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指通過簡短故事給人啟迪的一種文體,寓言中的主角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如果是物常常採用擬人的手法進行創作。寓言這種文學體裁出現的歷史十分久遠,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作品中就包含很多寓言故事。但自秦漢時期起,文人學者創作的寓言就越來越少了。直到唐代,出現了一位愛寫寓言的文學家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學家,他在文壇上和韓愈起名,後人歷數唐宋時期的著名文人,歸納總結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位列其中。柳宗元一共有600多篇文章傳世,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寓言。捕蛇者、郭橐駝、黔之驢都是他寓言中的主角。
柳宗元出生之時,大唐王朝已經顯露出衰敗的徵兆。安史之亂後,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幹政,作為一個有良知的官員,柳宗元想要掃除朝堂積弊,讓大唐恢復往昔的榮光。他積極參與「永貞革新」,對惡勢力開戰,無奈革新失敗,他過上了被流放的生活。仕途上沒有施展才華的空間,那就在創作上盡情釋放。正好當時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他們二人志趣相投,開始了一系列的文學創作。
寫寓言,通俗易懂,又可以針砭時弊,包含為人處世的大道理,於是這種文體成了柳宗元的首選。在這個階段他寫了《三戒》、《蝜蝂傳》、《罵屍蟲文》等作品。《三戒》中共有三個故事,大家熟知的《黔之驢》就是其中之一。柳宗元之前的寓言故事往往只有一個寓意,到了柳宗元這裡,由於他文採出眾,一篇寓言站在不同的立場解讀,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以《黔之驢》為例,從驢的角度看這個故事,說明了沒有真才實學是不行的。中看不中用的驢,最後命喪虎口。從老虎的角度看這個故事,說明了貌似強大的東西未必就是可怕的,要用心觀察,敢於鬥爭。這才是寫作高手,一件事得出兩個結論。
柳宗元自己也十分喜歡他寫的寓言故事,他曾經給朋友寫信說,「我擅長寫有故事的文章。」通過生動的故事,講述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其實也包含柳宗元的創作態度。古代文人有個不好的傾向,總以為「曲高和寡」才絕妙文章。殊不知,文學創作來源於生活積累,生活是每個人都要參與的,一味地拔高藝術性,那就是死路一條。
後人稱讚柳宗元寫的寓言豐富了唐代文學創作的體裁,讓大家知道除了唐詩以外,唐代的文章同樣精彩非凡。
拓展閱讀
濃濃思鄉情,落在畫紙上,就有了這幅《望雲樓》
寫作需要在實踐中摸索,這個道理千年之前就有人提出來了
春秋末年吳越爭霸,臥薪嘗膽,西施入吳,都不如真實的歷史精彩
天才戲曲家,人稱「最會玩的李十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