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評論員:網際網路巨頭賣個菜,怎麼了?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當少數寡頭攜帶更新的工具以過快的速度迭代傳統產業的時候,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必定會傷及其他傳統業者的利益,當這種衝擊面過大,越來越多的被衝擊者感到不安並且發聲的時候,壟斷可能就成為一種共識。

文/劉戈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組團殺向社區團購市場——這塊零售業最難啃的骨頭,貌似疫情引發的這輪集體進擊,其實應該早在20年前就註定了。只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直以來,總是被冠以新動能、新技術、新潮流、新模式光環的他們,莫名地遭受到各種非議,似乎一夜之間從扶危濟困的天使變成了嚼骨頭不吐渣的惡魔。

1999年,多家媒體共同主辦的「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可以看作是中國網際網路電商事業的起點。主辦方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招募志願者,測試內容是,主辦方提供一個只有網線和電腦的房間,要求測試者72小時內不許離開房間,想辦法通過網絡購買各種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最終超過5000報名者中的12位被選拔出來參加了最後的生存測試。在忍受了25個小時的飢餓後,一名志願者宣布「投降」退出測試。剩下的志願者則通過各種摸索和嘗試逐漸買到了一些東西,熬了下來。

這次活動,第一次把網際網路和普通老百姓(67.880, -3.33, -4.68%)的吃喝拉撒聯繫在了一起。在此之前,網際網路只存在於白領和政府、事業單位知識分子的辦公室裡,為工作服務。而現在幾乎每一個中國消費者都是網際網路電商的深度用戶,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網際網路捆綁在了一起。

在更早前的1995年,亞馬遜和eBay幾乎前後腳開始通過網際網路賣書和舊貨,但更早起步的美國電商和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相關度並沒有中國高。截至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佔社會零售總額的佔比高達25%,而在電子商務起步更早的美國這個比例只有11%。這個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要從現代零售業的起源和發展講起。

7-11的前身,全球第一家便利店誕生在美國達拉斯一個小鎮上,從一家專賣冰塊的店鋪轉型而來。在冰箱沒有發明之前,從美國北方向南方和中美洲出口冰塊是一樁十分賺錢的買賣。民用電冰箱開始進入普通人家之後,公司意識到冰塊生意可能要終結,必須找到新的發展方向。老闆發現居民在來購買冰塊的時候還希望能順手買到針頭線腦和牛奶、雞蛋、麵包等家常食物。於是冰塊銷售點就順理成章地轉型為小賣部,有冰塊保鮮,讓這些小賣部的食品更受主婦們的歡迎。1946年,因為當時店鋪的營業時間是每周七天從早上7點一直到晚上11點,公司乾脆更名為7-11公司,此時公司開始進入擴張期。1963年,公司開始實現全天24小時的營業,開設數千家連鎖店,此時才真正迎來了連鎖超市的大發展機遇。上世紀70年代,7-11模式被引入日本,後來被日本人收購和改造。零售巨頭沃爾瑪,1962年成立於美國一個只有三千人口的荒涼小鎮本頓維爾。現在沃爾瑪的總部仍然位於本頓維爾市西南八街702號,管理著10000多家賣場和200多萬名員工。誕生於偏遠小鎮,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連鎖零售和連鎖餐飲企業的共同特徵。偏遠小鎮的消費能力,決定了他們的低價基因,因而能夠迅速在全國範圍內普及。

便利店和連鎖超市在上世紀60年代的迅猛發展全面改造了美國零售業的業態。和中國便利店及連鎖超市作為舶來品從一線城市緩慢下沉的過程完全不同,美國零售業連鎖化是從小城鎮開始的,當這種商業模式建立起來之後就迅速迭代了傳統的雜貨鋪和單打獨鬥的商超。經過小型連鎖便利店和大型連鎖商超迭代的零售市場,方便、安全、衛生、廉價已經幾乎完全滿足了消費者日常消費,這個過程實際上是服務業工業化的一部分。

人們總是習慣於把工業化理解為技術的進步,但在技術進步的同時,生產過程的組織化、分工化、流程化、標準化、批量化才是工業化的結果,工業化將大工業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在製造業工業化之後,農業和服務業也將被工業化,但這個速度要慢一些。以美國為例,從1865年到1929年的60多年時間完成了其工業化中期的進程,在上世紀70年代實現全面工業化。而服務業的真正工業化集中發生在上世紀50~70年代。從大蕭條結束到上世紀70年代滯脹時期,這是美國的工業化後期階段,也是美國經濟發展最快的40年。麥當勞、肯德基、賽百味、漢堡王、星巴克、7-11、沃爾瑪等大型餐飲、零售企業幾乎都誕生在這個時期。當網際網路到來的時候,美國的服務業早已全面完成工業化,已經為從城市到鄉村的消費者提供十分高效便捷的服務,電商的優勢自然也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在中國,近40年是工業化高速發展的時期,傳統服務業是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掉隊者。隨著製造業的工業化進程放緩,掉隊的行業肯定會迅速追趕上來,當中國的零售業和生活服務正在工業化的道路上追趕的時候,網際網路恰逢其時地到來。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零售新勢力同時扮演了7-11、沃爾瑪和亞馬遜的角色。

