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德:激越的精神 深邃的思想

2021-01-16 科學網

 

紀德是法國偉大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思想家。在上世紀40年代,中國文壇曾掀起「紀德熱」,從張若名到卞之琳再到盛澄華,他們幾乎是爭先恐後地對紀德的作品進行翻譯、研究。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位法國經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四部重要作品,這是國內首次以單行本形式成系列推出紀德作品。

 

《地糧》、《偽幣製造者》、《窄門》、《梵蒂岡地窖》,[法]安德烈·紀德著,盛澄華、桂裕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

安德烈·紀德

□本報記者 鍾華

 

讓-保羅·薩特這樣評價紀德:

 

「他為我們活過一生,我們只要讀他的作品便能重活一次。紀德是不可替代的榜樣,因為他選擇了變成他自身的真理……近三十年的法國思想,不管它願意不願意,也不管它另以馬克思、黑格爾或克爾凱郭爾為坐標,它也應該參照紀德來定位。」

 

紀德的思想深深影響了薩特、加繆等思想家、文學家,他們都曾將紀德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

 

在中國,他的思想回聲也從未消失過。在上世紀40年代,中國文壇曾掀起「紀德熱」,從張若名到卞之琳再到盛澄華,他們幾乎是爭先恐後地對紀德的作品進行翻譯、研究。而上世紀80年代一部在文壇掀起軒然大波的小說《無主題變奏》中,主人公——一個不求上進、拒絕社會現實、對任何事情都心不在焉的迷惘青年,卻總是在讀《偽幣製造者》。而《偽幣製造者》正是紀德的代表作之一。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位法國經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四部重要作品《地糧》、《偽幣製造者》、《窄門》、《梵蒂岡地窖》。這是國內首次以單行本形式成系列推出紀德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譯本為著名翻譯家盛澄華和桂裕芳的名譯作品。尤其是盛澄華的譯本《地糧》,不僅具有難以超越的權威性,而且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幾乎從未再版,早已屬於稀缺珍本。

 

最複雜、最令人費解的作家

 

安德烈·紀德(1869~1951)出生於巴黎,1891年發表第一部小說,開始了寫作生涯。1909年他參與創辦著名的《新法蘭西評論》,在他的領導和影響下,名家輩出,如普魯斯特、克洛代爾、瓦雷裡以至莫裡亞克、羅曼、杜阿梅爾、聖泰克絮佩裡等人,無一不是該雜誌的中堅分子或撰稿人。1947年紀德以代表作《田園交響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寫道:「為了他廣泛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並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作為現代西方文學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紀德廣泛關注宗教、愛情、家庭、性、政治等各類問題,熱烈歌吟解放與自由,以赤誠之心去擔當人性中的最大可能。他是時代的見證人,更是時代的創造者。同時,紀德也稱得上20世紀最複雜、最具爭議、最令人費解的作家之一。他的「縱情」、他的「顛覆」,曾一度使他「聲名狼藉」;但另一方面,他內心中同樣真摯的是一種對於「神聖生活」的需要的肯定。他對同性戀的辯護、在道德倫理上的特別主張至今仍是人們關注和討論的焦點。

 

紀德作品中飽含著的對生命的激情以及對於「自由」等命題的深邃思考,定能夠引起那些自我意識正在覺醒、對人生困惑有初步的體會的年輕讀者的強烈共鳴,這也正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這一系列作品的原因。法蘭西學院院士程抱一曾說,紀德和一個中國人說話就像這個回頭的浪子在和弟弟懇切暢談,勸告他要從心底汲取自身的能源,找回熱忱。而這便也能夠解釋,在上世紀40年代,葉靈鳳、卞之琳、盛澄華等人為什麼如此傾力推薦、介紹紀德及其作品。

 

紀德藝術與思想的內核

 

「如果說卞之琳對紀德的譯介與接受具有某種互動特色,那麼盛澄華同紀德的精神交流和他對紀德的研究則為中國學者選擇紀德、理解紀德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鈞說,「從1934年在清華研究院讀研究生期間開始接觸紀德起,盛澄華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潛心於與紀德的精神交流之中:潛心讀紀德,譯紀德,悉心領悟紀德的思想藝術精髓,全面研究紀德。」

 

盛澄華是國內最早研究紀德的權威專家,他留學法國時與紀德有很深的交往。盛澄華不僅多次當面向紀德請教,還有不少通信往來。

 

