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2021-01-18 閩南網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莊子文採更勝老子。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代表作有《莊子》。

  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其汪洋恣肆、詼詭譎奇的文筆使得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有特色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莊子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朝三暮四

  1、成語解釋: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覆無常,經常變卦。

  2、成語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3、白話釋義: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便改口說 :「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

  二、鵬程萬裡

  1、成語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裡路程,這個成語比喻前程遠大。

  2、成語出處:《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3、白話釋義: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裡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衝九萬裡高空。

  三、東施效顰

  1、成語解釋:一味的去模仿別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2、成語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3、白話釋義:從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在鄰裡間行走,鄰裡的一個醜女人看見了認為皺著眉頭很美,回去後也在鄰裡間捂著胸口皺著眉頭。鄰裡的有錢人看見了,緊閉家門而不出;貧窮的人看見了,帶著妻兒子女遠遠地跑開了。

  四、井底之蛙

  1、成語解釋: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2、成語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3、白話釋義:井裡的蛤蟆你和它講海多大講不通,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

  五、相濡以沫

  1、成語解釋: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2、成語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3、白話釋義: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朝夕相處,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忍受著對方的吹氣,忍受著一轉身便擦到各自身體的痛楚。此時,兩條魚便不禁緬懷昔日在江河湖水裡各自獨享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莊子》中七個成語,道破人生七大智慧
    《莊子》是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之一,後人在其中的語句中總結出了成語,這些成語中包含的,都是人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將要探討其中的七個成語,來看莊子留給後人的精神寶藏。但是如果我們試圖從莊子的角度理解更深的意思,這句話其實有更高的站位和格局。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生老病死的輪迴,與其感慨生命易逝,不如以更達觀的心態對待生死,生不過是享受世間的境遇,死也不過是一種解脫罷了。
  • 成語研學去哪兒———馳名中外的莊子祠
    莊子,是蒙城人的驕傲。— —莊子不單是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與老子並稱為「老莊」,同時也是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對其評價甚高:「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莊子的著作《莊子》(也稱《南華經》)既是哲理深刻的哲學神作,亦是百代罕見的文學巨著。
  • 《莊子》7個成語,人生7大智慧
    01白駒過隙「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知北遊》。意思是: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人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03巢林一枝——《莊子·逍遙遊》「巢林一枝」出自《莊子·逍遙遊》。意思是:小鳥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只是佔其中一枝。人呢,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 夜讀丨《莊子》7個成語,感悟人生7個智慧
    在這裡,向大家分享《莊子》7個成語,感悟人生7個智慧。白駒過隙「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人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莊子名言讓人看透人生
    成語"目無全牛"、"遊刃有餘"這兩條成語,都出自這裡。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莊子·人間世》用火來救火,用水來救水,這樣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會增加衛君的過錯。假借孔子教導顏回的話,來闡明一種處世之道。8.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
  • 不到二百字的寓言貢獻了五個成語,莊子真牛
