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網際網路巨頭入場「賣菜」 你會買嗎?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俠客島

菜場(圖源:網絡)

最近北京天寒地凍。下班走進小區,島妹總會被幾個小哥攔住:「姑娘,買菜買水果嗎?掃碼用團購小程序,便宜、送貨上門,還送雞蛋。」攤邊圍了不少大爺大媽,都拿著手機在屏幕上點。

雖不明就裡,島妹還是掃了碼,看看貨品虛實。掃完確實吃一驚:20枚土雞蛋5元,4斤雞胸肉7元,1升澳洲牛奶4.9元,5斤脆甜紅富士3.6元,承諾最快20分鐘送貨上門……比家門口的社區菜場便宜得多。

這種社區團購的模式,已經形成了幾家頭部創業公司;最近這一現象闖入眼帘、登上報端,是因為僅在2020年,就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加入這場最新「激戰」。

有人說,巨頭入場、高額補貼,搶佔和擠壓了小商小販的生存空間;也有人說,這是新的商業形態,甚至可能改變未來企業競爭版圖。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不惜「放下身段」,加入「賣菜」這麼傳統的生意?

何為社區團購?

在行業觀察者看來,「社區團購」最早是基於微信生態的零售商業模式,其核心邏輯在於供應鏈體系更扁平,避免中間商賺差價。

這個思路挺不錯。今年疫情期間,湖北等地的小區普遍採用這一模式購買生鮮、日用品。島妹居住的小區也有「團長」分發物資,不出小區就能吃到特色小吃、新鮮果蔬。

社區團購為何如此便宜?兩方面原因:一是打通層層批發、轉運環節,減少「賺差價」的中間商,壓降成本;二是如平臺「官方補貼、天天低價」口號所言,巨頭提供資金補貼,吸引消費者「薅羊毛」。

新用戶優惠(圖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

那為啥巨頭們今年又突然扎堆「賣菜」市場?

因為在網際網路企業眼中,它已成為新風口——能增加流量、持續變現,給越發逼仄的業務版圖打開新空間。

這對巨頭們太重要了。當下廣義網際網路人口接近峰值,流量新增困難,獲客成本大增,新客增長緩慢。舉例來說,阿里往年每季度新增月活用戶上千萬,今年三季度下滑至700萬,同時其獲客成本則由去年底的800元/人增至1158元/人;今年上半年,美團交易用戶數、活躍商家數均增長,但用戶平均年交易數卻下降了。

當流量增長、變現遭遇瓶頸,擺在企業面前的選擇是,要麼去爭奪現有流量,要麼開闢新戰場。此時,賣菜成為新選項之一。

別看這生意不起眼,其背後「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巨大——數據顯示,目前社區團購的頭部創業公司,僅在湖南一省的年經營規模就能達到200億-300億元;據國家統計年鑑,2018年,中國主要生鮮品類攤位成交額已達1.5萬億元,但主要流通渠道仍是農貿市場和超市,線上滲透率較低。如果把這過萬億的市場引到線上,豈不是一塊大蛋糕?

2016年,生鮮社區團購模式出現;2018年底,該模式在二三線城市快速拓展,引來資本關注;2019年行業一度進入洗牌期,但隨著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買菜難」,以及各大平臺這些年在物流、配送、組織管理等多個環節的發展和成熟,又使這一商業模式重新站上風口。

這就是巨頭扎堆兒賣菜的算盤。

從本質上講,社區團購是利用信息技術對銷量品類作預測,降本提效,儘可能省掉中間商環節。在一些地區,有外出務工的子女為留守農村的父母定期團購,讓父母吃上了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在城市,這一模式也催生出團長、分揀、配送等新崗位從業者。

傳統採購體系層層加價(圖源:招商證券)

但社區團購不是個輕省活兒。生鮮產品可控性差、損耗大、客單價低、毛利低,全行業至今仍在虧損。同時,這種模式的可複製性不算太強,在某些省份行得通,換一個地方可能就玩不轉。

