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莊子徐無鬼譯文

2021-03-01 黑河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

思想家莊子徐無鬼譯文

任何一個滿腹才華的人都在尋求自己精神上的傾吐者,哪怕是追求清白名聲的隱居山林之士。對於徐無鬼,惠子過世後,辯論已無人。

莊子畫像

莊子原名徐周,字子沫。自幼才思聰慧善於辯論,到處遊歷,竟也無人能敵。即便見魏武侯也是片字不讓,幾句話竟能讓多年不笑的君王笑出聲來,可見其學識辯才的功力深厚。

莊子認為生死齊一,要麼存在,要麼不存在,與當時流行的神鬼說相悖。同時也是因為他自持一見,他人均無法辨過他,因此,人們又叫他徐無鬼。這也是為什麼後人說老莊思想,但是莊子又區別於諸子百家的原因。

惠子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也是出了名的辯才。徐無鬼與惠施算是針尖對麥芒棋逢對手,相互間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意思。他與惠子之間常常辯的天昏地暗。辯論實則實在交流,交流某一篇文章的認識,交流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像徐無鬼自己講的,第三日不見惠子便無比失落壓抑,不快樂。人大抵都這樣,大才於莊子、惠子也是如此。

但是,徐無鬼無心朝堂,淡泊名利,追求修身養性。然而惠施卻醉心於朝堂,無法隨徐無鬼去過隱居的生活。徐無鬼曾經用盡辦法遊說惠施,但是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始終沒有說服成功。因此,莊子也曾寫文章《惠子相梁》諷刺過惠子。故事雖為虛構,但是意喻生動,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然而,惠子過世之後,莊子徐無鬼又撰文悼念惠子。

莊子內篇介紹

《莊子》一本書呢,是莊子的思想結晶。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呢,分成了,三部分,有內有外也有中,內篇就是《莊子》這本書的一部分。

莊子畫像

莊子對哲學這個東西太有研究了,哲學又太高深了,他怕人看不懂,所以就用一堆故事來說明他的想法。內篇就有很多的故事,當然,也有很多的人物對話。

有一種思想叫做「齊物」,也是這位提出來的,在內篇裡面就有所闡述。說的是什麼呢?這世界上吧,所有東西看起來都不一樣,這個有這個的特點,那個有那個的特點,什麼顏色、形狀、叫法等等千差萬別。但都是有相通之處的,有的可以相互轉化,有的有什麼什麼聯繫,有的怎麼怎麼樣。也就是說,在本質上呢,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一樣的,起碼吧,是統一的。比如說是朝三暮四這個典故,你要是分不清,你要是看不透,你就像那傻猴子一樣。而就是因為像傻猴子一樣不清楚事情本質的人們太多了,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自尋煩惱的。

由此類推,你認同這個觀點,你反對那個觀點,他和你的想法不一樣,你們辯個論,你們吵一架,你們儘是做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觀點想法會變,沒有完全的對立這種說法。你們討論,你們爭辯,你們誰對了誰錯了,都沒意義。你們要是拘泥於這個,你們就是笨蛋。

思想家莊子駢拇全文翻譯

《駢拇》是一篇文章,莊子的,寫在《莊子》這本書的《外篇》裡面,也是莊子的寓言之一。長在一起的腳趾,莊子說,這是個多餘的東西。那麼事物本來就有的東西呢?保持本心,老調重彈的問題來了——順其自然。

莊子畫像

四個部分,層層遞進。做一些事情呢,反倒不如不做。你不做呢,就叫做「無為」。無為怎麼實現呢?順其自然吧,順其自然吧,順其自然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無為之後呢?效果特別的好。不信你一對比,看,我沒說錯吧。有為都造成了多少危害啊,無為和有為一比,好處是大大的有。

