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所以整天碌碌無為,消極避世,其實你錯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
莊子與惠子,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這兩位老人家的「互懟」,往往顯現出了一些大道理,讓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
有一天,惠子本著炫耀的心理對莊子說:「魏王啊,他贈送給我一些大葫蘆的種子,我就把它種下了,你猜成熟的時候,有多大?」
莊子知道這貨又在和自己顯擺,所以沒有搭理他。
惠子接著說道:「摘下的大葫蘆,有五石的容量,用來提水呢,它不夠堅硬,刨開做瓢的話,又太大了,所以我乾脆把它敲碎了,沒辦法,有這條件!」
莊子冷笑一聲,「你知道個屁!這麼大的葫蘆,你可以把它做成船,遨遊於江海之中,可你卻把它打碎了,這說明你根本就沒想到這一點。」
這個故事中,莊子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毫無用處的,大葫蘆有用,人也有用,天地間萬事萬物,存在皆有用處。
只要你把東西,放到相匹配、相適應的地方,而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職業,作用和價值就可以體現出來,這就是「無用」轉變為「大用」。
再有一個,那就是「小用」轉變為「大用」。
莊子說,有一個宋國人,會製作一種冬天不皸手的藥膏,這家人世代做的,都是漂洗絲絮業,有一個客人聽說後,花百金買下了這個藥方。
恰巧,越國起兵進攻吳國,那位客人拿著藥方來到了吳國,將藥方交給了國君,使得吳國兵士在冬天的水中與越國大戰,而不怕凍手,從而一舉擊敗越國,這位客人,也被吳王封了田地。
莊子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同樣的藥膏,拿來漂洗衣服只是小用,而用來裝備軍隊,則是大用。
人生亦是如此,在人生中有很多機遇都是隱藏的,也許你掌握的這門技巧在一個地方是「小用」,換在另一個地方,就變成了「大用」。
這是告誡我們,要靈活轉變能力的運用方式,注意抓住時機,「小用」總會變成「大用」的。
從莊子的這兩個故事裡,我們總結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必有用,不要因為四處碰壁,就放棄了自己,要把「無用」變為「大用」。
還要時刻準備好抓住機遇,讓自己的所學有用武之地,把「小用」變為「大用」。
——編輯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