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始終都是一個流量的買賣,這一點在近期各大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表現得淋漓盡致。12月12日,一張關於「馬雲、王興、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上述網傳為謠言。
社區團購不僅憑藉大數據有針對發放補貼搶客戶,還在搶佔線下渠道。在成都,據稱拼多多、美團、滴滴把興盛優選的門店撬走三分之一。
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曾說,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
社區團購燒錢搶客,讓我們想到了滴滴、快滴的前車之鑑,前期大打價格戰,殺死資本薄弱的競爭者,最後留下兩三家有網際網路巨頭背景的參戰者,到了收割的時候,背後的資本就撮合這僅有的幾個玩家兼併,造成一家企業對市場的支配地位,此時,對車主進行高抽成,對乘客漲價,前期給你的低價優惠,分分鐘給你吸回來。
同樣的套路又出現在社區團購,離譜的價格戰首先消滅了夫妻店、菜販,進而跑馬圈地,給我們顧客小恩小惠,到最後只剩一兩家玩家的時候,就又是吸血的時候,只不過這一次,向前吸廣大農民的血,向後吸每一個吃菜吃飯的我們的血,這一次的殺傷力更強。
網際網路賣菜確實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手機下單,線下取貨,省去了挑選的時間,價格還十分便宜。但如果超市、攤販都生存不下去了,我不相信將來百姓的日子會好過。
滴滴快滴打價格戰的時候,很多人連去馬路對面買包煙都要打網約車,因為有補貼不要錢,但是如果不給你點甜頭,你怎麼上鉤呢?今天看來,打網約車,雨天加價,高峰期加價,惡性事件頻出。當你習慣了這種出行方式,滴滴快滴合併了,漲價就來了,可比當初滴滴快滴網約車大戰狠多了。
網際網路賣菜,和人們一日三餐息息相關,價格實惠,於是有人支持社區團購,「我們沒有多餘的錢,哪裡菜便宜就去那裡買。那麼關心賣菜的怎麼沒人關心買菜的,不知是何居心?」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進入賣菜市場,現在是有補貼,民眾得到了實惠,但當有一天巨頭們站穩菜市場,民眾們前期優惠怎麼吃下的,後期變本加利息吐出來。
根據《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個人信息安全報告2019》顯示,移動網際網路個人信息保護水平參差不齊,存在用戶信息強制收集、過度收集、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不給權限不讓用、帳號註銷難、推送不規範等問題。你以為用買菜app得到了實惠,但網絡後臺早已將你的消費數據拿捏得一清二楚,而這就是網際網路巨頭開展下一步壟斷的基礎。
網際網路賣菜,就像打著科技外衣的高級菜販子,他們依靠龐大的資金加持和數據分析,和普通的個體商販搶生意。個體戶幹不過他們,商場幹不過他們,當你習慣了離不開他時,就可以漲價了,因為他們需要運輸的成本,後臺採購成本,分揀成本,還可以收自提點的加盟費,跑馬圈地,圈進來以後再宰割。
資本家的套路,就是收割,能不能給普通人留一點空間和尊嚴?給現代的年輕人留一點創業的機會?超市不賺錢了,門面不賺錢了,現在的年輕人不是送外賣就是送快遞,網際網路巨頭燒錢搶流量,到爭搶百姓生計,哪方面體現了企業責任?
一個社區團購,資本家們擠破了頭,這有什麼科技含量嗎?如果水果蔬菜價格也被壟斷了,那麼千家萬戶的「菜籃子」、「米袋子」將不堪設想,如果就剩平臺一家獨大,那個時候還會有低價的蔬菜水果嗎?這些社區團購不僅賣菜,還賣服裝、家電,長此以往,實體店還能活下去嗎?
網際網路已經讓不少服裝店、飾品店關店歇業,每一個菜農、菜店老闆、水果店老闆,他們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等把他們都擠掉以後,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開一個餐飲店需要看外賣的臉色,開一個生鮮店要看社區團購的臉色,那些體力勞動者該怎麼辦?很多老人都賣了半輩子菜了,如果他們失業了,又該何去何從?
晶片被譽為資訊時代的發動機,近年來我國在晶片事業上面臨著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較為依賴進口」,比如2019年我國汽車用晶片進口率超過90%。網際網路大佬們,精力不用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投入上面,反倒是來爭奪小商小販的流量,你認為合理嗎?
資本是很難有擔當的,國家應該限制網際網路進入民生行業 ,可以讓他們搭平臺,但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必須國家來控制。
反觀美國和歐盟對網際網路巨頭的限制,正是因為政府對壟斷的嚴格限制,才構建了公平的競爭環境,各大企業才能穩步開展科技創新、產品創新贏得客戶,而不是靠大數據殺熟賺快錢。
2013年,微軟、谷歌、蘋果、Facebook等8家公司提交了一份聯名信,其中就包括要求國家加強監控,要將網際網路收集用戶數據行為限制在有限範圍內。
近年來,歐盟曾對亞馬遜展開反壟斷調查,主要原因在於亞馬遜可能一邊收集其他零售商的數據,然後利用數據來提升自家產品的銷售額。美國司法部也曾對Facebook、谷歌、亞馬遜、蘋果等幾家公司開展反壟斷調查,在司法部看來,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存在扼殺創新或以其他方式傷害消費者的可能性。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所有行業都在艱難前行,我們也一直在尋找重振旗鼓的良方。如今,應該到了限制網商壟斷經營範圍的時候了,繼續這樣搞下去,百姓的生存環境將進一步惡化,民生領域不能讓壟斷企業再這樣折騰了。
「掌握著海量數據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社區團購在人民日報的點評下,一場網際網路巨頭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