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之辯

2021-02-08 扶搖FuYao


惠子代表的名家素以與人爭辯為專長,其實看到這裡,很多人都無法理解莊子的最後一句。

覺得惠子說的更加符合邏輯,甚至覺得莊子無法自圓其說,或在詭辯。

但其實莊子並非在詭辯,而只是因為「夏蟲不可以語冰」,所以無奈把自己的層次拉低一些,用名家的方式來回應同屬名家的惠施罷了,有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感覺。


那麼惠子的破綻又在哪裡呢?

就是第一句,不該授人以柄。


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過程:


莊子:魚真快樂。

惠子: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就是這裡,惠子壓根不應該承認魚很快樂)

莊子: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又把魚的快樂強調了一遍。)

惠子:我不是你,我不了解你的感受 ,你不是魚,當然也不了解魚的快樂

(又把快樂帶上了。)

莊子:別著急,我帶你捋一捋,現在回到第一句,你說:我是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說明你已經承認魚的快樂,魚的快樂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所以,

最開始當莊子說:「魚在水裡真快樂啊!」

這個時候惠子就應該問:「你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

而不是問:「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這麼一問,就等於承認了莊子的觀點,後面自己再多爭辯也不攻自破,莊子直擊要害,一語中的。


你既然能問出「你怎麼知道魚的快樂」,那麼首先你就要知道「魚確實很快樂」,然後才能問出「怎麼知道」這個問題。

如果你並不知道「魚確實很快樂」,那麼也就不會問我怎麼知道的,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不得不說,莊子的邏輯也確實夠強。


那麼,

當下那隻魚,到底是快樂,還是不快樂呢?


看起來魚可以遊來遊去,就是自由的快樂的。

其實也不然,魚雖然可以遊來遊去,但那不過是魚的生存本能。

其實惠子說的也很在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不是你,你不是魚,我不了解你,你當然也不了解魚,快樂不快樂,是你的感受,並非魚的感受。

這還真不是外人所能體會的。


魚離不開水,鳥離不開風,看似自由自在,實則有所依託,有所限定。

好比我們的認知,也可能限定了我們的自由。

根本沒有絕對的自由,生命需要靈魂,靈魂需要載體,這個載體限制了你的自由。


那麼,

莊子到底知不知道呢?

知道的話,那麼是怎麼知道的呢?

真的只是從濠梁上觀察到的嗎?

還是像齊物論中講的一樣,

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一,

所以才知道的呢?

莊子到底想表達些什麼呢?


估計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事過兩千年,

也可能永遠也無法確定了。


很多人讀莊子、佛陀、耶穌等往聖留下的慧語,總感覺像印象派或抽象派,殊不知他們才是真正的超寫實派,只是我們根本無法理解、或暫時還不相信而已。

聖人講意境,講比喻,只不過是為了便於我們理解。


像畢卡索,他很早很年輕時就可以把寫實畫的像拉斐爾一樣好了,但是卻花了一輩子學習像兒童一樣去畫畫。

因為我們只相信我們肉眼看到的,通過五官去認知世界,同時也受限制於五官。


蘇格拉底也說過:在追求智慧、追求真理時,肉體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讓我們受制於感官提供的材料,不能看到最終的真理。

想要真正認識真理,我們就必須要儘可能擺脫肉體的影響。

比如說,我們的眼睛看到插在水裡的筷子總是彎曲的,這就是蘇格拉底說的肉體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要想認清經驗現象背後的本質,我們就要用理性去克服眼睛和其他感官給我們帶來的歪曲。


