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德讀書日記》是一部小冊子,可是閱讀過程中為何越讀越厚?

2020-12-24 海右讀書

安德烈·紀德(1869-1951),生於巴黎,父親是法學家,為人平易隨和,讀書興趣廣泛,培養了兒子的文學愛好;母親出身於魯昂的名門望族,篤信天主,嚴肅古板。小紀德11歲時,父親去世了,從此,紀德處於母親嚴苛戒律的教導之下,這與父親早年賦予他的自由主義傾向形成了劇烈衝突,紀德終生都在撕裂中不斷重建自我,應該如何尋找出路?

紀德熱愛讀書,喜歡寫日記。根據譯者劉錚在《紀德讀書日記》後記所言,紀德的日記,現存者起於1889年,當時他二十歲,終於1949年,當時他已逾八十。法國「七星文庫」在1951年曾經出版兩卷本的紀德《日記》,去除各種附錄不算,僅主體的日記部分,就達1600多頁。工程浩繁,可想而知。精選日記的讀書部分,不啻於一項好的減負。

紀德的生活與書籍密不可分。《紀德讀書日記》給人的印象,首先就是一位讀書人對書發自肺腑的熱愛。得到一本好書,就無比喜悅,因故無法參加拍賣,是多麼沮喪啊,竟然在外出時不小心弄丟了書,太遺憾了,後來找到了,真開心啊。讀書人的情緒,總是被書牽引,起起落落,當感情和思想浸淫在書中,靈魂就獲得了解放,可以徜徉世間,遨遊古今,見識各種事物,與不同的人交流對話。

紀德酷愛大自然,在觀察一些動物、植物的自然現象時,常常流連忘返。他帶著濃厚的興趣讀了法布爾談蠍子習性的篇章,他說自己將很樂意為此寫序,紀德認為,在自然中探尋,學到的東西,要比在小說敘事裡學到的多,儘管他起初吐槽《昆蟲記》的文筆平庸,但他很快就愛上了博物學那種細緻的、緩慢的行文節奏。

紀德從幼年起就從《聖經》裡尋找力量。從《福音》出發,覓得它的響應。紀德那麼喜愛陀思妥耶夫斯基,部分緣故於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之後,依靠《福音》獲得拯救,自我拷問,陀氏作品容納了與己身相反的對立性,包涵無限的可能。紀德以「欽佩到難以承受」來形容讀《群魔》的感覺,「吃驚於對話、敘事與思想相遇的方式」。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紀德或許發現了某種精神上的親屬關係和文學上的相知相契。

紀德記錄閱讀感受:歌德、梅裡美、孟德斯鳩、帕斯卡爾、斯威夫特……一己之讀,意趣盎然。比如,紀德形容雷茲紅衣主教《回憶錄》的風格是「用腳跟走路」,意指矯揉、狹隘。實在精妙。對於龔古爾兄弟、王爾德、安德烈·莫洛亞等人,紀德的看法都是極有意思的。在紀德所處的時代,在紀德所處的位置,紀德與他同時代人的交往,以及他們對於閱讀、創作的看法,是日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極有價值的文學史材料。

在紀德的創作中,道德、心理與藝術三方面是永遠分不開的。詩、音樂、愛與形而上,構成了紀德作品的抽象內核。紀德深受當時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他以熱烈的抒情方式歌頌《馬爾多羅之歌》是讓他興奮到狂熱程度的東西,讓他對自己寫的東西感覺羞恥,也對一切僅僅是文化的產物感覺羞恥。在這裡,紀德不由自主地流露深切的矛盾與痛苦。

1916年1月,由於友人吉翁昄依天主教,紀德經歷了一次嚴重的信仰危機。他在日記裡不斷抄錄《福音》的句子,重讀波舒哀《諸啟示》、費訥隆《心靈書簡》等書籍。他寫道:「我身體裡的一切都在要求重組、重振、重新改造。我一直苦苦與之搏鬥的,就是我感官的貪求。……那種習慣是如此根深蒂固,讓我自己常常疑心在沒有外力襄助的情況下能否逃脫。」這次信仰危機與他對生活的理念以及與少年時代精神鎖鏈實現決裂的願望是分不開的。閱讀在多大程度上,成為紀德的精神支柱呢?也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下,稍後,在3月,紀德說他重新寫起了回憶錄(後來成書的《如果種子不死》)。