「在對紀德長達十餘年的研讀、翻譯和思考中,盛澄華寫下了一系列文章。在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盛澄華將他主要的研究心得匯集成書,取名《紀德研究》。」許鈞說,「對『不安定中的安定』和『矛盾中的平衡』的追求,構成了紀德思想與藝術內核的獨特因素。在對立中尋找平衡,也正由此得到發展。面對『藝術的真理』和『生活的真理』這兩種互不相讓的真理,紀德所追求的是『協調與平衡』。『多變』與『一貫』,不安定與執著,矛盾與平衡,在盛澄華看來,正是這種種豐富而深刻的對立性和紀德對其深刻的把握,構成了紀德藝術與思想的內核。」

 

紀德創作的三個階段

 

許鈞介紹,在《紀德藝術與思想的演進》一文中,盛澄華以紀德的創作為依據,將其思想與藝術的演進分為相對獨立但又相互影響的三個階段:由《凡爾德手冊》至《地糧》的創作,是「紀德演進中的第一個階段,也即自我解放的階段」;而《窄門》、《梵蒂岡地窖》、《哥麗童》、《如果麥子不死》等作品的問世標誌著演進的第二階段,即「對生活的批判與檢討」的階段,要回答的是人「自我解放」了,「自由了又怎麼樣」這一本質問題;而《偽幣製造者》則代表著紀德進入了其思想與藝術演進的第三個階段,即「動力平衡」階段。

 

因此,此次出版的系列作品不僅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紀德最重要的代表作,更是讀者進入紀德世界、解讀這樣一個矛盾而多變的存在的必讀書目。

 

陳丹青推崇備至的作家、畫家木心將紀德視作自己「一生之友」, 木心曾說:「能在我的文章中看到紀德的身影,真是高明。我曾苦學法文,就為了想去巴黎晉訪紀德,後來噩耗驟至,我大哭一場,此心絕矣,而漂流各地,總是帶著《地糧》,此番歸國,亦不忘將此書納入行囊。」

 

激越精神中的困惑與反抗

 

《地糧》是紀德遊歷北非和義大利之後,以抒情方式,糅合傳統的短詩、頌歌、旋曲等形式寫成的一連串富有詩意的斷想。此書可謂紀德本人最激越的精神獨白,被奉為「不安的一代人的《聖經》」。紀德以假想的導師美那爾克對其弟子奈帶奈藹進行教誨的方式,熱烈地歌吟「解放」與「自由」、「愛」與「熱誠」,要人們將自己投入到新的事物中,摒棄倫理道德的束縛,盡其本能地享受生活、認識自我和世界,我們生命的每一瞬間才能集中起某種特殊的不可追憶的幸福。無怪乎木心如此青睞《地糧》,而法國總統密特朗也將該書奉為他的生活準則、行動指南。

 

作家餘華在一次文學講演中說:「很多年以前,剛認識馬原的時候,聽他說有一本叫《窄門》的書,於是找他借來看。我看完之後渾身都在發抖,我想,這輩子要是能寫這麼一本書我就心滿意足了。」《窄門》是紀德的成名作。它敘述了一個充滿了宗教情緒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故事,兩個相愛的年輕人精神交融而形骸相隔,最後女主人公為了使她的愛人能夠更加自由地到達天國彼岸而拒絕對方,並忍受了可怕的孤獨。這部小說滲透著紀德的親身經歷,讓人不由得聯想到他與夫人瑪德萊娜糾結纏繞的關係,書中紀德所表現出的純潔的熱情以及他那充滿無限辛酸滋味的愛情令人動容。

 

「在靈與肉,生活與藝術,表現與克制,個人與社會,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基督與基督教,上帝與魔鬼無數對立性因素的探求中紀德獲得了他思想與作品的力量,紀德以他最個人性的寫作而完成了一個最高的人性的作家。而這人性感與平衡感最透徹的表現實莫過於《偽幣製造者》。」盛澄華曾這些寫道,而《偽幣製造者》在紀德全部作品中佔據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以篇幅論,這是紀德作品中最長的譯本;以類型論,這是至今紀德筆下唯一的一本長篇小說;以寫作時代論,這是紀德最成熟時期的產物。它代表了作為思想家與藝術家的紀德的最高、最總和性的表現。小說真實地記錄下了年輕人的困惑、疑問與反抗,記錄下他們如何在道德沉淪價值失落的社會裡不斷摸索,又不斷迷失。

 

而《梵蒂岡地窖》是一部諷刺性作品,故事圍繞一夥歹徒劫掠財富的陰謀展開,被譽為紀德個人在表現上最大膽最獨特的一本作品。如果說紀德借《窄門》成名,那真正傳導「紀德思想」而使之具體化,普遍化的,則是由《梵蒂岡地窖》一書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代所產生的影響開始。書中人物蓬勃的青春、超脫的性格,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戰後一代彷徨中的青年。

 

