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裡的三條魚,對應了三種智慧,學會了祝你越來越好!

2020-12-24 昊濤說史

提到莊子,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大都是莊周夢蝶的浪漫、鼓盆而歌的豁達,或者是渭水垂釣的瀟灑。

其實莊子也有著獨樹一幟的大智慧,學會了這三種智慧,想不成功都很難。

這三種智慧,對應著《莊子》中的三條魚,讀懂了這三條魚,其實也就是讀懂了人生。

第一條魚:北冥之魚--隱忍的智慧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說在北冥有一條大魚,搖身一變化作了大鵬,大鵬振翅高飛,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

鯤化作大鵬鳥的故事寓意豐富,包含了「沉潛」與「騰飛」兩個方面。

這便告訴我們,在人生逆境或是低谷時期,一定要像鯤一樣,擁有沉潛水下的能力。只要持之以恆,潛心修煉,時機一到就能化作大鵬鳥,翱翔千裡。

菜根譚》裡說:「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

人生需要慢慢積澱,生命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要相信自己,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機會。不著急,你就贏了。

第二條魚:濠河之魚--換位的智慧

第二條是在《莊子·秋水》中濠梁之辯的濠河之魚。

濠梁之辯講的是莊子和惠施針對「濠河之魚」是否快樂進行的一次辯論。

慧施認為,莊子不是魚,所以無法體察到魚是否快樂。

但莊子卻認為他站在橋梁上,通過觀察可以感受到濠河裡面的魚是非常快樂的。

人與魚本是不同的物種,若是不懂得換位思考,不懂得察言觀色,很容易出現「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局面。

人們都有這樣習慣,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當你學會換位思考的時候,就會在遇到問題時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從不同立場去理解對方,反思自己,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論語》曰:「君子和而不同」。

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很難,但我們可以做到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同樣也能收穫多一份美好,多一份真心。

換位思考就是要懂得世事無絕對。

第三條魚:車轍之魚--放下的智慧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當泉水乾枯,兩條魚兒困在陸地只能以唾沫相互滋潤以求生存。

與其在困境中,用微弱的力量互相幫助,不如各自回到江湖之中,自由自在,兩兩相忘。

人生之所以痛苦,源於求不得,放不下。

相傳,布袋和尚有詩云:「布袋,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布袋,也就象徵著包袱,若是一個人總是背負著很多的包袱,當然非常沉重,苦不堪言。

放下包袱,則自然脫離煩惱。布袋和尚的布袋,裝著健康、美麗、親情、友情、愛情、事業、富貴、智慧等美好願望。

人生有夢最美,但是夢要踏實、真切,不能遙不可及,不能力所不逮。

放下包袱,不是放下需求,而是放下貪求;

放下包袱,不是放下希望,而是放下奢望。

人生在世,放不下,又如何能拿得起呢?

《莊子》的智慧是浪漫的

莊子的智慧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因為他不說理,而是通過光怪陸離的故事來傳達他的智慧。

莊子深諳人性,社會,自然的本質,並且將自己的智慧全部都凝練成《莊子》一書,並影響後世2000餘年。

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莊子散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詩人白居易為莊子作詩:莊生齊物同歸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遙中一致,鸞鳳終較勝蛇蟲

明代徐渭評價道:莊周輕生死,曠達古無比

在文學上,莊子的獨特風格常常成為啟發後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思想源泉。

在哲學上,莊子直接激發了魏晉玄學禪宗的思辨

在社會思想和人生態度上,莊子對時代的災難有痛切的體會,對知識分子的命運有敏銳的感受,正因如此,他的聲音直到今天還能得到普世的肯定和日久恆新的共鳴。

很多人苦於《莊子》深奧的故事和晦澀的語言,無法盡興閱讀,我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現在,我要把正在閱讀的全譯全注圖解版本的《老子·莊子全書》。不僅對原文進行了白話翻譯,更對文中的重點段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

