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身旁的閨蜜告訴我,如果能素顏去見一個人,那人肯定是讓人安心的。
否則,難免會尋一些色彩來遮掩自己。
近一段時間,居家不出門。
種花,泡茶,寫字。
待在最安心的家裡,素顏,素餐,素心。洗去了全身的刻意。
當一切都回歸自然本色後,極其舒適。
入夜後,小陽臺裡吹著涼風。
天邊掛一輪皎潔的月亮,清涼的光輝,讓世界寧靜安詳。
吹著晚風,想起了白天時,某朋友提的問題:
關於茶葉的衝泡,素燒蓋碗好,還是白瓷蓋碗好?
當時的給她的回答,幾乎是毫不猶豫。
泡好茶,當然是白瓷蓋碗好!
《2》
泡茶的工具裡,蓋碗無疑是最百搭適宜的。
提及蓋碗的材質選擇,不論是素燒,還是白瓷,它們都擁有純白、純粹、素白的美好品質。
從雅致的觀賞程度看,它們均無可挑剔。
不過從泡茶的實用性上,它們間的區別宛若隔了一座銀河。
在進入今天的正題前,先大致的介紹一下,什麼是素燒蓋碗?
素燒,是陶瓷器製作裡的概念。
是指未施釉的生坯經一定溫度熱處理,使坯體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的過程。
在陶瓷製品裡,素燒本身就是一道傳統工藝,先不施釉。
將胚燒好後再施釉燒一遍,或者數遍,才能得出最終光潔細膩的陶瓷成品。
進入現代以來,由於技術的進步,可以通過特定的技術將瓷土內的雜質,去除乾淨。
於是,有部分陶瓷器的工匠,開始嘗試省略第二道釉燒的步驟,出來的成果即是素燒瓷。
由於對瓷土原料的要求比較嚴格,所以比起常見的白瓷(上釉的),素燒瓷要更難得珍貴些。
另外,品質好的,擁有極佳質感的素燒瓷,更是珍品。
不過這提起泡茶蓋碗的材質挑選,還是傳統經過上釉的白瓷蓋碗,實用性更高。
《3》
第一,白瓷蓋碗的質地要更加光潔。
傳統的,經過上釉燒制的蓋碗,材質要更光滑。
輕輕的撫上去,如同剝了殼的水煮雞蛋,質感細膩極了。
瓷,本身就經過超高溫燒制,內部的結構比較緊密。
再經過釉燒後,材質本身更是細膩、光潔、無懈可擊。
用於泡茶時,經過上釉的白瓷蓋碗,能夠更好的呈現好茶的香氣和滋味。
好比奼紫嫣紅、繁花似錦時分,那默默在一旁充當背景襯託的綠葉。
泡好茶,用白瓷蓋碗,絕對無可挑剔。
而沒有經過釉燒的素燒蓋碗,質地略糙。
打一個比喻,素燒瓷有點類似沒有打磨拋光過的玉石。
視覺質感雖好,但用手一摸上去,觸感還是有區別。
沒有經過上釉,質地不光潔的素燒蓋碗,直接用於泡茶,最大的缺陷是容易殘留茶漬。
特別是發酵程度較高的足火肉桂、正山小種,或者是黑茶一類。
由於這類茶的茶湯內,水溶性茶色素物質含量豐富,湯色較深。
一旦沾在沒有燒釉的素燒的蓋碗上,很難徹底洗乾淨。
於是,好比是一件素白的衣服,沾染上了汙漬,很不美觀。
而如果是經過上釉的白瓷蓋碗,那麼它在泡茶時,不論是白茶、綠茶、黃茶、還是武夷巖茶、黑茶、紅茶,它都能輕鬆的徹底洗乾淨。
放在清水下衝洗,用納米擦輕輕搽拭,便能夠恢復光潔如初的狀態。
《4》
第二,白瓷蓋碗的性價比更高。
上文有提及,質感好的素燒蓋碗,因為瓷土的成本更高,身價不低。
故而,從性價比方面,傳統的、經過上釉的白瓷蓋碗,價格優勢更明顯。
隨意到各地的茶城、或者是大型商超,都能夠挑選好趁手的白瓷蓋碗。
另外, 在新手入門練習泡茶階段,建議入門幾個性價比高的普通白瓷蓋碗,用作練手。
因為,陶瓷屬於易碎品。
在練手的過程中,難免容易遇上不小心失手,摔破蓋碗的情況。
這時,如果是普通的白瓷蓋碗,那麼在使用的過程中,哪怕是摔破了,也不會心疼。
取出新的蓋碗,繼續練手。
將摔壞的,缺了一個角的破損蓋碗,往裡插上一兩枝綠蘿,又能為茶桌充當裝點。
