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社會人,讓我給你講一個猴子炫技被射死的故事!

2021-01-07 網易

2020-12-27 17:57:33 來源: 好玩的國學

舉報

  在高度發達的網絡社會,人與人之間幾乎毫無秘密可言了,我們好像都是在一個大魚缸裡生活的魚兒,赤身裸體地展示在別人面前,這就是社會的異化,異化的社會。

  現代人似乎最耐不住寂寞,最喜歡炫耀。很多號稱是「大金鍊子小金表,一天三頓吃燒烤」的社會人,明晃晃地炫富、炫技甚至是炫耀自己粗陋的武力和淺薄的見識,最終還不是被抓走。有炫妻的,最終戴了帽子離婚了;有炫耀超速駕駛的,最終被抓了;有炫耀酒駕的,很快警察就上門了;有炫富炫爹的,結果是實力坑爹,不管是乾爹還是親爹,最終都被坑的很慘。

  

  其實,在道家哲學家莊子看來,自恃聰明的人就是傻!按照莊子的齊物的觀點,窮人和富人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掛在牆上和埋在土裡也是一樣的嗎,最終也是塵歸塵土歸土。你很牛,那也是看起來很牛而已,或者說只是暫時很牛而已,沒有必要傻到非要把自己牛的一面展示出來,那就叫做露拙,用現代的語言就叫做炫技必死!

  莊子大概是中國哲學家中最冷的一個了。他眼中常常泛冷光,嘴角常常掛著冷笑,時常說一些深邃的冷笑話。我覺得莊子有三冷。第一是冷靜看世界。我們常說要投身於火紅的世界,但在莊子看來,這就是傻。世界本來是冷的,仿佛「淮南皓月冷千山」,仿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它是純自然的,你打不打擾這個世界,它都在那裡。第二是冷靜看自己。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來自塵土歸於塵土。按照齊物論的觀點,你居廟堂之高,我處江湖之遠,最終都是一樣。美麗的人生應該是自由逍遙的,是物物而不物於物的,是去除心的枷鎖的,是擺脫心奴的過程,是享受心靈自由清風明月的,而不是蠅營狗苟蝸牛角上爭何事。所以,把人生活的冷靜一點,活的平淡一點,才是人生快樂的根源。第三是說冷笑話。莊子從來不肯和你正面講道理,和他對話是一種很燒腦的事情,他只說冷笑話,這個冷笑話就是寓言。

  

  炫技必死這句話,其實莊子早就說過的。不過他很狡猾地講了一些寓言故事,而且是動物的寓言故事。動物看起來這和我們人類不相干,但事實上,莊子就是在說人類,因為我們距離動物,也無非是幾個基因組的差距而已。

  「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

  莊子說,吳王渡過長江,登上猴山。猴群看見四散奔逃,躲進了荊棘叢林的深處。有一個猴子比較牛,它從容不迫地騰身而起抓住樹枝跳來跳去,在吳王面前顯示它的靈巧。吳王用箭射它,猴子敏捷地接過飛速射來的利箭。吳王下命令叫來左右隨從打獵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被射成了猴篩子,抱樹而死。

  

  猴子成了猴篩子,主要是覺得自己不是猴子,而是牛。猴子最終的結局,印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也印了現代的一句話——「炫技必死」!

