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一個深受世人喜歡的男人,一個瀟灑地活在戰國煙火裡的智者

2021-01-07 AA人間煙火孰知味AA

將自己對過去和未來的感受說出來是一種勇氣,我們都應該用自我的執著行為來證明自己,在繁複、塵埃籠罩的俗世裡堅守一份對世事滄桑的淡然和對自我理想的熱切期望。

有一個人,他妻子死了,他笑而不哭;他衣服破舊,卻敢於在王公貴族面前坦然處之;他將自己沉醉於一個虛空而浩渺的世界裡思考,而這種思考帶來的陶然樂趣,又使他沒有像老子那樣過於沉重而選擇最終避世,這一點使他能夠在清貧的一生中安然度過。千年過去了,他的思想和品格模式還存在於今天的人群中。

他就是莊子。

圖註:莊子

莊子:一個飄逸的男人

他經常穿著破衣服,在王公貴族們面前出現,跟他們說一通大道理。《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重慶的棒棒軍,尤其是梅老坎那笑容,真是一個典型的現代版莊子啊!

讀這個莊子,我們自然想起簡·愛面對愛人羅切斯特說的一番話:「我很窮、也不漂亮,像塵埃一樣微不足道,但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

圖註:莊周夢蝶

魯迅說,老年的莊子黑瘦麵皮,花白的絡腮鬍子,道冠,布袍(見《起死》)。看來,魯迅很是欣賞莊子在道教裡的經典造型,這是不是魯迅筆下心中的瀟灑呢,可惜他老人家留給世人的形象著實不夠溫柔,不夠瀟灑。雖然很多學者、專家和他的朋友撰文說魯迅其實是非常和藹可親的(如蕭紅的《深刻與偉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但我們感受最深的還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嚴峻和沉默(被魯迅罵過的名人也很多,如胡適、梁適秋等)。

其實,魯迅和莊子的思想也有近似之處。莊子看起來也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對現實世界給與了無情而尖銳的批判:「今處昏上亂相之間」(《山木》);「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於羽,莫知之載;禍重於地,莫知之避」(《人間世》);「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在宥》);「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胠篋》);這些話,或抨擊統治者的昏聵殘忍,或描寫人民的深重苦難,或揭露社會的無比荒謬性,為後人勾畫出無限悲慘的亂世景象。在《逍遙遊》裡,莊子流露出了對現實主義者思想行徑的鄙視(那種有一般的飛行能力卻又飛不高,飛不上遠則回到地面上自慰的人,是不懂得天闊而地遠、逍遙之神韻的人)。

圖註:魯迅

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絕望,莊子由憤世嫉俗導向了悲觀厭世,乃至對整個人生和社會發展都採取了虛無主義的態度。他主張「無為」,用逃避現實來「苟全性命」,提出倒退回生產力低下的上古時代的社會理想。其思想的消極性也是很明顯的。

正因為世道汙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後的經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得熱烈,所以他才恨得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實情形過於黑暗汙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

當然,魯迅要好得多,他吃著國民黨的俸祿,罵著國民黨的過錯,但是卻一直沒有辭官,在熱鬧的上海謀生,在積極地關心著青年的成長,他呼籲「救救孩子」,他關心涓生和子君(《傷逝》)等青年人的生存問題。

圖註:魯迅和青年在一起

莊子是清高、睿智與真切的。在其作品中作為藝術形象的莊子,雖然表現出曠達超遠、追求自由的精神風範,但實際上更為真實的內心世界則是那潔身自好的道德操守;他是一個把高潔視為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智者、哲人,他的縱橫瀟灑、憤世嫉俗,甚至於落拓不羈,都與他的清高互為表裡,並且還完整地體現為卓然獨立的個性人格。莊子的藝術形象,以其高潔的道德品質作為最基本的特性風格,成為智慧與飄逸的一種象徵。

莊子的理想人格是「聖人」「至人」「神人」和「真人」,但表述得最為完整的還是「真人」。

他所塑造的「真人」形象,這些理想人格不但具有超越物慾、超越是非、超越生死以及超越物我的特點,有逍遙於太空的無限自由和審美特性,還有直覺式的悟道思維;另外,莊子理想人格那強烈的批判精神、充滿美感的藝術精神、豁達的生活態度以及對理想的憧憬在今天依然是社會前進、豐富生命的燈塔。

圖註:莊子劇照

當然,也有人把莊子描繪成一個極其無奈和無助的小市民。劉徵在《莊周買水》裡戲說莊周棄文從商,想養魚致富,卻接連遭受打擊。真實生活中的莊子肯定也遇到很多生存的困難,不一定都像他在文章說的那樣瀟灑。

莊子:一個閒逸的布衣

古人有言: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這其實也就在說一種閒逸的心境和生存狀態。莊子和老子比較而言,老子後來的出關,頗有點要隱於野的感覺,也只是小隱,所以莊子一輩子在市野做個小官。從現代的角度來說,莊子的閒意更適合現代人的精神追求,在忙碌的生活中,心靈是可以存點閒逸的。

朋友們可能會質疑,在緊張而忙碌的生活中,如何閒逸?