所以聖人需要用比喻、抽象、印象等方式去讓我們理解。

也正因為聖人對人事物細微的把握,與超過常人強大的邏輯,才可以抽象得有憑有據,比喻得直叫人拍案叫絕。


我們也很難就一篇文章斷章取義來說明莊子的思想,

只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不知道的還有太多,

我們只需帶著恭敬謙和之心,

多學習聖人經典,去思考,去反求諸己而已。

相關焦點

  • 濠梁之辯-《莊子·秋水》
    (是)魚之樂也:這是請(循)其本:回到辯論技巧        在「濠梁之辯」中,話題的焦點是「異類能不能相比」與「異類能不能相知」的問題。莊子根據「魚出遊從容」斷定是「魚之樂」。惠施提出「子非魚」之句的反駁,明確表示了「子」與「魚」是異類,不存在「相比」、「相知」的問題。但莊子「子非我」之句的再反駁就開始玩弄詭辯了,他把惠施說的異類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魚」偷換成了「子」與「我」,從而把同類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我」說成是不可以相知。在這裡,莊子以「構造法」偷換話題,違反了在一個論辯過程中「論題必須同一」的同一律要求。
  • 濠梁之辯:「知道」是什麼意思?
    子非魚與子非我《濠梁之辯》是大家很熟悉的故事。有一天,莊子和朋友惠子在橋上散步。
  • 莊子與惠子「濠梁之辯」寓言的哲理思想與智慧啟示,你知道嗎?
    「濠梁之辯」的故事記載於《莊子·秋水》中,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兩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的一次關於「魚是否快樂」的辯論。在講述這個故事前,筆者首先對莊子和惠子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我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這則小寓言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濠梁之辯我們來看一下原文: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 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 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這段話中,莊子與惠子辯論的焦點起源於莊子說的那句「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 一辯到底?
    如此重手,讓一眾刑辯律師,當然包括我在內,目瞪口呆,心有槽而不能吐。大家都在猜測,下一個是誰?周澤律師停業的時候,大家還有興趣去研究下關於刑事律師庭外言論的邊界。等到襲律師被吊銷,每個刑辯律師都是一臉懵逼,庭內到底發生了什麼?襲律師到底有哪些行為和言論違規,以至於要到吊照的地步?
  • 新國辯vs老國辯全程最佳, 林聖偉vs劉彥澧!|時辯S1E10
    如果你還沒有看上周的《時辯》視頻,記得趕緊移步B站觀看噢! 對陣的正反雙方是我們《時辯2020下半季》最後兩位踢館選手,張哲耀與王韻嬌。相信兩位都是屏幕前許多迷弟迷妹仰慕已久的對象。這一次兩位來到時辯下半季的賽程,將會和其他辯手們擦出什麼樣精彩的思辨火花呢?就請期待他們在後續賽程中的表現吧!本周的比賽是時辯下半季的第一場比賽,我們討論的辯題是一個有一點點敏感的題目,但是很有意義哦!具體辯題是什麼,小編在此先賣個關子。
  • 羅祥相:詮釋的偏移與義理的變形——莊子「小大之辯」及「逍遙」義...
    一、「小大之辯」的四種義涵 莊學史上的注莊與研莊者對「小大之辯」的理解與詮釋爭論不休,既有因對「小大」的價值性評價存有不同意見,又有因對「小大之辯」的思想內涵理解不一。其中,後者又是造成前者的價值性評價爭議不斷的根源所在。故釐清「小大之辯」之爭議的關鍵,首要在澄清「小大之辯」的義涵。
  • 旦辯志|TA在旦辯
    多年以後,於宗玄坐在茶館裡對著初入旦辯大門的新人侃侃而談。他沒點以前慣常喝的酒,現在遠離江湖歸隱田園,他開始慣於用咖啡迎接黎明;他沒帶那把背了四年的劍,上次利刃出鞘的時辰或許都需要沉吟忖度一番。宗玄學長常用「騷」來評價自己修煉的功法,然而這種功法好像「夢魘之牙」一般,在撕咬對手之中將對手癱瘓:世錦賽上海賽區選拔賽上,於宗玄和趙王聯手,一路六場比賽全勝,場上宗玄負責中場撕咬對手,而趙王負責控場反攻,互補的技術特點讓他們所向披靡。……無論是一板一眼的政策辯,還是在場上大談世界是偶然還是必然,有宗玄的比賽必有其意趣與波瀾。