紀德在給盛澄華的一封信中曾寫道:「我保存著我們相識以來你的全部信札……我多麼對你感激:因你的誘導,使我在青年學生群中獲得新的友誼。」更不知有多少青年學生因之而開啟一扇看待世界的窗口。而這友誼、這啟迪,也必會因這些著作而源遠流長,代代不絕。

 

《科學時報》 (2010-7-22 B1 讀書周刊)

相關焦點

  • 讀紀德的一種方式
    小紀德11歲時,父親去世了,從此,紀德處於母親嚴苛戒律的教導之下,這與父親早年賦予他的自由主義傾向形成了劇烈衝突,紀德終生都在撕裂中不斷重建自我,應該如何尋找出路?  紀德熱愛讀書,喜歡寫日記。根據譯者劉錚在《紀德讀書日記》後記所言,紀德的日記,現存者起於1889年,當時他二十歲,終於1949年,當時他已逾八十。
  • 《紀德讀書日記》是一部小冊子,可是閱讀過程中為何越讀越厚?
    小紀德11歲時,父親去世了,從此,紀德處於母親嚴苛戒律的教導之下,這與父親早年賦予他的自由主義傾向形成了劇烈衝突,紀德終生都在撕裂中不斷重建自我,應該如何尋找出路?紀德熱愛讀書,喜歡寫日記。根據譯者劉錚在《紀德讀書日記》後記所言,紀德的日記,現存者起於1889年,當時他二十歲,終於1949年,當時他已逾八十。
  • 愛卻未愛,得卻未得,讀安德烈·紀德《窄門》有感
    在《窄門》中,紀德將愛情中的神秘主義體驗推向極致,講述了一段純潔炙熱、卻又含著無邊孤寂和無限心酸滋味的愛情故事。安德烈·紀德《窄門》是一個愛情和自由難以協調的悲劇。阿莉莎和傑羅姆的愛情是一種對個性自由衝突的表達。
  • 讀紀德《田園交響曲》:關於自我欺瞞的人性故事
    「他(紀德)之所以愛用第一人稱寫作,因為構成他小說材料的都是一些所謂『內在的景致』(Paysages intérieurs),一些在他內心中相互掙扎,相互衝突的思想,所以如用客觀的手法,他無從把握他所創造的人物的錯綜性——每一人物也就是他自己無數部分的化身,但小說中的人物雖以第一人稱出現,而小說的作者對這無數的『我』卻只採取一種旁觀的態度,這也就是所以使紀德說這些都是他帶有諷刺性,批評性的作品,而這也正是所以使紀德小說表面的坦直與單純恰恰形成它們內部的曲折
  • 他用小說模仿巴赫丨紀德《偽幣製造者》與《賦格的藝術》(BWV1080)
    另外,作者從自己的生活中吸取養料,如紀德於一九一七至一九一九年期間有交往的阿萊格雷牧師的家庭成為弗代爾家庭的原型,牧師的兒子即紀德的同性戀男友馬克成為奧利維埃的原型。帕薩旺是法國作家科克託的漫畫像;保羅-昂布魯瓦茲的原型是法國詩人保羅•瓦萊裡;給鮑裡斯治病的精神分析醫生索弗羅尼斯卡的原型則是紀德在一九二一年認識的索科爾尼茨卡大夫。作者還使用了他目睹的場景,如喬治竊書。
  • 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棲息地之間,隔著我整整一生——安德烈·紀德
    ——紀德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棲息地之間,隔著我整整一生。——紀德 《紀德日記》我終於感到,我們之間的全部通信只是一個大大的幻影,我們每個人只是在給自己寫信,我深刻地愛著你,但卻絕望地承認,當你遠離我時,我愛你更深。——紀德 《窄門》關鍵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的所見。
  • 黃恩鵬 | 世界散文詩:在思想的隱喻裡展開或釋放(四)
    他認為,心靈是永恆不敗的精神領地,在這個精神領地裡,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君主。安德烈·紀德的《大地的糧食》是相對於《聖經》中的「天糧」或「神糧」而言的。主題的先入定調便有了慈憫眾生的意味:《福音書·約翰福音》中耶穌這樣對眾人說:「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由此,我讀到的是一種博大的關愛眾生之音擲地而起。那麼這「大地的糧食」普澤之精神性質就十分明顯了。
  • 紀德《窄門》:愛而不得,只因我無力對抗上帝把守的幸福之門
    清教徒的精神理念是必須禁慾和節儉。當兩個彼此摯愛的人,得到了周圍所有親朋好友的支持,沒有任何家庭地位或是權勢的幹擾,卻因為宗教信仰,在無限遺憾和孤寂的日子裡,只能任由愛而不得的思慮向死亡蔓延。這是宗教信仰帶給他們的結局,是時代背景下的愛情悲劇。要理解《窄門》必須重點介紹本書作者—安德烈·紀德。
  • 華晨宇分享巡演海報,一如既往的火星紅,思想深邃的少年
    就是因為他所創作的一些曲目都是有著獨特的元素在裡面的,在現在的市場上很少有人能夠和他風格一致,所以他自成一派成為了尤為燃的少年,讓不少人覺得他的曲目裡面有尤為深的意味,在他出道這麼多年裡面,當初的他創作並不是這麼的出格,也並不是這麼的優秀,到現在能夠創作出來比較深刻的作品,小編認為他一直在改變,也一直在把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夠把自己的巡演開一場又一場,甚至到場場爆滿的熱烈情況吧,小編覺得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應該得到的
  •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論——論《悲劇的誕生》中的美學思想