莊子在作品裡,也比較喜歡拿著維護封建禮樂制度的某些聖人批判。在《莊子》裡面類似的文章有很多,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是拿著某些諸子百家的個人故事闡述道理。回歸自然多好呀,這一個制度那一個制度的不嫌累嘛,就比如說孔子,還有同時代的曾子,一個個的,讓人看了就討厭。假情假意的,虛偽到一定的境界了。自然率性,有什麼不好的?這麼假惺惺的活著,不累麼?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畢竟是舊式的奴隸主貴族代表,某人的某些主張還是否定了時代的發展的。但是架不住人家的才情高啊,辯論厲害,首先是把自己說服了,因此陳詞說理就特別的有條理性,渲染的感覺特別的強。

所以,還能怎麼說呢,取其精華吧。

思想家莊子屬於什麼家

道家的莊子可以說算是戰國時期的「大師級」人物啊!他是這一時期集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辯論家於一身的天才。作為一個思想家,莊子的思想那是相當深厚淵博啊!簡單來說呢「道」是他思想的核心,在這方面他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張,通俗來說就是要求人們對現實社會有一個超然的態度。

莊子雕像

莊子老先生對待人世間萬事萬物的灑脫和自適的情懷讓人讚嘆而又羨慕不已,我覺得現在的人們就缺少這樣一種超然灑脫的人生態度,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學一學莊子,偶爾停下來或放慢腳步無疑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

作為一枚哲學家,莊子的哲學思想也很牛很牛的,他的哲學思想和老子的合體被稱為「老莊哲學」,講求天道自然的關係,主張「天道無為」,直白點就是說告訴人們世間人事困苦自有它的發展規律,我們只要隨遇而安,做好自己就好了。

從一定方面思考它對人處世的原則以及對人之間的交往交流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可是過於消極避世的想法並不太好,所以我們對他的思想要揚長避短。《莊子》這本書在哲學和文學方面就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莊子的代表作品除了我們熟知的這本《莊子》之外,還有挺多的,而且他的作品風格獨特,其中影響比較廣泛的文章像是《逍遙遊》,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讓人印象深刻。莊子老先生把自己的思想編入進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寓言故事裡講述給大家並且世代相傳,他的想像力超級豐富,加上他的文筆又變幻多端,對後世文學審美影響十分巨大。

怎麼樣評價莊子

莊子的文學成就非常高。他的文章字詞造句,修辭手法,描述的自然事物,人物對話,都非常生動,運用大量排比,設喻使得文章很有氣勢,很能感染人。

莊子故裡圖

他的十幾萬著作,很多句子都被後人傳頌為名言名句,引申出很多成語典故。句子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常常啟迪著我們。他是一很成功的文學家,後代能超越他的文學水平的實在不多。作為一個古代的文人,能夠有這麼多的成績已經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了。

然而莊子的厲害之處在於思想,不在於寫作能力。他的祖先曾是國君,因此他骨子裡有著高傲的因子。他一生又清貧落魄,可是他一點都沒有為名利所誘惑。辭掉官職,悠然自得的遊歷世界。他自小勤學好思,善於觀察。到了其他國家,除了感受自然山川的秀麗美景外,他還虛心求學,潛心研習各國的思想理論。他聰穎天資,走遍周國,卻沒有找到能辯論過他的才能學識之人。他心性高傲,連楚國的國王發出的邀請他都輕易的拒絕。最後他選擇隱居著書。他是一個偉大的學者,孜孜不倦,著書十餘萬字。他把所有的感受,思考都寫成文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空谷幽蘭,芬芳自然,人雖不顯卻芳名遠揚。雖然他清淡為人,隱居山裡,在他門下拜師的弟子卻越來越多。

他所出生的年代是一個戰亂年代,雖然歷史的進步是在混亂中前進,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像一股流淌在沙漠的清流,像一面獨樹一幟的旗,像一個遠古寧靜的心靈守護者。

莊子的生平簡介

莊子,姓莊名周,道家主要代表,也稱莊子,和老子學術成就相當,兩人在歷史上被稱為老莊。戰國中期時代的宋國蒙人。蒙,現在的河南一帶。相傳,莊子是宋國君王后代。

莊子雕像

在宋國做過漆園吏,大概當官時比較有傲氣,後來又因學術名聲遠揚,因此被稱為官吏的榜樣。喜歡遊歷周國,研究了很多國家的文化典籍,吸取了各學派的優點。可是他厭惡諸侯相爭,不願意替這樣的國君效力。曾因過人的才華,被楚威王重金相邀。莊子用了一個比喻回絕了楚王。他認為高官,重利請人效忠朝廷,就像是對待一隻養肥的牛,給牛披上錦繡,送到太廟祭祀。