《莊子全書》共有600餘幅精美圖片,與縹緲奇幻的文章、精妙奇巧的寓言故事交融,將閱讀變成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帶領讀者輕鬆進入《莊子》的精彩世界,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鎖線硬殼裝幀的《老子·莊子全書》,不掉頁、更結實,讓略讀更加隨心所欲,更加「逍遙」。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精裝精校全本《老子·莊子》僅需59元,也就是兩盒煙錢,還是十分划算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境界!
    問河間侯借米,河間侯說等我發財了免費送給你幾千斤,莊子說我就是需要水的魚,等你發財了我就成了臭魚乾了。所以莊子要想活命就得去釣魚。釣魚一方面是飽腹,另一方面也是逍遙自在的象徵。中國文人喜歡漁父的形象,常常想像著自己是執一竿風月的漁父,這個形象大概就是從莊子開始的吧。莊子人生哲學的核心就是「無待」,然後是「逍遙」。
  • 莊子用三條魚,表達三種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諦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莊子把快樂的人生比作三條魚,以此表達人生的三種境界,它們分別指哪三條魚呢? 有一年秋天,莊子與惠施相約濠河。莊子有感而發說「鯈魚是多麼快樂」。 惠施聽後不以為然,反駁道「你不是鯈魚,又怎麼知道鯈魚快樂呢」。 莊子說「你也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鯈魚快樂」。其實,莊子所說的重點不在鯈魚,而是鯈魚嬉戲水中時,那種自由自在的歡快。
  • 《莊子》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提起莊子,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他的自由靈魂,他的灑脫。在他的著作當中,有一個東西很重要,貫穿他一生的作品,這個東西就是魚。他將他的生活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接下來呢,我們就分別來看看三條魚當中有哪三種智慧。第一條魚是北冥之魚。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這樣一位哲學家,立著無數,「魚」也成為了這些觀點中出現最多的字眼。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在這3條「魚」中,體現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
  • 江蘇書展,聽這位大咖說「莊子的三條魚」
    有意思的是,酈波老師這次給出的演講題目是《魚我所欲也——莊子的智慧》,觀眾們不禁在頭腦中劃出了大大的問號: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怎麼成了莊子的智慧?酈波笑著說,他是要從和莊子有關的三條「魚」說起,抽絲剝繭,在永恆的寓言中破解古代智者留給今人的人生智慧。《逍遙遊》之「魚」:帶你走出人生的價值困境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你今天也要為了梁國的相位來嚇唬我嗎?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在莊子看來,人生於天地之間,擺弄金錢,汲汲於名位,實在是無聊。自古以來,欲望太多的人,多半不能成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 《親愛的自己》婚姻變得越來越好,會有這三個跡象,條條都精準
    其實,張芝芝和劉洋的婚姻,給了不少婚姻中女人啟示和思考:一段婚姻關係變得越來越好,往往會有這三個跡象,條條都很精準!一段婚姻關係想要越來越好,夫妻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而且需要彼此都擁有賺錢的能力,旗鼓相當,目標一致。
  • 莊子寫了3條魚,講了3種人生境界,你更認可哪一種
    我一直覺得莊子是一個非常喜歡魚的人,因為在他的著作中魚的出現次數是非常多的,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也最具莊子式的人生智慧的有3條。在這3條魚中,莊子講出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北冥之魚這條魚是莊子的故事裡最有名的一條了,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面對於這條魚是這麼描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 高情商的人,懂得用這三種人際關係「黃金法則」,人緣越來越好
    以上三種人際交往「黃金法則」,高情商的人都在用,希望你也懂。 你對別人好,別人自然對你好;你看不起別人,別人自然也不待見你;你跟什麼樣的人為伍,你也將變成什麼樣的人。 所以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的圈子,就決定了你將來能做成什麼事。 交朋友,靠心,不是靠嘴。圈子對了,人生也就穩了。
  • 莊子寓言故事10則,人生大智慧!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秋水》莊子和惠子在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遊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 把這三種方法變成習慣,運勢自然越來越好
