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傳統文化美刊
文:國粹君丨主播:無聲
莊子問伐木人,為什麼這棵樹無人砍伐呢?對方告訴他,這是一種無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夠長那麼大。
這讓莊子深受啟發:「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因此,世人拼命追逐的富貴、功名、利祿,莊子卻棄若敝屣;相反,世人眼中的無用,恰恰便是莊子選擇的有用,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
在莊子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你能捨去多少慾念,便能獲得多少自由。於是莊子說:「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楚國的大王聽說莊子很有才,派兩個人去聘請他為相。莊子說,和被供奉在廟堂之上的枯骨龜甲相比,自己更願意在爛泥裡搖尾巴。
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哪裡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幸福呢?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走遍千山萬水卻不可得。一天,他遇上一位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問道:「
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我沒有快樂呢?」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揩著汗水說道:「
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富翁頓時開悟:
自己背負著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整天憂心忡忡,何來快樂?於是,他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善行滋潤了他的心靈,他也嘗到了快樂的味道。如今,現代人活得愈來愈複雜,結果得到許多享受,卻並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並不自由。
不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在安靜中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對浮華虛名說不,並適當放下超出自己能力和需求的東西。當今社會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特徵之一就是
過度物質化和人們內心的浮躁。整個社會常會把眼前的物質利益放在首位,大到環境汙染霧霾成災,小到學習工作擇校擇業婚姻嫁娶,「有用論」的影響無處不在。生活中有些人,凡事都會問「
有用嗎,有好處嗎?」「
這個能當飯吃嗎?」
似乎在他們的眼裡,以「錢權名」為標準,世上的人與事都可以分為「有用」和「沒用」,有用則寵之,無用則棄之。張岱說:「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這個「癖」,多指琴、棋、書、畫,屬可有可無的無用之物。「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如此惡劣的天氣,他倒有閒情逸緻去湖中喝酒、賞雪,尋求這種「無用」的浪漫。周作人說,
我們在日常必需的東西之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和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做「無用」的事,就是不帶著任何功利心去做事。這方面,古人給我們很多啟示。文徵明靜坐品茗:「穀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
與天地花鳥為鄰,與琴棋書畫為友,靜觀萬物,靜觀己身,這樣的生活令人嚮往。
生活的切實意義不在於那些宏大的目標,而在於一些無用的事。只有這些無用的小事,才能讓我們感覺到「我存在著,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才讓我們活得更體面,更有尊嚴。柏拉圖曾說:「
如果你有兩塊麵包,請拿一塊去換取水仙花。」如果你有時間,請拿一部分的時光用來「虛度」,用在「無用」之事上。
不因為一心追夢而忘卻了眼下幸福的珍貴,又不因適意的享受而拒絕讓自己經受磨礪。《小歡喜》裡的方圓,是個脾氣溫柔但性格通透的老好人父親,日常愛好就是鼓搗花鳥蟲魚,遭遇中年失業,賦閒在家。
劇中三個家庭裡,他是最沒有本事和能力,也沒有錢的一位父親和丈夫。可是,他卻是有擔當有氣度的丈夫,是尊重兒子的睿智爸爸,是母子關係的粘合劑,方一凡的陽光樂觀,很大程度來自他的教育。「
這樣的男人,乍一看平凡無奇,沒什麼大優點;但是相處久了,他身上都是可以溫暖滋養你的光。」木心曾說:「
無為是一種為,不是一種無。同樣地,無用也是一種用,而不是無。」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許多時候我們太過功利,卻不知道把「無用之用」當成活著的必備策略。
「允許孩子做些沒用的事情,比如琴棋書畫,比如愛與等待。
如果一個孩子被教育只能學對升學有用的課,上大學只能幹對就業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為了買房,生而為人豈不浪費?」
人生在世,總要有一些高於柴米油鹽的品相。
源於生活,又超脫於生活。「無用」的人生,也可以很高級!(本文為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原創,轉載請註明)
主播:無聲,耕耘26年的教書匠,錄音16年的愛好者。微信公眾號:listenwusheng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964期,主編微信gxjc03。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