莊子厭惡現實爭名逐利,決定隱居。潛心寫作,並且收了許多弟子,傳播他的道家思想。

莊子思想本質是無為,推崇自然,反對人為。和主張仁義不同,他推崇的是天道,自然之道,具有樸素的辨證思想。莊子思想被後代評價為最早的人類烏託邦萌芽。

莊子的成就主要有他所著文章,莊子,裡面包括三個部分,一個是莊子自己的本心思想,其次是外在的關於老子思想的解釋,莊子本身也是認同老子道家思想,這裡這體系了他們二人思想的相同理論根據,第三部分是莊子思想和其他理論體系的雜合,包括了著名秋水,還有很多寓言故事。

莊子的成就還在於文學創作上,他擅長用自然之物比喻現實社會,文字奇想連篇,氣勢磅礴,遣詞造句都顯出其高超的文學造詣。


長按上方二維碼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黑河·普希金書店

地址:黑河市愛輝區中央街310號

電話:0456-8273384

     0456-8222403

13091520908


相關焦點

  • 天地澗 | 《徐無鬼》(一)
    《徐無鬼》為《莊子》外篇,此篇說了天下之種種病。
  • 再讀《徐無鬼》
    再次讀完《徐無鬼》,時值小雪節氣,北方有雪紛飛,這個徐無鬼恰似那瑩雪,可醒腦,可映心。可惜,不才愚鈍,讀之艱澀,會之更難。
  • 《徐無鬼》札記
    莊班第二十五期,連山先生在竹山書院授《徐無鬼》。時國內新冠大疫漸穩,江南梅雨霏霏,竹山書院籠罩在一川風煙中。正所謂風煙拂皺月,江南梅子黃。
  • 《朱子家訓》全文及譯文
    譯文:對於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於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宜未雨而綢繆(chóu móu),毋臨渴而掘井。譯文: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 《陋室銘》注釋、譯文及原文填空
    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能降福顯靈了。 在,在於。 名,名詞用做動詞,出名。 靈,顯靈,靈驗,名詞用做動詞。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文:這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斯,指示代詞,此,這。 惟,只。
  • 許鈞: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 總序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我們發現,在20世紀初,中國對社會主義思潮有著持續不斷的譯介,而這種譯介活動,對社會主義學說、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實踐的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看來,從社會主義思想的翻譯,到馬克思主義的譯介,再到結合中國的社會和革命實踐之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一條思想疆域的拓展之路,更是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創造之路。
  • 論先秦古籍翻譯中文本與傳註譯文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本文主要以《易經》及其英譯本為例,採用理論分析、文本比較、例證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古籍文本和傳注翻譯中原有思想內容差異的弱化問題及其解決思路。對林理璋《易經》文本譯文和《易傳》及傳註譯文的比較分析表明,二者之間存在思想層面的同質化,對《易經》文本的文獻價值在譯文中的保持產生了不利影響。基於當今古籍研究的進展,文本的翻譯應與傳注翻譯拉開一定距離,適當再現原有差異,這應是今日古籍外譯一個新的努力方向。
  • 《四書五經》的經典名句(帶譯文)受用終身
    《論語·裡仁》——孔 子譯文: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25.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孔 子譯文: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2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 子《孟子·公孫丑上》譯文:我善於培養我正大剛直的精神。10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 子《孟子·滕文公下》譯文:富貴不能使思想迷亂,貧賤不能使節操改變,武力不能使意志屈服。104.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上海譯文出版社「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亮相上海書展