    摘要:日神和酒神是尼採美學思想中一對核心概念, 本文闡述了尼採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產生的淵源, 重點分析了在《悲劇的誕生》中尼採賦予日神酒神新的文化內涵, 以及兩種衝動在悲劇誕生中所起的作用, 進而探討尼採對叔本華思想的繼承與創新。
  • 豪邁之情 激越之聲
    這類詩篇鮮明地突出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主題,熱情謳歌了古代戍邊將士立志報國、建功邊陲的戰鬥精神。時至今日,當我們再次閱讀那些慷慨激昂的邊塞詩時,依然會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王昌齡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出塞》是他早年赴西域時所作的一首七言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非遺廣東|「低回激越」——粵曲星腔
    她以曲不離口的藝術追求和廣納博採的創造精神,在短暫的人生中形成了個性鮮明、風格獨特、自成一體的唱腔,後人以她的藝名而尊稱為「星腔」。星腔在傳統粵曲行腔的基礎上,既廣泛吸收粵語地區民間木魚、龍舟、南音說唱的長處,又注意吸納粵謳和喃嘸腔、盲公腔等的唱法入腔,還善於從外國音樂中吸取可以融入自己唱腔的音調和節奏,形成與眾不同的演唱特點。
  • 諾貝爾文學獎書籍《窄門》:禁欲主義的精神戀愛會帶給人幸福嗎?
    這本書的作者安德烈紀德在1947年就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往往呈現了人性的各種問題和心理變化,以及表達了他對真理無畏的熱愛,從《背德者》到《人間食糧》再到這部《窄門》,每一本都在刷新我心中的排名節節攀升。
  • 漢調桄桄:唱腔兼顧了高亢激越與優雅柔和之美
    漢調桄桄的唱腔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有陝南地方音樂優雅柔和之美。 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洋縣一帶的秦腔藝人借用當地的方言、山歌、小調等,豐富了原來的唱腔曲調,使老秦腔的音調、風格不再像秦腔那樣高昂激越,那樣強烈急促,而變得柔和細膩、纏綿悠揚,自此形成了漢調桄桄這個富有地方特色的劇種。
  • 孫立新:一位有著深邃歷史情懷的畫家
    努力在宏揚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探索新時期軍事題材繪畫的藝術創新,追求藝術思想與表現語言的有機結合,藝術社會性與自我藝術個性的統一。——範迪安孫立新具有腳踏實地、真誠樸素的思想品質。改革開放的文化條件和中國油畫的時代發展激勵著他對油畫藝術充滿熱忱與理想,由此建立起穩定的藝術目標,認真研究前人的油畫經驗和虛心接受師長的藝術指導。
  • 十部思想深邃又好看的經典電影
    面具下的是人還是思想?不管你是喜歡哲學,政治,這部影片都能引起你的思考。
  • 柯華慶 理性之思想 自主之精神 ( 上篇 )
    (李慎之:《「獨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論思想家陳寅恪》,載《炎黃春秋》2000年第2期)王元化不僅自身信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且將「五四」最為重要的思想遺產總結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王元化:《我在不斷地進行反思》,載《我與八十年代》,三聯書店,2011年)所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僅僅是陳寅恪的個人自由問題,而屬於可以自由討論的公共話題,我們對此有分析的必要。
  • 15位哲學家語錄,讓思想更深邃
    ——我們必讀洛克的重要原因(點擊購買洛克的自由主義奠基之作)1711.4.26~1776.8.25,英國哲學家1、恨也罷,愛也罷,思想、感覺、觀察也罷,無非都是在領悟。2、當我們專注地研究人類生活的空虛,並考慮榮華富貴空幻無常時,也許我們正在阿諛逢迎自己懶惰的天性。
  • 重視高雅藝術的思想教育價值
    闡釋高雅藝術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僅有助於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推動高雅藝術的繁榮昌盛,也有助於我們增進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係系列重要論述的認識。 高雅藝術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練。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高雅藝術則是有著非凡的精神高度、深刻的文化內涵、高尚的情趣格調之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