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懂得避其鋒芒,方能保全自己,無用即為大用

2020-12-24 騰訊網

在《道德經》中,老子的思想與《莊子》中莊周的思想有一些道理是吻合的,那就是無用即為大用,無為即為大為。

有很多人總是追求著有用,希望自己作為的東西有用,有價值,能給自己帶來名利,能給自己帶來直接的回報。

而在道德道家思想當中,卻有著相反的狀態,他認為那些看似有用的東西,往往是沒有太多的價值,而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或許是對外產生不了價值,但是對內能更好的保護自我,保全自己不受傷害,這是自我保護的一個智慧,也就是道家思想中無用即為大用的道理。

有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情,能夠以無用的狀態存在的時候,他也能免遭鋒芒畢露,避免被人推上風口浪尖,這樣的狀態,以柔弱自居,才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

但是在這個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在追求有用有價值。比如說看書,看電影,出去吃飯,應酬飯局等等,很多人都是追求所謂有用。

不管這件事實際上到底有沒有用,但是很多人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最基本的條件都是基於自己主觀上面認同這件事情有用才會去做,否則就置之不理。

在《莊子》的智慧當中,莊子就拿了一個木匠和一棵樹的故事,來表達了無用即為大用的一個道理。

有一天一個木匠走在路上,那裡有一棵樹,被當作神樹,特別的大,樹的木材可以造十來艘漁船,被人奉為神樹,很多人都去觀看和祭拜。

但是這個木匠卻置之不理,木匠的徒弟就問他說:師傅,自從我跟你在一起之後,從來沒有看到這麼大這麼好的木材,然而你卻不屑一顧,腳步也不停,為什麼?

木匠這個時候就說,這棵樹雖然大,但是是沒有用的,用它做船會沉,用它造用具,用具也會很快損壞,用它做梁柱、,梁柱都會被蟲蛀,這是不成材的樹,是散木,沒有可用的地方。

這個木匠到家之後,這個神樹就託夢給這個木匠說:你要用什麼來和我相比呢?你要用質地細密的樹和我相比嗎?那些梨樹,桔子樹,柚子樹等瓜果之類的,就是因為他長得有果實,所以說經常要遭受擊打,被擊打就要樹枝,就要面臨折斷的一個危險,所以他不能享盡天年而經常中途夭折。這就是因為他有用,因為那些樹木能長果實,所以經常被人擊打,難以長久的存在。

《莊子》中就拿這樣一個故事,說明木匠是從社會的角度看待這棵樹一無是處,毫無作用,沒有什麼自己的價值。

但是樹,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自己雖然對社會無用,但是能夠因為自己的無用而保全自己。如果自己是一棵果樹,那麼可能早就被人砍伐或者折斷了,正是因為自己無用,所以說才能夠長久的保全自己,長得又粗又高又大。

莊子在這樣一篇智慧當中,表明的就是無用即為大用的一個道理,由於不成才,那棵樹才能自由自在的成長,否則那棵樹早就被砍伐了,這就是莊子的一個處世之道。

如果把《莊子》的這一篇智慧用在我們平時生活中,那麼我們就要明白的一件事情,我們在生活中的時候,因為人生苦短,有的時候可以去創造一些價值,來給自己的生命帶來一些光輝,但是我們在這個時候需要明白的是,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功利化。

