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書展,聽這位大咖說「莊子的三條魚」

2020-12-28 瀟湘晨報

7月23日上午,第十屆江蘇書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首場開講,書香江蘇形象大使、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擔任主講嘉賓。有意思的是,酈波老師這次給出的演講題目是《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觀眾們不禁在頭腦中劃出了大大的問號: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怎麼成了莊子的智慧?酈波笑著說,他是要從和莊子有關的三條「魚」說起,抽絲剝繭,在永恆的寓言中破解古代智者留給今人的人生智慧。

《逍遙遊》之「魚」:帶你走出人生的價值困境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莊子·逍遙遊》

人們通常認為,這篇雄奇怪誕、汪洋恣肆、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的逍遙遊,表達的是一種嚮往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但酈波對此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在「文本細讀」之後提出了幾個疑點:一條足以在北冥稱王的大鯤,為何非要「徙於南冥」?又為何要從「大魚」(鯤)化為「大鳥」(鵬)?為何選擇了「摶扶搖而上」這一迥異於「常鳥」的飛翔姿態?「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息」真的僅僅表示氣息嗎?酈波認為,鯤鵬的這趟不同尋常的飛翔,實為一場懷揣堅定的價值信仰,在充分調動生命的深厚積澱(亦即「息」)的基礎上,向著光明的理想堅定前往的過程。

「這才是逍遙的真正含義,逍遙並非超脫萬物的絕對自由,而是描述一種價值追尋的堅定姿態。一場又一場逍遙遊,連綴成了一個人畢生奮鬥的軌跡。」酈波說。

「子非魚」之「魚」:像魚兒一樣簡單快樂

《莊子》中最有名的那條魚莫過於濠水中的那條魚了。《莊子·秋水》記載,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酈波笑著說,莊子對好朋友惠施的反詰可謂是教科書級的詭辯。他故意地曲解了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含義,回之以「我知之濠上也」,用地點(濠上)來代替了對「如何知道」(即「安知」)的回應。然而酈波注意到,這一個實在不怎麼高明的論辯故事,卻被莊子放在了《秋水》篇中,顯然,莊子想要告訴人們的並非論辯的邏輯本身,而是蘊含在他的態度中的那種自然而然地與魚兒「共情」、將世間想像得簡單快樂的生活態度。

「這第二條『魚』教會了我們如何破解情緒的困境。」酈波說,「人生在世,未必像惠施那樣事事計較對錯,人生的真義也許正在語言、邏輯之外。若鰷魚出遊從容,思緒恣意翩飛,俯仰間自得其樂,不就是人最快樂的時光嗎?」

「相濡以沫」之魚,未必是良好的關係

酈波認為,《莊子·內篇·大宗師》給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人際關係模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慢慢呼氣之意)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相濡以沫」由此成為了流傳千古的成語,常常用來形容糟糠夫妻在困境中的依偎互助。

然而,相濡以沫就一定是人生的理想狀態嗎?酈波提醒觀眾注意莊子此處的最後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其實,人有時與其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艱難生存於人生的泥淖之中,還不如放棄執著,各奔前程,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莊子》中的這第三條魚,其實是在告訴人們如何走出人生的「關係困境」。