當年李麻花在練習蓋碗泡茶時,可就是這樣,在摔破了無數個蓋碗後,才練成了「一手注水,一手出湯」的蓋碗泡茶快出水神功。
再來,從用途方面,素燒瓷不建議用於泡茶。
沒有經過上釉的素燒瓷器,如果用作泡茶,那麼在日日把玩後,表面容易留汙穢。
而這素燒的蓋碗,又不像銅器、紫砂器等,還有「包漿」的說法。
讓這純粹的白,沾染上茶漬,實在是太不應該。
所以,素燒類的瓷器,建議用作觀賞。
比起素燒蓋碗,素燒類的雕塑工藝品,觀賞價值更高。
純白素簡,如象牙般質地潔白的素燒瓷,像池中的清蓮,可遠觀不可褻玩。
《5》
第三,素燒蓋碗有一定的透氣性,影響茶香。
素燒瓷由於沒有經過上釉,從質地的緊密上,不比傳統的上釉白瓷。
往往,村姑陳在選擇插花的梅瓶,或者是養多肉植物的花盆時,會優先考慮粗陶、或者是素燒的。
因為它們的透氣性好,更有利於花卉植物的根系呼吸。
每到臘月底的時候,插一束臘梅,放進素燒的白瓷瓶裡。
清水供梅,清香浮動,很是清新。
而提到蓋碗的材質,具備透氣性的素燒瓷,並不適合。
因為對好茶而言,蓋碗的「透氣」,容易影響茶香的完整發揮。
故而,從蓋碗的材質選擇上,素燒瓷不適宜。
與此同時,風格粗獷古樸,由陶土燒制而成的,燒成溫度沒有瓷器高,氣孔率較大的粗陶,通用不適合泡茶。
另外,由特殊泥料燒制而成的紫砂,具備雙氣孔結構,材質緊密性不高。
再加上紫砂同樣不施釉,所以容易吸收和幹擾茶香,不適合衝泡茶香馥鬱的好茶。
相比下,質地光潔細膩的白瓷蓋碗,更能有利保障茶葉香氣和風味的展現!
《6》
如何挑好適合泡茶的白瓷蓋碗?
市面上,單是白瓷蓋碗一種,選擇就已經是琳琅滿目。
那麼,如果是剛步入茶圈的新人,該如何從中挑選適合泡茶的,不容易燙手的蓋碗呢?
第一步建議,先看花色。
泡茶蓋碗的花色,建議選素簡一些的為宜。
基本上,蓋碗內壁的顏色,以白為主。
這樣能夠更好的觀察葉底情況,或者是茶湯顏色。
而蓋碗外層的花色,可以根據個人的審美偏好選擇。
既可選全素白的,也可以挑簡單勾勒幾筆手繪青花的,或是直接滿花樣色的蓋碗,任君所選。
第二步建議,看容量。
一般而言,蓋碗的選擇不建議挑選太大。
特別是對女性茶友而言,容量過大的蓋碗,注水泡茶後,會略顯重手。
在倒出茶湯的過程中易拿不穩,從而將大蓋碗摔破,造成滾燙的茶水四濺,容易燙傷人。
通常,從泡茶的實用性而言,標準容量100-110ml的蓋碗,實用性更高。
容量標準的蓋碗,使用起來更趁手。
用於投茶時,投茶數量更容易換算。
標準的100-110ml蓋碗,泡白茶投茶5克,武夷巖茶8克,紅茶5克,生普8克,茶水比例更佳。
第三步建議,看器型。
通常,泡茶時不易燙手的蓋碗,都是有共性的。
碗沿要相對寬一些,蓋鈕要相對高一些。
對於泡茶的蓋碗來說,碗沿的作用是:防燙,以及出水順暢。
蓋碗泡茶時,往內加入滾水後,水的熱量就隨著碗壁往上,最終聚集在碗邊沿的頂部,等待散熱量的散發。
碗沿,是熱量聚集的位置,也是出湯時大拇指和食指會握住的位置。
所以碗沿越寬,越能隔開熱量,不燙手。
而一個沒有碗沿,或者碗沿極窄、不明顯的蓋碗,在裸著手指去端住碗邊沿出湯時,堪比直接伸手去燒烤爐裡抓炭,極度燙手。
蓋鈕,即杯蓋上的凸起的點。
使用蓋碗倒出茶湯時,大拇指和食指會握住碗沿,而食指需要摁在蓋鈕上固定。
唯有這樣,三個點才能支撐一個穩定的力,方便快速徹底的倒出茶湯。
《7》
自然界中,有色的花大多無香,譬如海棠。
而有香的花,多數是素色。
梔子、茉莉、百合、含笑、白玉蘭、夜來香……
可見,越是樸素的東西,內在越是豐盈。
刪繁就簡,化繁為簡,是生活的智慧。
簡約,簡潔,擁有永恆不變的美。
喝茶,清飲更清心。
泡茶的蓋碗,簡單經典的白瓷,無可挑剔!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