人胡應麟也評論說:「元和而後,詩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橫絕一時。
  • 柳宗元《鶻說》| 過盡千帆,夢回長安
    柳宗元在艱苦的磨難中度過他風華正茂的後半生,病逝時年僅47歲。他一生留存的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 而「孰若鶻者,吾願從之」, 則暗示了如果身邊有如鶻般的仁義之士,自己願意跟從的想法。一個「從」字,表達了柳宗元在被貶後,十分渴望能被志同道合、賞識他的人 「帶領」的願望。 文章以第一人稱直接抒情,是《鶻說》不同於柳宗元的「四說」、甚至其他寓言性質的散文之處。可見,此文除了用來諷刺當世弊病,更是與個人情感息息相關。
  • 散文丨田日曰:柳宗元與雙牌
    柳宗元與雙牌文/田日曰說柳宗元與永州事,或許怎麼說都不為過。而要說柳宗元與雙牌,料想會有很多人反問:柳宗元與雙牌真有關係?如同通常所說「永山永水出永州」這句話,也有不少人並不認同一樣。直到815年離開永州,柳宗元在這生活十年。其間遊歷山水佳境,結交士子閒人,寫下《永州八記》等不朽名篇。《柳河東全集》所收540多篇詩文中,有317篇成於永州。遊黃溪記發源於雙牌陽明山大黃江源後龍洞的一條清溪,一路匯聚眾多支流,向山麓奔行。
  • 柳宗元與《永州八記》——人生巨變後卻名聞千古!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
  • 三旬已過,半生薄涼,重溫柳宗元的這首詩,心間別有一番孤楚
    而在柳宗元眼中的孤獨是「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於伶仃漂泊中感慨半生薄涼的孤楚。 柳宗元在仕途中與劉禹錫結識,並相互勉勵,成為了知己好友,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這首《重別夢得》便是其中之一。 重別夢得 唐代——柳宗元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柳宗元(合集)
    在唐宋文壇,有這樣八位獨具特色的文學家,他們用筆墨名傳千古,他們的人生跌宕傳奇,他們所取得的古文成就對中國文壇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就是為後世文人高山仰止的「唐宋八大家」。那麼,是誰首先把他們組合在一起,合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這八個人入選「唐宋八大家」的理由到底會是什麼呢?
  • 【風流人物】柳宗元離開他的前任,才能成為古文大家
    當時的柳宗元身居要職,每天出入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築——大明宮,接觸的是大唐王朝的精英,可以說是年少得志。但年少得志就會有一個巨大的隱患:凡事過於理想化,進而顯得鋒芒畢露。一方面,九五之尊的位置對李純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而這必須藉助宦官們的勢力才能儘快實現;另一方面,柳宗元要打擊宦官的勢力,要重整朝綱,而一旦李純成功被立為太子,宦官們的勢力就越來越大,朝綱就越來越混亂,像柳宗元這樣有政治理想心繫天下的士大夫就越來越難以在朝廷中立足了。柳宗元選擇硬剛到底。
  • 柳宗元的一生:踏著祖輩腳印走
    貞元九年(公元794年),柳宗元考中進士,朝廷審查有無「朝士」作弊時,當德宗聽說柳宗元是「抗奸臣竇參」柳鎮的兒子時,說:我知道柳鎮不會為他兒子做這樣的事。柳鎮為人朝野盡知,「名聞於天下」。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出身範陽大戶人家。「七歲,通《毛詩》及劉氏《列女傳》」。柳宗元父親曾說;「吾所讀舊史及諸子書,夫人聞而盡知」沒有遺漏的。
  • 才子將柳宗元《江雪》畫成幅畫,又請高手題了首詩,眾人無不叫絕
    說到詩文,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過文脈似乎過了明代,就不大通暢了。清代前期,小說方面還有《長生殿》、《桃花扇》、《紅樓夢》、《聊齋志異》,算得上是經典。但是清代的詩,真的好像完全沒有辦法和唐宋相提並論。
  • 國家4A級景區、文史街區柳宗元文化旅遊區遊記,柳子廟、柳子街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805年,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永州司馬,寫下《永州八記》、《柳河東全集》的317篇,《捕蛇者說》是廣為流傳的一篇文章。公元815年離開永州,與永州結下10年不解之緣,永州如今有柳宗元文化旅遊區以紀念柳河東先生。該旅遊區為國家4A級景區,入選2015年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 文垂千載八大家(二)枯淡崔嵬——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中年時仕途坎坷,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此後一直沒有回到長安。恰恰是在貶謫期間,柳宗元的文學才情充分爆發了。在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展出了《當代拓柳宗元行書龍城石刻》等多件與柳宗元有關的文物真跡,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件就是《當代拓北宋蘇軾楷書韓愈羅池廟碑》,又稱「三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