在行業分析者看來,短期內平臺可以靠補貼、地推吸引流量(註冊送雞蛋、新人優惠等),但長期運營仍離不開穩健資金流、充足電商經驗和對細分市場的了解。目前,社區團購多依靠「資本+地推」方式跑馬圈地,隨著入場玩家增多,各平臺虧損程度有增無減。

換句話說,短期內大家的確可以「薅羊毛」,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經歷過外賣、打車補貼的消費者大概都知道,恐怕「低價補貼-緩慢抬價-價格回歸」的平臺大戰三部曲仍會上演。畢竟,等這場大戰硝煙散去,只留下幾個玩家,市場會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

圍繞網際網路巨頭扎堆賣菜,有聲音認為,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算法那麼「高大上」,何必跟菜攤小販搶傳統生意?

事實上,已經鮮見網際網路企業缺席的「傳統生意」。打車、餐飲、醫療、教育、購物、借貸、房產,都是網際網路企業入駐的「傳統生意」。用新技術重構傳統商業,提升門檻、流程再造,在一定程度提升效率的同時,勢必重構利益格局。

每當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都會有陣痛。一部分崗位要被淘汰,一部分崗位被創造出來。樂觀者認為,二者會交相替代,甚至後者的規模遠大於前者;悲觀者認為,新創造的機會沒有那麼多,一定有人被拋下。

街邊菜攤(圖源:網絡)

拿賣菜來說,如果補貼大戰持續一段時間,一些實體菜場、量販店或超市可能發現自己價格失去優勢,有的甚至虧本、難以為繼。但人們買菜的剛需仍在,對方便、快捷、新鮮的需求仍在,無論行業怎麼洗牌都在。從這個意義上講,正如商超飯店便利店未曾全部消失,對網際網路巨頭競相「賣菜」也不必過於恐慌和擔憂。

無論喜歡與否,企業逐利,消費者也逐利,這都無可厚非,從業者也只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努力調整適應。這是現實運行的規則之一,很難簡單用道德或喜好去評判。究竟是誰獲利最多?沒有足夠時間的觀察,恐怕難以給出準確答案。

但從長時段來看,「商業模式創新」不一定意味著行業效率提升,也不一定意味著社會整體實現帕累託改進。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新模式也可能帶來新問題,此前一些出問題甚至爆雷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就是例證。

也許我們得過段時間才知道這場大戰的最終獲益者是誰,到時再下結論也不遲。但島妹想起,有美食家說過,要做真正的美味,一定要去菜場找熟識的菜販買菜,他最了解手中的菜,甚至能給出烹調建議;有在他鄉打拼者說,最有煙火氣的地方是菜市,買一把蔥、饒一頭蒜,聊聊家常,是一天忙碌後最大的安慰。