莊子用一個很經典的故事解說了這些。在莊子心中,殺牛的血腥行為也可以閒適的:「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避實就虛,不滯於物,在「解牛」過程中「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其躊躇滿志,悠然自得,於此可見。不說牛,我們能悠閒地殺雞麼?但我想很多朋友在期待著自己的所有行為都比較幽閒。當然這裡也談到一個熟練的問題,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和技能熟悉了,是不是就可以閒逸了呢。

圖註:高山流水圖

郝雨說,假如說一定要讓我們只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下當代人們的生活狀況的話,我以為最準確的莫過於一個「忙」字。但是,如果只有忙的話,當代人必然缺失精神修為,那只能成為為社會勞動的機器。

唐時李涉寫道:「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是啊,終日忙碌,難得清閒,偶爾得閒,是多麼不容易的一大快事啊!

有人說,四川人要是緊張起來,一定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因為四川人太閒適,太會休閒了。四川成都是「農家樂」的發源地,是最早開展「農家樂」旅遊活動的城市,2006年4月12日,國家旅遊局將「中國農家樂旅遊發源地」的牌匾授予了成都。這是成都的驕傲!有人說,這不是榮譽,這是恥辱,到底怎樣,值得深思啊,但是,閒適消磨了人們的無聊,農家樂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又是不是四川人對莊子「閒學」的創新理解和創新實踐呢?

圖註:四川農家樂

林語堂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提倡過中國式的悠閒理論,他說:「美國勞碌者之欽佩中國悠閒者,是跟中國悠閒者之欽佩美國勞碌者一樣的。」時至今日,倒是中國勞碌者之欽佩美國悠閒者了。今天,政府實施「長假政策」,除了主要是「假日經濟」因素外,跟「悠閒理論」是否也有一定的聯繫呢?

悠閒的一個典型特徵是慢。當今,「慢食運動」「慢城」成為了國際化概念,中國許多地方也在爭創「慢城」。2010年11月於蘇格蘭召開的國際慢城會議上,以椏溪「生態之旅」被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稱號,這樣,高淳縣成為了我國第一個「國際慢城」。

易中天先生在《讀城記》裡對成都茶館文化的描述真切生動,「三教九流,會聚一堂,不講等級,勿須禮儀,大家便都很自在:或喝茶聊天,亂擺一氣;或讀書看報,閉目養神,互不幹擾,各得其所。話可以隨便說,水可以儘管添,瓜子皮不妨滿地亂吐,想罵娘就大罵其『龜兒子』,豈不快哉……本來嘛,喝茶,又不是上朝,何必要那麼一本正經,行禮如儀?」

圖註:林語堂

莊子是個在日常忙碌生活中發現自我的哲學家,而人們往往在生活的追求中忘記了真正的自我,猶如莊子寓言中的「螳螂」「異鵲」一般,「見得」而「忘其身」「忘其形」「忘其真」。

莊子活在我們的身邊,因為我們都有莊子所特別提倡的自由思想,尤其是四川人,無處不閒,無處不顯示自己對莊子哲學領域的行為實踐。

莊子曾濮水閒釣,四川河流多,凡有人居處,多有人垂釣。2006年11月11日流沙河在成都講莊子時說:今天說不上演講,只能是閒吹。是什麼意思呢?我有空,諸位有空就叫閒。因此我講的時候大家可以插話。吹不同於講,講是講課,是講道理,吹就是大家很好玩。今天我們閒吹莊子。你看,連大家流沙河講課都叫閒吹。是不是閒得妙哦。從《莊子現代版》到莊子閒吹,看來流沙河先生是「閒」進去了啊。

有一次玩紙牌,一個朋友說,這張閒牌不要了,你看,不要的,該出的牌就叫閒牌,這個傢伙是不是更得莊子閒趣呢!