在這樣一個名利化的時代,太多的人心裏面的功利性太重了,做什麼事情都想追求目標,追求有用,其實有的時候放鬆一點,無用才為大用。

∞文章來源:國學書舍∞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

相關焦點

  • 莊子的核心智慧:無用即有用
    01 無用即有用莊子告訴我們一句話:「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無用只用」。 意思是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懂那些看似無用的事與物,實際上卻有更大用處。因此這是一種不成材的木頭,是無用的樹,所以,能長這麼大也沒有人來砍。」莊子聽了這話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那些有用的樹,都因為有用而被砍伐了。而這顆能存活萬年,恰恰正是因為它的無用。」大家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有時候也有用處,弟子聽了恍然大悟。
  • 莊子講無用而大用的道理
    莊子厭惡政治,寧可做淤泥中的烏龜,也不願投身政治。他嚮往沒有任何羈絆,沒有生命威脅,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安貧樂道,楚王許之以千金,並以宰相之位相邀,他都不為所動。《莊子》一書,現存三十三篇,基本上是莊子及其後學的作品。其內容大致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三個部分。
  • 莊子處世哲學: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不必太用力
    莊子回答說:「懂得無用才能談論有用。天地不能不說是又廣又大了,而人所使用的只是腳下踩的這一小塊罷了。那麼,只留下腳踩踏的這一小塊,把其餘的都挖掉,一直挖到黃泉。這大地對人來說,還有用嗎?」惠子說:「當然沒用了。」莊子說:「如此說來,無用之用,也就很明確咯。」惠子如何不知莊子所謂「無用之用」,只是他一直痛惜摯友擁有天縱之才,卻只肯做「其餘的地方」,而不是「腳下踩踏的那一塊」。
  • 莊子智慧:如何培養孩子做一個無用的人
    6月,山西一名大二的學生,因考試作弊被老師發現後,跳樓自殺。 這種種現狀令人無法理解,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啦?我們的教育在哪裡出了問題? 最近在讀《莊子》,書中推崇無為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即做任何事都要在充分了解事情的基礎上,順應自然,不要妄為。
  • 莊子:無用之用,終有大用!
    可是這些有什麼用呢?又不能靠它吃飯,倒頭來,還是不成材。不成材和沒有用,在這個追求功利和實用的時代,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其實兩千多年前,莊子早已通過兩棵大樹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材之木,自有成材之道;無用之人,亦有致用之途。
  • 世上大部分的「有用」,都藏在「無用」之中!
    一、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魏王送給惠子大葫蘆的種子,惠子種下後,不久種子長成了容量為一百升的大葫蘆,但是大葫蘆用來盛水不夠堅硬,用來作瓢沒有水缸能容得下,惠子以為沒有什麼用,便丟棄了。
  • 無用之用 方為大用 李雙林
    又午火為桃花星,也為七殺+桃花,且官殺混雜,則容易遇到一些爛桃花,或因為異性而給自己帶來麻煩,要多多注意。 李雙林原創不過日支為正官星,也為夫宮坐正官,也代表早期感情雖然不順,但也能遇到穩定的姻緣。適當晚婚,對你有利,而且你大運走的不錯,雖原局日幹很弱,但也能順利,還算順遂。
  • 莊子:「無用」的人生,最高級!
    莊子問伐木人,為什麼這棵樹無人砍伐呢?對方告訴他,這是一種無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夠長那麼大。 這讓莊子深受啟發:「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無用之用,恰為大用。
  • 莊子:我將處在有用與無用之間
    年少輕狂自負,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慢慢年長才發現,越早吸取前人的教訓,越能避免因魯莽而撞得「頭破血流」。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古代聖賢之中庄子的故事,願大家能在此中有所啟示,生活在如今這個競爭殘酷的時代,須知樹大招風,為了避免別人的嫉妒,學會處於材與不材、是與不是之間。
  • 莊子:「無用」的人生,最高級
    莊子問伐木人,為什麼這棵樹無人砍伐呢?對方告訴他,這是一種無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夠長那麼大。這讓莊子深受啟發:「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因此,世人拼命追逐的富貴、功名、利祿,莊子卻棄若敝屣;相反,世人眼中的無用,恰恰便是莊子選擇的有用,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在莊子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你能捨去多少慾念,便能獲得多少自由。於是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楚國的大王聽說莊子很有才,派兩個人去聘請他為相。