於是島妹決定,今天下班後再去相熟的菜販大姐那裡買點東西。

文/木舟子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
    其實在聽說興盛優選之前,大概兩年前吧,有朋友向我推薦過長沙本土社區團購「你我您」,說很多小區裡都有「你我您」的團長,拼團購物非常火。當然推薦的朋友也不是因為喜歡團購,他只是在研究和尋找投資機會而已。 我呢,也就聽聽而已,沒想過去買,更沒想過去研究他們的模式。
  • 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原標題:網際網路巨頭趕集「賣菜」   兩年前曾興盛一時的社區團購又「殺」回來了。在武漢、長沙、莆田等眾多二三線城市,只需要幾毛錢甚至幾分錢,就能從小區「團長」那裡買到一瓶可口可樂、6兩新疆庫爾勒香梨、3兩金針菇……繼2018年「社區團購熱」冷卻後,社區團購的復活賽拉開大幕。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觀點幾乎涇渭分明,一派人指責巨頭不講武德,不搞創新卻在搶賣菜小販的生意,另一派則認為,這些巨頭都是網際網路屬性的,最擅長的是「收平臺稅」,不要苛求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去做研發。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自詡科技公司,但為什麼不僅爭相「放貸」,還都捨不得放棄電商、「賣菜」的蛋糕?
  • 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賣菜大媽飯碗,這就是我們的「高科技」公司?
    有一次,一個記者問馬斯克:「比亞迪你很熟悉吧?」。沒想到馬斯克聽完記者的提問後忍不住哈哈大笑:「你見過他們的車嗎?我覺得他們的產品很爛!」其實不光是比亞迪,中國很多網際網路巨頭,一方面還在不斷壟斷國內所有細分市場,另一方面,他們在產品表現力上和國際品牌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比如說,很多人都認為賣菜是個很苦B的行當,每天起早貪黑還賺不到什麼錢,但是現在,中國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加入了和賣菜大媽搶飯碗的行列。
  •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賣菜?找不到更好的空間,開始降維打擊
    現在的網際網路巨頭更是如此,有了資本在背後撐腰,無論做那個行業都如同三體中的高維度生物一樣,輕鬆碾壓低維度生物。比如最近炒的比較火的賣菜,其實就是一場高維度打擊低維度的遊戲,利用自己的優勢,碾壓各個層級的對手。但這些巨頭為何會想著去跟小商小販們搶奪食物呢?
  • 巨頭紛紛賣菜,僅1%盈利的菜市場裡,阿里、騰訊、蘇寧、美團打得不可開交!
    作者 | 趙雲合來源 | 電商之家(ID:iechome)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巨頭紛紛賣菜繼養豬之後,網際網路大佬們又一頭扎進菜市場,爭得不可開交。第二,剛需高頻,賣菜有望成為流量入口。試想,我們每個人肉可以不吃,但是不能不吃菜吧,當然,某些無肉不歡的吃貨例外。賣菜具有高頻高粘性特點,堪稱絕佳流量入口。美團買菜推「0元起送、免費配送」,換句話說,客人買根蔥,美團都可以送上門。有人說,美團這是沙雕啊。如果你這麼認為,只能說你圖樣圖森破。
  • 網際網路賣菜,不是資本的競技場
    各大資本關注的「網際網路賣菜」也會是這樣的遊戲嗎?本文是作者分享的關於網際網路賣菜的分析以及對未來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當網際網路玩家們以同樣的套路試圖攫取新發展紅利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以一種以更加理性和客觀的方式為出發點的新情緒正在醞釀。
  • 俠客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為啥?
    來源:俠客島原標題:【解局】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為啥?  文/雲中歌  最近,各大網際網路金融類App密集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引發外界不少關注。不少用戶關心的是,自己放在餘額寶類產品中的錢會不會受影響?在各大平臺買的基金呢?這是否意味著監管層要繼續加大整頓網際網路金融亂象的力度?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還得從什麼是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說起。一所謂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指的是銀行在網際網路平臺上推出的存款產品,跟餘額寶、基金之類的沒關係。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二是疫情帶來的衝擊即便是巨頭也渾身難受,疫情擊穿了它們的壁壘,無論是打車也好、外賣也好還是電商,疫情期間基本上是停擺的,而這三家巨頭又均是網際網路界內最會講故事的,疫情的衝擊讓它們幾近無故事可講,於是它們及時發現了社區團購,而社區團購也給了它們一個嶄新的故事腳本。
