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鈞: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 總序

2020-12-22 騰訊網

考察中華文化發展與演變的歷史,我們會清楚地看到翻譯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梁啓超在談及佛經翻譯時曾有過一段很深刻的論述:「凡一民族之文化,其容納性愈富者,其增展力愈強,此定理也。我民族對於外來文化之容納性,惟佛學輸入時代最能發揮。故不惟思想界生莫大之變化,即文學界亦然。」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以梁啓超的這一觀點去審視五四運動前後的翻譯,我們會有更多的發現。五四運動前後,通過翻譯這條開放之路,中國的有識之士得以了解域外的新思潮、新觀念,使走出封閉的自我有了可能。在中國,無論是在五四運動這一思想運動中,還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翻譯活動都顯示出了獨特的活力。其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就在於通過敞開自身,以他者為明鏡,進一步解放自己,認識自己,改造自己,豐富自己,恰如周桂笙所言,經由翻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收「相互發明之效」。如果打開視野,以歷史發展的眼光,從精神深處去探尋五四運動前後的翻譯,我們會看到,翻譯不是盲目的,而是在自覺地、不斷地拓展思想的疆界。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我們發現,在20世紀初,中國對社會主義思潮有著持續不斷的譯介,而這種譯介活動,對社會主義學說、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實踐的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看來,從社會主義思想的翻譯,到馬克思主義的譯介,再到結合中國的社會和革命實踐之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一條思想疆域的拓展之路,更是一條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創造之路。

開放的精神與創造的力量,構成了我們認識翻譯、理解翻譯的兩個基點。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中國的翻譯史,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互學互鑑的歷史,也是一部中外思想不斷拓展、不斷創新、不斷豐富的歷史。而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一位位偉大的翻譯家,不僅僅以他們精心闡釋、用心傳譯的文本為國人打開異域的世界,引入新思想、新觀念,更以他們的開放性與先鋒性,在中外思想、文化、文學交流史上立下了一個個具有引領價值的精神坐標。

對於翻譯之功,我們都知道季羨林先生有過精闢的論述。確實如他所言,中華文化之所以能永葆青春,「翻譯之為用大矣哉」。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翻譯高潮,都會生發社會、文化、思想之變。佛經翻譯,深刻影響了國人的精神生活,豐富了中國的語言,也拓寬了中國的文學創作之路,在這方面,鳩摩羅什、玄奘功不可沒。西學東漸,開闢了新的思想之路;五四運動前後的翻譯,更是在思想、語言、文學、文化各個層面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嚴復的翻譯之於思想、林紓的翻譯之於文學的作用無須贅言,而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其翻譯動機、翻譯立場、翻譯選擇和翻譯方法,與其文學主張、文化革新思想別無二致,其翻譯起著先鋒性的作用,引導著廣大民眾掌握新語言、接受新思想、表達自己的精神訴求。這條道路,是通向民主的道路,也是人民大眾藉助掌握的新語言創造新文化、新思想的道路。

回望中國的翻譯歷史,陳望道的《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傅雷的文學翻譯,朱生豪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一位位偉大的翻譯家創造了經典,更創造了永恆的精神價值。基於這樣的認識,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為弘揚翻譯精神,促進中外文明互學互鑑,鄭重推出「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以我之見,向偉大的翻譯家致敬的最好方式莫過於(重)讀他們的經典譯文,而弘揚翻譯家精神的最好方式也莫過於對其進行研究,通過他們的代表性譯文進入其精神世界。鑑於此,「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有著明確的追求:展現中華翻譯家的經典譯文,塑造中華翻譯家的精神形象,深化翻譯之本質的認識。該文庫為開放性文庫,入選對象係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的翻譯家,每位翻譯家獨立成卷。每卷的內容主要分三大部分:一為學術性導言,梳理翻譯家的翻譯歷程,聚焦其翻譯思想、譯事特點與翻譯貢獻,並扼要說明譯文遴選的原則;二為代表性譯文選編,篇幅較長的摘選其中的部分譯文;三為翻譯家的譯事年表。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更加真實地再現翻譯家的翻譯歷程和語言的發展軌跡,我們選編代表性譯文時會儘可能保持其歷史風貌,原本譯文中有些字詞的書寫、詞語的搭配、語句的表達,也許與今日的要求不盡相同,但保留原貌更有助於讀者了解彼時的文化,對於歷史文獻的存留也有特殊的意義。相信讀者朋友能理解我們的用心,樂於讀到兼具歷史價值與新時代意義的翻譯珍本。

許 鈞

2019年夏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

參考文獻:

梁啓超.翻譯文學與佛典//羅新璋.翻譯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63.