  • 無中生萬有,無用乃大用
    有用者,其用有盡,無用之用,其用無窮除了周末,這些天的節奏是這樣的:白天依然是各種各樣的忙,晚上,把一天的林林總總安頓下來後便開始碼字。裡面說到「《莊子》裡有一些話讚美無用之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記得去年年底,自己寫過一段話,其中有一句是「有一個詞non-instrumental,似乎需在這新的開始請到生命中來」,而non-instrumental意譯便是無用之用。
  • 莊子:人唯孤獨,方能出眾
    經歷可以磨鍊一個人的意志,孤獨也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才華懂得享受孤獨的人,才懂得如何讓自己的靈魂變得強大。這個時候,貓頭鷹抓住了一隻腐鼠,它仰頭看著鵷鶵正好飛過,從喉嚨裡發出『喝』的響聲來保護自己的食物。你今天這個樣子,不正是在用梁國來嚇我麼?」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是每一顆星星都喜歡閃耀在夜空裡,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相同的志向。
  • 王者榮耀:四大戰邊老版本VS新生代 只有關羽懂得「避其鋒芒」
    說起戰邊這個位置,前期要耐得住寂寞,後期要打得出傷害,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要自力更生的,舞臺的聚光燈往往都是放在法師射手身上,很少有人能聚焦在戰邊身上。即使是戰邊這個位置,版本之神也是換過好幾代的,老版本的四大戰邊VS新生代的四大戰邊,誰更能得你心呢?
  • 道破修行天機:99%的努力都是必要的「無用之用」
    02惠施曾經嘲諷莊子說:「你的學說沒有任何實際用處。」莊子反駁道:「只有懂得『無用』的價值,才能與之討論『有用』的價值。大地是寬廣而遼闊的,但我們的腳踩到的地方僅僅是大地的一小塊。假如說腳沒踩到的地方就沒有用處,那把這些『無用』的土地全部挖掉,一直挖到黃泉深處,這樣的大地對人還能有用處嗎?」惠施說:「大地被挖成這樣了,當然沒有用處。」莊子說:「既然這樣,『無用之用』的價值也就很清楚了。」這個比喻非常形象。雖然地那麼大,但我們每次能踩到的土地就那麼一點點。
  • 莊子說:水可以裝在裡面,也可以裝在外面。有用是用,無用也是用
    有用的可以被利用,沒用的被保留。有用是用,無用也是用。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了我一些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了,結出五石容積的大果實。用這大葫蘆裝水,結果太脆,承受不了水的重量。將它剖開,做成水瓢,太大了,沒地方放。
  • 對莊子的熱愛,是知識的導向性,還是莊子自己的影響籠罩自己
    如果沒有幾千年來沒完沒了的官方導向和硬性推銷,孔子的影響絕不會比莊子的影響大。對莊子的熱愛是中國知識階級全體性的自發性的。回想一下就可以發現,愈是生動的愈是被我們喜愛的文人,也愈是喜愛莊子愈是任莊子的影響籠罩自己。比方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等等等。
  • 哲學是無用之學?讓我們來看看莊子和亞里斯多德是怎麼說的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哲學是無用之學」。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益的時代,哲學究竟能幹什麼呢?或者說,這門學問本身的用途是什麼呢?莊子和惠施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技術具有實用性,但哲學沒有。哲學之人常常自我安慰說「哲學雖無用」,但「無用視為大用」。
  • 有人說我:大而無用
    有,莊子肯定地告訴我們。有人說莊子的話都是一些大而無用,然而莊子說:「是你不善用!不知無用之用為大用。」所以《莊子》安排了兩則故事說明:無用之用。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贈送給我大葫蘆種子,我種下以後,結出的葫蘆可以容納五單糧食,可是用它盛水,不夠堅固,把它刨開作瓢,又太大了,沒有地方可以放。我因為它無用,打碎了。」莊子說:「您啊!不善於用大的東西。
  • 水光肌鮮嫩白皙,宋慧喬避其鋒芒
    水光肌鮮嫩白皙,宋慧喬避其鋒芒一則娛樂界的新聞轟動了這個韓國娛樂圈,那就是49歲的李愛英強勢復出,她的復出變成宋慧喬的最大的競爭對手,宋慧喬不得不退其鋒芒。「國寶級」就是不一般,並不是任何人能媲美的。就連最容易生皺紋的眼周,都沒有一點點的皺紋。這也太不科學了。
  • 莊子寓言故事10則,人生大智慧!
    但是,莊周突然醒來之後,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蝴蝶變成了自己。到底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夢蝶,典出《莊子·齊物論》,它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莊子所提出的一個哲學命題。在其中,莊子運用浪漫的想像力和美妙的文筆,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