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感謝老天,讓我成為我母親的孩子,我是我母親的第五個孩子,也是最小的。本來在生完哥哥後,母親就結紮了,可是後來還是有了我,母親毫不猶豫的將我生了下來。
在那個年代,不管是出於周圍環境影響,還是老人給予的壓力,重男輕女的思想很重。我們家有四個女孩,可想而知母親當時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被人冷嘲熱諷是避免不了的,我的父親是工人又常年不在家,母親要承擔起所有的農活和照顧我們姊妹五個的重擔。
是,在那段時間,母親的日子過的很苦,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尤其現在的我也是一位母親,我深知其中的辛苦。
但是每每提起往事,從母親的話語間,感受到的大多時候,不是抱怨而是溫暖。是的,她選擇笑著過,而且她覺得她完全有笑著過的理由。
母親是外公、外婆家的老大,在娘家的日子,讓她已經習慣了這種苦日子,在母親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著大人分擔家務。九歲就會做針線活,弟弟妹妹的衣服、布鞋從那時起就都出自母親之手。因為是女孩、又是老大,再加上外公、外婆的封建思想,上學對於母親來說根本就是妄想。
母親對於知識的渴望很強烈,但是她知道她根本不可能走進學堂,她把這份情懷寄托在給舅舅們縫製的書包裡,給舅舅縫製書包、做衣服、做布鞋,送他們上學,看他們放學,就是母親與課堂最近的距離。
母親再長大些便開始參加公社勞動,為家裡掙工分,爭取能為家裡多爭取些糧食,她從來沒有因為是女孩而被優待。母親自己也從來沒有這種想法,她只知道她不能輸給任何人,她要成為掙工分最多的那個,因為她還有弟弟妹妹在等著她拿更多的糧食回家。
母親在公社勞動的時候,趁著空閒時間還要給家人做布鞋、縫製衣服。她就是這樣的「女強人」,她來不及去品嘗生活的苦難,只知道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努力的超前走。
大姨告訴我,母親年輕時候很漂亮,兩條長辮子,乾淨整潔的穿著,幹活時的幹練,從她身上總散發著一種特別的氣質,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她是一位有文化的女性,曾有領導找她多次談話讓她當婦聯主任,母親覺得自己大字不識一個,沒敢應。之後有招工的來,要招母親去工廠,可是外公死活不答應,不允許母親踏出家門半步。每每聽到這裡,我覺得外公太自私了,可是母親不讓我這樣說外公,她說也是時代不同,人的思想哪有那麼開明。是的,母親就是這樣豁達,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特質,才支撐著她熬過了那些艱難的歲月。
因為從小過慣了苦日子。後來,母親有了我們,雖然很辛苦,但是她說:「看著我們那麼可愛、懂事,一天天的長大,她有理由笑著過日子」。
是的,母親給我的是大愛,她不善言辭,但是她在用行動教會我:感恩、包容、勤勞、樂觀和堅強。
母親生在了一個封建的年代,但是她卻沒有被周圍人同化,她從來不會輕視自己的女兒。相反,她要將自己承受的不公正,從我們身上補救回來。
記得在農忙時節,學校會放忙假,讓我們回家幫忙幹些農活。我們跟著母親在地裡幹農活的時候,母親總會說:如果你們不好好念書,將來就要受這份罪,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沒什麼出息,她總是用自己的方式激勵著我們。
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是母親偏偏喜歡看新聞聯播,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有多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看看今天新聞都講了什麼。
母親把看到的一些政策,還有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跡講給我們聽,那個時候覺得母親真的很有文化,知道的比我們多多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她可以被更多的人尊重,在一些重要場合,不管是領導還是什麼大人物,她都可以交流暢通。
在母親眼裡,我們都很優秀,她從小就喜歡誇獎我們每一個孩子,她覺得我們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優秀品質,我們都是在她的鼓勵中成長起來的。
我們生在一個沒有背景、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但是在我們姊妹幾個人身上都有一份特別的自信,現在我明白了,這份自信是母親給予我們的。
這份自信讓我們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讓我們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變得越來越好。
母親沒有給我們太多的財富,沒有給我們太多的寵溺,但是她教會了我們:幸福是靠自己獲得的,讓我們有了享受幸福的能力,母親給予我們的是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