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之辯」的故事記載於《莊子·秋水》中,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兩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的一次關於「魚是否快樂」的辯論。
在講述這個故事前,筆者首先對莊子和惠子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莊子又名「莊周」,戰國中期宋國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發展與豐富了老子的思想,與老子並稱「老莊」,他的哲學思想體系,被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莊子生性灑脫,追求率性自由,他的文章,想像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總是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講得引人入勝。
郭沫若曾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學家的人,在中國古代的哲人中,莊子是絕無僅有」。
惠子又名「惠施」,戰國中期宋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名家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莊子與惠子是一對至交好友,他們時常在一起遊玩,也時常在一起辯論一些哲學上的問題。
一天,他們相約一起來到濠水的一座橋梁上,看見水裡悠然自得遊動的鰷魚,便展開了一場「魚是否快樂」的唇舌之戰。
今天,筆者就來與讀者朋友們一道分享與學習他們在這次辯論中各自展示的思想,觀念、文化內涵,感受這兩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的哲理思想與人生智慧,感悟生活的真諦。
原文: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我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有一天,莊子與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橋梁上散步。
莊子看著水裡的鰷魚說:「鰷魚在水裡自由穿梭,悠然自得,這是魚兒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兒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也本來就不是魚,所以你不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最初的話題。你說『你從哪裡知道魚兒的快樂』等等,就是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
起句莊子從審美性出發,首先明確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因為自己親眼所見鰷魚在水中悠然自得,自由穿梭的情景,心與自然感應相通,斷定魚是快樂的。
接著惠子從客觀性出發,開始反駁,說出自己的觀點: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此時借惠子的客觀思維,腦筋急轉,「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發起反詰: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的這一反詰是以牙還牙,借力發力,展示出了莊子辯論的機智與靈活。
接著惠子繼續他的客觀思維,用邏輯推理: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你也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這段惠子的辯論層層遞進,具有嚴密客觀性與邏輯性,非常的成功。
此時莊子或許有稍時的無言以答,但他瞬間再次智腦急轉,要惠子「請循其本」,回到最初的話題:你說『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等等,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既然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而來問我,那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
這一回合的辯論中,莊子有意把惠子引向最初的話題,「汝安知魚樂」雲者中的「安」本是「怎麼」的意思,而此時的莊子故意把這個「安」字曲解成「哪裡」的意思,「汝安知魚樂」這句話的意思就完全改變了,變成了「你在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緊接著莊子巧妙地回答惠子: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
莊子此時機智的釆用了「偷換概念」的論證方式,以此迷惑了惠子,從而壓制了惠子的反駁。
這場辯論從科學性客觀性與邏輯性上看,是惠子佔了上風;從巧辯智辯上看,是莊子佔了上風。
其實二者的辯論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誰贏誰輸,他們只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釆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各自的辯論,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與觀點。
惠子從客觀性科學性出發,釆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以科學的觀點來看待問題;莊子從審美性出發,以「物我合一」的詩意的來看待問題。
莊子認為客觀事物是可知的,人與自然是相通的,主體與客觀的不同,並不妨礙認知的進行,莊子用心去感受自然界的萬物,心與自然相通,「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他從容灑脫,自由快樂,便覺得魚也是快樂的,仿佛自己就是魚,魚就是自己,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正如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言:「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我們學習莊子與惠子的「濠梁之辯」,並不是單純的欣賞他們精彩的辯論,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和感悟這個寓言故事中所蘊涵的哲理、人生智慧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哲理:不要總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別人,不要總用自己的想法去妄加猜測與評判別人,更不能隨意地把自己個人的思想、觀點和認識強加於別人。
因為每一個人所處的位置與角度不同,文化差異以及認知能力的差異,即使在同一個問題上都會有不同的見解,所以我們應該以豁達包容的態度,尊重別人的見解,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讓社會更安定更美好。
莊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淡泊名利,有一顆率真的心與一顆詩意浪漫的靈魂,他的思想告訴了我們生活的智慧:只要我們用一顆純淨善良溫暖的心去感受自然,用豁達樂觀灑脫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一顆詩意自由的靈魂去思考,大自然與生活中的美就無處不在。
我們應該在喧囂紛擾的世界中,放慢腳步,在忙碌鎖碎的工作與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閒,去大自然看看青山、賞賞綠水、靜觀花開、閒聽鳥鳴,放飛心靈,盡享詩意與生活的美好。
這些美好,不僅能陶冶我們的性情,給我們的生活增添樂趣,更能讓我們的心與靈魂找到歸宿,更好的提高我們的人生境界。
我們要學習莊子豁達樂觀,追求自由快樂、追求詩意生活與灑脫、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生活態度與優秀品質,讓我們的人生更智慧更充實、更健康更美好、更快樂更幸福,讓我們的人生更豐富多彩。
感謝兩千多年前莊子與惠子這兩位古代思想家哲學家給我們留下的「濠梁之辯」這則寓言故事,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精彩辯論,更感謝他們這次「濠梁之辯」帶給我們的哲理思想與人生智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