圖註:流沙河

莊子:一個真實的謊言

在金庸的小說中,有一本書——《九陰真經》,無數武林中人苦苦尋覓,也有很多人為它送命。因為有了它,可以讓自我的能力超群,讓自我的理想實現,讓自我的生命價值得到最大的提高。

生活中也需要這樣的書,我們的教科書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我們身邊的朋友因為有了自己的一本專著,要麼評了職稱,要麼當上了作家,要麼成了專家。一本書,的確可以讓我們飛黃騰達。

莊子在世時,名氣並不大,先秦諸子的書中很少有人提及他。孟子一生以好辯著稱,但《孟子》一書隻字未提過莊子。荀子綜合評判各派學說的專論,也隻字未提莊子。韓非子綜論先秦名家的《顯學》篇也隻字未提莊子。我想,多半是因為莊子的書印刷量(傳抄量)太小,知道的人不多。直到漢朝,莊子的地位仍然不太高。到漢末時開始連稱老莊。魏晉時莊子的地位才發生變化,道教迅猛發展,老子被稱為教主,莊子也被日益神化。隋朝時,莊子已被稱為南華真人。唐朝尊道教,莊子的影響日益巨大。莊子的影響是隨道家、道教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的。

圖註:道家

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說成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為神靈。《真誥》卷十四謂師桑公子,授以微言,隱於抱犢山中,服兆育火丹,白日升天,補太極闈編郎。唐玄宗天寶元年(724)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詔稱《南華真經》。宋徽宗時封「微妙元通真君」。

他的著作《莊子》,道教奉為《南華真經》。莊子早已過世,他逐漸被神化,也是因為這本書。

於是,在人們的喜愛中,莊子也真的成了神仙,成了道教的祖師爺,天天端坐在三清殿,優哉遊哉。看道觀裡外那些虔誠而執著的信眾,對《南華真經》執意曲解,香菸瀰漫裡的莊子啊,你是不是一個真實的謊言。

圖註:道士

莊子的理想人格所蘊含的批判精神、平等的自由觀和崇尚自然的情懷,在後世的影響延續不斷。

莊子不大記錄歷史,歷史卻記錄著莊子。莊子自己的故事和莊子在文章裡所說的故事,大量地存在於國人的歷史記錄裡。

傳說某朝唐秀才和陳秀才同在武昌縣(今鄂城)城外遊玩。唐秀才說:「陳仁兄,你我二人清遊少趣,何不互相題聯為戲,以助興味!」陳秀才欣然應允。於是唐秀才即出上聯:眼前一簇園林,誰家莊子?陳秀才暗喜:這樣簡單的對聯還想難住我。可一經琢磨,原來並不那麼簡單:聯中把歷史名人莊子藏在裡面。苦思冥想了一陣仍對不上來,只好按預先約定,掏錢到酒店請客。當酒菜上齊時,陳秀才猛見壁上寫著:「杜康傳技,太白遺風」兩行字,立即對道:「壁上幾行文字,哪個漢書?」下聯把著名的歷史著作《漢書》藏了進去,堪稱妙對。

圖註:老庒意境

莊子的風採迷人,一個讓當代姑娘也喜歡的人。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於丹說:「我上學時就喜歡莊子,我也相信現在喜歡莊子的人更多一些。」於丹還說如果和孔子相比較,她自己打內心裡其實更喜歡莊子。如果說孔子是個儒雅長者,那莊子就是一位插了翅膀的仙人。

莊子更存在於國人思想中,我們追求閒適的生活,我們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我們坦然面對自我與別人的差異,與長者的不足,我們何嘗不是莊子形象的化身。

莊子,你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閒逸的男人,一個在世人的喜歡和誤解中還是那樣閒意的男人。雖然很多世人忘記了你作為一個布衣而存在的往事,雖然很多人只是記得你那瘦削而翩然的風骨,你醉意蹣跚的凌波微步,你笑看俗世的淡然眼神,但是我記得你是一個真實的男人,一個瀟灑地活在戰國煙火裡的智者。(鄒紅軍/文)