和美國當年的工業化後期相比,中國傳統服務業的工業化過程有了一個更重要的外部環境變化,就是信息化。也就是,傳統服務業的工業化和信息化是疊加的,這種重疊無疑將產生更先進的商業模式,讓新舊企業的迭代加速。所以,賣菜,必然是中國網際網路電商巨頭們要拿下的高地,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電商巨頭的所有技術、管理、人才儲備和數據積累都十分適合於將零售進行不留死角的改造。

零售和生活服務等特別適合網際網路企業發揮優勢的行業自然吸引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迅速調轉槍口瞄準了這個可以實現降維打擊的天量市場,一度甚至連搞搜尋引擎出身的百度都抵禦不了誘惑,毅然殺入外賣市場。華爾街也是推波助瀾,凡是以零售和生活服務為基礎的公司都給予極高估值。投資人的慷慨讓中國主要網際網路企業幾乎全部變成電商企業,通過高額補貼攻城略地,讓傳統零售和生活服務業丟盔卸甲。十多年的實踐反覆證明,凡搞電商就可以活得舒坦,這幾乎成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基本信條。

一出洞口就有吃不完的糧草,誰還去想上天入地、星辰大海呢?

當電商從書籍到服裝、從家電到家具、從出行到保險逐漸覆蓋到大部分消費品零售、生活服務、金融服務等各行各業之後,巨頭們發現蔬菜生鮮這類重複購買率最高的商品居然成了一塊硬骨頭,被超市、農貿市場和社區小店拿得死死的。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催生出了社區微信群團購蔬菜生鮮的模式,電商巨頭發現蔬菜生鮮堡壘被社區居民自己炸開一個豁口,於是便喊聲震天地殺了進去。社區電商把社區實體小店作為終端,通過「預售+自提」的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購物服務。消費者買到更便宜更安全的商品,中間商按需下單減少損耗,看起來似乎皆大歡喜。

這麼多贏的局面,網際網路巨頭賣菜為什麼突然會遭到非議呢?為什麼被認為涉嫌壟斷呢?原因很簡單,他們發展得太快,觸角伸得太多,迭代其他傳統行業太不留餘地,這種通吃一切的擴張態勢激起了從零售到金融等眾多服務業機構的反彈。

如果說,之前網際網路電商巨頭只是不斷蠶食小生意人和製造廠商們的生存空間的話,現在他們已經動了傳統金融等強勢利益集團的奶酪,況且其無孔不入的投資已經讓自己成為影響國家經濟運行的巨無霸,其經營已經可能對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影響。

從美國工業化發展的路徑來看,自19世紀後半期開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行業的巨頭形成寡頭壟斷,並對原有的商業生態造成威脅,這個順序大致是,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前期以摩根為代表的銀行寡頭,以範德比爾特為代表的鐵路寡頭;20世紀早期到大蕭條時代以洛克菲勒、卡耐基為代表的石油、鋼鐵寡頭;從大蕭條到70年代以福特、通用為代表的汽車寡頭,以AT&T為代表的電信寡頭,以沃爾瑪為代表的零售寡頭;80年代到新世紀以高盛、雷曼兄弟、摩根史坦利為代表的投資銀行寡頭和新世紀以來以谷歌、微軟、蘋果、亞馬遜、臉書為代表的IT及網際網路寡頭。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自然形成壟斷寡頭,而公眾對寡頭的抨擊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風水輪流轉,現在,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風光無限的網際網路巨頭們成為輿論漩渦的中心。未來學家露西·格林在她的《矽谷帝國:商業巨頭如何掌控經濟與社會》一書中對矽谷霸權進行了抨擊。她採訪的專家認為矽谷已經從一塊不起眼的窮鄉僻壤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權力中心,現在已經超過幾乎所有權力中心了。矽谷正在擴展到幾乎每個行業,那些曾經在某一地區舉足輕重的強大行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被矽谷蠶食。整個金融行業正在被這些新興的企業打亂,而這要歸功於寬鬆的市場管制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金融科技打亂了傳統的金融行業,年輕人正在遠離傳統金融,對智慧型手機應用是否方便成為他們對金融服務的期待。一位華盛頓大學教授認為:亞馬遜基本自成一國,可以滿足人們的所有需求,但最終會傷害供應商和品牌。當它徹底成為壟斷者時,消費者的下場就會和供應商一樣——被迫遵守它制定的規則。