由此可見,莊子的這三條「魚」不僅關乎動人的寓言故事,也關乎恆久的人生哲理,教會我們如何從價值、情緒、關係的困境中走出,尋求一種更加智慧超然的「良好生活」。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在這3條「魚」中,體現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境界!
    問河間侯借米,河間侯說等我發財了免費送給你幾千斤,莊子說我就是需要水的魚,等你發財了我就成了臭魚乾了。所以莊子要想活命就得去釣魚。釣魚一方面是飽腹,另一方面也是逍遙自在的象徵。中國文人喜歡漁父的形象,常常想像著自己是執一竿風月的漁父,這個形象大概就是從莊子開始的吧。莊子人生哲學的核心就是「無待」,然後是「逍遙」。
  • 《莊子》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提起莊子,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他的自由靈魂,他的灑脫。在他的著作當中,有一個東西很重要,貫穿他一生的作品,這個東西就是魚。他將他的生活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接下來呢,我們就分別來看看三條魚當中有哪三種智慧。第一條魚是北冥之魚。
  • 莊子用三條魚,表達三種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諦
    西漢劉安曾著《淮南子》一書,文中寫道「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由此可見,古人與魚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先秦宋國曾有一位哲學家,也是道家逍遙派的開宗鼻祖,人稱「老莊」之一的莊子,他應該是歷史上最愛魚的人。莊子寫書立著無數,提出很多新穎活潑的哲學觀點,尤其以寫「魚」最為生動有趣。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這樣一位哲學家,立著無數,「魚」也成為了這些觀點中出現最多的字眼。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
  • 《莊子》裡的三條魚,對應了三種智慧,學會了祝你越來越好!
    提到莊子,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大都是莊周夢蝶的浪漫、鼓盆而歌的豁達,或者是渭水垂釣的瀟灑。其實莊子也有著獨樹一幟的大智慧,學會了這三種智慧,想不成功都很難。這三種智慧,對應著《莊子》中的三條魚,讀懂了這三條魚,其實也就是讀懂了人生。
  • 江蘇舉行第十屆江蘇書展新聞發布會
    本屆書展主要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一、這是一屆宣傳貫徹新思想,在特殊年份助力奪取「雙勝利」、建設新江蘇的書展  第十屆江蘇書展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首要任務,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奪取「雙勝利」、建設新江蘇這條主線,緊扣「讀書追夢,閱享小康」主題,在蘇州主展場中心位置設新時代主題出版館,分設「新時代·
  • 《心靈奇旅》:魚的故事拯救了喬伊,來聽莊子講魚的故事值得回味
    圖07 魚的故事早在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莊子就已經藉助魚窺見了人生境界的奧秘。莊子認為要不滯於物,才可乘物以遊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才是全生。他認為人活在世上須曠達處之泰然。(見《莊子·德充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利益,而無暇顧及人間一切的美好事物,這就是滯於物。莊子講過一個「北冥之魚」的故事來解釋何為滯於物的痛苦: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 莊子寫了3條魚,講了3種人生境界,你更認可哪一種
    我一直覺得莊子是一個非常喜歡魚的人,因為在他的著作中魚的出現次數是非常多的,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也最具莊子式的人生智慧的有3條。在這3條魚中,莊子講出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北冥之魚這條魚是莊子的故事裡最有名的一條了,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面對於這條魚是這麼描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 線上線下「書香盛宴」以饗讀者 第十屆江蘇書展將於7月23日啟幕
    據悉,以「讀書追夢,閱享小康」為主題的第十屆江蘇書展將於7月23日至27日在蘇州舉行。千餘場活動邀您共赴「十年之約」名家紛至、新書首發、「大咖」開講……江蘇書展與讀者的「十年之約」正在精心籌備當中。南京、蘇州、南通、揚州、鎮江、泰州等地分別採取發放惠民書券、將現場購書納入文化消費補貼等形式,鼓勵讀者到書展購書。無錫分展場安排了專項經費補貼,支持實體書店開展惠民活動。
  • 莊子寓言故事10則,人生大智慧!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秋水》莊子和惠子在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遊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莊子二則《北冥有魚》《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講解
    譯文莊子與惠子在濠水上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遊得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原文: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境界
    莊子說:因為不把鳥當鳥。鳥兒應該吃蟲子、吃魚,活在大海或者森林。達官貴人喜歡的玩意他不喜歡,它喜歡的玩意,達官貴人們也不喜歡。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實際上,己所欲,也勿施於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橫加幹涉,無端指摘。對鳥兒而言是這樣,對人也是如此。
  • 每天讀一點哲學: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來自於《莊子·秋水》。原文如下:兩位名士同遊河畔,本應是遠離世俗煩囂樂悠悠。莊子可能也是這樣想。當他見到河中魚出遊從容,頓感牠們與自己同樣快樂,禁不住喜悅說:「小魚自由暢遊,這便是魚的快樂啊。」
  •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莊子說:因為不把鳥當鳥。鳥兒應該吃蟲子、吃魚,活在大海或者森林。達官貴人喜歡的玩意他不喜歡,它喜歡的玩意,達官貴人們也不喜歡。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實際上,己所欲,也勿施於人。——《莊子·秋水》莊子的朋友惠子當了梁國的宰相,有人傳播謠言,說莊子要來梁國搶宰相之位。惠子很害怕,於是下令整個梁國搜捕莊子。莊子親自去見惠子。莊子說南方有鳳凰鳥,遇到梧桐才會休息,只吃竹米(竹子開的花),只喝清泉。
  • 莊子的5句至理名言,讀懂一生受益,提高大格局,第五條當頭棒喝
    △王和尚讀書:莊子的五條快樂秘籍1.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王和尚讀書:莊子如何修養身心?3.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這句話來自《莊子·庚桑楚》。碭:蕩溢失水。「廣若數千裡」的大魚,能夠吞掉艨艟巨艦,但是一旦離開水,小小的螞蟻就能加害與它。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 莊子說:做人不要太「惠施」
    功力大進又急於找回場子的惠施找到了莊子。他們一起去河邊玩。莊子興致很高,看見一群魚遊來遊去,便隨口說:「魚兒出遊從容,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一聽,就知道自己翻盤的機會來了:「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一聽,有殺機啊,便馬上順著這句話回了一句:「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這則小寓言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 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 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這段話中,莊子與惠子辯論的焦點起源於莊子說的那句「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 江蘇書展 奇幻小說家雨魔攜《獸王》新書亮相
    江蘇書展7月16日上午奇幻小說作家雨魔攜新書《獸王·蜘蛛女王》以及《獸王2·狼王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