  • 商學論戰,儒戰群雄 | 四川大學商學院「以辯之名」辯論賽半決賽...
    辯手們旁徵博引,引用了不少商科案例。本次比賽組委會開通了線上直播,使無法到場的同學也能通過直播觀看到辯手們的精彩呈現。攻辯環節,雙方針鋒對麥芒,唇槍舌戰,卻又不失風度,侃侃而談。自由辯論環節,是本場高潮。辯手們巧用智力,或側擊、或高壓、或機智,巧擊要害,借場上效果和自身氣勢以及敏銳、嚴密的邏輯使對方退卻。
  • 仰忠:疑案之辯
    疑 案 之 辯 文 :仰 忠 自《 仰忠,作品:疑案之辯。作者簡介:仰忠,從事律師工作25年,近年來在省市主流媒體上發表了多篇散文。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刑辯律師
    :法律新聞得啵得。見那位律師深深低下了頭,韋菲當機立斷,決定親自出庭,為被告進行辯護。你要為他做無罪辯護,首先你必須從內心相信他是無罪的,無論所有的證據看起來對他多麼不利。這是一個刑辯律師最起碼的素養和精神導向。韋菲律師此舉和眼神裡的嚴肅,傳遞的正是這樣一個信息。他剛做過心臟手術,按照醫囑,他的健康狀況本來是絕對不允許再進行此類刑事辯護的。
  • 事實/價值,我們在辯什麼?
    還是,只有價值可辯? 2016新國辯決賽 世新大學:自由意志存在 新加坡國立大學:自由意志不存在 這場比賽討論了很多科學與哲學,自由意志,結構,和主觀能動性,非常之經典。
  • 黃道中脈辯(辯陳健民中黃督脊辯)
    要知,黃道乃仙家千古核心秘密之一,自古丹經,僅露片言隻字,另人莫衷一是,縱一般所謂道學前輩、專家權威,若不經明師指示並加切身苦證,雖將丹書倒背如流,亦不知黃道之真實作用!此辯文可為:黃道之位置、定名及作用淺釋;辯黃道、中脈之實際修煉方法不同;辯陳健民《中黃督脊辯》幾大錯等三個部份。書社原將三次連載,但便於讀者閱讀,且又不忍將此美文割裂,造成缺限,故一次性刊出,敬請關注!
  • 左徒2018聽辯模擬題(第二套)
    聽辯填空分為樂器聽辯、歌曲聽辯、樂曲聽辯、節拍聽辯、表演形式聽辯、音色分類聽辯、戲曲/曲藝聽辨和作者聽辯八組,共計40分。左徒音樂自2018年2月23日起每周五推出一套模擬聽辯供同學們練習,答案將於下一周3月2日開始公布在微信公眾號上。
  • 予豈好辯哉
    如果孟子如此注重言辭的話,那他平時大概會是一個挺愛辯的人,想必也是一個對言辭特別挑剔和警惕的人。公都子問了一個和公孫丑很不一樣的問題,他把孟子的社會風評帶進來了(笑)。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 莊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槓精」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然而,莊子並不是一個古板單調之人,雖然物質匱乏,但是隨心隨性、至情至性,業餘時間,和好朋友惠子抬槓成為莊子最大的愛好,並樂此不疲惠子是戰國中期很有影響力的一位名流。是當時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素以與人爭辯為專長,而莊子和惠子之間的辯論,最有名的莫過於濠梁之辯。先看一下事情的經過據《莊子·秋水》記載: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 《時辯公開賽2020》|這次是你們,登上《時辯》舞臺的時候了.
    疫情期間,很多辯手囿於地理限制而無法參加、觀看實體辯論賽;也是因為疫情,讓我們發現了網辯的更多可能性:五湖四海的辯友可以為我們聚在一起,反而有了更多討論、更多精彩。於是,6月6日,我們上傳了《時辯:當打之年》的第一期。六位華語新生代年輕辯手,就此展開了每周一場,關於時事議題的討論。
  • 【知識點】看電影,學刑辯
    每個場景都很吸引人,它們組成了一幅扣人心弦的連環畫面。如此針鋒相對、毫不相讓、思維縝密、有據有理、跌宕起伏的辯論場景真得難得一見。控辯雙方首席律師的主要觀點摘錄如下:   [首 場]   控方:辯方律師會使用小魔術手段,請陪審團和法官大人小心有人胡編亂造什麼,比如紅色法規之類的話。(先發制人,封住別人的嘴巴,言外之意是說被告是有意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