經濟學界對什麼是壟斷,應該如何應對壟斷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但說一千道一萬,當少數寡頭攜帶更新的工具以過快的速度迭代傳統產業的時候,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必定會傷及其他傳統業者的利益,當這種衝擊面過大,越來越多的被衝擊者感到不安並且發聲的時候,壟斷可能就成為一種共識。

作者為央視財經評論員

相關焦點

  • 當網際網路巨頭「惦記」你我家門口的菜攤
    對比此前爭奪流量入口的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部分輿論擔心此次網際網路巨頭會故技重施:先採取低價傾銷策略佔領市場,再「挾流量以令市場」擠壓中間商「賣菜者」生存空間,繼而剝奪終端消費者「買菜自由」。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
    最近爆出來的信息是,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了社區團購,這些巨頭們進入社區團購的品牌分別是: 但今天中午我還是沒有禁得住低價的誘惑,在某巨頭的APP上買了兩單。 早晨本來妻子要去不遠處大學旁那個小巷子裡買,那裡有很多賣菜的小攤販,菜又多又便宜。因為天冷,她還沒出門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最近有關社區團購的巨頭們瘋狂補貼的傳言,於是就打開了一個巨頭的APP,想看看到底有沒有羊毛可薅。
  • 財經評論員侯傑:要從三個方面看待此事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這兩周,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分外惹人注目。瑞幸咖啡自曝造假塵埃尚未落定,好未來也加入「自曝造假」行列,而同期,愛奇藝也遭遇兩家做空機構夾擊。中概股持續受到做空機構的壓力,大多出現下跌。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深燃以已上市的大小巨頭,以及即將上市的具備千億市值潛力的超級獨角獸為例,通過對它們業務布局、背後邏輯的拆解,試圖回答幾個問題:巨頭「賣菜」有創新嗎?在科技這件事上,他們表現如何?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該賣什麼?巨頭很忙,是忙創新嗎?
  • 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原標題: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兩年前曾興盛一時的社區團購又「殺」回來了。在武漢、長沙、莆田等眾多二三線城市,只需要幾毛錢甚至幾分錢,就能從小區「團長」那裡買到一瓶可口可樂、6兩新疆庫爾勒香梨、3兩金針菇……繼2018年「社區團購熱」冷卻後,社區團購的復活賽拉開大幕。
  • 巨頭扎堆「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真的沒有夢想?
    網際網路在業務上的延伸,對行業覆蓋面的擴大,從市場層面看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存在禁止與否的問題。我們應當注意的是,不要讓其在另外一個或多個領域的優勢,帶到下一個領域當中,造成不正當競爭。時代財經:在此之前,各網際網路巨頭分別在共享單車、網約車、電商、外賣等領域激戰。網際網路對社會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但也有負面作用,比如最近的P2P、長租公寓等。
  • 央視財經評論丨線上經濟時代,企業如何轉型?直播「帶貨」能帶來...
    《央視財經評論》4月20日邀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和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進行評論。線上經濟時代,企業如何轉型?劉戈:新挑戰倒逼傳統產業數位化升級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過去不熟悉線上經濟的傳統行業、企業這次就會感受到巨大壓力。
  • 財經評論員侯傑:半年報既符合預期更超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正點財經》)今天上午10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分季度看對此,財經評論員侯傑表示:「這份中國經濟半年報的成績單既符合預期更超出預期。說符合預期是指,在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同時,中央始終強調紮實推進「六保」「六穩」工作,復工復產的全面加速以及一系列逆周期調節政策的驅動,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重回正軌,這既是經濟學家、研究機構的共識,更是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
  • 網際網路巨頭角力最後100米,社區團購攪動人間煙火
    網際網路巨頭們,錢燒起來容易,停下來的時間點卻不那麼容易找了。在這場燒錢大賽中,消費者是薅羊毛的不嫌熱鬧大,混戰越亂,消費者也就越受益。自家種著幾十畝果樹的老張,秋天起就固定在一個小區門外賣蘋果。賣了好幾年了,銷量一直很穩定,直到今年的11月——「我還納悶,蘋果咋就賣不動了,原來手機上賣的比我們便宜那麼多,而且還給送到家門口。」老張忿忿不平地說。蘋果賣不出去,老張著急之餘上手機上翻看個究竟,轉眼間他就掉進了各種便宜的「坑」。雖然賣不出去蘋果,但是在社區團購上買了不少便宜的菜。「主要是便宜啊,不買都後悔。
  • 社區團購只剩下一種模式 網際網路巨頭沒有放慢腳步