  社會人,莊子知道你心裡很熱,很想在這個涼薄的世界活出溫度。但是你越試圖證明什麼,就說明你真的缺少什麼;你試圖得到的,也許是羈絆你靈魂的枷鎖。你想成為珍珠,不妨先做泥土。因為,驕傲的猴子爬上樹時,露出的是紅屁股;聰明的猴子炫技時,被射成了猴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莊子寓言故事17則
    有一個喜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隻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原文:「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莊子·讓王》)解析:做什麼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
  • 惠子死后庄子講了一個《運斤成風》的故事……
    而這裡我們要回到原文,它講的是一段打動人的友情。莊子給親友送葬,經過惠子的墓。他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一個工匠,在幹活的時候,有一點像蒼蠅翅膀一樣薄的白泥飛濺到他的鼻尖上。於是他讓另外一個叫「石」的工匠幫忙削掉白泥。
  • 莊子寓言故事18則,用智慧滋養人生
    (《莊子·列禦寇》)解析: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 隨珠彈雀——考慮不周,得不償失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有一個喜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隻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
  • 莊子:認識不到萬物齊一的道理,人類也是朝三暮四的猴子!
    所以,你看那些小草和大木,生癩的醜女和美麗的西施,以及一切千奇百怪的事物,從道的角度來看,萬物雖然姿態各異千差萬別,其實都是相通而齊一的。莊子舉了兩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小草微不足道,但還有比小草更小的東西,而小草也有它的用處;大柱頂梁架屋很大,但也有比大木更大的東西,大木代替不了小草,小草也代替不了大木的功用。
  • 莊子為何強烈批判和嘲諷文明,劉慈欣《鯨歌》表達了怎樣的哲思
    盜亦有道,人卻不仁從這個故事中我第一個想到莊子的寓言是「盜亦有道」,指的是盜賊也有他們自己的道理。大家知道,舂秋時期據說有一個很出名的強盜叫蹠, 史稱盜蹠。莊子借這個人嘲諷文明社會的種種行為以及所謂的文化,其實不過是另外一種「盜」,都不過是給自己當前的盜賊行為找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者乾脆說找一塊遮羞布蓋住。
  • 你為什麼總被人利用?莊子小故事告訴你,聽了讓人崩潰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要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太多的人活著就是為了別人而活著,是活給人看。然而,太多人的又發現為了取悅別人而活著太累了。那麼我們為誰而活,莊子一個小故事或許能我們帶來啟發。
  • 莊子寓言故事10則,人生大智慧!
    在其中,莊子運用浪漫的想像力和美妙的文筆,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雖然故事極其短小,但由於其滲透了莊子詩化哲學的精義,成為了莊子詩化哲學的代表。
  • 莊子是文學天才,但對於講道理而言,莊子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白痴
    莊子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大部分的文字都是無跡可尋的寓言和比喻。其文汪洋恣肆,想像豐富,文學價值較高。在說理方面則缺乏基本的論證。即使有,也是天馬行空式的口若懸河,雖然不乏一些思想的光輝,但總體上沒有基本的邏輯可尋。
  • 莊子的寓言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 點擊上方「張真炮莊」一鍵關注文 | 張真先生圖片 | 來自網絡   按   先做個預告,先生開始為女兒講為女兒張若講解莊子的寓言故事。聽莊子寓言,得先了解一下誰是莊子?他是幹嘛的?為什麼要學習他的寓言?寓言又是什麼言?若兒啊,你得知道,世界其實並不是我們耳朵聽到、眼睛看到、手可摸腳可踏的樣子。我們降生在無邊宇宙中的一個小球之上,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美麗的星河朗月,同時還有孤單。
  • 莊子:有一種「潔癖」,讓你的內心空無一物
    有一次,惠子做了梁惠王的宰相時,莊子去看他。有人跟惠子說:「莊子來,是想取代你的相位呢。」惠子很驚慌,就派人在城內搜尋莊子三天三夜,沒有找到。不料莊子自己找上門來,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你聽說過嗎?南方有一隻鳥,名叫鵷雛,它從南海飛到北海。在這途中,不是梧桐樹,它就不停下了棲息;不是竹子結的雪白的果實,它就不吃;不是甘泉,它就不飲。