    「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日前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第一輯,在2019上海書展首發亮相。該系列叢書由莊智象領銜的上海時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研發,計劃出版105部,涵蓋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經典、人文學科、社會學科、自然科學哲學等領域,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各書撰寫導讀,對內容進行必要的注釋,預計兩年內全部出版完成。
  • 忍經原文及譯文
    【譯文】張方平說:「言語謹慎而全無畏懼,忍耐一些事情又有什麼妨礙呢?」【原文】孔旻曰:「盛怒劇炎熱,焚和徒自傷。觸來勿與競,事過心情涼。」【譯文】孔旻說:「極端憤怒像烈火,燒掉了和氣又傷害自己。無理能犯不要與之爭鬥,事情過去以後心情自然平靜。」
  • 重溫鄭振鐸翻譯思想 踐行譯者主體理念
    譯者的主體性貫穿於整個翻譯過程之中:原文選擇、原文理解和譯文表達。關於譯者在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的主體性問題,鄭振鐸結合自身翻譯實踐與理論研究進行深入探討,提出了頗有見地的觀點,端正了當時的翻譯方向,並形成其翻譯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出特殊時期的特殊意義。
  • 國學經典《增廣賢文》拼音版+譯文
    【譯文】救一條性命,勝過建造七層佛塔。城【chénɡ】門【mén】失【shī】火【huǒ】,殃【yānɡ】及【jí】池【chí】魚【yú】。【譯文】城門著火了,人們從護城河裡取水撲救,河中的魚因缺水而遭殃。
  • 《守弱學》原文及譯文
    【譯文】人世間的強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強者為尊,不敬則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譯文】強者為尊,不敬重他們就會遭來禍害。生存的第一準則,是要有自知之明。君子不懼死,而畏無禮。小人可欺天,而避實禍。【譯文】掩飾弱者身份的人,便會永遠是弱者。君子不恐懼死亡,而害怕失去禮節。小人可以欺瞞上天,卻能躲避實際的災禍。
  • 《千字文》全文帶拼音譯文
    【譯文】雲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裡露水遇冷就凝結成霜。黃金產在金沙江,玉石出在崑崙山崗。jiàn劍hào號jù巨què闕 ,zhū珠chēng稱yè夜guāng光 。guǒ果zhēn珍lǐ李nài柰 ,cài菜zhòng重jiè芥jiāng姜 。【譯文】最鋒利的寶劍叫「巨闕」,最貴重的明珠叫「夜光」。
  • 《弟子規.泛愛眾》注釋及譯文
    【譯文】只要是人,都應該相親相愛,因為都是一個天底下的人,同是一個地上的人。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譯文】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人們敬重他的德行,而非他的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人們佩服他的是他的能力,而不是他會說大話。
  • 紀德:激越的精神 深邃的思想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位法國經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四部重要作品,這是國內首次以單行本形式成系列推出紀德作品。 《地糧》、《偽幣製造者》、《窄門》、《梵蒂岡地窖》,[法]安德烈·紀德著,盛澄華、桂裕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
  • 《孫子兵法》全文及譯文【傳承收藏版】
    【譯文】應該以五個方面的情實為綱,通過具體比較雙方的基本條件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所謂"道",就是從政治上使民眾與君主的思想一致,這樣,民眾就能與君主同生死共患難,誓死效命,毫無二心。所謂"天",就是氣候的陰晴、寒暑、四季節令的更替規律等。所謂"地",就是指行程的遠近、地勢的險峻或平易,戰地的廣狹,是死地還是生地等。
  • 中國古典軍事文化著作《孫子兵法》原文、注釋、譯文(始計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孫子兵法·始計篇【原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譯文】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是關係民眾生死的所在,是決定國家存亡的途徑,不能不認真加以考察、研究。
  • 上海譯文四十周年|一家出版社與中國人閱讀生活的四十年
    成立於1978年的上海譯文出版社今年迎來了四十周年生日。本次回顧展以譯文社40年發展歷程為主軸,分為「創立」、「繁榮」、「堅守」和「融合」四個主題,全面展現上海譯文出版社改革開放同步,從文化復甦到繁榮發展,從努力打造譯文品牌到積極探索轉型之路,從經典傳承到網際網路+的創新融合的奮鬥歷程,參觀者還將看到譯文社籤訂的第一份國外圖書出版權協議、陸谷孫主編「英漢大」記錄的工作日記等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