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莊子文採更勝老子。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代表作有《莊子》。
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其汪洋恣肆、詼詭譎奇的文筆使得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有特色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莊子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朝三暮四
1、成語解釋: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覆無常,經常變卦。
2、成語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3、白話釋義: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便改口說 :「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
二、鵬程萬裡
1、成語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裡路程,這個成語比喻前程遠大。
2、成語出處:《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3、白話釋義: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裡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衝九萬裡高空。
三、東施效顰
1、成語解釋:一味的去模仿別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2、成語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3、白話釋義:從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在鄰裡間行走,鄰裡的一個醜女人看見了認為皺著眉頭很美,回去後也在鄰裡間捂著胸口皺著眉頭。鄰裡的有錢人看見了,緊閉家門而不出;貧窮的人看見了,帶著妻兒子女遠遠地跑開了。
四、井底之蛙
1、成語解釋: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2、成語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3、白話釋義:井裡的蛤蟆你和它講海多大講不通,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
五、相濡以沫
1、成語解釋: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2、成語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3、白話釋義: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朝夕相處,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忍受著對方的吹氣,忍受著一轉身便擦到各自身體的痛楚。此時,兩條魚便不禁緬懷昔日在江河湖水裡各自獨享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