《紀德讀書日記》是一部小冊子,可是,你可能會越讀越厚,越讀越慢。在這個閱讀的過程裡,我們會逐漸發現一個多層次的心靈,也會發現與這個世界相遇的更多可能。

作者:林頤

相關焦點

  • 讀紀德的一種方式
    小紀德11歲時,父親去世了,從此,紀德處於母親嚴苛戒律的教導之下,這與父親早年賦予他的自由主義傾向形成了劇烈衝突,紀德終生都在撕裂中不斷重建自我,應該如何尋找出路?  紀德熱愛讀書,喜歡寫日記。根據譯者劉錚在《紀德讀書日記》後記所言,紀德的日記,現存者起於1889年,當時他二十歲,終於1949年,當時他已逾八十。
  • 黃顯功:蔡元培為何要刪改《越縵堂日記》
    李慈銘在洋洋數百萬言的日記中,對朝廷政事、文史考訂、詩文著述、日常生活、人物月旦等皆有詳說,論事評人往往率性直言,特別是讀書心得所記內容尤為豐富,歷來受人推崇。《清史稿》曾有評論:「慈銘為文沉博絕麗,詩尤工,自成一家。性狷介,又口多雌黃。服其學者好之,憎其口者惡之。日有課記,每讀一書,必求其所蓄之深淺,致力之先後,而評騭之,務得其當,後進翕然大服。」
  • 蘇珊·桑塔格30歲前的閱讀清單
    桑塔格14歲到30歲的日記,差不多就是一厚本閱讀清單,比如1948年12月19日,15歲的桑塔格寫道:有這麼多的書、劇本和故事我得看——以下只是其中一些:《偽幣製造者》——紀德《背德者》——同上《梵蒂岡地窖》——同上《柯裡登》——紀德《柏油》——舍伍德·安德烈
  • 愛卻未愛,得卻未得,讀安德烈·紀德《窄門》有感
    在《窄門》中,紀德將愛情中的神秘主義體驗推向極致,講述了一段純潔炙熱、卻又含著無邊孤寂和無限心酸滋味的愛情故事。安德烈·紀德《窄門》是一個愛情和自由難以協調的悲劇。阿莉莎和傑羅姆的愛情是一種對個性自由衝突的表達。
  • 讀紀德《田園交響曲》:關於自我欺瞞的人性故事
    盛澄華指出:  紀德作品中的人物差不多都作著一種不斷的內心分析。這裡個人顯明地被分置在兩個壁壘:一方面是動作著的我,而另一方面是在觀察與判斷的我,所以紀德的作品很多都用日記體寫成,因為只有這體裁最適宜於內心生活的分析。
  • 讀書的時候,內容很無聊,讀不下去?3個方法幫你走出閱讀困境
    看書的時候,一旦覺得內容很無聊,或者難理解,大象就會不開心,並且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影響我們的閱讀興致,阻礙我們保持良好的狀態繼續閱讀。當我們覺得一本書很無聊的時候,越是繼續堅持讀它,大象就越不開心,對閱讀產生的負面情緒就越多,不利於我們閱讀習慣的養成。
  • 楊照:越年輕的朋友 越應該多讀「讀不懂的書」
    武漢正打造讀書之城,他的「講書」經驗讓記者感覺相當好奇。  250塊錢聽一部經典  讀+:《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是您在誠品講堂的講義嗎?  楊照:我從2005年在誠品講堂開了一個課程,叫「現代經典細讀」,這部分講題後來陸續整理出來。在臺灣出了5本,大陸是第一次引進這部分的內容。
  • 李慈銘與《越縵堂日記》
    現在,清季的學者們說了,執金吾可以不當,但是,李慈銘的日記不可以不讀。雖然這話有些誇張,但諸多史料均如此這般描述,你不能不信。可是,用現在某些人的話說,日記是私人生活記錄,很私秘的內容,怎麼能讓人家看,還爭相傳抄呢!但事實就是如此。據記載,李慈銘在世時,非常注意保存自己的日記。
  • 讀書,讀書,還是讀書!
    查理芒說:我回顧一生,遇到無數各行各業的精英,沒有一個人是不閱讀的——一個都沒有。書山有路勤為徑,一本好書匯集了一位精英人士的思想精髓,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高人對話。2021年1月6日我在石家莊宅居,既然不能出去,不妨靜下心來,找一本書讀。
  • 如何練就厚臉皮呢?5個小技巧讓你越挑戰,臉皮越厚
    有幾個小技巧助力你練就厚臉皮。1.臉皮厚是練出來的首先你要明白的是臉皮厚是一件對自己有利的事,不要覺得面子重要,記住往往臉皮越厚的人,他的生活越好,面子是自己掙的。所以說「越不要臉」其實越有臉。2.閱讀閱讀書籍,你會發現其實越不要臉你越能成功,如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你無法否認他就是蓋世梟雄,歷史就是以成敗來論英雄的,成王敗寇自古就是如此,所以你要學習那些成功人士如何去厚著臉皮。
  • 紀德:激越的精神 深邃的思想