相關焦點

  • 做一個智者、仁者、勇者
    一、與智者言依於博 老子說:「智者不博,博者不知。」有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識廣博,知識廣博的不一定有智慧。 莊子和惠施路過一條小橋,莊子說:「魚在水中悠然自得,多快樂。」惠子說:「你怎麼知道魚快樂?」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 惠子說:「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快樂;你不是魚,當然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讓我們回到開始,你問我『你怎麼知道魚快樂』,說明你知道我知道魚快樂,所以才來問我。
  • 《活用莊子》:國學經典與心理學擦出的智慧火花
    《莊子》一書採用了大量寓言表達作者的智慧,其中竟包括一篇以《寓言》為題的專論,第一段說明,語言文字能量無限,人們有寬泛的表達心意的選擇,以達成和諧為宗旨。莊子創造了「天均」一詞,說明人自己的心理平衡、人際間的合拍、人與自然的調和。末篇說幻覺的主體與客體,寓意深遠,是心理學的創新思想。
  • 周朝分封的最大諸侯國宋國,為何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活成了一個笑話?
    史書記載,宋國為房、心之分野之地。面積約有十萬平方公裡,皆膏腴之地。宋國經濟發達,繼承了殷商的商業文化,其人善於經商,宋國經濟繁榮昌盛。不自量力,總想挑戰強國,自己老被收拾春秋時期,中原的第一位霸主並不是齊桓公,而是射中周桓王一箭的鄭莊公。在鄭國強大的時候,宋國就很欠收拾地總跟人家交戰,而且敗多勝少。
  • 孫悟空----一個從莊子詩箋中飛出來的石猴
    在莊子那個年代,也就是極盡想像的一個荒涼而孤寂的地方,有一個叫鯤的魚怒而飛,扶搖直上九萬裡。大約1500年後,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告訴我們,差不多在莊子的同期,在東海的一座山上,有塊巨石化而為猴,一出生就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他就是孫悟空,他上天棒打靈宵殿,下海直搗龍宮,入地直闖閻王府,強銷死籍。
  • 智者的言說——《莊子》敘事的巫史化特徵
    作者:李洲良(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在莊子之前,中國已形成了悠久的巫史傳統,至戰國中期因莊子的出現而復興。這一復興不是對殷商文化的一次簡單復古和回歸,而是將中原理性主義精神融入殷商巫祭文化的一次螺旋式上升。莊子通過巫史化敘事寄寓著對人心、人生、社會、自然的獨特理解,蘊含著深厚的莊子之「道」。
  • 春秋戰國時一個最「奇葩」的國家:宋國!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笑話!
    宋國,在春秋和戰國時代,這是一個異常「奇葩」的國家。
  • 惠子死后庄子講了一個《運斤成風》的故事……
    這個「運斤成風」出自《莊子·徐無鬼》,徐無鬼是一個人的名字。無鬼,是春秋戰國時期常見人名。運斤成風的意思是:運,揮動;斤,橫刃的斧頭(可以簡單理解為像鋤頭的銳器)。揮動斧頭,風聲呼呼。莊子給親友送葬,經過惠子的墓。他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一個工匠,在幹活的時候,有一點像蒼蠅翅膀一樣薄的白泥飛濺到他的鼻尖上。於是他讓另外一個叫「石」的工匠幫忙削掉白泥。這位「石」匠人揮動斧子快的像一陣風,一下就削掉了鼻尖上的白泥,卻沒有傷著鼻子,郢人站在那裡臉色毫無改變。
  • 莊子:別活在別人的眼裡,也別活在自己的情緒裡
    點擊標題下方一因書院   關注心國學書院從前有一個小道童,長得胖乎乎的還有點笨,因此,師兄們稱他為「饅頭」。
  • 莊子智慧:如何培養孩子做一個無用的人
    《莊子·至樂》中記載,魯侯(魯國的國君)聽大臣報告郊外有一隻漂亮的海鳥,魯侯很喜歡,讓大臣用車把海鳥接到宮裡。 魯侯把海鳥安排在廟堂之上,準備各色美食佳餚請它享用,準備上等美酒請它飲用,讓樂隊演奏音樂請它欣賞,不料海鳥對這一切毫不領情,沒喝一滴上等美酒,沒吃一口魯侯認為的美味佳餚,過了三天,這隻海鳥死了。
  • 楊立華丨莊子是一個千秋獨絕的靈魂
    ,講述了莊子如何將「至德者」的不可言說,利用「聞道者」和「問道者」的對話將其中最根本的真知表達出來,給後世人以啟迪。他注意到幾對概念,在「內篇」裡,「精」、「神」、「道」、「德」沒有出現連用的情況,而「外、雜篇」裡則開始頻繁出現「精神」、「道德」的連用。如果將《莊子》與能夠確定年代的經典加以比較,就會更加明顯地看到這一點,比如在與《莊子》同時代的《孟子》和更早的《論語》當中,都沒有「道德、精神、性命」連用的情況,而偏晚的《荀子》和《韓非子》就開始頻繁地出現連用。
  • 莊子|最偉大的一個情種