陳福康.中國譯學理論史稿.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162.

附:目前已經出版的六卷封面信息,另有30卷已在編撰中,計劃出版80卷。

作者簡介

許鈞,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館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翻譯學與法國文學。

文獻來源:推送已獲作者授權,轉發請註明「浙大譯學館」及文章來源。

相關焦點

  • 許鈞:行走天下的孤獨譯者
    那一年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工作人員邀請他重譯米蘭·昆德拉的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但許鈞思之再三拒絕了。當時,「米蘭·昆德拉熱」方興未艾,許鈞既覺得這個作家不夠分量,又覺得當時韓少功和他姐姐已經譯得很好了,完全沒必要再譯,但上海譯文出版社的人跟許鈞說:「作為一個翻譯家,你都沒有好好理解這部作品,好好閱讀它,你怎麼就拒絕了呢?你是不敢挑戰之前的譯本嗎?」
  • 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基本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 歐陽中石新著《中華頌》出版
    據本書主編殷學仁介紹,《中華頌》由歐陽中石先生歷年詩作精選而成。詩文熱情讚頌中華壯麗山河與國賢志士,謳歌時代風貌,彰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品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胸懷天下、勤勞勇敢、崇尚和諧的民族品格與百折不撓、奮發進取的民族精神。《中華頌》九篇依次為《中華頌》、《祖國頌》、《時代頌》、《和平統一頌》、《國賢頌》、《國賓館頌》、《和諧頌》、《泰山頌》、《長城頌》。
  • 國內專家學者齊聚中南大,共話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資深教授許鈞,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楊平,中國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翻學院院長李瑞林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教學協作組成員、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劉軍平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許明武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謝豔明教授等專家分別做主旨發言。
  • 要促進傳統翻譯學科向「新翻譯」學科轉變
    實現翻譯事業創新融合新發展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許鈞基於多年的翻譯研究和實踐經驗,以「關於翻譯和翻譯研究的幾點思考」為題進行發言。她從新文科大背景出發,指出了中國當代翻譯研究的主要特徵,梳理了翻譯學科和其他學科的關係、新研究範式和舊翻譯範式的關係。她提出,應對接國家現實需求、行業需求,進行中國特色翻譯研究的理論建構,實現翻譯事業的創新融合新發展,促進中外交流,做好翻譯現實性問題研究。
  • 把中國傳統故事講給世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出版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
  • 獻縣淮鎮張樹棟著作:《中華印刷史典故》之目錄、李興才先生序...
    著有《中華印刷通史》《中國印鈔通史》等圖書20餘種,在人民日報、新聞出版報、中國印刷、臺灣印刷人、香港印藝月刊等多家報刊發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華印刷典故》榮獲2015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首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第28屆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一等獎。現任中國印刷博物館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印刷博物館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印協印刷史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書局《中國出版史研究》編委會編委。
  • 論先秦古籍翻譯中文本與傳註譯文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作為中華傳統精神文化的主要載體,中華文化典籍的外譯構成了一種重要的中譯外活動和一個特殊的翻譯領域,也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實現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條重要途徑(王宏印,2009:2)。這種弱化在古籍外譯中似難避免,然而,如果因此而造成的內容損失過大,將對翻譯質量產生不可忽略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中華文化通過古籍外譯進行傳播的實際效果。據筆者對古籍外譯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檢索、考察,發現尚無針對這一同質化問題進行的專門研究。《周易》是中華文化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一,目前國內外已有數百種英譯本(王曉農,2018:4)。