    ,我們只要讀他的作品便能重活一次。在上世紀40年代,中國文壇曾掀起「紀德熱」,從張若名到卞之琳再到盛澄華,他們幾乎是爭先恐後地對紀德的作品進行翻譯、研究。而上世紀80年代一部在文壇掀起軒然大波的小說《無主題變奏》中,主人公——一個不求上進、拒絕社會現實、對任何事情都心不在焉的迷惘青年,卻總是在讀《偽幣製造者》。而《偽幣製造者》正是紀德的代表作之一。
  • 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棲息地之間,隔著我整整一生——安德烈·紀德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隨便哪種未來"——安德烈·紀德 《人間食糧》離你越遠,我愛你越深。現在我不禁叩問自己,我所期望的究竟是幸福,還是走向幸福的過程。——紀德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棲息地之間,隔著我整整一生。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只要一個人,能做到「心無所住」,真正開悟,只是遲早的事。要想做到心無所住,就需要多讀此經,多理解此經中關於修行的經典名句。今天,就由本文為大家帶來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第一句: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作為修行的人,首先就要明白,如來對於修行的人,從來都是以「善」當頭,從來不計任何代價。
  • 沒有黃金屋,為何要讀書?
    大學畢業也難找工作,找到也才幾千塊一個月,讀書的本錢要四五年才能掙回來,太虧。」不能說這個父親的觀念小眾,他說的某種程度上是事實。 妹子說:「父親很愛我,但我讀書就是不想成為他那樣的人。讀大學也許是虧本的,可是我讀書只是為了自己更有修養、更有層次,人活著總要有點精神追求吧。」
  • ...萬裡·閱讀有你】韓家園林業局啟明星讀書交流會體會文章賞析(一)
    在全民閱讀活動中,韓家園林業局以啟明星讀書交流會為載體,全力打造特色閱讀品牌,組織讀書會成員認真開展閱讀,並對閱讀的書籍進行推薦
  • 【讀書筆記】一部神魔小說 一段魔怔經歷——記素讀《西遊記》
    不像讀書,一邊勾畫,一邊批註,一邊總結,前翻後倒,很是死腦細胞,不曾想,越讀興致越濃,每天的閱讀內容不斷增加,三兩回到五、六回,尤其下部的時間更快,八天的樣子吧,晚上和凌晨的時間都交付與它,這一部讓我也跟著魔怔了的神魔小說——《西遊記》。時至今日,上下部,一百回的《西遊記》,我基本已經「原生態」讀完,可是電視劇,續集還有8集的樣子才結束。
  • 館長日記:將閱讀當成餐後甜點,以興趣作為讀書的指南針
    閱讀開始,我讓大家先選擇一篇自己喜歡的篇目,讀給大家聽,然後請他們複述故事,並提出一些問題。俊松選擇的篇目是《火燒博望坡》,為了讓大家更加投入到書中的世界。我讓孩子們分為了兩個陣營,一方是劉軍,一方是曹軍,這個仗要怎麼打。孩子們爭的熱火朝天,恨不得化身為三國猛將,指點戰場。
  • 柳向春︱讀《陳乃乾日記》筆記三則
    因此之故,陳乃乾日記中所言,很有可能,就是此本。《越縵堂讀書記》《越縵堂讀書記》,李慈銘著,中華書局2006年出版李慈銘可謂是清末一大讀書家,其所作《越縵堂日記》1920年影印出版之後,便被視作文獻富礦,有多人曾從此試圖窺見李氏讀書要領。
  • 隱形眼鏡是不是度數越高鏡片越厚?
    一般佩戴框架眼鏡,度數越高鏡片就越厚,那麼隱形眼鏡也是如此嗎?是不是度數太高的隱形眼鏡戴起來就不舒服了呢?隱形眼鏡的中心厚度可分為超薄型、標準型和厚型,它會隨著度數的變化而產生變化,度數高的話,鏡片確實會更厚一些。不過,因度數而增加的厚度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並不會對佩戴的感受產生什麼影響。
  • 銷售生存法則:臉皮越厚的人,越能混得風生水起,別不信!
    銷售生存法則:臉皮越厚的人,越能混得風生水起,別不信!在這個競爭力比較激烈的社會上,如果你是一個銷售人員的話,那麼勢必是要看你的業績有多高了。業績越高,代表你的能力越強,在公司裡有著更高的地位。其實,銷售行業一直有著一個生存法則,也就是臉皮越厚的人,越能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不要覺得不可能,你可以在現實生活去觀察以下提出的三方面內容。1.臉皮厚代表社交能力強臉皮厚的人其實都是比較會社交的,也就是人脈資源是極其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