    中國歷史上的大文人,喜歡莊子的極多,比如竹林七賢、陶淵明、李白、蘇軾等等。但直接說莊子這個人的卻很少,但總算有那麼幾個。清代學者胡文英是一個,他整體評價莊子的一段話,是我見過的最動人的評語,沒有之一。他說:「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未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 楊立華丨莊子是一個千秋獨絕的心靈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做客北大博雅講壇直播間,圍繞《莊子》內、外、雜篇哪一部分是莊子本人所作,莊子為什麼要用編造人物對話的方式來寫作等問題,講述了莊子如何將「至德者」的不可言說,利用「聞道者」和「問道者」的對話將其中最根本的真知表達出來,給後世人以啟迪。以下講座內容摘編自現場錄音整理稿,經主辦方和楊立華教授本人校核並授權發布。
  • 莊子:「無用」的人生,最高級
    莊子問伐木人,為什麼這棵樹無人砍伐呢?對方告訴他,這是一種無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夠長那麼大。這讓莊子深受啟發:「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因此,世人拼命追逐的富貴、功名、利祿,莊子卻棄若敝屣;相反,世人眼中的無用,恰恰便是莊子選擇的有用,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在莊子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你能捨去多少慾念,便能獲得多少自由。於是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楚國的大王聽說莊子很有才,派兩個人去聘請他為相。
  • 孔子老子莊子之中,為什麼只有莊子才被稱作「真人」?
    刻意的入世和出世,都不能做到返璞歸真。而唯有莊子才是真正的逍遙,所以莊子開篇就是《逍遙遊》。咱們再來看看莊子是怎麼做的。莊子生活的時代是戰國中期。在早期春秋時候,有春秋五霸。那麼五霸之中,實際上是晉國影響相對較大。它的地理位置也更加中原一點。晉國後來一分為三,魏國主要繼承了晉國的衣缽。
  • 莊子:「無用」的人生,最高級!
    莊子問伐木人,為什麼這棵樹無人砍伐呢?對方告訴他,這是一種無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夠長那麼大。 這讓莊子深受啟發:「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無用之用,恰為大用。
  • 莊子:人唯孤獨,方能出眾
    莊子給楚王的使臣講了一個故事:我聽聞,楚國有一隻活了三千歲的神龜,死後屍體被供奉在廟堂之上,受到朝拜。你認為,對於這隻烏龜而言,是死後供人朝拜更開心,還是活著在泥漿裡搖尾巴更快樂?使者回答:「自然是在泥水裡搖尾巴比較自在。」莊子笑著說:「那麼諸位請回吧!
  • 道家的莊子思想究竟影響了我們什麼
    在京劇裡面表現最多的,其實就是三國的周瑜和關羽了,還有一個人更是大家熟悉的諸葛亮,當然,諸葛亮也是文武兼備,出將入相,可以說他是古代文人最被崇拜的人物,崇拜他的原因,就是他的那份瀟灑和逍遙。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一向是羽扇綸巾的書生打扮,即便是出現在最嚴酷的戰爭場面中,在你死我活的大戰役裡面,也是一副逍遙自在的悠閒之狀。
  • 天下收藏-春秋戰國玉器
    中國古代玉器中,春秋戰國玉器一直深受廣大藏家們的喜愛。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工藝之精、造型之靈動也是歷代玉器之中的精品。紫色百合香與您暢談天下收藏故事,使您對春秋戰國玉器的特點更加有較為深刻的印象。一、春秋戰國-玉器概述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由於大量和田美玉進入了中原,所以雕琢出的玉器玉質尤為上乘,而且當時玉器數量之多,並且又創新了許多精美的器型,線條運用更加嫻熟流暢,刀工俊秀有力,風格瀟灑自如。雖然春秋戰國時期歷史較為短暫,大約只有五百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它給後人卻留下了無數值得深入研究的精品玉器。
  • 一個女人為什麼會越過越苦?越過越窮?《莊子》一句話就說明白了!
    莊子裡面有趣的寓言故事、故事背後的人生大義,讓她的心態漸入佳境——《莊子·齊物論》有一個故事:有一個養猴人拿慄子餵猴,說:「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猴子聽了都很生氣。他就改口說,「那麼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聽了卻很高興。
  • 《煙火裡的塵埃》一個屬於孤獨者的自述,誰看懂了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兩首歌曲,這兩首歌曲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個歌手所演唱的,他就是華晨宇,我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他的第一張專輯裡的一首歌,名字叫做《煙火裡的塵埃》,雖然他的每一首歌我都很喜歡,但是在他的第一張專輯裡我特別喜歡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