    諸子百家,若論誰的學問最大,恐怕難有定論,但若論誰最逍遙,當屬莊子。莊子的文字汪洋恣肆,變化無端,短小的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可淺嘗,可深研,令人愛不釋手。《莊子》一書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其中內篇更是精華中的精華,不過今天說的這則寓言卻出自於外篇,故事不到二百字,讀起來卻令人回味無窮。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 莊子20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莊子》採用大量軼事與寓言故事,想像奇幻,結構靈活,意境開闊。而這20個成語正是《莊子》一書的精髓所在,窺一斑而知全豹。 每個人都有一叢花開在心底,縱使白駒過隙,歲月老去,依然會花香滿衣! 不系之舟 《莊子·列禦寇》 莊子形象地把逍遙人生比喻為「泛若不系之舟」,但是人達不到一定境界,是不可以無約束的。
  • 觸鬥蠻爭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後因以「觸鬥蠻爭」喻為私利而爭鬥。出自:清·尤侗《注云飛·十空曲》:「豎子英雄,觸鬥蠻爭蝸角中。」近義詞有:蠻觸相爭,觸鬥蠻爭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爭權奪利等。觸鬥蠻爭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觸鬥蠻爭(chù dòu mán zhēng)成語釋義:觸和蠻。《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後因以「觸鬥蠻爭」喻為私利而爭鬥。
  • 莊子借錢,有錢不借假朋友假仗義,誕生著名諷刺成語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 。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
  • 尾生抱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典出《莊子·盜蹠》。後用以比喻堅守信約。出自:《莊子 盜蹠》:「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近義詞有:尾生喪身,尾生抱柱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人死板。尾生抱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尾生抱柱(wěi shēng bào zhù)成語釋義: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典出《莊子·盜蹠》。後用以比喻堅守信約。
  • 莊子的三句話,不僅道理深刻,而且還奉獻了兩個成語
    古代一位先賢就曾分析過類似的情況,下面介紹的是莊子的三句話,不僅道理深刻,而且還奉獻了兩個成語。《莊子· 秋水》(節選)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 莊子流傳千古的名篇,不僅奉獻了一個成語,而且啟迪深刻
    莊子是戰國時宋人,曾做過漆園吏。他鄙視功名利祿,否認鬼神的存在。他的散文意境開闊、想像豐富,形象生動、極有文採,特別善於把各種事物人格化,並有意識地藉助寓言的形式來表達思想,對後世的文學有較大的影響。下面介紹莊子流傳千古的名篇,不僅奉獻了一個成語,而且啟迪深刻。
  • 莊子與曹雪芹:兩千年的守望
    曹雪芹和莊子都生活在社會危機嚴重、「艱於呼吸視聽」的濁世,這樣,他們兩人便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夢境,藉以消解心中的塊壘,寄託美好的願望,展望理想的未來。  《莊子》與《紅樓夢》這兩部傳世傑作,歸根結蒂,都可說是作者的「謬悠說」「荒唐言」「辛酸淚」。清末小說家劉鶚在《老殘遊記·自敘》中說得好:「《莊子》為蒙叟之哭泣」,「曹雪芹寄哭泣於《紅樓夢》」。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紅樓夢》應是引用《莊子》中典故、成語、詞句最多的一部作品,作者順手拈來,觸筆成妙。
  • 孔子老子莊子之中,為什麼只有莊子才被稱作「真人」?
    偏安一隅,小日子過得也挺滋潤。突然有門客來告訴他,相國,可真壞菜了。聽說莊子要來搶奪你國相的位置了。惠子的臉色立刻變了。於是下令,趕緊全城搜捕莊子。一定要趕在他見梁惠王之前抓住他。惠子搜捕莊子的消息也傳到莊子耳朵裡。莊子說,幹嘛呀整這麼大動靜?我自己主動去找你不完了嗎?莊子主動找到惠子。惠子問:聽說先生要搶奪我的相位?
  • 莊子問友借錢,朋友有錢不借卻假仗義,誕生著名諷刺成語沿用至今
    莊子出身於楚國公族血統,是正兒八經的楚莊王后裔,按理說衣食無憂應該是沒什麼問題。更何況莊子之名響徹戰國大地,隨便到哪個諸侯處謀個一官半職,總歸也能逍遙快樂。我們印象中的莊子恰如《逍遙遊》所述,他應該像大鵬鳥一樣遨遊蒼穹,俯視人間,又怎麼會窮得吃不上飯呢?
  • 為什麼莊子會對「相濡以沫」的人生,嗤之以鼻
    話說「相濡以沫」這個成語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家可是有出處的。「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段話出自《莊子 大宗師》,是「相濡以沫」這個成語的出處。意思是:泉水乾涸,有兩條魚被擱淺到了陸地上,它們彼此大口呼出溼氣,靠唾沫來相互餵養,還不如在江湖中暢遊,忘了彼此。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崇尚道法自然,認為一切事情不應該與自然相背離。所以,用莊子的想法來推論:魚兒在陸地上吐唾沫互相餵養,同處困境,相互救助。得此難友,以後必定是情深意重的。但是,這樣的情深義重有何意義啊?這種感情能維持到泉水過了乾涸期嗎?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氣衝牛鬥:氣:氣勢;牛
  • 南華真人《莊子》25句經典名言,值得細細品悟的人生智慧!
    ——《莊子·人間世》你不知道那個螳螂嗎?舞起它那兩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圖擋住滾滾前進的車輪。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無法勝任的,卻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本領很強大。成語"螳臂當車"的典故由此而來,用以比喻不自量力。6、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 一步一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隨別人。常含貶意。出自: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斜睨之,美而豔,一步一趨,相離僅尺咫耳。」近義詞有:亦步亦趨,一步一趨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沒主見。
  • 經典成語取名字,出自成語有內涵的寶寶名字,好聽好記!
    中國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國的成語基本都有歷史典故,所以用作人名時不僅很有文化底蘊,還富有內涵。從古至今,家長給寶寶取名時就喜歡借鑑成語和國學經典。就算在當今社會,用成語取名也絲毫不落伍,反而顯得大氣雅致。當然用成語取名不是機械的照搬,更多的是靈活的運用,也不要拘泥於成語的意思,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