    也就是說,攜著資本,用虧損換規模,然後快速決出市場前三名,網際網路這套通用的打法,在社區團購行不通了。但社區團購的發展,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網際網路巨頭的腳步,也沒有調整放緩的跡象。燃財經獲悉,根據一位美團買菜BD的說法,「過段時間,可能就在12月,美團優選將挺進北京,但如何與美團買菜業務相結合,還在等總部通知。」
  • 央視財經頻道的年輕女主播們
    2003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音樂系研究生班,同年進入央視財經頻道,2010年初赴新加坡參加路透社培訓,同年畢業於清華大學EMBA班,2011年主持3.15晚會。現主持CCTV-2《第一時間》《環球財經連線》《經濟半小時》等王牌欄目,是財經頻道當家花旦。
  • 央視財經評論丨限塑令升級!塑料是否真的限得住?
    來源:央視央視財經評論丨限塑令升級!塑料是否真的限得住?環境、技術、意識缺一不可→昨天,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媒體稱之為「新限塑令」。1月19日晚《央視財經評論》節目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會強、財經評論員章弘,共同解析。1新版限塑令 有啥不一樣?
  • 同是網際網路巨頭,別人放眼星辰大海,我們街頭菜市場火拼
    巨頭們挾裹著洪水般的資本,給社區的居民送來了物美價超級廉的蔬菜生鮮。看著這幾乎不要錢的買賣,沒有人想要拒絕,大叔大媽那些菜沒有人家摘得乾淨,沒有人家賣相好,而且還不陪送。看來,作為「有擔當」的網際網路頭部巨頭,在菜市場這一塊,這是要把大叔大嬸置於死地啊。
  • 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賣菜大媽飯碗,這就是我們的「高科技」公司?
    其實不光是比亞迪,中國很多網際網路巨頭,一方面還在不斷壟斷國內所有細分市場,另一方面,他們在產品表現力上和國際品牌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比如說,很多人都認為賣菜是個很苦B的行當,每天起早貪黑還賺不到什麼錢,但是現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加入了和賣菜大媽搶飯碗的行列。
  • 央視財經頻道20位美女主播
    眾所周知,央視女主播個個美若天仙,而央視財經頻道的美女主播也是眾多,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是中央電視臺擁有的一條以普通話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中央電視臺以專業財經信息為核心內容的頻道
  • 直播「拯救」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巨頭|tech星球|questmobile|百度|微信
    文 楊曉鶴 tech星球網際網路巨頭如何突破營收天花板?如果問最近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做什麼,顯而易見的「賣菜」其實是個錯誤答案,正確答案其實是都在做「直播」。可以說,從2020年開始,移動網際網路已經從虧損換增長的量變,全面轉型為盈利導向的質變。但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至今,最為成熟的廣告變現手段,呈現出的增長曲線其實也並不陡峭,難以撐起網際網路巨頭的天花板。從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看,儘管網際網路廣告的同比增長率從2019年Q4的14.5%,增加到2020年Q4的25%。
  • 馬斯克忙著飛火星,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卻忙著搶菜市場
    馬斯克忙著飛火星,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卻忙著搶菜市場。告訴你一個消息,一分錢可以買菜,而且是免費送到你的家門口,你信嗎?最近社區團購火爆大有成為新一輪風口的趨勢,各大巨頭紛紛扎堆搶灘菜市場,目前參與這場資本大戰的企業多達200多家,其中不乏ALBB,TX等這樣的巨頭,網際網路公司每一家都在加大籌碼豪賭萬億的生鮮市場,一場燒錢大戰正在上演菜市場是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地方,經營的小商小販一般也都是最普通的勞動階層賺一點辛苦錢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網際網路巨頭一殺入,有可能將會使上百萬的小菜販因此以店這些巨頭不是在給你我提供方便本質是在搶了窮人的飯碗透支了未來本屬於我們正常價格的買菜錢
  • 央視財經已有8人被帶走
    此前其所在央視財經頻道總監等多人已被採取強制措施  繼央視財經頻道總監郭振璽被吉林省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犯罪被檢方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後,央視反腐再曝新消息。  昨日下午,有媒體爆料,央視財經頻道原副總監李勇、知名主持人芮成鋼和一名製片人也被檢方帶走。
  • 央視財經2015節目資源推介會在京舉行
    》等傳統品牌欄目,《回家吃飯》、《財經周刊》等新開播的節目,《一人一世界》、《黃金線路》等即將開播的創新季播節目共14個節目的製片人,介紹了財經頻道新的發展思路和理念,展示了各自節目的亮點和賣點,全力推介財經頻道2015年節目資源。
  • 俠客島:網際網路巨頭入場「賣菜」 你會買嗎?
    這種社區團購的模式,已經形成了幾家頭部創業公司;最近這一現象闖入眼帘、登上報端,是因為僅在2020年,就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加入這場最新「激戰」。有人說,巨頭入場、高額補貼,搶佔和擠壓了小商小販的生存空間;也有人說,這是新的商業形態,甚至可能改變未來企業競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