  • 英國翻譯家韓斌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促東西文化交流
    【歐洲時報記者田皓雪子報導】12月7日,為慶賀英國翻譯家韓斌女士(Nicky Harman)榮獲第14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在中國駐英國使館文化處支持下,英國查思出版(亞洲)有限公司和光華書店舉辦線上慶祝會。
  • 中華丘氏大宗譜·總譜·卷一·歷代譜序卷(譜首<五>)
    《中華姓氏文化叢書》總策劃、江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長林學勤說:「中華丘(邱)氏宗親聯誼總會會長邱家儒先生領導的邱氏修譜,不再簡單沿襲各姓各氏傳統修譜方法,不再為追求『源遠』而杜撰冒認先祖,不再依附名門望族,不再謬接外系,不再統宗統系。
  • 大明風華油管翻譯怎麼回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大明風華油管翻譯怎麼回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時間:2020-01-04 13:34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明風華油管翻譯怎麼回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近期,由湯唯、朱亞文主演的《大明風華》正在湖南衛視熱播,在油管上也挺火的,因為油管上多為外國觀眾,因此《大明風華》就需要漢譯英了
  • 【寧縣家風故事館】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寧縣家風故事館】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2020-11-16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馮全功:葛浩文翻譯策略的歷時演變研究——基於莫言小說中意象...
    本文來源:原載《外國語》2017年第6期,第69-76頁 轉自:浙大譯學館 摘 要:葛浩文翻譯中國文學作品已有近40年的歷史,有學者認為他的翻譯策略前後發生了轉向,即從求同為主轉向存異為主,或者說從文化操縱走向了文化對話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最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當代易學名家宋國元入駐中華名人庫
    引言:中華名人庫是國內權威的名人百科平臺,領先的行業專家數據資料庫,以「弘揚名家精神,傳承璀璨文化」為重要核心,旨在為各行業專家名人提供一個豐富、權威、開放式的互動展示平臺。
  • 看了《甄嬛傳》椒房之喜後,我在想這些中華傳統元素要怎麼翻譯(內...
    >是時候向大家介紹我們這「譯群人」了外刊精讀學習>>為期一年,隨到隨學 | 知新共學外刊群Trados學習群>>多一項技能傍身 | 知新共學Trados學習群第3期招新啦~▼正在招募▼譯文點評
  • 2019中華大祭祖
    5分鐘)(主播臺)【第一次片頭15″】【主播臺4′45″】內容1:陝臺主持人呼臺,嘉賓介紹(康明:大家好,您現在正在收看的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內容4:引入現場(山門景行)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首次將典前序禮(包括:山門景行和廟祭三獻)納入公祭大典的議程,來自國家部委的與祭嘉賓、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與祭嘉賓、來自海外炎黃兒女與祭嘉賓、來自港澳臺與祭嘉賓,和來自陝西各方各界的與祭來賓,都已經在指定區域就位,典前序禮即將開始,讓我們看看現場的情況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浙江大學終身教授許鈞聲音哽咽地說,去年底還和鄭先生一起吃飯,他神採奕奕,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朱振武介紹,鄭克魯是在一個月前到醫院檢查,發現身體有很多毛病,不僅心衰,而且肝膽都不好。面對醫院規定的住院要求,鄭克魯樂觀面對,從未覺得是多大事情。「他將生死看得很淡,生前就留下遺言說,不需要開追悼會,不需要遺體告別儀式,簡簡單單最好了。」
  • 全國律師諮詢日——中華遺囑庫負責人陳凱:如何立一份有效的遺囑
    【環球網公益頻道記者 文雯】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與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為年滿60歲、資產不超過兩套房產的市民提供免費的遺囑諮詢、登記和保管服務。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已經在全國設立11個登記中心,57個服務中心,免費遺囑諮詢195929人次,登記保管165854份遺囑。根據今年3月中華遺囑庫發布的《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自2013年至2018年,6年間,立遺囑的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步降至71.26歲,立遺囑人趨向年輕化。
  • 漢英詞典200年——從《華英字典》到《中華漢英大詞典》
    《中華漢英大詞典》徵求意見本扉頁從「你懂的」到「任性」、「鐵帽子王」,全國兩會上的熱詞總能掀起一場全民討論,但如何找一個恰如其分的英語表述?在約定俗成的譯法敲定以前,英語愛好者首先想到的是翻翻手邊的漢英詞典,而比較常用的有《漢英詞典》(外研社)、《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英大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