  • 巨頭扎堆「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真的沒有夢想?
    來源:時代周報隨著國內網際網路紅利的進一步消逝,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競爭也愈加趨於白熱化。近日,拼多多、滴滴、京東、美團、阿里巴巴、騰訊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直接或間接入局社區團購,使得這一兩年前便出現的業務模式在2020年煥發新春。
  • 同是網際網路巨頭,別人放眼星辰大海,我們街頭菜市場火拼
    我只想給這些站臺的說一句,我們的社區居民,消費人群的收入也可以個人家相比嗎?我們的農業人口佔比多少調查清楚了嗎?有多少個家庭就是靠賣菜在支撐著,上學孩子的學費,一家老小的醫療吃喝拉撒。那麼,網際網路巨頭能不能賣菜,能,這是肯定的答案,但是現在堅決不能,當農民還有相當比例的時候,堅決不能。蔬菜事關千家萬戶。
  • 美國富豪改變世界,中國富豪卻忙著賣菜,菜市場該被消滅嗎?
    近期巨頭們搶佔菜市場的消息鋪天蓋地,不少實力雄厚,砸得起錢的平臺為了留住用戶,把很多產品的價錢都壓倒了幾分錢、幾毛錢,還送貨上門。巨頭們紛紛入場,一場燒錢大戰開始了,吃瓜群眾到處薅羊毛。其實說到底,還是生存環境的影響,從客觀角度來看,美科技界不管是網際網路還是晶片,都佔據絕對的優勢,他們更擅長去研究創新,形形色色的智慧財產權就是最好的證明。站在格局的角度,他們確實更勝一籌,也因此一直保持領先,現在馬斯克對於火星的探索,就具有強大的前瞻性,一旦證明火星適合居住,就相當於為全人類找好了退路。
  • 當網際網路巨頭「惦記」你我家門口的菜攤
    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對比此前爭奪流量入口的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部分輿論擔心此次網際網路巨頭會故技重施:先採取低價傾銷策略佔領市場,再「挾流量以令市場」擠壓中間商「賣菜者」生存空間,繼而剝奪終端消費者「買菜自由」。
  • 網際網路巨頭禁止大數據殺熟
    社區團購會火起來,並不僅僅來自「跳樓價」農產品的刺激,而是與新的市場需求有關。對於農民來說,不能也不應忽視其中所體現的消費新習慣。這個時候,正適合藉助網際網路巨頭「燒錢」培養市場的大背景,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擁抱新的消費方式。1分錢!網際網路大佬集體燒錢賣菜,你薅羊毛了嗎?
  • 網際網路巨頭居然搶菜場裡的鋼鏰?供應商被迫反擊社區團購!
    一時間,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一頭扎進賣菜的行列。什麼是「社區團購」所謂的「社區團購」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概念。說白了就是把大家日常購買的米、油、鹽、姜醋茶、新鮮果蔬搬到網上。大家坐在家裡點擊手機APP,商家會發各種日用品。
  • 俠客島的「內功心法」
    但「俠客島」竟然不流行這一套。現在,專職團隊中幾名事業編制員工每月拿的都是固定工資;每個月有好稿評選,作者和編輯按比例分獎金。「公子無忌」說:「你看包括我在內的團隊創始人員,現在寫的稿子都不多,相當一部分是約稿。但這也不光是因為沒有激勵所以不寫稿,而是工作性質的變化。
  • 網際網路巨頭「燒錢」搶10000億賣菜市場,駒馬等收錢
    主要的網際網路巨人已經趕赴社區團購,他們都不缺席,賣方和打車公司都在趕路,以搶奪中國蔬菜市場的生意,社區團體購買的近期流行對所有人都是顯而易見的,許多媒體爭相報導。當主要的網際網路巨頭開始「燒錢」賣菜時,美團、滴滴、京東已經先一步進入了網際網路買菜市場,開始了霸權模式,各大巨頭「燒錢」賣菜,瓜分萬億的市場,或者成就了另一種物流「黑馬」。
  • 網絡平臺賣菜:一場資本遊戲?
    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賣菜平臺,其正在燒錢補貼消費者,價格比較便宜。在家點點手機屏幕,就能買到新鮮的蔬菜,這是很多市民期待中的網際網路便利。近來,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入局這一市場,只不過換了一個名稱,叫「社區團購」。
  • 你被網際網路巨頭「割韭菜」了嗎?
    花錢開個會員,你以為能佔平臺便宜,孰不知你才是被割的韭菜!美團割韭菜肯定是令人不安的,畢竟體量太大了。10年前它只是個團購網站,10年後已是集外賣、在線酒旅、網約車、單車、手機買菜於一身的龐然大物。你看到的幾元配送費差距,在平臺那裡可是每天大幾千萬的波動。誰是韭菜,一目了然。 目前,大數據時代到處皆是壟斷巨頭,僅針對美團一家肯定是有失偏頗的。
  • 「巨頭退出社區團購」被闢謠,但這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
    網際網路賣菜確實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手機下單,線下取貨,省去了挑選的時間,價格還十分便宜。但如果超市、攤販都生存不下去了,我不相信將來百姓的日子會好過。滴滴快滴打價格戰的時候,很多人連去馬路對面買包煙都要打網約車,因為有補貼不要錢,但是如果不給你點甜頭,你怎麼上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