  • 千萬別牛逼死了
    《莊子-徐無鬼》篇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是說吳國的國王乘船在江上,登上猴山。眾猴子看見吳王,都膽小地逃往荊棘叢中。
  • 莊子講無用而大用的道理
    莊子姓莊名周,是戰國時代的宋國蒙地人。曾作過蒙地的「漆園吏」。莊子與孟子是同時代的人,但他們沒有見過面,在他們的著作中,也從未提及過對方。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人推測莊子可能出身於沒落的貴族家庭,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
  • 莊子是一個深受世人喜歡的男人,一個瀟灑地活在戰國煙火裡的智者
    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重慶的棒棒軍,尤其是梅老坎那笑容,真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版莊子啊!
  • 《心靈奇旅》:魚的故事拯救了喬伊,來聽莊子講魚的故事值得回味
    當你準備好感受生活時,你就擁有了「火花」。於是,喬伊的靈魂再次回到地獄,費勁千辛萬苦終於找到靈魂22,將一片人間的樹葉交給靈魂22,並告訴他:「你的火花不是你的目的,當你做好準備活著的時候,你的火花一欄就會填上了。」最後,喬伊欣慰地走上了天梯,等待超度。沒想到,地獄管理員突然出現,感謝喬伊給他們帶來的啟迪,並且給予了喬伊再一次回到人間的機會。
  • 十二大戰死亡順序兔子猴子怎麼死的 最後死的是誰
    ­  十二大戰死亡順序兔子猴子怎麼死的 結局是什麼最後死的人是誰?十月新番《十二大戰》目前已經接近尾聲,按照一貫的死亡順序,在第八集中的「馬」死後,下一位受害者應該就是「蛇」了,但是「蛇」在第一集開場的時候就已經領便當了,所以...這集的受害者就輪到「龍」了!­  但是!
  • 一個女人為什麼會越過越苦?越過越窮?《莊子》一句話就說明白了!
    卻落得一個沒工作、丈夫出軌、父母離世,一個人照顧孩子的下場。那段時間,她說自己一天喝幾杯咖啡都是昏昏沉沉的,一下子老了十歲,面相苦逼。「當時我就想,完了,我被生活擊垮了。」莊子裡面有趣的寓言故事、故事背後的人生大義,讓她的心態漸入佳境——《莊子·齊物論》有一個故事:有一個養猴人拿慄子餵猴,說:「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猴子聽了都很生氣。他就改口說,「那麼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聽了卻很高興。
  • 莊子和涸轍之鮒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莊子家裡畢竟貧窮,有一次他的家裡已經斷了糧,揭不開鍋了,向來穩重的莊子也開始著急了,畢竟人不能餓著靜靜等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還得有點兒裹腹的食物以讓自己能夠生活下去不是。於是無奈之下,莊子就想去向自己的朋友監河侯借些糧食來周轉接濟一下。於是莊子就去找了自己的朋友監河侯,只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監河侯倒是也答應了,只不過監河侯是這麼說的,他說:「好啊,借糧食沒問題,不過,你得等我收了租錢,才能夠借給你糧食,你看可以嗎?」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莊子文採更勝老子。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代表作有《莊子》。  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其汪洋恣肆、詼詭譎奇的文筆使得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有特色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 法治文化 | 莊子的法治精神
    《莊子·齊物論》中的一段故事或許可以提供一定答案。一個名叫齧缺的人問他的朋友王倪:你知道萬物有共同的標準嗎?王倪說,我哪知道呀。齧缺又問,那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東西嗎?王倪說,我哪知道呀。齧缺感嘆,這樣說來萬物是無法認知的嗎?王倪說,我哪知道呀。不過,我可以試著說說看。王倪反問齧缺:你怎麼知道我說的知道是不知道,你又怎麼知道我說的不知道是知道?
  • 楊立華丨莊子是一個千秋獨絕的靈魂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在《莊子》的「外、雜篇」裡有相當部分的篇章是在模仿「內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秋水篇》是在通篇模仿《逍遙遊》,這個觀點在《中國哲學十五講》裡的《莊子》一節中曾在注釋中談到。《逍遙遊》七章,《秋水篇》也是七章;《逍遙遊》第一章講「小大之辯」,《秋水篇》第一章也是講「小大之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