    不妨用以下3種方法來自救,讓我們內心逐漸變得強大,運勢也會越來越好,早晚會否極泰來。第一,讀書學習人為什麼有困惑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思維受限,認知不夠。說的直接一點就是智慧不夠。智慧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而我們的認知就像一方水塘,如果不想讓水塘變成一池死水,那就要讓智慧的河流流經池塘。宋朝大儒朱熹曾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莊子與惠子「濠梁之辯」寓言的哲理思想與智慧啟示,你知道嗎?
    有一天,莊子與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橋梁上散步。莊子看著水裡的鰷魚說:「鰷魚在水裡自由穿梭,悠然自得,這是魚兒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兒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呢?」
  • 莊子名言讓人看透人生
    《莊子·逍遙遊》廚師雖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儀是不會越過擺設祭品的几案,代替廚師去做的。此謂儘管庖人不盡職,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職權範圍代他行事。表現了莊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成語"越俎代庖"即由此而來。
  • 鬼谷子表示:學會以下三點,你的運氣會越來越好
    對於很多過分的要求,我們不能心軟,要學會拒絕。這樣別人才能夠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不會輕易越過你的底線去做事情。三、要注意進行情緒控制對於心軟的人,在情緒控制方面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最後會讓自己陷入被動,通常此時你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若你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很容易心軟的人,通常會由於不會拒絕而陷入苦惱中,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多讀讀鬼谷子的這三點智慧。相信你在記住這三點後,你的生活就會豁然開朗。
  • 三條魚的啟示
    母馬哈魚忍著劇痛,任憑撕咬。小魚長大了,母魚卻只剩下一堆骸骨,無聲地詮釋著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大馬哈魚是一條母愛之魚。第二條是微山湖的烏鱧據說此魚產子後便雙目失明,無法覓食而只能忍飢挨餓,孵化出來的千百條小魚天生靈性,不忍母親餓死,便一條一條地主動遊到母魚的嘴裡供母魚充飢。
  •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境界
    莊子說:因為不把鳥當鳥。鳥兒應該吃蟲子、吃魚,活在大海或者森林。達官貴人喜歡的玩意他不喜歡,它喜歡的玩意,達官貴人們也不喜歡。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實際上,己所欲,也勿施於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橫加幹涉,無端指摘。對鳥兒而言是這樣,對人也是如此。
  • 每天堅持這三件事,你的運氣會越來越好
    :「抱怨的時候,你正在失去機會。」」 曾經讀過一段非常感人的話:「感謝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鍊了我的心志;感謝欺騙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的智慧;感謝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雙腿;感謝遺棄我的人,因為他教會了我獨立;感謝藐視我的人,因為他覺醒了我的自尊
  • 我們都應該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我們都應該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沒人會把我們變得越來越好,就連時間也只是陪襯。能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好的是我們自己不斷增長的才華,是越來越好的品行修養以及不斷的反思和修正。01生活,其實很簡單,也就不過是一場艱難的忍耐而已,熬得過所有不開心的歲月,你便贏了。生活也不僅只有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詩和遠方,那些你到達不了的地方,它們不會去找你,只能靠你努力靠近它們。你看別人不順眼,只是因為你修養不夠;因為你還不夠好,過得還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所以你感覺到氣餒,你抱怨這個世界,抱怨生活。
  • 一個人命運越來越好的三種跡象(必看)
    當你的生活出現這三個跡象時,便意味著你的命運會越來越好。收住脾氣俗話說: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本事。收不住脾氣,害了別人,也苦了自己。因此,學會控制壞脾氣,是成年人的必修課,千萬不要因小失大。古語有云: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一個人的脾氣好了,好運也會隨之而來。脾氣好的商人,生意紅紅火火。脾氣好的老闆,公司越做越大。脾氣好的愛人,彼此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